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習題教學的心得體會
化學習題教學的心得體會
化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應該體現(xiàn)啟蒙性、基礎性。初中化學一方面有自己的體系,另一方面又要為進一步學習化學起到奠基作用。習題課是我們復習階段經常遇到的,面臨著素質教育和中考改革,如何上好初三化學習題課,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點點體會。
研究課標,把握知識的內涵和外延的尺度,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只有教師正確認識了習題的功能,才能準確把握習題的方向,才能做到試題內容、題型、難度、題量等符合學生的實際,才能使習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點帶面,突出思路教學
在習題課教學中,重視題意的分析,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通過審題,讓學生弄清每類習題與哪些概念、理論、公式和哪些物質的性質有關,進而找出解答的問題與已知條件的關系,然后根據(jù)習題特點,找出解題的要害,從而形成正確的思路和解題的方案,把握解題方法,并能列出解題格式,要點和注重事項。
2.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zhàn)術
習題對學生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無可替代的,教師要篩選一些科學的、重要的、與教材貼切的、有針對性的習題讓學生練習,而不是面面俱到,大搞題海戰(zhàn)術。習題不在多,而在精。
3.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分層次完成習題
習題的難度要分層次,習題的題量要適中,且在完成的時間、數(shù)量上不搞“一刀切”,讓學生有一定的選擇,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悅。
4.要重視習題課的反饋糾正
學生習題中出現(xiàn)的范例和錯例應及時整理,并反饋給學生。通過對錯例的分析講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理解為什么會出錯,從而對癥下藥。對錯誤嚴重的,還可以進行面批、面改,給予個別輔導,便于因材施教。
5.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注重習題的創(chuàng)新性
新課標和新教材與原教材和教學大綱相比較,淡化了概念,降低了難度,但相應強化了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環(huán)境等方面的內容。平時多收集一些這方面的素材,設計一些新穎的習題,有意識地加強練習。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不當之處請專家同行批評指正。
篇2:化學片斷教學心得體會
化學片斷教學心得體會
前段時間,我參加了區(qū)里組織的片斷教學比賽。雖然比賽結果差強人意,但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我此行的收獲與大家交流探討一下。
片斷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所謂片斷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對某個課題的一個片斷(你自認為比較精彩的部分)進行教學,教學的對象仍是學生。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片斷教學來源于日常教學經驗的積累,但與日常教學又有所不同。若你選擇的片斷不是導入部分,就必須有個過渡,簡單介紹一下前面的內容,能一句話概括最好。在比賽現(xiàn)場除了評委還是評委,聽的對象變了,沒有了學生,也就缺少了師生交流,怎樣調整情緒,做到自然、聲情并茂,展現(xiàn)教師的個人魅力就顯得極其重。現(xiàn)在回想起來,在這個方面我做的就不盡人意,語言乏味,表情單調,只是在唱獨角戲,缺乏感染力,自我感覺---不好,又怎能打動評委。
還有,就是在備課的時候力求與眾不同,體現(xiàn)個性。當時,我認真地把教材內容過了一遍又一遍,在頭腦中努力回憶以前教學中閃亮的地方,為編寫教學設計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制作多媒體課件和教學設計,我花了很多的心思,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的技能。比如課件中的動畫設計,當然對于年輕教師來說也許只是小菜一碟,但對于我來說可以算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吧。[制度大全為您編輯]教學設計相對來說技術成分少一些,理論知識多一些。關鍵是寫好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設計意圖這三塊內容。尤其是教學設計意圖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及認知規(guī)律,體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我選擇的是如何配平化學方程式這個片斷,亮點是采用了分子模型來講解配平的方法,直觀易懂。遺憾的是缺少了學生的配合,無法讓學生現(xiàn)場展示他們自己用廢物或水果做的模型,然后再做些有關配平的小游戲。也許這也正是我在選擇片斷時所疏忽的問題。
最后我想再說一點,比賽時間是有限制的,一般是1015分鐘。片斷教學可長可短,掌握好時間是至關重要的,千萬不要讓評委喊停。
片斷教學還有很多教學技巧值得我們去挖掘去探索,希望廣大同行們能多提寶貴意見,以期共同進步。
篇3:化學科概念原理知識教學心得體會
化學科概念原理知識教學心得體會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化學教育的基本理念變了,化學教育的目標也在變。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人才素質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傳統(tǒng)式、滿堂灌的教育,已不能適應未來人才的需要。
在教學時,要努力學習課程標準,嚴格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和教學要求,克服傳統(tǒng)慣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隨意提高難度。下面是我的心得體會:
1、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初中學生其認知水平是較低的,他們重現(xiàn)象輕文字,重感性輕理性,重具體輕抽象,對化學中可見可聞的具體事物充滿了好奇,充滿了興趣,而對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這樣抽象的、枯燥的知識感到厭煩,甚至于望而卻步。所以化學的教學的一個重點是要在如何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興趣上下功夫。因為有了這種興趣,在以后的化學學習中才會一直保持著積極的進取心和極高的熱情,在化學學習中所遇到的各種難懂抽象的理論才能保持耐心,才能有去搞懂和解決的動力。因此,化學教學要將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興趣作為一個教學重點,一個基本的教學出發(fā)點。
2、語言表達準確,書寫規(guī)范。這一點同上面一點一樣也是對教師的要求。以往的經驗充分的說明,學生在練習或者在作業(yè)中犯的不少錯誤都可以從任課教師的教上找到根源,如在講解有關概念時語言不準確甚至出現(xiàn)錯誤的敘述;做氣體點燃實驗時不驗證氣體的純度:[制度大全為您編輯]在寫化學方程式時忘了打沉淀符號:在進行摩爾質量的有關計算時不注意解題規(guī)范,不注意單位的換算等等。要糾正學生的這些錯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在語言表達和書寫規(guī)范等方面對自己嚴格要求,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yǎng)作好榜樣、表率。
3、控制教學深度,加強知識的橫向對比。化學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本身就是比較難懂的,所以教學時一定要控制好深度,切不可深挖洞,想一下把什么都教到位,如我在聽同校的老師上化合價一節(jié)時,講了很多的內容,找了很多的課外的難題,生怕沒有講透。可這樣大量的知識學生難以承受,難以理解,結果適得其反。因此教師一定不要盲目加深,我們要讓學生透徹的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知識,我認為橫向對比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如學生分別學了物質的量的幾個有關概念后,總搞不清他們的區(qū)別,于是我就讓他們分組討論,再各組交流,最后再一起總結,運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比較和討論,讓學生在比較中理解、記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