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小班幼兒良好午餐習慣形成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總結:淺談小班幼兒良好的午餐習慣的形成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物質條件可以說是空前的優越,隨之而來的“溺愛”、“嬌生慣養”也比比皆是,家長對幼兒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瑣事兒幾乎是一切包辦代替,從而忽視了對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父母、爺爺、奶奶背著或抱著健康結實的孩子上幼兒園;在家里四個大人輪流充當“保姆”,穿衣、洗臉、洗手,一切都照顧得周周全全;吃魚吃蝦更是挑凈刺,剝去殼,親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局面。但是家長們卻不知道幼兒時期正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若錯過這個寶貴時期,一旦壞習慣形成了非但難改,而且貽害無窮。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以下幾方面:定時定量、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
那么,幼兒園作為幼兒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又應如何培養幼兒科學的飲食習慣呢?孩子在幼兒園的飲食方面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午餐了,請看我們班級午餐鏡頭:
每次午餐都讓我們頭痛,這個小家伙嚷嚷:“老師,給我少盛點!”那個作深惡痛絕狀:“老師,這個我不要吃的!”諸如此類要求,令我們著實為難:滿足他們吧!對他們身體不利;不滿足吧!這些淚眼婆娑的孩子實在讓我看了心痛。更有甚者在勉強咽下后一古腦全嘔了出來。還有的喜歡邊吃邊講,有的喜歡把菜先吃完再慢慢咽白飯……我經過長期的觀察以及與這些“吃飯特困生”孩子的“斗爭”,總結了以下幾個經驗,供大家一起參考探討。
一、師生互動,是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關鍵。
在吃午飯時,我們加入到孩子中去,讓孩子和老師比賽,看誰吃得多吃得快。我們還把餐桌放到幼兒的桌子上,和他們一起吃,這時,小家伙們特興奮:有的是出于表現,吃得很快,教師就適當提醒他們要注意身體,細嚼慢咽;有的是出于害怕,埋頭苦吃,一幅老鼠見了貓的樣子,我們就對他講今天吃的食物的營養,讓他們吃得快樂,吃得開心!通過師生互動,孩子們不怕吃午餐了!
二、有意搭配,促進幼兒飲食習慣的提高。
有些孩子的午餐習慣實在不敢恭維,他們不是吃不下,也不是不喜歡吃,而是在吃飯時喜歡講話,不管老師怎么說怎么勸他們依然我行我素。我們就將這些孩子分散開來,在他們旁邊配一個不愛講話的同伴為“合作伙伴”,由于沒有了說話對象,這些孩子很快便沉浸在吃飯的氛圍中了。教師的有意搭配,孩子們吃飯不講話了!
三、猜測美味,讓孩子有食欲。
我曾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文章,飯前三步曲:猜飯(想想今天可能吃什么?)、贊飯(今天的菜有什么營養?)、嘗飯(小小品嘗會)。我覺得這個挺適合我們班級的,我們就采用了此方法,通過實際表明我們的判斷是對的,孩子愛上了吃飯。我們還在孩子進餐時放了點優美的音樂,提醒孩子你們是小紳士小淑女,正在西餐廳進餐呢!可能受環境的影響,孩子們馬上安靜了。
四、創意菜名,激發孩子吃的欲望。
“今天中午吃餛飩!”陳老師把餐車一推進教室,就有孩子叫了起來!于是各種聲音冒了出來:“老師,我最討厭吃餛飩了,里面有生姜!”“我可不喜歡餛飩,難吃死了!”還有人早做準備:“老師,幫我盛3個啊!”“老師,我要有醬油的!”……聽著孩子們的“怨言”,我靈機一動,有了!我神秘地說:“今天我們的午餐非常特殊,樣子象餛飩,可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它的名字叫好娃娃!”我又解釋道:“今天老師包的可是好娃娃,只有表現好的小朋友才能吃到呢!而且,表現越好,吃得才越多!就是真正的好娃娃!”由于更改了菜名,孩子們很快就“解決”了一大盆“好娃娃”,還有人問我:“老師,我回去也讓媽媽包這個好娃娃,這比餛飩好吃多了!”哈哈,這幫家伙,心理食欲還真不可小覷啊!
五、家園合作,互動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
對于一些軟硬不吃的孩子來說,我們就采用軟磨硬泡的方法,每天飯前飯后進行教育,還把孩子的不愛吃飯現象通知了家長,希望通過家園配合使孩子有良好的飲食習慣。有些家長在家對孩子進行教育勸說,有些家長則暴力相加,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家長的出發點只有一個:為了孩子的身體著想。我們就通過個別談話、網絡、電話等形式讓家長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能接受的情況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管教師還是家長,在教育中都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多用榜樣、表揚、鼓勵等方法,以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記得在一篇文章上看到:曾經有七十多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有人問其中一位獲獎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對你一生最重要的東西?”出乎意料,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些什么?”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道歉;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話代表了到會的科學家的普遍看法,也說明一個道理: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需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到他們的終身。飲食習慣作為生活習慣中的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對孩子有著更重要的意義。為了孩子的成長,我們必須從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是我們應該做,而且我相信:這也是我們能夠做到的!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出奇安靜午餐時間幼兒園教育敘事
出奇安靜的午餐時間幼兒園教育敘事
老師,我們這桌多了一碗米飯“,就放那兒吧,一會兒看看誰要再吃就給他,老師說道。但是午飯時間過了,那碗米飯還是原封沒動,今天的午餐時間也格外的安靜,我尋思著,今天的孩子是怎么啦?原來是````````
每天午飯都是值日生的孩子們負責端飯和分發餐具,一切就緒后在老師的一句:“小朋友,請用午餐!”下,孩子們便才開始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剛坐下不久,孩子們就開始邊吃邊說,整個進餐活動就像菜市場一樣”熱鬧“,班級常規是少不了進餐禮儀的培養,每時每刻都在教育孩子如何有禮貌的進行就餐,但是每次午餐時間孩子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這不,今天一如往常的熱鬧非凡啊!就在這時有某個小朋友說了一句”老師,我們這桌多了一碗米飯“后教室就變得格外的安靜了,為了弄明白孩子們這奇怪的舉動,我下午利用課前就中午吃飯的事情來進行討論,把孩子們好的表現給予了表揚和鼓勵,同時還鼓勵瘦弱的孩子多吃,還希望孩子們能繼續保持這樣的進餐禮儀,當然,今天討論會的重點是那碗沒人動的米飯,為何多出來的米飯會讓孩子們鴉雀無聲?也正是有家長要求多督促孩子多吃一點,我們總會讓孩子吃完再添,但是也有很多瘦弱的孩子吃飯方面還是會讓老師操心,有時能把自己那碗米飯吃完已經很不錯,更不要說再多給他添飯了。
今天午餐多了一碗米飯,為什么沒有小朋友吃呀?好浪費糧食,粒粒皆辛苦,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的哦,我直接進入主題,孩子們也因為這事開始七嘴八舌,有的
篇3:出奇安靜午餐時間幼兒園老師教學隨筆
出奇安靜的午餐時間幼兒園老師教學隨筆
老師,我們這桌多了一碗米飯“,就放那兒吧,一會兒看看誰要再吃就給他,老師說道。但是午飯時間過了,那碗米飯還是原封沒動,今天的午餐時間也格外的安靜,我尋思著,今天的孩子是怎么啦?原來是、、、、、、。
每天午飯都是當值日生的孩子們負責端飯和分發餐具,一切就緒后在老師的一句:“小朋友,請用午餐!”,孩子們便才開始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剛坐下不久,孩子們就開始邊吃邊說,整個進餐活動就像菜市場一樣”熱鬧“,班級常規是少不了進餐禮儀的培養,每時每刻都在教育孩子如何有禮貌的進行就餐,但是每次午餐時間孩子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這不,今天一如往常的熱鬧非凡啊!就在這時有某個小朋友說了一句”老師,我們這桌多了一碗米飯“后教室就變得格外的安靜了,為了弄明白孩子們這奇怪的舉動,我下午利用課前就中午吃飯的事情來進行討論,把孩子們好的表現給予了表揚和鼓勵,同時還鼓勵瘦弱的孩子多吃,還希望孩子們能繼續保持這樣的進餐禮儀,當然,今天討論會的重點是那碗沒人動的米飯,為何多出來的米飯會讓孩子們鴉雀無聲?也正是有家長要求多督促孩子多吃一點,我們總會讓孩子吃完再添,但是也有很多瘦弱的孩子吃飯方面還是會讓老師操心,有時能把自己那碗米飯吃完已經很不錯,更不要說再多給他添飯了。
今天午餐多了一碗米飯,為什么沒有小朋友吃呀?好浪費糧食,粒粒皆辛苦,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的哦,我直接進入主題,孩子們也因為這事開始七嘴八舌,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