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大班家園共育總結

大班家園共育總結

2024-08-01 閱讀 1734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大班家園共育總結轉眼間,一個學期過去了,回顧一學期的家園共育活動,家長和老師做了大量工作,幼兒在家長和老師的呵護下也健康的成長著,為了今后使家園共育工作做得更好,特總結如下:

九月十號我們利用教師節,開展了一次家園共育活動,教師向家長介紹了幼兒在園表現,又聽取了家長對幼兒園的建議,大家暢所欲言,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幼兒快樂健康的成長。最后,每個幼兒都拿出了做好的賀卡-----祝老師節日快樂。作為孩子的老師非常感動。

十月份的家園共育活動,除了家長向老師反饋幼兒在家的表現,我們還讓幼兒和家長共同讀了一本有益的書,看著他們認真的樣子,老師好欣慰!

十一月份的家園共育活動,我們幼兒向家長展示了生字教學,家長們聽得認認真真,連連夸孩子長大了,學會了很多東西。

十二月份的家園共育活動日安排在“元旦”,因為天氣原因,家長和孩子到的很少。

通過這幾次活動,我深深地覺得,家園共育活動真的是幼兒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它既能拉近幼兒園與家長的距離,又能使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讓家長和老師多溝通,多交流,對我們的工作真的很有好處。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總結:家園共育重要性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總結: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問題的提出】

入園初期,洋洋在不熟悉教師、小朋友的情況下,就在幼兒園吃午餐,加重了他的分離焦慮,因而往往把小朋友作為發泄緊張情緒的對象,攻擊性行為不斷發生。家長也不重視洋洋的心理需求,與洋洋相處、交流、游戲的時間很少。爸媽是做花卉生意的,有時生意一忙,他們就會請鄰居或親戚幫忙照看洋洋。其實洋洋倒東西只是他玩瓶子的借口,目的是不斷制造麻煩引起父母特別是媽媽的注意,以此滿足自己渴望與父母交流的心理需求。媽媽經常性的體罰使洋洋產生逆反心理,因而他常常通過攻擊性行為發泄不滿情緒。同時媽媽的體罰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使他認為“打”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入園前的洋洋牙癢,爸爸就讓他咬動物玩具,甚至任其咬自己的胳膊,導致洋洋產生模糊認識,意識不到咬人是錯誤行為。

【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良好的教育環境是促進幼兒各方面和諧發展的必要條件。分析洋洋的攻擊性行為,我們發現,改變家長的教養態度和教育方法,創設一個寬松、和諧、民主、溫馨的家庭教育環境十分重要。剛開始,我們建議家長改變家庭教育環境,但家長表現出畏難情緒,缺乏信心。我們便向家長詳細介紹了洋洋因為攻擊性行為而沒有朋友玩、很孤獨、不快樂的情況,家長聽后既驚訝又心疼,希望老師給予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第一、家長要調整好工作與家庭的關系。盡可能把外出時間安排在周一至周五,如果雙休日要外出,也要事先協調好,不要請人代管,以更多增加親子相處的時間,滿足洋洋的情感需求。

第二、家長要改變對洋洋的教養態度和教育方法。家長可與他邊玩邊詢問他在幼兒園的好朋友是誰,喜歡玩哪些玩具等。還可以經常把他抱在懷里給他講故事,增加身體接觸的機會,讓他感受父母的關愛與體貼,充分滿足洋洋的情感需求。父母還可以帶上他和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讓他體會與同伴游戲的快樂。當洋洋出現攻擊性行為時,家長要耐心地通過談話了解其內心感受,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切不可采取打罵的方法。對于洋洋的搗亂行為,家長可正面引導他掌握正確的游戲方法。如,可以一起搜集各種空瓶子,引導他觀察因作用不同,瓶口大小和瓶子粗細、高矮、形狀、顏色都有變化,既讓他學習觀察、分類,又增強了親子之間的情感。

第三、家長一方面要經常與本班老師溝通,及時將孩子的情況告訴老師,特別是要經常反映孩子的情緒狀況,以便及時引導,避免孩子向小朋友發泄不愉快情緒。另一方面多了解孩子在園情況,以一致的教養態度有效配合教師進行行為矯治,鞏固他的良好行為。

洋洋的行為表現時好時壞,家長有時動搖,有時不耐煩。媽媽說:“我現在對他很好,怎么還不見改變呢?”為此,我們向洋洋媽媽介紹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平時經常與家長溝通,不斷鼓勵家長以平靜的心態對待洋洋出現的行為反復,了解教育過程的艱難。

與此同時,我們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第一、設置活動器械,利用活動區域,為幼兒友好交往提供物質環境。

皮亞杰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體的同伴沖突是兒童發展視角轉換能力的必要條件,是兒童擺脫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我們盡量多的為洋洋創造自由交往的機會,鼓勵他參與集體活動,啟發他與伙伴互相交流、協商。當發現他扶起摔倒的小朋友時,我會趕緊表揚他,并帶領其他小朋友為他鼓掌,這時會發現洋洋自豪的沖大家笑。漸漸地,洋洋在戶外活動時不再推搡別的小朋友。同時,班里創設了“娃娃家”、“愛心園”、“玩玩樂樂”等活動區域。在幼兒自由活動時,我不再緊盯在洋洋的身邊,而是站在一旁暗中觀察。開始時,洋洋會一下抱住很多玩具不松手,當發現其他幼兒一起友好的玩別的玩具時,他感到自己的做法很無聊,便松開手邀請別人一起來玩,當玩到樂處,他也會同小朋友一起說笑。洋洋有進步了!

第二、設計以友愛為主題的活動,激發幼兒與同伴友好交往的愿望。

我根據洋洋的年齡特點,充分考慮了他的接受程度。將五大領域聯系在一起,在各種活動中處處滲透友愛教育。通過各種活動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學習,洋洋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行為,懂得了要與同伴團結友愛才能快樂的道理。

第三、寓教育于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友愛意識。

“游戲是兒童的生命”,游戲化的教育活動是幼兒樂于接受的。我們根據洋洋現階段心理和生理特點以及運動、教育等有關學科的科學原理和規律,開展了許多有益的游戲活動,以培養他良好的行為品質。如班內開展“大家一起玩玩具”、“幫助小妹妹”、“我該怎樣做”等談話活動和角色游戲,讓幼兒對各種人物進行評價,并有意的鼓勵洋洋多談談,最后教師總結。開展體育游戲“兩人三足”、“螞蟻搬豆”等,讓他體驗團結互助所帶來的快樂。

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我們有意識地請洋洋扮演幫助別人、關心別人及需要合作才能完成任務的角色,讓他在游戲中學習交往、合作,體驗快樂。對洋洋的閃光點我及時給予肯定、鼓勵,樹立他的自信心。這樣,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互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現在我們看到洋洋與小朋友一起快樂的玩耍,也經常會聽到他說“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咱們一起玩好嗎”等禮貌用語。家長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告訴我們家中的麻煩事不再發生。

【效果】

經過近半年多的努力,我們感受到了洋洋的變化,也體驗到家園共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我們要審視前期家庭教育或幼兒園教育的情況,改變教育環境,改變教育策略。這種改變需要家長、老師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真正做到家園共育、共同發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篇3:總結:家園共育中利用體育游戲有效促進幼兒合作意識培養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總結:家園共育中如何利用體育游戲有效促進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

幼兒期是人生發育的旺盛時期,此時,如果教育者能為其提供科學、適宜的體育活動,將會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強健的身體是孩子幸福的源泉”(陳鶴琴)。對幼兒來講,身體發育始終是第一位的,所以《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強調幼兒在“體、智、德、美”方面的發展,把“體”字放在了首位。《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親子活動,顧名思義,就是由家庭成員和孩子共同參與、協同合作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加強幼兒園與家長的互動聯系,共同創造開發親子體育活動,能有效調動家長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親子體育活動是親子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促進多元主體的身體成長和智力發展,還可以激發幼兒在多樣合作互動性游戲中的興趣。

為此,我們著眼園本體育特色,基于“在體育游戲中培養幼兒合作意識”這一出發點,采用多樣化的教育形式與途徑,充分挖掘家長的教育資源,通過家園合作,探索開發一系列“強化幼兒合作意識、可操作性強”的親子體育活動,形成具有園本特色的合作類體育活動成果展。

一、提出問題,調查分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愿。為更好地開展家園共育,充分了解家長對體育活動的認識,我們首先進行了調查,調查涉及三方面的內容:1.家長對體育活動的認識;2.家庭體育活動中關于培養幼兒合作意識的內容;3.培養合作意識的親子體育活動的做法。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大部分家長能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卻忽視幼兒日常的體育鍛煉活動,更多的家長更注重對幼兒繪畫、音樂、計算機、英語等方面的培養。許多家長不知如何有效、有針對性地和孩子一起進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二、課程式培訓,幫助家長提高對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合作意識的重視。

為了提高家長的育兒專業知識水平,豐富親子體育活動內容,我們以“家園攜手,健康體育,快樂合作”為主題,定期開展家長沙龍活動。活動中,以“講座交流”、“視頻觀摩”、“你問我答”等互動方式呈現了家園如何做好幼兒體育教育,如何開展親子間合作的體育游戲。家長們很直觀地感受到如何利用有效資源開展家庭體育合作活動、親子體育游戲、親子操等。讓游戲不僅鍛煉幼兒的身體,還能通過親子間的交流、互動、增進親子感情,發展幼兒的認知、情感、表達表現能力。讓他們能夠及時、全面地了解育兒知識,把握最新的育兒方針。從最初的家長傾聽,教師講述,到現在的家長出謀劃策,主動搜集,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體育活動了,我們與家長的溝通也越來容易了。家長更加主動地和幼兒園合作。

這些課程式的培訓從家長的實際需要出發,根據指導對象的特點和需求來選擇適當的指導方式,注重指導的實際效果,為幼兒園親子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三、情感式激勵,最大尺度發揮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邀請家長作為特約嘉賓,觀看我園的“陽光體育月”活動。

我們以區域性體育游戲的形式開展快樂的“陽光體育月”活動。在體育活動中,幼兒通過自選玩具和活動區域游戲。活動前,我們向家長介紹場地的布置――即各個區域的游戲,以及在該區域中主要發展孩子們的什么動作,培養孩子們的什么能力,并向家長介紹一些活動器材。此外我們為家長準備一張詳細的記錄表,指導家長在接下來的體育活動中觀察什么。讓家長能更加正確的了解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應該觀察孩子們的哪些表現。如:孩子們選擇了哪些區域的游戲,選擇了哪些器材?在活動中的興趣?動作掌握情況?如何與他人有效合作?……

2.開展親子制作大賽,豐富戶外游戲材料。

開展“親子制作大賽”活動,讓家長親自參與到制作體育游戲玩具的過程中來。開學初,我們舉行了親子制作大賽活動,其中制作戶外游戲材料是一個重頭戲。家長利用廢舊物品制作了許多好玩且有教育價值的戶外材料。如:紙杯制作的降落傘,酸奶箱做的大鞋,可樂瓶做的小滾筒,紙箱做的小推車,酸奶瓶制作的拉力器等。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家長的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通過活動,家長對體育玩具的制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不起眼的廢舊物品,現在都成了家長和孩子眼中的寶貝,他們會時常將他們認為有價值的廢舊物品帶到幼兒園來,期待著參與下次的小發明,小創作。

3.開展多種形式的幼兒園親子“合作類”體育活動。

開展多種多樣“合作類”體育活動,孩子們在玩中學習,身體得到了鍛煉,智力得到了提升,合作情感得到了升華。

(1)開展有趣的“親子操”活動。

根據各年齡班的特點,設計編排多套簡單易操作的親子操。如:小班的圈操“倍兒爽”,中班的球操“MiMiMi”,大班的武術操節選“千字文”等。我們在運動會的時候,組織家長現場學習,并逐節講解示范。起初有的家長怕做的不好看,有些不好意思,但在我們的鼓勵下,也勇敢地走上操場與孩子們一起學習。操場上時時傳來歡樂的笑聲。我們還將操的視頻發到博客上,家長們可以在博客上獲得音樂并學習親子操。經過一階段的學習,我們會為家長和幼兒搭建展示的平臺,讓家長與幼兒一起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并請家長和幼兒到領操臺上去帶操。孩子們看到爸爸媽媽認真的鍛煉身體,自己的積極性更高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經常收到家長不錯的反饋。有的家長開心的說:“經老師們的指導,我們在家和孩子邊鍛煉,邊說笑,增添了家庭的樂趣。”有的家長反映:“以前從來不知道在家還可以和孩子這樣進行鍛煉,現在我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做親子操。”由此看來,采用這樣的方法鍛煉幼兒身體,已起到了很好效果。

過去的晨間律動,我們都是家長作為旁觀者觀看孩子做操的情況,現在我們每周都會利用兩天的時間邀請爸爸媽媽加入到晨間律動中來,和孩子們一起蹦蹦跳跳,感受活潑動感的韻律操。“一日之計在于晨”,我們的運動從早上開始。跳過了有趣的律動操,爸爸媽媽懷著興奮的心情離開,孩子們也開心的和爸爸媽媽再見,特別是小班小朋友,再也不見以往的依依不舍了。爸爸媽媽和寶寶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都在情感上獲得了滿足。

(2)開展有特色的親子運動會。

親子運動會是我園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多年來,我們相繼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親子運動會。有慶祝節日的,如“三八節”的快樂媽媽俱樂部趣味親子運動會,有主題形式的“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我自信”的親子運動會……在形式多樣的親子運動會中,不論是趣味性的,還是競賽性的,都給幼兒和家長創設了一次鍛煉身體的機會,愉快合作的機會。增強了親子之間的感情,縮短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

(3)指導家長開展家庭親子體育活動

常常聽到家長說:“我們也想和孩子在家里玩玩游戲,可是也不知道玩什么好?”于是,我們向家長提供開展家庭教育活動的指導課程和介紹家庭活動的菜單式列表(包括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方法等);讓家長能更為行之有效的練習。例如:

游戲“飛毯”

目標;發展寶寶的平衡感。

材料:床單。

玩法:寶寶躺在床單上,父母各拽住兩角使寶寶猶如乘坐飛毯蕩來蕩去。

游戲“小馬運糧”

目標:發展寶寶的爬行能力。

材料:枕頭。

玩法:寶寶扮演小馬,爸爸在小馬的背上放上“糧食”(枕頭),讓小馬把“糧食”運到(手膝著地爬行)對面媽媽那里。

還有“大腳獸”、拖地板、趕“小豬”……充分利用了家中現有的材料。

游戲“捉尾巴

目標:發展寶寶變換方向跑的能力。

準備:自制的布尾巴。

玩法:家長將“尾巴”系在身后,變換方向跑,吸引寶寶追趕,并捉住“尾巴”。

我們精心搜集了一些適合家庭開展的親子體育游戲。并按照年齡班加以分類。我們將游戲的玩法和規則,以及鍛煉的目標,發展孩子什么動作,都具體地寫在上面。在不同的階段,鍛煉孩子的基本動作的同時,增進孩子與父母間感情,體味與父母合作游戲的趣味性。在游戲開展過程中可自創一些情節,讓幼兒感到十分有趣,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例如在手膝著地爬的時候,就以游戲“烏龜頂球”來進行,孩子們扮演小烏龜在墊子上爬,爸爸或媽媽手腳著地扮作“小球門”。幼兒邊爬邊用頭頂球,將球頂入“小球門”內。

(4)及時做好家長反饋記錄,認真總結。

在今年“四月份陽光體育運動月”結束后,我們會發給家長一張參與活動的反饋記錄表。家長通過活動肯定有一些心得體會,我們便以這種形式讓家長反饋上來,或說說自己的收獲,或提出活動的建議,或說說發現的問題。我們再幫著家長一起總結,梳理經驗,對于好的建議我們也會吸納,并在下一次的活動中加以改進。

總之,家園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親子體育活動,不僅使家長了解幼兒的在園情況,同時也增進了孩子與家長間的情感交流,共同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不僅如此,通過家園合作開展的親子體育活動更培養了家長與家長、家長與教師、家長與幼兒的合作意識,進一步挖掘和利用了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提高了家長的合作意識和家長的體育素養。希望在我們的家園共育下開展的體育活動能為孩子們帶來快樂和健康的發展,能讓每一個家長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四、互動式研討,總結經驗,展示交流

1.幼兒園活動環境的創設

我園自確立了以體育特色為園本特色后,本著“健康第一”的理念,開始了幼兒園室外環境的布置。增加了能在體育活動中體現一物多玩,需要通力合作的游戲材料,如:輪胎、竹梯、草墊、布袋、平衡樁等。根據幼兒年齡,我們添置了分別適合4―6歲及2―3歲兒童大型組合游樂器械。這些都為我園開展健康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為了豐富幼兒的戶外體育游戲的材料。發展幼兒的各種基本動作,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制作體育玩具。家長提供各種廢舊材料,教師結合體育活動的目標,利用這些廢舊物品制作了大量的戶外體育玩具,如利用大紙箱制作的坦克車可練習幼兒的鉆爬等動作。用小藥瓶、果凍盒制作的小風鈴可練習幼兒縱跳,利用廢舊卡片紙制作的鐵索橋練習了幼兒的平衡能力,還有“布尾巴”、“菏葉”、“小汽車”、“大嘴動物”等,這些色彩鮮艷、造型活潑的戶外體育玩具,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各種基本動作,還增強了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2.幼兒園體育活動游戲的選擇

(1)利用早入園、晚離園時間,開展親子共練活動。

早晨是體育鍛煉的好時候,而晚上離園,家長又常常讓孩子趁著天黑前多玩一會,為了充分利用這一早一晚的時間,讓幼兒活動的更有意義,我園倡導利用早入園晚離園鍛煉10分鐘的活動。活動時,我們將戶外操場以班為單位,劃分成區域,開放園內所有的運動器械及戶外體育玩具,由本班教師提供游戲的玩法,家長與幼兒開展各種親子合作游戲。游戲中,教師不斷向家長介紹每一個游戲是發展幼兒的哪方面的動作,怎樣合作才能讓游戲更好玩,使家長了解到小小的游戲中蘊涵了這么大的教育意義,“拍球比賽”、“親子跳繩”、“捉尾巴”等游戲,使幼兒、家長、教師在這短短的10分鐘里,都得到了鍛煉。

(2)日常教學活動。

除正常體育教學活動外,我們探索家園共育的體育活動形式,請家長參與我們的教學活動。老師和家長一起設計活動方案,一起組織教育活動,不僅活躍了活動氣氛,提高了教學效果,也使教師和家長互相溝通教育理念,利于一致、有效地培養孩子。

(3)利用家長半日開放活動,共同體驗親子游戲。

半日開放活動,能使家長了解幼兒在園里的生活、學習的情況,每學期我園定期向家長開放半日,請家長觀摩幼兒園的體育教學活動,教師將創編的親子游戲提供給家長,請家長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家長體驗幼兒是如何在游戲中鍛煉身體,如何在游戲中學習,如何在游戲中合作。

(4)利用春秋兩季運動會,積極開展親子游戲大賽活動。

每年春季、秋季,我園定期召開親子游戲大賽及幼兒運動會,每次運動會上的家庭親子游戲大賽都是運動會的高潮,猴子摘桃,幼兒懸掛在爸爸媽媽的脖子上,練習了幼兒四肢的力量,小企鵝賽跑,爸爸媽媽扶住倒立在自己腳面上的幼兒,使孩子在倒立的過程中加大腦部的供血量。這些親子游戲,以趣味性,游戲性為主,而且為家長提供了與自己的孩子一起玩的機會,使親子關系更加融洽。

(5)此外我們利用幼兒園的日常戶外體育活動,教師把游戲教給孩子,讓孩子當家庭教師,把游戲教給父母,并向教師匯報在家中玩游戲的情況,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家長互動中促進了幼兒的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