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劇《老鼠嫁女》主題小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童話劇《老鼠嫁女》主題小結本學期我們開展的童話劇主題是《老鼠嫁女》是一篇民間童話故事,它講述的是老鼠村長夫婦為女兒尋找世界上最偉大的夫婿的過程。通過與太陽、云、風、墻的對話,老鼠村長明白了老鼠原來也很偉大,于是決定讓女兒拋繡球選擇夫婿。最終選擇了一個杰出的老鼠青年作為女兒的夫婿,熱熱鬧鬧地把女兒嫁了出去。教育我們:不要小瞧任何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老鼠嫁女》故事語言整齊,有句式重復,以老鼠村長給女兒選女婿為線索,逐一展現了相互制約的種種事物,最終告訴我們不要小瞧任何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老鼠嫁女》雖然是一個在民間流傳的童話故事,但它的內容通俗,有趣,有重復的句式,所以深受大班孩子們的喜愛。通過故事孩子們發現,原來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最偉大的人”,因為再偉大的人也不能在每個領域一枝獨秀。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我們既要看到事物的擅長的方面,亦要理智地發現其不足之處從而避免盲目崇拜。大班孩子好勝的心理,對強大的事物和力量一味的追求,該故事能很好地對孩子起到教育作用。其感受力遠遠超出了大人的想象。
創編劇本:有了對文本的興趣,幼兒才能繼續關注,因此在對話中,我們根據劇本的要求來進行引導,如何讓幼兒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下掌握劇本中的對話呢?我們在激趣方面也思考了很多方法,如:和幼兒共同探討發聲的方法,討論各種角色不同的聲音特點,這對把握角色語言特色很有幫助;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相互學習模仿;傳話、回聲游戲,讓幼兒通過練習掌握準確的對話語言,游戲讓教學活動不再枯燥。在其中,教師一定要時刻圍繞劇本進行,根據劇中角色特點、當時情緒,用不同的聲音、語速、先后的順序來表現,這就為表演奠定了基礎。
道具制作:制作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讓幼兒更深入的了解文本;一方面是為了給幼兒提供除語言之外的更多的表達方式;另一方面也是為幼兒學習對話、學習表演做準備。在我們的制作中有:手偶、木偶、折紙、道具、服裝、老鼠家的場景、宣傳海報......這一類制作讓幼兒對舞臺的布置有了了解,對表演中的站位及上下場有了初步的了解。這里的制作雖然不是真正表演時精致的舞臺道具,但他已能展現出舞臺表演時大致的樣子,教師此事要切記,孩子們的道具擺放一定要與表演時的位置相一致。說完孩子們的服裝、道具的制作,那表演時舞臺道具的制作又因如何安排呢?在制作中,我們邀請了家長、幼兒的共同參與,請一些有制作特長的家長來園一起制作,在制作中,我們根據難易程度進行家長、幼兒、教師三方面的分工,當幼兒看到自己參與制作的道具成品時,那種高興的表情無法用言語來表述,再穿上美麗的服裝,他們還能不去展示一下嗎?這大大激發了他們要表演的興趣。道具我們在制作中已進行了詳細的細說,接下來音樂的配音制作也很重要,在配音中,教師要時刻圍繞表演角色特點、情緒的特點選擇音樂,配音中的對話能盡量錄制幼兒的話語,配音中旁白可讓老師講述。配音中每個音樂的加入,也要讓幼兒參與其中,讓他們知道為什么要選取這樣的音樂,每種不同的音樂所表現的內容是什么?表演中前期的準備一定要充分,從輔助的道具,表演時的配音,只有充分準備了,才能激發幼兒學習表演的欲望。
學習表演:這一階段是對前幾個階段的總結與匯報,通過幼兒的表演你可以了解到哪個環節比較薄弱完成的效果不好,造成了怎樣的結果。學習表演為的是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體驗情感。也可以起到鍛煉幼兒膽量、幫助幼兒表達的作用。讓幼兒具有初步的舞臺感,這一點通過簡單的“U”型線的設置就能達到。表演時,教師開展集體表演、分組表演、坐排等形式,引導幼兒總結出關于舞臺表演的經驗與要求,提高表演技巧,表演時角色的動作、表情一定要夸張,符合舞臺表演時的要求,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給每一位幼兒機會。
成品推出:調動幼兒的表演興趣,是童話劇開展的首要條件。幼兒對童話劇的興趣最終取決為童話劇表演的精彩程度。以往我們在指導幼兒排演童話劇時,發現孩子始終不能較好的進入角色,幼兒在表演時表情生硬,呆板,動作又很隨意,不能較好的表現出角色的特征。整個劇本表演下來很枯燥,缺乏精彩程度。一段時間我們陷入了困惑,不知如何較好的指導幼兒表演童話劇。后來,我們通過理論學習,教科研活動,并查閱相關資料,總結經驗,歸納出童話劇應具備這樣幾個特點:1.肢體性語言多2.幅度大3.有變化4。音樂性5.游戲成分多。
本次在教授孩子們表演童話劇之前,我園的中心組,先組織我們老師進行一次教師表演童話劇大賽,活動的目的是,讓我們老師在教孩子之前,先自己把表演的要素給吃透,并在表演比賽的過程中,同事之間相互的學習,研討,這樣才能更好的組織幼兒進行表演活動。剩下就是我們孩子精彩的表演了,我們要先擺放相應的舞臺道具,這樣幼兒才能根據道具快速地找到自己表演時的位置,配上音樂,一臺童話劇演出開始啦!這精彩的表演,來于每個活動的開展,每個活動的展開也要時時圍繞表演展開,只有基礎打牢了,我相信一定能有所收獲的。
我園的項目課程童話劇還在開展中,而我在這方面的學習也在探索、模仿中,以上是我這學期,進行童話劇《老鼠嫁女》項目課程的一次經驗的積累,希望對我來年的教科研工作有所幫助。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童話劇主題活動《丑小鴨》教科研小結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童話劇主題活動《丑小鴨》教科研小結本學期,我們大班年級組開展了一個童話劇主題活動《丑小鴨》。在這次的童話劇教學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同時也收獲了很多。現將總結到以下幾點:
一、共同教研,共同成長
在拿到劇本之后,我們年級組的老師一起研討了課程的名稱。研討完之后,大家又一起聚集在一起分配課程,每個老師都選擇了自己擅長的領域。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每位老師都把自己設計的意圖與每位老師進行了交流。這樣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其他老師在組織活動時,就會比較得心應手。積極關注幼兒的發展。
二、集體活動中,關注幼兒的發展
一節活動上完之后,作為老師可能會覺得自己的任務完成了。但是孩子呢?孩子獲得了什么?這個問題我們年輕老師可能會很少去考慮。所以一節活動上完以后,我覺得作為老師更應該去關注我的目標有沒有達成,孩子該學會的東西有沒有學會,在這節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怎么樣等等。都應該是我們老師所關注的問題,根本不是我完成了任務,其他的就不管了。而是更應該關注孩子們在課堂上的收獲與不足。
另外在集體活動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有許多不愛舉手的孩子。那么對于這種孩子,作為老師的我們就更因該給他們展示的機會。特別是在音樂活動中,我們更因該關注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比較文靜的孩子。因為只有在集體活動中,多給他們展示的機會,這樣才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三、及時反思,及時找出自己的不足
寫課后反思對于我們老師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作為老師的我們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我們都會把一個主題上完以后再來寫反思。并且在寫的過程中,就在那使勁的想,我的課時怎么上的呢?出現了哪些問題呢?所以我覺得上完一節活動以后,因該趁熱打鐵及時地反思是很有必要的。而作為年輕教師來說,對提升自己今后的教學方法和能力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另外,可能有些時候會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們來不及寫。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先把自己的不足先列出來。這樣不至于到時候在寫的時候在那干想。
四、我的不足
在這次的童話劇教學活動中,我也有許多做的不足之處。不足之處:注重變現好的孩子。在本次的童話劇教學活動中,不管是表演課、還是音樂活動我都比較關注那些平時在班上表現好的幼兒,對于那些平時比較調皮的孩子,我在集體活動中可能有點忽略他們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本著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幼兒。
五、總結
以上是我本學期對童話劇的總結,總體來說收獲還是很多,但是也有很多地方做的不是很好。所以在下學期的教科研活動中,我會多學習老教師的長處,爭取在教育教學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3:童話劇《狼和七只小羊》主題小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童話劇《狼和七只小羊》主題小結童話劇主題《狼和七只小羊》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個多月的備課、實施、交流、反思,感受頗多,現作如下小結:
一、班級環境布置
我們班主題環境以故事情景的形式呈現,主題墻很漂亮,但也略顯單一,但是僅僅美觀是不夠的,主題墻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提醒,同時能讓孩子參與到環境布置中來,如果班級主題墻能再補充點羊和狼的圖片,以及它們的生活習性,這樣的環境會更充實、豐富。
二、課程設計方面
本學期課程設計是我覺得變化最大的,以前,每周的課程僅僅考慮到從五大領域出發,而沒有想到類型的多樣性。如藝術類,只單一形式上的唱歌,而現在形式豐富多樣,有音樂欣賞、律動、歌唱以及打擊樂。美術活動有名畫欣賞、手工、繪畫以及制作等。語言活動有兒歌、欣賞、講述、故事等。這樣的課型帶給孩子更多的知識和享受。
三、課程實施方面
打擊樂《小羊和狼》是該主題中的一節打擊樂,在開展之前,我對自己和孩子都沒有信心,感覺對小班孩子來說太難了,但實施后發現效果非常好,但也有不足之處,如木鈴鼓對孩子來說太大了,不便于孩子抓握,如果換成小塑料鈴鼓效果會更好。
在胸飾制作中,我們也把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只為孩子提供了外輪廓,由孩子來添畫五官、涂色、剪,看到孩子的進步,我們很欣慰。童話劇《狼和七只小羊》主題的介入方式就是閱讀文本,這個文本是我們老師制作的電子ppt文本,幼兒在老師點擊鼠標的過程中閱讀文本,觀察圖書畫面,理解故事的內容,了解劇中角色的特點。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在閱讀前,我常常采用這樣兩種方法引起幼兒對即將閱讀的文本產生興趣:①出示圖書,告訴幼兒故事的題目,請幼兒猜想故事里有誰?會發生什么事情?等等,然后,讓幼兒帶著這些猜想走進書中,幼兒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閱讀的目的性強,比較能抓住閱讀的關鍵所在。②由教師向幼兒“拋”出一個能引起關注的問題,當幼兒很想知道答案時,就請幼兒“看看書中是怎么說的”。例如:圖書閱讀活動“狼和七只小羊”,我在開始的時候放了一段歡快的音樂,七只小羊在玩游戲,突然媽媽出現--要出門找食,讓幼兒猜猜會發生什么事?幼兒帶著懸念去看書,激發了他們想看圖書、看懂圖書的愿望,增強閱讀的目的性。
在學習表演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不應是借助規則對幼兒進行控制,教師從旁啟發性的引導,就能把幼兒的潛力挖掘出來,通過對幼兒活動的關心、支持、幫助來實現。
⒈啟發性的提問和商談式的建議
當幼兒的活動需要我們做出反饋時,提問是了解情況,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的有效方法。但是,提問應具有啟發性,以激發幼兒的進一步探索。《狼和七只小羊》中,七只小羊在家游戲,幼兒沒有臺詞,只是走來走去,我就啟發他:“七只小羊在家可開心了,他們在玩什么游戲?”“在玩躲貓貓游戲?”這時幼兒想一想便能有創意地在家里躲來躲去,演的可開心了。
⒉讓幼兒在做中發現問題。
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引導他們在做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利于促進發展。在《狼和七只小羊》的學習表演時,羊媽媽用剪刀剪開了大灰狼狼的肚子,七只小羊從里面鉆了出來,,幼兒不知該如何演了,有的幼兒說,抱住大灰狼,有的說站在狼的身后,通過嘗試,發現還是站在身后比較好,便于狼后面的表演。
⒊利用同伴之間的影響
教師并不是活動中惟一的指導者,幼兒之間的合作、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資源。如表演羊媽媽得知六只小羊被吃掉以后很傷心時,許多幼兒的面部表情都是開心的,只有王翰韜,教師請他在大家面前表演,當其他小朋友看到韜韜的表演以后,都愿意學一學他的樣子。可見,此時同伴的作用要勝于老師的說教。教師在利用這種教育資源時不要怕亂,不要怕幼兒之間會產生沖突,要認識到,正是幼兒之間這種溝通、交流、沖突給幼兒提供了互相促進的機會。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