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引導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
教學心得:引導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我努力嘗試著引領學生開辟語文學習的新天地,和學生一道經歷讀書的過程,感悟頗深:
一、激發閱讀興趣--愛談。
1、教師率先垂范,引發學生興趣。
教師應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班級讀書氛圍,不要只停留在督促檢查中,教師應與學生一起,分享讀書的成果,而不是只停留在傾聽學生的讀書成果。只有這樣,才能和學生“同甘共苦”,才能和學生有共同的話題。記得我剛接受新班的時候,我發現該班的課外閱讀僅僅是掛在嘴上,盡管我大力宣傳讀書的好處。可是,學生還“紋絲不動”。如何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把學生引進課外閱讀的大門,顯得很迫切。于是我每天中午手捧一本書在教室門外讀,學生光是以驚奇的目光圍過來,小心詢問書名,我毫不嫌煩地給他們看,然后又低頭讀起來,讀到有趣處還情不自禁地笑起來。不久,我發現班里就有學生也有類似的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我主動上前和他們交流書中的故事,故意引起其它學生的注意,漸漸地班里課余時間手捧書本的人多。我欣喜地發現,在不太長的時間是學生書包里都有了一本課外書。
2、定期開展活動,延續閱讀期待。
教師,為了使學生保持閱讀的興趣,并提高閱讀效益,要不斷指導他們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交流活動。用活動吸引學生。如“新書發布會”“讀書筆記展覽”“讀書專題演講”“人物評說”“故事會”等,鼓勵學生抄錄背誦名言佳句......不停地給學生的閱讀添加“*”讓學生“力爭多讀”。
二、選擇合適的書籍--善讀
兒童讀物科類繁多,如何選擇優秀的兒童讀物,這是老師要考慮的:
1、選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書,由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比較渴望仰慕神秘的,機智勇敢的故事等,我就向他們推薦《海底世界》、《大愛無言》、《吹牛大王歷險記》、《十萬個為什么》等書。
2、選促進學生成長的書,教師要幫助學生確立大語文觀,鼓勵學生從實際出發,選擇適應時代,貼近生活的書,如《我要做個好孩子》、《優秀孩子的16個習慣》、《宇宙的奧秘》、《優秀作選》等書,學生一般不喜讀無故事情節的書。只有老師通過開展“知識問答、智力競賽”等,才能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使學生學而不厭。
三、指導閱讀方法--會讀
1、指導閱讀方法,教師可利用閱讀課指導課外閱讀。
2、每次指導的內容可以有所側重,使學生的課外閱讀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真正地向愛讀書、會讀書,持之以恒地讀書方向發展。比如閱讀佳篇名著時,要求學生按課堂上精讀課文的一般方法進行,首先快速閱讀目錄,知道總的概要,再泛讀全書,邊讀邊想,在讀中自悟自得,最后找出想要精讀的內容,欣賞精彩片斷。品味其獨特寫法。如上到“獄中聯歡。這課先讓學生找一找《紅巖》小說欣賞,學到《少年閏土》可先讓學生找《故鄉》小說閱讀。
3、培養閱讀習慣:
①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啟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善于抓住重點,弄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②培養學生讀說結合的習慣。有目的地舉行“故事會”、“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把自己所看到的知識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③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要學生在讀書時,采用圈畫摘抄等多種方式:積累好詞佳句,寫一寫讀書的見解體會。
④養成經常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凡在讀書過程中發現“攔路虎”一定要通過查字典去解決。大量的課外閱讀,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充實了學生的精神生活,使他們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多了,作文的能力也會得到相應提高。
篇2:課外閱讀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書是人類的朋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了讓學生快樂地讀書,讓老師、家長一同參與讀書,讓書籍成為師生、家長的朋友。同時,為促進學校、家庭、社區的文化建設,讓書香溢滿校園,讓書香浸潤人生。
二、活動目標
1、感受閱讀的快樂
閱讀可以使人拋開許多煩惱,當人完全深浸在書中時,宛如進入一個文學宮殿,馳騁古今跨越地域。在書中辨是非、明善惡,由、書中獲得智慧與快樂體驗。
2、培養終生閱讀的習慣
閱讀能力是一個人終生學習的基礎和最大的本錢。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閱讀將伴隨我們不斷成長。好的文學作品需要我們用一生去閱讀。活動開展,就是要在師生、家長在感受閱讀快樂形成閱讀需求的基礎上,培養閱讀習慣,為終生閱讀奠定基礎。
3、建立學習型學校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讀書課程的深入進行也會對學校文化環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人人談讀書、人人愛讀書、人人去讀書的氛圍下,學習型學校、文化型學校的建設也在同時進行。
三、活動領導小組
四、活動內容:
(一)、師生共讀
1、學校總體部署、組織規劃,推動活動全面開展。
2、精心構建多元化的讀書網絡。豐富校園文化建設,讀書園、班級建立圖書角。
3、科組制定各年級課外閱讀方案,推薦各年級閱讀書目。
4、課外閱讀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六一節”等為契機,開展征文、讀書卡設計比賽、評選讀書小明星等活動。利用小記者站、廣播站,宣傳閱讀先進分子,交流讀書體會等。
5、教師與學生一起閱讀、寫作,交流讀書體會。每人定時上交讀書心得,整理、編寫教師個人作品集。
6、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廣泛閱讀,每周至少完成一張讀書卡、一篇讀書心得或一篇練筆。
7、學生設立個人讀書卡集和個人作品集,摘抄好詞好句,記錄讀書點滴體會。每學期出版一期個人讀書小專輯。
(二)、親子共讀
1、家長不管工作有多忙,抽空和孩子共同閱讀。與孩子一起讀,和孩子一起去欣賞那動人的圖畫和文字,在被孩子天性感染的同時也要用自己的真誠投入去影響孩子。
2、與孩子交流讀書心得。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和他聊聊那本書,你讀到些什么,有哪些疑問,你是怎么想的……也要讓孩子對你說說,他在聽完你的描述后,有些什么想法和發現等等。
3、與孩子一起玩讀書游戲。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孩子玩智力游戲的時候尤其需要父母的參與,激發他對讀書的興趣。
4、每年開展一次“家教征文”活動,讓家長與孩子的文化素養在閱讀和寫作中不斷積淀與提高。
5、開展“讀書卡設計”比賽、“小手拉大手,同讀一本書”活動,將家庭引入到熱愛圖書、享受閱讀的行動中來。
6、開展“親子同游樂”活動,使家長與子女互動,學校與家長互動,子女間互動,家長間互動。使我校“構建多元互動教育研究”的“親子共讀”活動部分推進發展。
篇3:一二年級課外閱讀測查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為拓寬學生的文化知識視野,培養學生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從而創建良好的班級讀書氛圍,激勵學生從書本中汲取營養,獲得快樂。
二、具體安排與要求:
1、測查時間:下周一下午第一節課
2、測查對象:一年級每班三分之一的學生,二年級每班四分之一的學生
注:請一年級語文老師將本班學生分成3組,二年級語文老師將本班學生分成4組,填在后面所附的名單里,于周五前將三份名單上傳至“教研組活動”―“語文組”――“學生名單”文件夾。
3、測查方式:看拼音讀故事。在1分鐘內讀一個小故事,測前準備一分鐘。
4、打分標準:(1)語速適中,10分;(2)讀正確,不讀錯字,不添字、漏字,50分(讀錯、添字、漏字每一字扣一分);(3)讀通順、流利,不讀破句,30分(回讀的、讀破句的一處扣1分)。(4)總體印象:讀得流利、較有感情,10分。
5、測查人員、地點:每兩班一組,要求一位老師看時間,另兩位老師聽讀并記錄(取平均分)。如果發現讀得特別好的或特別差在備注一欄中加以標注、說明。
二(1)二(2)金敏盧東燕陳向東地點:一(1)教室后門
二(3)二(4)呂燕吳小君童金松地點:一(4)教室后門
一(1)一(2)商鵬呂群芳吳曉東地點:一(1)教室前門
一(3)一(4)錢石英周瓊李玉英地點:一(4)教室前門
要求:測查老師在測試時記錄該學生每一項的所扣分數和總分。
待測學生(周一上午告知抽簽組別)按序號排好隊,統一呆在一(1)、一(4)教室里。
6、獎項設置:
團體:每個年級評優勝班級2個。
個人:一、二、三等獎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