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電磁感應》物理教學心得:追尋科學足跡,揚學生風采

《電磁感應》物理教學心得:追尋科學足跡,揚學生風采

2024-08-01 閱讀 5118

《電磁感應》物理教學心得:追尋科學足跡,揚學生風采

電磁感應一節是八年級教材的最后一章。學生對科學探究已有了較深的體驗,從知識基礎上看,學生已經認識到電和磁有一定的聯系--電能生磁、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所以本節課的探究,我認為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三個:

1、探究什么條件下磁能生電;

2、什么是切割磁感線運動;

3、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下面談一下我在教學中的幾點認識。

一、探究什么條件下磁能生電

師:第一個揭示電和磁有聯系的科學家是誰?(展示課件奧斯特實驗)此實驗稱為什么實驗?它揭示了一個什么現象?

啟發引導:奧斯特實驗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說明電可以生磁,啟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反過來進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電呢?

師:怎樣才能使磁生電呢?需要哪些實驗器材?下面我們一起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討論交流。

生甲:要通過磁獲得電,需要有磁體和導線;

生乙:檢驗電路中是否有電流需要有電流表;

生丙:控制電路通斷需要有開關。

......

【問題1】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能夠找出完成探究所需的實驗器材,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很難認識到應該用線圈代替導體;用靈敏電流計代替電流表。我采取的方法是因“生”而異:學生基礎好的,先讓學生實驗探索,當發現電流表指針偏轉很小時,再對實驗器材提出改進。這樣可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曲折與艱辛,不是一蹴而就的;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可直接指出為了增加實驗現象的可見度,用線圈代替導體;用靈敏電流計代替普通電流表。

師:怎樣把導線放在磁場中?

師啟發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找到盡可能多的放置方法,為學生的科學探究做好鋪墊。1、靜止或者運動;2、上下運動;左右運動;前后運動;3、斜著運動......

學生實驗探究,教師巡回指導。

二、利用直觀,類比切割

【問題2】由于磁感線是一個抽象的模型,看不見,摸不著,另一方面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能力為主,抽象思維能力還不高,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很難建立切割磁感線的概念。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兩種方法。

方法一:利用直觀教具。取兩塊較厚的長方形泡沫,長的竹簽若干。將竹簽兩頭削尖,扎在兩塊泡沫之間,兩塊泡沫代表磁鐵的兩個磁極,長的竹簽代表磁感線。在學生發現獲得感應電流的現象后,師演示導體的運動方向,從而建立“切割”的概念。

方法二、課件展示鐮刀割韭菜或者用鐮刀割麥子的場景,師演示導體的運動方向,很形象的比喻成鐮刀割韭菜或者鐮刀割麥子:上下運動切割不著韭菜或者麥子,而左右運動或者前后運動才能切割韭菜、麥子。

三、探究感應電流的方向有關的因素

師提出問題: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猜想......

討論思考,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展示:四個學生合作,一名學生解說操作要領,兩名學生在講臺上演示實驗,另一名學生歸納得出結論。

【設計說明】學生經歷了探究磁場對電流作用力的方向與磁感線方向、電流方向有關之后,再進行此實驗探究,已經不是教學的難點。所以此探究是學生獨立完成的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嘗試發現“真理”的甜頭,激發他們樂學、愛學。學生的精彩展示是這一節課的高潮,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美好情感。

篇2:課堂舉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重要意義

課堂“舉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在課堂教學中,“舉例”已成為一種常用手段,任何一個成功的“舉例”都有可能成為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的關鍵,因此是否“舉例”,如何“舉例”和在哪“舉例”便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舉例可分為事例和例題,以生活中存在的現象為例我們稱之為事例,以題為例我們稱之為例題。

在物理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是搞好物理教學的靈魂。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課堂“舉例”都已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和應用,其在物理教學中主要應用于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規律的建立及物理理論與實際的連接。隨著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初中物理教學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課堂“舉例”正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興趣的一種有效手段。

當然舉例也不僅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它還可以把教材上抽象的物理知識形象的展現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運用,也可以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還可以更好地將物理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等。

篇3:問題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

問題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1.模擬場景,發現問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物理現象,物理也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老師可以模擬一個學生們常見的生活情境,以自己言行去引導學生,叫學生可以發現其中被隱藏起來的物理現象,從而發現問題,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激起同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他們會主動的尋找問題的答案。例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彩虹,對于它的顏色的組成,它出現的條件等等一系列問題。真正的把物理將生活結合起來,不僅讓同學們更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

2.合作探討,解決難題

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后,同學們以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研究。在老師的幫助下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去搜集資料,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尋找問題的答案,告訴同學留意生活中不容易被發現的物理現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會對此產生極大的興趣,由從前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明白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不僅讓學生懂得了團隊精神,還培養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3.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意識

問題學習是學生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會讓同學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一種狀態,激發內心的求知欲望,擁有勇于探索的學習精神,目前學生問老師的問題都是老師加給他們的,一般不是自己提出來帶有自己的想法那類,不利于培養他們使其自主學習。老師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單單只是課本中的,還有在學習過程中的。其次就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生以前認為答案就只有一個就是標準答案,老師要培養有自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思考一個問題的過程的價值遠遠高于你得出一個標準答案,鼓勵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尋找答案,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的參與到問題當中去。

二、“問題教學”法在物理課堂的實際應用效果

“問題教育”法現已被廣泛的應用到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對初中物理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雖然在實際的應用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測的小問題,但是在大體上也絲毫不能影響它的作用。經過長時間的應用和完善,在一些課堂已經呈現出高效學習,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的現象,并且大多數的學校也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此一來我國素質教育的目標不日將實現。那么來了解一下“問題教學”法的實際應用

1.提高了師生感情

在以前的課堂就是單純的說教式、灌輸式。老師在講課,學生聽課,老師怎么講,學生怎么記。老師與學生之間沒有一點互動和交流,這無形之間就拉開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問題教學”法在新的課堂上的應用就完全不一樣了,老師和同學有交流有互動,相互探討問題。每個同學都可以參與進來抒發自己的看法,如果對老師的答案有不同看法完全可以提出來說給老師聽,老師在對其不解或者困惑的地方進行解答與指導,這樣一次次的交流與溝通,一次次思想的碰撞,逐漸將師生的距離拉近,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學生的交流也不會僅限于他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彼此之間的感情會更進一步。(本文來自于《學術論壇》雜志。《學術論壇》雜志簡介詳見)

2.提高學習效率

為了解決問題,同學們自然就帶著興趣上課,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起來,直接減少了學生走神,老師講課跑題的現象。避免了一個問題老師重復強調,同學記憶時間短的情況。真正的了解物理中的意義,不再只因為考試而尋找答案。打破了中國原有的應試教育。因為有興趣,所以不用死記硬背也可以記住所學的知識。保證了課堂45分鐘的利用率“,問題教學”法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三、結束語

“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大多數老師和學生的肯定,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減輕了老師的教學工作,使學生們在問題中學習,雖然在應用中還可能存在著小問題,但是絲毫不能影響它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希望可以從此方法找到更多好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我國素質教育的目的。

物理教學,彩虹,教學法,好奇心,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