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年度小結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幼兒教師年度小結
我是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普通幼兒教師。近年來,在幼教事業不斷被受到重視的陣陣春風吹拂下,我的內心有著說不出的感動。總感覺工作中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激勵著我,使我不斷地成長起來。
通過五年師范的學習,我獲得了許多幼教文化知識;通過向同事們的學習和自己的積累反思,我漸漸地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學技能;通過幼兒園領導的悉心培養和引導,給了我去各幼兒園的學習觀摩的機會,以及組織我們對新《綱要》認真學習和理解,我學到了許多先進的教育理念。
平時,在工作中我能吃苦,以集體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不遲到、不早退,堅持出滿勤,服從領導分配,在不同崗位上盡到自己的職責。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別差異制定教養工作計劃,協調班級工作,管理好班,作好家長的聯導溝通工作,擔任各科教學時,以幼兒為主體,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積極開展主題探究活動,創造適合幼兒操作與主題活動相適應的環境,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幼兒并為他們所喜歡的學習內容,注重幼兒個性與語言的發展,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認真觀察、學習和借鑒好的教學形式,逐漸改變老的教學模式,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幼兒為主體,給幼兒自由發展與想象的空間。我以新《綱要》為指導,認真完成教學活動,堅持超周備課,寫好效果檢查,認真總結工作中的得失。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能做到言傳身教,作孩子的楷模,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在課堂上傳授他們知識,在生活中關心他們飲食起居,在日常生活我注觀察每一個幼兒的特點,做到對每一個幼兒的情況心中有數,特別是對相對較差、性格特殊或比較調皮的幼兒,更是傾注了更多的愛心和耐心。
要對幼兒實施完整的教育,家長的配合是分不開的,也更需要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開學時,我們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匯報計劃及要求。家訪中,及時反饋幼兒在園內的生活情況,共同商討育兒方法,有針對性的密切配合。家長開放活動中,認真準備教育活動,讓家長看到幼兒的情況,了解幼兒園的教學水平,對家長提出有益建議我積極采納,家長提出意見我虛心的接受,家長對我們的工作非常支持和滿意。
工作三年以來,在園領導和老師的幫助下,我取得了一些成績:在園內的幼兒評語撰寫大賽中,我獲得了最佳評語撰寫獎;教師的教學具制作中獲得了巧手教具制作獎幼兒園環境創設評比中獲奇思妙想獎;輔導幼兒參加少兒書畫大賽組織者和《金球杯》少兒美術大賽,分別獲組織輔導銀獎和三級園丁獎;我所排練的健身操《動起來吧!》在丹陽市首屆青少年健身操暨街舞大賽中獲;三等獎學期評優中也被評為耐心細致獎和學期優秀班主任;多次在園內上了展示課,其中,安全教育課程和園內教育教學課程大賽中分別獲銀星獎和一等獎;今年代表幼兒園參加區教育教學賽課,雖然沒取得好成績,但這令我倍添自信,這數次園內、園外公開課的承擔工作,鍛煉了我,同時也讓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我漸漸成長了起來,所寫的《口語交際教學與多媒體的“親密接觸”》在丹陽市的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并且在20**年我評到幼教一級的職稱,我的工作表現得到了園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
今年開學期初,我被推選為幼兒園小班組的年級組長,這是領導對我教育教學能力的肯定,也是對我工作態度的信任,但更是對我向更高層次進取發出的考驗。但是,越是工作久了,越發現自己的不足,因為時代在發展,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長,我深知在幼教的領域,我所學的還遠遠不夠,我更應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通過各種教育活動的觀摩,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為,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幼兒發展。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小結: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存在障礙與化解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小結: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存在的障礙與化解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配合,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合作性是幼兒園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溺愛有加,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時對老師的做法不以為然,甚至刁難。教師與家長之間出現了教育觀念、方法態度的不一致乃至于沖突。因此,要使家園教育目標一致、形成合力,就出現了一定的難度。怨天尤人、遇難而退顯然是不可取的。為了贏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必須心平氣和地靜下來,認真思考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的障礙在哪里?存在障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化解矛盾,藝術地與家長溝通,家園合一?
一.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存在障礙的原因。
1.教育觀念、態度與教育方法的分歧。
由于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態度與教育方法和幼兒園老師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例如:在教育觀念上,幼兒園的教育與家長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分歧。《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在幼兒園里,游戲是幼兒的生命,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只有在豐富多彩的生活、游戲中不斷地探索、學習,積累經驗,才會擁有快樂、美好的童年。而在大多數家長眼里,游戲是沒有地位的。他們認為,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孩子更應該從小抓起,多學點知識。他們關心的是孩子每天在幼兒園里學了什么,掌握了多少,老師布置作業沒有?熱衷于把孩子送進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盡早地參加早期學習和訓練,而不是關心孩子每天玩得開心不開心,過得快樂不快樂,有的甚至責備孩子整天只顧著玩,沒出息,責怪孩子連老師教的什么都答不上來。這些觀念與新型的幼兒教育觀是背道而馳的。
在對待孩子間的糾紛問題上,家長的教育態度與教師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現在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不懂事,產生矛盾是正常的,不必大驚小怪;有的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虧,教育孩子要不甘示弱,別的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甚至還有少數家長不了解原因、不分青紅皂白,首先將別人的孩子訓斥一頓,或者找到老師這里,不分輕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鬧一通,有時候事情了解到最后,說不定還是自己的孩子不對。而教師則教育孩子,小朋友之間要學會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遇事要學會動腦、協商合作解決問題。家長眼里只盯著自己的孩子,可老師心里裝的是全班孩子,偏袒了任何一個,都是對其他孩子的不公平。這些道理家長們也許都懂,可遇到具體問題時就很難做到公正處理,尤其是那些隔代慣的長輩們就更難做到了。
在教育方法上不同層次、不同修養的家長,更是千差萬別。如在培養幼兒生活自理方面,有的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鍛煉自己、培養能力,特意安排孩子在幼兒園吃飯、午睡;有的貪圖自己享樂,讓孩子吃住在幼兒園,交給老師,自己可以省心;有的則什么事都包辦代替,不讓孩子動手。他們對老師要求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育方法有表示理解的,也有不贊同的,他們自己在家包辦代替慣了,對老師偶爾的“照顧不周”很不滿意。這些教育的觀念、態度與方法上的差異,是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障礙的主要原因。
2.教師與家長的地位不平等。
在長期的社會現實中,人們在認識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慣性”,即在家庭與幼兒園、家長與教師之間,幼兒園及其教師在幼兒教育方面具有絕對的權威,扮演“權威者”的角色,在家園交往中,教師已經習慣了“主動出擊”,對家長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而家長似乎也心甘情愿地接受種種要求,習慣了服從教師,配合幼兒園的工作,扮演著“接受者”的角色,這種單一角色定位,這種“要求與接受”的溝通關系,必然會對教師與家長間的互動效果產生影響。家長會上,家長習慣低頭不語,心不在焉地聽老師講座;離園活動,家長們利用等待孩子的機會把目光停留在“家長園地”上,拿著紙和筆不停地抄寫,或者用照相機拍攝下來,目的就是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每天學了什么知識。盡管他們有時也有自己的想法或有價值的教子經驗可以交流,但他們從來不會主動和老師交談,即使是心中對老師有所看法和不滿,或者在教育孩子方面對老師有所要求,他們往往也會采取間接的聯系方式,因所謂的顧及情面而不習慣當面溝通,這無疑是在教師與家長之間隔開了一道心里屏障。長期被動地服從心里讓家長感覺教師有點高高在上,有些不可親近。盡管教師想方設法改變這種狀況,每學期不斷變換著家長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如家長會上讓家長參與討論并提問,在“家長園地”上設立“暢所欲言”“請您參與”“家長信箱”等互動欄目,但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思想或多或少影響著教師與家長間的關系,是矛盾產生的根源。
3.家長與教師之間缺少溝通的機會。
家長與幼兒園的工作時間基本上是同步的。早上來園時間,是孩子相對集中的時候,教師忙于接待幼兒,老師們必須做到每天熱情接待每位幼兒,進行必要的晨間檢查,檢查孩子的衛生狀況、身體是否有不適,是否攜帶危險品入園或有無其他異常情況,這是一天中老師觀察發現孩子的重要關口,是萬萬不可疏忽的。接下來老師們還要忙于組織孩子晨間勞動和晨間活動,有些家長每次送小孩來園,都想跟老師談談孩子的情況,可是由于孩子來園的時間比較集中,教師忙著接待孩子,組織活動,家長又不忍心打擾教師工作,索性把問題先擱著,還有些家長忙著趕點上班,匆匆忙忙放下孩子就匆匆離開,所以他們很難有和老師盡興交流的機會。可是下午幼兒園又統一時間離園,家長多,孩子也多,教師必須看好每個孩子,保證孩子的安全,將孩子交到每個家長手里。不能因為自己的疏忽而讓任何一個孩子被錯接、自己偷著溜出去或被陌生人帶走,更無暇顧及與家長交流談心了,所以教師與家長之間每天的接觸時間非常有限,這就像兩條永遠不能交匯的平行線。
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長期缺乏溝通與了解,在心里上產生了距離和隔閡,甚至還會產生一些對立情緒。所以我們必須積極尋找化解這些障礙的有效策略,架設教師與家長順利溝通的橋梁,有效促進家園合作,形成合力。
一、了解家長,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
既然由于家長的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存在著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的不同,這就需要教師耐心細致地了解家長,知道他們的想法,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例如:在對待孩子間的糾紛問題上,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問題上,在習慣形成的培養上,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們到底有些什么想法?他們對老師有些什么希望和要求,老師們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個有心人,細心地觀察和了解,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幫助。一次,當我們要求家長配合老師鋪導孩子系鞋帶時,一位家長說:“我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大人幫她穿衣服、系鞋帶,孩子長大了,這些事情自然而然不就會做了嗎?”還有一次,我們教小班幼兒拍球,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班里30多名孩子中就剩下一個不會,當我們將這一情況告知家長,以求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在家幫忙輔導孩子練習排球時,家長卻不以為然,一笑了之,認為孩子會不會拍球,練不練無所謂。看得出這樣的家長是比較寵愛、溺愛孩子的,在家什么事都包辦替代慣了,孩子根本沒有做事的機會和習慣。對待這樣的家長,我們千萬急不得,只能耐心說服,擺事實,講道理,向他們說明從小培養孩子動手操作能力,培養責任心、意志力等良好品質的意義,為孩子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家長心服口服,自覺自愿地配合老師的工作。孩子來自于各個不同的家庭,家長們的想法多種多樣,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有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的,也有不配合的,這種差異是正常的,我們不必、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家長都緊跟改革的潮流,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態度都是一致的。只有承認這種差異性,在平時的工作中有意識地通過個別交流、家長座談、問卷調查、經驗交流等途徑,充分了解各個家庭的成員狀況、家長的真實想法等,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從而有的放矢,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
二、講究方法,藝術地與家長溝通。
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僅僅靠一片真心、誠心還不夠。在當前教育的新形勢下,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在教育觀念、方法手段上的分歧也越來越明顯,加上長期以來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要求與接受”的不平等角色關系,部分家長對老師的期望值太高,有時無論老師怎樣努力,他們對老師的做法總是心存不滿情緒,有時甚至故意找茬。為了達成共識,形成家園合力,與家長溝通的技巧顯得尤為重要。
1、對待家長要一視同仁。
家長每天都要接送孩子入園、離園,盡管這段時間是老師一天中忙于接待家長、孩子最繁忙的時段,可是老師們每天還是可以擠出一點點時間,有計劃、有目的地尋找機會,主動地與家長進行簡短的交流的,交流時語言要簡潔、明了、委婉,意圖明確,同班的兩位老師輪流進行,這樣既能照顧好孩子,又能及時反饋信息、解決問題。但必須注意對待家長要一視同仁,克服“重兩頭、輕中間”的不良傾向,不厚此薄彼,不因為某些家長與老師談得來就多接近他們,多和他們交流,也不因為某些家長喜歡挑剔就疏遠冷落他們,就象對待我們的幼兒要面向全體,而不能偏愛一樣。這樣,會讓家長覺得老師親切、可近、公正、平等,對待他們的孩子肯定也是如此,把孩子交給老師,心中放心。
2、與家長溝通要及時。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會碰到許多問題。如:有的孩子起床后將鞋穿反了、某某小朋友被別人打了或個別幼兒身體不舒服……作為細心的老師,不僅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妥善處理,還要及時將幼兒的情況反饋給家長,與家長溝通。如張秋逸小朋友原來是個很乖巧的孩子,進餐、午睡一向表現不錯。可一個月前突然哭著要回家吃飯,白天經常打瞌睡。我們及時與他父母交換情況,并共同分析原因。原來,她家新增添了一個小弟弟。小弟弟白白胖胖,十分可愛,她想回家逗小弟弟玩。知道了原因,我們給孩子講道理:和小弟弟玩時間不要太長,雙休日可多玩一會兒。你已經長大了,有許多本領要學,不能整天只顧玩。她的爺爺、奶奶也積極配合,在家盡量少讓兩個孩子接觸,以免孩子分散注意力、少睡眠。現在張秋逸又與從前一樣,愛說愛笑了,經常得到老師、同伴的夸獎。類似這樣的事例還很多。如有一次,班上有一幼兒因入廁時奔跑,與同伴相撞,出了一點鼻血,老師發現后及時處理,幫孩子把鼻子、衣服清理干凈,并當場對孩子進行了教育,告訴所有孩子走路要慢慢,注意安全,離園時因為忙著照看孩子,老師忘記了與流鼻血的孩子家長溝通,等到第二天早上家長找到幼兒園來才忽然想起此事。盡管老師再三道歉,說明情況,可還是看得出家長的不滿情緒,認為老師在有意回避矛盾,不及時把真實情況告知家長,可以想象,如果當天下午老師主動與家長交流,那效果就會完全不同了。因此,我們每天都要留意班上發生的一切,在離園時或者利用網上家校溝通平臺、短信、電話、家長信箱等多種聯系方式,將孩子在園的狀況、表現告訴家長,這樣使家長及時了解情況,使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得到糾正,有時還能化解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矛盾,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誤會等等,使家園教育協調一致。
3、與家長溝通時要注意說話的策略。
首先,在談話中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缺點再多的孩子在家長眼里也是最棒的。事實上也是如此,表現再差的孩子身上也會有許多閃光點。因此,我們在與家長交談中要先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對孩子充滿信心。如:申圳小朋友動作發展遲緩,已快上大班了,至今上廁所還需要提醒、幫忙。但在家長面前,我們從來不劈頭蓋臉地數落孩子,而是用鼓勵性的語氣說:“申圳的小嘴巴挺能說的,表演兒歌時動作很有趣,這孩子挺聰明的,如果自己上廁所就更好了,他在家里表現怎么樣呀?”使家長感到教師對孩子非常關愛,從而愿意與老師共同探討,進一步交換意見。
其次,教師要注意說話的藝術,學會“反話正說”。對待幼兒,我們不提倡說反話,可在與家長交談時,學會“反話正說”,將想表達的意思換一種方式說給家長聽,反而會增強幽默感,容易被家長接受。如我們都知道吉莉的媽媽有些護短,平時對孩子放松要求,滋長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一次與孫寧玲爭搶被子時竟然打了孫寧玲一巴掌,離園時我們找了她媽媽,但沒有直接告訴她這件事,而是半開玩笑地說:“你的孩子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一定很強,非常有個性,她是不會輕易被人欺負的。就是以后遇事要學會協商,和小朋友團結友愛就更好了。”然后再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敘述當天發生的事情。這樣,老師既沒有在家長面前責備孩子的意思,又委婉地向家長流露出了善意的批評。
三、注重情感,積極地與家長溝通。
積極的情感交流對家園配合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注重與家長情感的溝通,把家長當朋友看待,也是讓家長感受平等,爭取家長理解與支持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當丁皓小朋友與媽媽一起外出游玩后,我們主動與家長談起母子倆游玩的情況;當吉欣告訴我們幼兒園里飛來的一只漂亮的小鳥是她媽媽兩天前放飛的,我們立即饒有興趣地問起她媽媽放飛小鳥的事情;楊奕的奶奶經常向我們說起孩子在家是如何懂得孝敬老人的,我們不厭其煩地與她閑談。這些看似與教育教學、家長工作沒有多大關系的話題,有時卻是家園聯系的一條紐帶,使教師與家長之間形成無話不談、輕松融洽的人際關系,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從而更好地促進家園合作。
總之,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師無論怎樣與家長溝通,都要講究溝通的藝術性,以積極的態度和熱情與家長交流,及時化解矛盾、消除誤會,贏得家長的信任與配合,最終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3:小結:小議幼兒教師師德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小結:小議幼兒教師的師德
有很多人都說:“愛是一種奉獻,它如一股甘泉,一股熱流,穿透人的心田。”其實愛除了是一種奉獻以外,它還是一種責任。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與責任是成就一個人的成功兩個方面。光有愛,沒有責任是空愛。愛有多深,責任就有多大。所以,我們更應該努力踐行“愛與責任同行”這句話。我個人認為,不光要做到這些,教師還要具備對本職工作的責任心、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首先要做一個對本職工作有強烈責任心的人
有人可能會說,幼兒教師要有愛心,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業務能力。我從不否認,但我想最應具備的是對工作的強烈責任心。如果沒有責任心,你再好的基本功和業務能力也是枉然。我們要時刻牢記我是一名幼兒教師,要對孩子負責,要平等的對待、欣賞每一位孩子,不能以貌取人,為每一位孩子創造平等發展的機會。讓孩子在和諧、溫馨、安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對家長負責。要向家長一樣呵護孩子,又要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和良好習慣。引導孩子探索世界的奧秘,讓家長放心吧孩子交到我的班上。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對我們的幼兒園負責。不但要毫無怨言、認真負責的做好幼兒園的各項工作,還要做個智慧型的老師,把每天重復簡單的事做好,把平凡瑣碎的事做好。用平常心對待工作,讓自己快樂的工作。
其次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幼兒教師每天要面對一群天真活潑、求知欲強的孩子。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活潑、樂觀、積極向上那個的精神,要把工作當做生活的一部分。既然是生活就要過得充實、快樂,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給自己充電,要把現在的工作做好,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素養,并要抽空多看一些動畫、少兒節目,及時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用童心來看待孩子的世界,和孩子快樂的交往。我們要把每個孩子當成將來的科學家、市長、書記……這樣你就會善待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因為有這樣的老師而感到自己是最幸運的人。每天能用好心情迎接孩子,用自己積極的情緒調動孩子的情緒,讓孩子也快樂積極的投入到各項活動中。
在幼兒園要與同事以誠相待,有良好的心態,對工作不拈輕怕重,不要斤斤計較,要大度。能本著一顆真誠的心積極幫助別人。讓自己每天生活在感恩之中,感到幸福快樂。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在工作、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心情會低落、沮喪、也會有一些牢騷。要及時的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把不良的情緒發泄到工作和孩子身上。要做到凡事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埋怨。
再者,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幼兒教師的工作是多面、瑣碎、忙碌的,是需要多方人員派和才能良好的運作。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簡單地說就是要互相溝通、信任、團結、協作、配合、互相幫助。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體之中,你才會體會到合作的快樂,領略到工作的樂趣。更好的激發自己的潛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能以點帶面促使集體快速發展。
俗話說的好:“獨木不成林,滴水不成冰”。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幼兒教師是其中的一員,只有大家團結一致,用正確的教育觀、樂觀的精神一起共同努力,才會把幼兒園建設成孩子的樂園,教師成長的搖籃。讓每一位教師成長為人人稱贊的好教師。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