大班新學期班級管理亮點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大班新學期班級管理亮點
我們班是一個活潑向上的集體,在集體中40位小星星,都有著其獨具的特點。聰明活潑的濤濤、昊昊,頑皮好動的偉偉,他們的一舉一動無時不刻不在牽引老師的目光,孩子們一天天成長,一天天的進步,我們三位老師感到無比的欣慰、自豪。有過辛勤的汗水,才會有收獲的喜悅。
本學期工作即將結束,在這里,我們首先感謝園領導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幫助與支持,使得班級各項工作都得以順利圓滿的完成,下面我對我們班的班級亮點向大家交流:
亮點一:幼兒良好的常規習慣
組織幼兒“我為集體爭榮譽”的談話,開展了以小組為單位的評選活動,使幼兒熟悉到自己言行直接影響著本組的榮譽,因而約束自己的行為。并在獎勵方法上也作了改變,從傳遞送小紅花變成了幼兒喜歡的粘貼畫和幼兒喜愛的喜洋洋粘貼紙,孩子們被這些美麗的圖案吸引了、愛好更濃了。在活動中,要求幼兒做到“三輕”即:說話輕、拿玩具輕、玩玩具;在中餐、午休中,結合音樂、兒歌來規范幼兒的常規,使各項工作有目的、有秩序,步調一致;同時抓好班級的隊伍工作,充分發揮小干部力量,平時餐點活動、自主活動都有班級小干部負責管理,教師做好引導工作,我們采用每天一選的辦法,全體幼兒參與,人人爭當小干部,班級常規明顯提高。幼兒行為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變,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亮點二: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學習。
語言、美工是我們班的特色,結合課題“多功能鄉土教玩具的有效利用”開展特色活動,創設閱讀區,把鄉土教玩具(大圖書、小圖書、多功能書袋)投放到閱讀區,結合幼兒園圖書節,收集幼兒喜愛的古詩張貼在大圖書上,并懸掛在天花板上,還收集了一些早期閱讀的內容張貼在小圖書上,掛在符合幼兒視線的高度,把幼兒帶來的幼兒圖書放進多功能書袋,方便幼兒閱讀,讓未進學的兒童憑借變化著的色彩、圖像、文字或憑借成人形象、生動的讀、講來理解讀物的活動過程。由于本班幼兒還有一個學期要進小學了,進行早期閱讀是非常必要的。從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變幼兒被動學為主動學,充分發揮師生互動作用、開展多側面的活動形式三方面進行.為此,我嘗試以鄉土教玩具為切入口,力求從鄉土教玩具材料的選擇、投放內容形式、指導策略等方面開展研究實踐,促進幼兒獨立自信的閱讀,提高幼兒閱讀能力。通過一學期嘗試,幼兒對閱讀有了較為濃厚的愛好,閱讀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把鄉土教玩具(各種各樣的圖形邊角料、布條,廣告紙、報紙)投放到美工區,能力強的幼兒折船、風琴等,能力弱的幼兒會折扇子、飛鏢等,利用餐前餐后、區域活動,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可以隨意的折疊,定期調換孩子的手工作品,孩子們對手工創作都很感興趣,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審美情趣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我們把鄉土教玩具(各種動物的頭飾、布條,竹制樂器等)投放到夢想舞臺,教師為孩子們創設良好的環境與氣氛,寓教于樂,同時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充分調動孩子參與歌唱表演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扮演角色,讓孩子輕松地表演。孩子們在這些鄉土教玩具有效互動配合下都能愉快地放聲歌唱和表演,幼兒對歌唱表演有了濃厚的興趣。
多功能鄉土教玩具在過渡環節中的有效利用,孩子們自由的玩一玩、拼一拼、排一排,孩子們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更加主動,規則意識增強了。
亮點三:架起家園合作教育之橋梁。
“用朋友的身份去和家長友好相處。”這是我的家長工作理念,用他來支持我的工作,我很熱情的面對親愛的孩子家長,跟他們一起交流溝通,跟每個家長樹立平等的關系。有個別爸爸媽媽很少接孩子的,我們也會盡量打電話和他們做溝通,讓他們了解孩子們的情況,冠華是我們班自理能力相對較差的寶貝,我們就利用一次他吃飯很快的機會跟他媽媽做溝通,才了解到原來媽媽因為工作很忙,有的時候也就是把孩子的事情代辦了,聽我這么一說才知道孩子是這么的能干,于是說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鍛煉時間了,之后就見冠華已經開始慢慢的進步了。
亮點四:注重個體發展,因材施教。
我們工作的原則就是同等的對待每一位孩子,并不斷的尋找、發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促幼兒在自身水平上得到發展。如:王宇澤小朋友是從村幼轉到我們班的,剛來時膽子很小、性格內向,不愿與小朋友交往,家長為此非常著急。盡管老師用了很多辦法親近、并幫助他,但是收效不是很大。在一次繪畫活動中,我驚喜的發現孩子在繪畫有一定基礎,于是我們捉住孩子的特點,平時對于孩子的繪畫常給予肯定,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通過我們的努力,孩子變的活潑、開朗了。家長說:“宇澤的進步,是兩位老師辛勤培育的結果,太感謝了……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孩子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付出的同時也收獲希望。在幼兒園第九屆“故事大王”比賽中我班的朱子璇小朋友得了二等獎,李嘉怡、鄧旭、吳雨遙得了三等獎;在園級“親子童話劇”比賽中,李嘉怡家庭、鄧旭小朋友親子表演獲得了園級最佳合作表演獎。在幼兒園“第四屆讀書節閉幕式暨迎新年”活動中演出。
學期中存在的不足與措施:
不足:
1.有幾個幼兒挑食現象比較嚴重,不愛吃蔬菜。
2.有幾個幼兒的自控能力比較差。
3.區域活動的材料豐富得還不是很好,在數量上還有一些缺少。
4.在幼兒玩的時候,要加強具體的指導。
措施:
1.對訓練觀察力的活動材料加以說明,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探索材料的玩法。
2.督促、制造氣氛、請家長配合
3.以循循善誘和鼓勵為主,正面引導幼兒,使他們能更快的取得進步。
4.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雖然有了點滴收獲也有不足,今后還是需要我們繼續努力的,使我們的班級工作進一步提高,使我班幼兒更好的發展而努力。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大班管理有感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大班管理有感
開學因學校教師的變動,學校因情制宜,不得不將二年級兩個班合成一個班。這樣二年級由原來兩個小班(每班27人)變成一個54人的大班,今昔對比,學生人數增多,紀律紛雜,教學工作遠非上學期那么容易操作。如今,班級人數過多對教學質量的影響、班級規模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不言而喻。實踐證明:上學期班級人數少,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學習態度更好,違反紀律的現象較少,師與生、同學間關系融洽,學生有較強的歸屬感。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愉快,教師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個別輔導、因材施教,教學活動和方式更加多樣化,學生也更積極地參與課內外學習活動,教師教與學生的學都比較輕松,效果理想。由此可見:小班可以為提高教學質量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氣氛。而今,班級人數多,學生小,紀律難以掌控,教學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點我是深有感觸:
一、班級人數多,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因為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而學生又起著主體作用。由于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上課聽講的自覺性不強,難免出現聽講不專心、思想開小差的現象。如有的學生在下面玩、摸東西、小聲說話等等,因此教師不得不停止講課維持紀律,如此,教師的教學便收不到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完不成當堂的教學任務,影響教學進度。
二、班級人數多,使差生面顯著擴大。
上學期小班盡管有差生,但是教師在課堂上對他們進行單獨訓練與及時輔導,消除了他們的思維障礙或薄弱環節,使他們及時跟進。而本學期,則大大不同,教師因要完成教學任務,不能在課堂上準確掌握差生的信息,針對信息及時進行有效的反饋,多數是通過作業或檢測才能獲取信息,久之,使得差生面擴大。
三、班級人數多,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影響師生的身體健康。
本學期,教師出上課難外,批改作業量大大增加,這也要消耗大量時間。尤其是開學至今氣溫不正常,變化無常,使得很多人都感冒了。而我班的學生曾先后都感冒過,發燒、不間斷的咳嗽,反復無常地發生,使得幾個星期學生不能到齊學校上課,有好幾天班上曾經差二十多個學生,嚴重影響教學,教師更是心急如焚,希望早點結束這種局面。
四、班級人數多,問題也多,增加班主任工作難度。
學生多,任務重,作業量大,師生的壓力大。學生中有不完成作業的人,破壞紀律的人,差生,生病的人,這就要求班主任要耐心細致地工作,做一個有心人,時時處處關心到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班集體的溫暖。
班級管理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去不斷地探索。我想:無能工作多難,都應盡心做好班級工作,不能耽誤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3:引導大班幼兒學習自我簡單管理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如何引導大班幼兒學習自我的簡單的管理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感到常規教育的過程是教育技術和教育藝術密切結合充分發揮師生潛能的過程。認識到這一點,在常規管理中我不斷探索,力求使良好的常規教育內化為幼兒自主的行為。同時又注意既要讓幼兒遵守規則,又不能束縛了幼兒的自主性,只有兩者有機結合,讓幼兒有機會享受自主、自由,也就樂于遵守合理的規則。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均衡發展。
1、讓故事引導孩子學習常規
大班幼兒對老師有著很強的信任感和依戀,故事又是他們百聽不厭的,于是我常常因勢利導將一些常規內容、要求編成小故事將給他們聽,讓幼兒從故事中來理解常規的內容,按故事情景來做。如為了讓孩子有序地歸放玩具和解決只丟不揀的現象,我設計了“玩具的家”這個故事,讓他們了解每一種積木都有自己的家,它們不喜歡住在別人家里,爸爸媽媽找不到寶寶會著急。讓孩子練習幾次后,小朋友都能把相同的積木歸放在一起,見到地上的積木會撿起來說“我送積木娃娃回家”。
2、在游戲中學習、練習。
幼兒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而游戲則是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學游戲對幼兒進行生活常規教育。開學初,我組織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在老師的引導下認識自己的毛巾標記,并反復找出自己的標記,找自己的標記朋友,使幼兒很快地記住了自己的標記,學會用自己的杯子和毛巾。我還通過智力游戲“猜猜我是誰”,增進與老師、小朋友的感情。再如:個別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亂扔、亂放,如果教師包辦代替,替幼兒收拾玩具,勢必違反了《綱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作為教師應放手讓幼兒自己學習逐步進行自我的管理。我就采取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戲,當幼兒玩了玩具后,在收拾玩具時,我就說:“小朋友,送玩具回家了。”通過的游戲,幼兒知道什么玩具改該送什么地方,加深了幼兒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規習慣。
3、讓音樂與律動來串聯常規
大班幼兒最顯著的特點是穩定性差、好動、無意注意還占優勢。音樂、律動符合孩子的特點,能讓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一邊收拾積木玩具,一邊隨著音樂做動作,減少等待和無所事事的現象,又可以減少彼此的等待時間,使得各個環節自然過度。
4、面向全體注重個別
常規面對的是全體師生,一旦形成就要一視同仁。尤其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差錯,我就及時制止并糾正。對于個別不愿服從的也要求他“別人這樣做,你也要這樣做”來要求,用集體行為來約束個別行為,保證常規的順利執行。
但我也明白我面對的是一個個截然不同的個體,用同一把尺來衡量每個孩子是不合理的。針對一些特別的孩子采用適宜的策略,尤其是一些自控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了“等一等,放一放”的方法。“等一等”就是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允許他出現差錯,給予他改正和接納的時間。“放一放”就是對能力弱的孩子適當放低要求,能隨老師、同伴共同活動就行,逐漸縮短與同伴的距離。
每個班中總有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對于這些孩子最佳方法是找出問題對癥下藥。汪爍凡是一個自控能力很差的孩子,不管身處何處,想說就說,想做就做,往往在游戲、學習中給大家帶來許多的麻煩,可我又不能放任不管。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決定采用系列方法來引導他。第一,讓他感受搗亂給大家帶來的后果。引導他和同伴共同活動,體驗合作到來的愉悅,然后故意將他的作品弄壞,讓他明白和感受了搗亂帶來的后果;第二,提出最近的目標并給予獎勵。如在活動中不隨便插話,在游戲中不弄壞同伴的作品等;第三,針對他能主動關心老師為大家做事的良好行為給予肯定和表揚,再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樂;第四對于他的錯誤決不姑息。當他的行為經我的多次提醒仍無改進,當我的語言不能發揮作用時,就讓他暫時離開集體活動或單獨坐在安靜的地方,等他冷靜下來再和他交談,讓他明白自己錯在哪里,該如何來做。就這樣一步步逐漸改變他自我為中心的習慣。
5、耐心細致避免矛盾
因為孩子較小,他們的行為處置能力都很弱,我從孩子的角度和充分估計孩子會出現的可能,作到防患于未然。如外出活動檢查鞋帶是否綁緊,以免老師陷入個別孩子的整理工作;將集體活動的椅子擺放好,避免排放時孩子找不到地方;洗手前告訴孩子洗完手要雙手下垂以免滴濕衣袖……在一日活動中像類似的細節是許多許多的,這些只是細小的環節,我在平時注意做個有心人,將“耐心、細心、恒心”謹記于心,就避免了各種矛盾的出現。
6、直面錯誤機智引導
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做事沖動而不計后果,一些事情往往會產生事與愿違的后果。在收拾完積木后大家爭著去放籮筐,結果“啪”地一聲,積木撒了一地;當大家正安靜午餐時“老師,圓圓的湯翻了”。這時出了錯的孩子往往睜大眼睛看著我一言不發,有的孩子還會抓著衣袖消滅“罪證”。這時如果我用責備的眼光和語氣都會使孩子受到傷害,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面對錯誤,設法解決。“來讓我們一起把這些調皮的小積木抓到籮筐中。”孩子們會一呼而擁把積木撿得干干凈凈。“誰都會弄翻的,老師這里有抹布,你會擦干凈的。”在輕松的語氣中在有趣的活動中引導孩子面對錯誤不逃避,想辦法解決。
7、家園合力共同教育
孩子來到幼兒園只度過了他一天中的三分之一的時間,其他的時間將在家中度過。孩子常規單憑幼兒園的教育是不行的,因此一開學我就給每個家長發了通知,使他們明確需家園共同配合教育。在家長會上,詳細地向家長介紹孩子的一日生活常規,并要求家長在每月的家園聯系單上填寫孩子在家常規的執行情況,以此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
上述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和體驗,“教無定法”同樣適用與常規教育,創造性的開展常規教育使孩子獲得最好的發展。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