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幫助幼兒度過分離焦慮期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總結:怎樣幫助幼兒度過分離焦慮期
幼兒進入幼兒園就好比人生中第一次出遠門,要去的地方會因為陌生而產生不安的心理。這種不安
的心理會從許多方面體現出來,如:幼兒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群而產生不安的心理、對于失去家長
的依靠而產生不安的心理、對于在幼兒園要開展的活動內容的不熟悉不知所措而產生的不安的心理等等。
幼兒的這些表現稱之為“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幼兒的分離焦慮不僅會影響幼兒適應環境的時間,同時
還可能因為分離焦慮產生的心理壓力對幼兒步入社會、形成良好的性格、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等多方面都
有影響。
一、幼兒產生分離焦慮的多種因素分析
1、環境的變化
班上新來個幼兒,之前沒來參觀過幼兒園,也沒上過幼兒園,所以對她來說幼兒園完全是一個陌生
的環境。以至于第一天來上幼兒園就有很明顯的情緒,吵著要回家,要媽媽,要打電話給媽媽,一分鐘都
不愿意多待。總想著往教室外跑,為了滿足她這一點,老師帶著她在幼兒園逛熟悉環境,漸漸的他對幼兒
園慢慢有了好感,特別是教室里的拼裝玩具,只要幫他拼成小魔仙的魔法棒,他就不哭也不鬧了,但嘴里
還會念叨幾句。一個星期的時間他漸漸適應了環境,認識了新的朋友,因環境造成的分離焦慮已經沒有了
。
2、生理的變化
有新生家長會反映,幼兒在家從來沒有尿濕褲子,怎么來上幼兒園起就總是尿濕褲子呢?我們班某
幼兒,中午午睡時特別容易尿濕褲子,所以老師中午都會給他抽一次尿,但有時還是會尿濕,后來和家長
就尿褲子這件事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了解到,在家睡覺時都是隔著尿不濕的。所以就算她醒來了也沒有告訴
老師,她要尿尿了,以為是隔著尿不濕的,習慣性的就尿了。當老師了解到這一問題后,和小朋友也進行
了溝通,睡覺時要尿尿了要和老師說,尿在身上會感冒的,一段時間下來都沒有再尿濕了。其實基本的自
理能力往往也是孩子產生分離焦慮的重要因素。
3、心理的變化
在新的環境中,身邊沒有了自己最熟悉的家人。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生理的變化使得幼兒在心理上產
生不同程度的壓力,會使幼兒在心理上不接受新的集體或排斥這個集體,從而產生了分離焦慮。某新生媽
媽說她在家特別活潑好動,但老師反映給家長的情況是幼兒是個安靜話不多的小朋友,提出給她的要求也
要思考下才會去完成。這讓家長感到很困惑,我的孩子這是怎么了,在家和在幼兒園會有這么大的反差?
其實這就是孩子的心理產生了變化。經過一個月的調整與適應,現在的她在幼兒園跟原來在幼兒園的表現
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活潑了不少。
二、幼兒來園前的準備
在了解和分析幼兒會產生分離焦慮的種種原因后。我們要根據孩子們的特點開展來園前的準備活動
。
1、家長的準備
參觀幼兒園,可以幫助家長更多的了解幼兒園,同時知道和自己孩子年齡相仿的幼兒,他們所能掌
握的一些能力。如:自己穿、脫衣服,認識自己的物品,自己吃飯,自己入廁,表達自己的意愿,聽從指
令,服從簡單的規則。如把玩具放回原處等。家長在家可以有計劃的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讓他更快的適
應幼兒園的生活。
2、教室內的環境準備
通過我帶寶寶班的經驗,教室的環境布置,特別是對新生而言離不開“家”的因素。我們會專門有
個區域供給新生的,會讓家長把幼兒平常在家喜歡的玩具、娃娃等一些物品帶是幼兒園放到這個區域,組
成娃娃家的區角,幼兒看到這些熟悉的東西,對他的分離焦慮會起到一定的幫助。
3、幼兒的準備
首先肯定是要帶幼兒多到幼兒園去體驗生活,認識班上的小朋友和大家一起玩耍。還有前面說到的
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
三、減少幼兒分離焦慮的方法:
1、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園適應
來到新環境幼兒難免會緊張,在家長的陪伴下幼兒自由地在班里玩玩具,熟悉班內的環境及生活環
節、游戲的內容。如在自己的床上休息、洗手、喝水、入廁等。家長的陪伴使得幼兒熟悉環境變得更像游
戲和參觀一樣愉快,為幼兒離開父母加入集體生活做好準備。
2、創設寬松的環境,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集體
像剛入園的孩子會有哭鬧的現象,這是很正常的。所以在剛來園時不要強求幼兒不哭,而應該轉移
幼兒的注意力,用游戲活動或者玩具吸引幼兒,達到減少和化解焦慮的目的。
但有些孩子不哭也不鬧,把這些情緒積壓在心里,這在我們教師看來并不是一個好現象,孩子的內
心其實是非常焦慮和不安的,但是由于在陌生的環境幼兒不敢表達出來,這時教師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
關愛這些幼兒,如抱一抱、親一親,教師的關愛可增進彼此的感情,減少幼兒分離焦慮。
我帶過一個幼兒,從入園開始就每天開開心心地,家長反映在家也沒有任何抵觸幼兒園的情緒,反
而很樂意上幼兒園,因為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和好多玩具。這種幼兒的適應能力很強,不過這種情況還
是占少數。
3、讓幼兒盡快熟悉園內生活常規和游戲活動內容
可以把每天幼兒要做的事情同幼兒說,這樣幼兒就會清楚的知道,一天所需要做的事情,吃早餐,
做操,上課,做游戲,吃午餐,散步,睡覺,吃點心,上課,做游戲,吃晚餐,等待回家。把這些事情做
完就可回家了。
四、幫助家長度過成人的分離焦慮
其實在幼兒產生了分離焦慮的同時我們不能忽略了家長在幼兒上幼兒園時產生的成人分離焦慮現
象。當以上幾點都做好后,幼兒還沒有度過分離焦慮期,我們就需要想想是否是成人分離焦慮期未度過。
有的時候幼兒的分離焦慮時間的長短,分離焦慮的程度是由家長引發的。如: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后在教
室外徘徊讓孩子總是看到屋外的家長、或是對孩子說你要堅強不要想爸爸媽媽、想爸爸媽媽的時候也不要
哭。在家長這樣的引導下孩子會忍不住哭鬧,家長也和孩子一起哭。成人分離焦慮會大大加重幼兒的焦慮
心理,使幼兒的分離焦慮期延長甚至會影響到全班幼兒的情緒變化。
孩子從家庭走出來,第一次接觸家人以外的集體就是進幼兒園。進幼兒園對幼兒的一生有著重要的意
義,是幼兒成長中的一個重要歷程。幼兒分離焦慮的產生與轉變對幼兒能否比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有
著重大的意義。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幫助他們盡快的度過分離焦慮期。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教育隨筆:幫助孩子減輕分離焦慮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教育隨筆:幫助孩子減輕分離焦慮
“小班幼兒班級處于家庭與幼兒園生活過渡與銜接的地位。從家庭到幼兒園,幼兒經歷著教育生態和生活條件與環境的變遷。班級是幼兒所經歷的第一個集體生活組織,幼兒從家庭生活到幼兒園班級集體生活,面臨著新的人際環境和新的生活環境的考驗。”(選自《學前教育原理》)
劉敬澤小朋友初入托班,正面臨著這種新的環境的考驗。劉敬澤年齡小,在家主要由媽媽照看,陌生的環境,使他分離焦慮特別嚴重,玩具、游戲活動絲毫引不起他的興趣,一天到晚不停地哭,不停地喊:“媽媽呢?媽媽呢?找媽媽,找媽媽!為了減輕他的分離焦慮,我在生活中給予特殊的關注。
在日常生活中,我想方設法跟他交流,建立“友誼”關系,處處“關照”著他:及時提醒他大小便,幫他退褲子、提褲子,教育他有大小便需要時及時告訴老師,不要尿褲子;在幼兒加點前,我把水調到適宜的溫度,然后教他正確的洗手方法和用自己的手帕擦手;吃食品時,教他拆食品袋的正確方法,食品袋上有鋸齒邊的用手沿鋸齒口撕開,食品袋側面有小撕口的,教他沿小撕口撕開,沒有鋸齒邊或小撕口的請老師幫忙;喝水時,教他拿著自己的杯子,排隊到保溫桶前接水喝;戶外活動時,我帶他散步、滑滑梯,并引導他與小朋友友好相處;此外,每天根據氣溫情況及時給他增減衣服……
功夫不負有心人,漸漸地,劉敬澤小朋友感受到了在幼兒園的快樂,再也不喊:“找媽媽,找媽媽了。”我也從此多了個“朋友”!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3:《緩解新入園幼兒情緒焦慮行動研究》課題研究實施階段工作總結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緩解新入園幼兒情緒焦慮的行動研究》課題研究實施階段工作總結
一、課題概述
幼兒由家庭走向幼兒園,是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然而很多幼兒都會經歷分離焦慮的體驗。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親人分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不安情緒和行為,是幼兒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產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應。每學年新生入園時,我們總會看到很多孩子因為面臨和家長的分離而哭鬧,有的孩子因為害怕分離甚至自殘,不愿進食,不愿午休,不參與活動等等現象足以說明了,孩子的焦慮情緒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如何減緩幼兒的這種焦慮情緒,幫助幼兒克服焦慮,縮短適應期,培養幼兒積極的入園情緒。我園據此開展了《緩解新入園幼兒情緒焦慮的行動研究》的課題研究。
二、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一)幼兒入園前全面家訪,增進和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
情感教育是人情商培養的主要途徑,人在接觸社會時,總是會對現實中的任何事產生情感體驗。幼兒情感教育的是否成功直接決定著一個孩子長大后的為人處世,對幼兒將來良好習慣的形成和培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入園前與孩子充分接觸,增進情感,是減少孩子入園后對陌生環境和事物產生焦慮的很好方法。我們在新生幼兒入園前,采取家訪的方式,深入孩子家庭了解孩子,消除孩子陌生感。
與家長聊一聊。在九月份,讓新生班級教師兩人一組深入幼兒家庭,通過和家長聊一聊,來了解家長對幼兒入園的準備情況和期望;并通過和家長聊天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從而在開學后能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照顧和培養。
與孩子抱一抱。教師在幼兒家里,與孩子通過玩玩小游戲、抱一抱、親一親等形式,來消除把彼此的陌生感。這時候教師要盡可能的放下教師的身份,與孩子平等對話,從而讓孩子對教師產生“正印象”,使幼兒對老師產生信賴感和依賴感。
(二)創設溫馨的育人環境,緩解幼兒的入園焦慮。
溫馨、舒服的幼兒園環境是幼兒的隱性教育。它能夠很好與幼兒發生無聲的對話,起到積極地教育作用。《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作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物質環境方面。本學期九月開學初,我們就根據的幼兒特點和各班實際對活動室的各空間進行了全面而富有創意的布設。幼兒一走進幼兒園,就能看到我們精心布置的“蔬菜水果”掛飾,通過制作精美的卡通圖案背景,再配上淺顯易懂的標語,讓孩子們和家長一進園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在每層樓的樓道上,分別布置了孩子們喜歡的《繪畫墻》、《墻面玩具》,色彩明快的圖案,讓孩子們一看就能感受到這里一個五彩的樂園。在班級的環境布設中,小班布置了幼兒和家長的合影照片墻,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們看一看、親一親,讓孩子感受到這兒也很熟悉。除此之外,每個班級還分別布置了“娃娃家”、“寶貝屋”等這些能讓新入園寶貝去扮演角色游戲的區角活動。孩子們在情緒焦慮時都能夠在這些地方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或者一個人*一會兒,或者和自己的同伴再次游戲,通過這樣的角色游戲可能很好的緩解幼兒的焦慮情緒。
人文環境方面。建立和諧的師幼關系,友愛的同伴互助關系也是緩解新入園幼兒焦慮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孩子們剛剛來到一個新的環境,他們自然會對自己較熟悉的人和事格外依賴和信任。比如一個班有互相認識的孩子,老師要盡量讓他們躲在一起,可以一起游戲,一起睡覺,同坐一桌就餐等等,總之要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在一起彼此“照顧”。另一方面除了這種同伴互助的關系外,孩子們現在也很依賴老師,特別是生活老師,所以作為老師要比平時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多和孩子做做游戲,多抱抱那些“特殊”的孩子,多給孩子更多的身體接觸和語言的鼓勵。比如:早上入園時,和每一個孩子擁抱;當孩子睡覺前給孩子輕拍孩子的背部;孩子離園前給親親孩子的臉頰。當孩子把飯粒撒了滿地時,不要大聲指出;在組織游戲時,多組織那些能讓孩子與孩子有交流和互動的游戲,老師也要全身投入;活動中既要面向全體幼兒,又要有個別教育,總之,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從而孩子才更愿意親近老師,喜歡上幼兒園,消除心里的陌生感。
我們還開展了帶領小班幼兒參觀幼兒園活動,讓孩子們在走走玩玩中認識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對它產生熟識感、依賴感。
(三)積累了個案、跟蹤調查新入園幼兒焦慮情況,并將其歸類、總結,形成文字性資料。
(四)匯編成冊《緩解幼兒分離焦慮》的活動設計一本。
三、初步成效
在前期研究中我們以緩解幼兒入園焦慮為中心,幼兒入園前的家訪了解幼兒成長環境、家長育兒觀念、幼兒生活習慣及性格特點、愛好;幼兒園在環境及活動創設、的策略探究,前期效果十分明顯。大部分幼兒愉快入園,與父母分別是情緒愉悅、與教師親密,能較快的投入到晨檢活動中;絕大部分家長能以正確育兒觀念對待和配合緩解幼兒入園焦慮行動;教師對緩解新生幼兒入園焦慮情緒的前期行動策略不僅在理論上有一定提升,也形成了一定的措施與策略。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