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幼兒教育隨筆:三篇

幼兒教育隨筆:三篇

2024-08-01 閱讀 2146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幼兒教育隨筆3篇

1如何對幼兒進行生活常規教育

常規教育是幼兒德育中的重要內容,常規教育也是使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并具備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較好的組織紀律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獨生子女在幼兒園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所以研究有效的常規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筆者經過對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方法的具體研究,認為以下幾種方法較好。

一、榜樣激勵法

榜樣激勵法是指對幼兒的良好品行和行為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鞏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兒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但他們對來自教師的表揚和鼓勵是非常重視的,所以教師應該利用幼兒的這種上進心理需求,及時肯定幼兒的良好行為表現,特別是對能夠自覺遵循常規的幼兒要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就可以使幼兒對正確的行為而獲得的正面強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來,而逐漸養成行為習慣。如:為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解決有些幼兒不愿洗手的壞毛病,老師對已經養成洗手習慣的幼兒用照相機拍照下來,然后在班級的小紅花園地里展覽。同時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向幼兒出示兩張圖片,一張圖為臟的小手,一張圖為干凈的小手,然后組織幼兒討論:“你喜歡那只小手?為什么?”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能說出臟手上有細菌,吃到肚子里會生病的道理。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學會洗手,當幼兒洗干凈手后,教師及時在班級進行表揚,從而使孩子們逐漸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

二、故事引導法

故事引導法實際上也是一種榜樣教育,但這種教育方法主要是運用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向幼兒介紹遵守常規的典型,啟發幼兒向文藝作品中的榜樣學習,以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方法。幼兒喜歡聽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師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載體,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可以產生較好的效果。如為培養幼兒愛惜糧食,教師向幼兒講述了《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組織幼兒討論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啟發幼兒愛惜糧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進餐中,扔飯菜的行為明顯減少了。為了強化教育效果,教師有時還組織幼兒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進行表演,使幼兒在游戲的模仿實踐中學習和養成良好的社會性行為品質。

三、生活體驗欣賞法

生活體驗欣賞法是指經常組織幼兒進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務活動,在活動達到目的之后,組織幼兒觀賞和評價自我服務的勞動成果,從中欣賞規范生活的美感和進行良好的情緒體驗。當幼兒能夠正確欣賞自我服務的勞動成果時,不僅會對生活常規教育要求產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夠使幼兒獲得成功感,從而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如在“小棉被疊整齊”的自我服務教育活動中,教師先讓幼兒參觀其他班級整齊有序的床鋪,使其產生“要學習”的心理氛圍。然后要求幼兒在每天的午休起床之后自己學會整理床鋪。當幼兒通過自己的小手把棉被疊整齊,使休息室變得整潔時,教師再組織其他班級的幼兒來參觀,使幼兒對自己的勞動成果產生自豪感。這種良好的生活體驗欣賞教育對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行為鞏固法

行為鞏固法是指定期對幼兒的行為常規進行檢查和評比,使其能夠在生活常規的制約下自覺養成良好生活常規和鞏固已經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方法。

在行為鞏固教育時,教師要注意使用適當的激勵手段來促進幼兒堅持良好行為。

行為鞏固法有定期檢查、評比、值日生活動等等。定期檢查有每日的晨檢、午檢、晚檢和每周一次的周檢,在檢查中對常規行為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對常規行為較差的孩子個別幫助。評比可以每日一次,也可以每周一次,對評比中行為表現突出的兒童在墻報上掛上小紅花,使其產生自豪感和榮譽感,以激勵其他幼兒學習。由于幼兒年齡小,每天評比一次效果較好。如為了養成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可以根據班級幼兒的常規要求,在值日生活動中開展了“小小檢查員”的活動,每天安排一組幼兒擔任班級的“檢查員”,讓他們檢查和評價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規表現,對幼兒的良好行為的養成作用很大。讓幼兒成為常規教育的檢查者和評價者能夠有力地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總之,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的方法很多,以上這些方法是從繁多的教育方法中提煉出來的,并經過許多幼教工作者的實驗,具有很大的實用性和較大的推廣價值。

2如何讓幼兒愛勞動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高尚的心靈是在勞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關鍵是要使兒童從小就參加勞動,使勞動成為人的天性和習慣。”但目前看來,由于獨生子女的不斷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幼兒的勞動意識越來越差。有些家長只注重讓孩子認字、學英語、學算術,夢想將來如何如何,卻忽視了孩子作為一個個性健全的人應從小學會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勞動。

一、讓幼兒了解“勞動”的內涵,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

1.結合教材,利用講故事和圖片進行教育。我給幼兒講《小貓釣魚》、《小兔子的媽媽病了》、《小蘿卜和大蘿卜》、《懶惰的熊等童話故事。讓幼兒知道懶惰不好;知道愛勞動的孩子最光榮;懂得只有勤勞的人才會有收獲,好吃懶做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從而達到教育幼兒熱愛勞動的目的。2.帶領幼兒參觀成人的勞動,進行勞動教育。3.通過各種角色游戲讓幼兒模仿成人的勞動。如:幼兒當醫生,給病人看病,打針;通過游戲,萌發了幼兒熱愛勞動的思想。

4.結合幼兒日常生活進行教育。培養幼兒飯前便后自己洗手,自己穿衣,自己蓋被子,自己整理床鋪,自己穿鞋系鞋帶,離園前自己穿外衣等。5.采取評比的方式進行勞動教育。

二、讓幼兒學會勞動,并堅持勞動。

對幼兒來說,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最好的勞動習慣。幼兒對一般的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的學習是感興趣的,易于接受的。但要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就需要老師和家長耐心細致地進行指導,要不怕麻煩,長期堅持。在勞動教育中,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當幼兒學會一種勞動技能,完成一種勞動任務時,老師和家長要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的進步,并對他們提出新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不斷提高自己的勞動能力,鞏固已學會的勞動技能,逐漸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才能使幼兒感到勞動是光榮的。

三、加強家、園聯系,共同養成幼兒的良好習慣。

幼兒生長在不同的家庭里,受的教育不同,因而勞動習慣也不同。有些家長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這些孩子的勞動能力就比較強。而有些家長對孩子很嬌慣,因而孩子的勞動能力就較差。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年齡小,做事慢,還不如自己干,這就扼制了孩子的勞動積極性。對這些幼兒,教師除了在幼兒園對他們進行勞動教育外,還十分注意同家長取得聯系,把教育內容、目的、要求及時向家長宣傳,爭取家長配合,使幼兒園的教育成果在家庭教育中得以鞏固。教師可通過以下途徑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1.家訪;2.布置課余勞動任務,請家長督促完成;3.情況反饋;4.講評,評比;5.進一步研究,改進家園配合教育的方法。

3關注幼兒的學習方式

《辭?!穼Α胺绞健钡慕忉屖恰澳撤N活動采用的方法和活動形式”。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學習方式就是指個體為接受和保持新的經驗(信息和技能)所采用的方法和活動形式。兒童的學習方式是怎樣的,不同的心理學派的觀點是不一樣的。

對幼兒學習方式的研究可以從兩個方面切入,一個是幼兒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年齡特點,即研究幼兒學習方式的共性:另一個是對幼兒個體的學習方式的研究,即研究幼兒學習方式的個體差異性。目前,前者的研究較多,而后者的研究較少。本文更多關注的是后者。

分析幼兒的學習方式

對幼兒學習方式的研究首先要求教師對幼兒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的“蛛絲馬跡”進行細致的觀察、判斷與分析。之后,還要依據學習心理學的理論對幼兒的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歸納總結不同年齡的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點,或個別幼兒所具有的學習特點,并為每個幼兒建立學習情況的檔案,作為教師組織活動、決定采用何種方式、何種策略進行教學的依據。

案例一

在中班“會飛的風箏”活動中,各種各樣的風箏布置在教室四周,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幼兒在觀察風箏時,對風箏的整體造型最感興趣。一下就看出了它們的不同之處(鳳鳥風箏、金魚風箏、孫悟空風箏、米老鼠風箏、娃娃風箏等),而對風箏的細節部分如顏色、花紋、形狀、尾巴等不敏感,老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觀察風箏的具體細節,目的是為下一步幼兒自己制作風箏做好知識經驗的準備。但幼兒仍然關注風箏的整體造型,教師好不容易才完成引導幼兒觀察風箏細節的活動。

在幼兒動手制作風箏的過程中,大多數幼兒先用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一定的思考和構圖之后才動手制作,雖然看上去花的時間長,但最后順利地完成,且質量較高。而少部分幼兒不假思索,拿起材料就做,起初速度很快,可有的返工重做,有的雖按時完成,但作品較粗糙。

[教師的分析]

幼兒對風箏的觀察主要是觀察學習的方式。在觀察學習的方式中幼兒表現出了幼兒階段的認知特點。即首先認識的是事物或觀察對象的整體部分,也就是以場依存性的形式知覺事物。皮亞杰也認為。年幼兒童的知覺行為是“整體性”的。

幼兒制作風箏主要的學習方式是操作學習。這也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活動中兩類幼兒的不同表現說明了幼兒學習過程中思維的特點。前者屬于沉思型。后者屬于沖動型。沉思與沖動反映的是個體信息加工、解決問題過程的速度和準確性。沉思型的學習者運用充足的時間考慮、審視問題。權衡各種問題解決的方法,然后從中選擇一個滿足多種條件的最佳方案,往往做出反應,都是正確的;而沖動型學習者則反應速度快,對問題的部分信息或未對問題做透徹的分析就倉促做出決定,但容易發生錯誤。

[教師的反思]

1.教師應如何根據幼兒在觀察學習中表現出的“整體性”認知特點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在出示圖片或教具時怎樣才能達到好的教育效果?

2.每個幼兒在操作學習中表現出的思維特,最是否在其他的學習活動中也有一致的表現?

案例二

小班幼兒數學活動――5以內按物體數量多少排序。操作材料:1個皮球、2輛小汽車、3朵花、4個布娃娃、5個茶杯。教師出示5張圖片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考慮,從數量最少的往數量最多的排。幼兒一將布娃娃排在第一位,原因是喜歡布娃娃。幼兒二把汽車排在第一位,原因是汽車跑得快。幼兒三把皮球排在第一位,原因是皮球只有一個最少。

[教師的分析]

集體教學活動中一開始幼兒的操作完全是幼兒原始認識的表現,幼兒個體的經驗、喜好及對事物的認識削弱了對“數字排序”操作要求的認識。這說明小班幼兒操作學習過程中易受到操作材料的影響。

[教師的反思]

1.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操作學習中材料的提供一味地去迎合幼兒,反而不能取得預期的教育目標。為幼兒提供何種性質的操作材料,應根據教育目標及幼兒學習的特點來考慮。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2.在其他的學習方式中,提供的材料是否會影響幼兒的學習?

案例三

大班音樂欣賞活動《四小天鵝》。過程一,教師提問:聽了這段音樂心里感覺怎樣?想做什么。過程二,“這首樂到底說的是什么呢?再仔細聽一遍?!边^程三,教師提供了四組材料:粉筆畫、彩筆直、貼色塊、跳舞,請幼兒聽音樂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在過程一中,文杰回答老師說,不知道要做什么;過程二中模仿他人的話,別的幼兒說什么,他說什么;過程三中,開始選擇色塊,貼了三個小一圓形,然后用彩筆添畫了一個人,在天上又點了許多小圓點,最后選擇粉筆,畫了兩條線,添上樹,又點上許多點。

[教師的分析]

三個活動過程為幼兒提供了三種不同的學習方式。該幼兒的音樂能力在班級中屬于較弱的,在過程一中對音樂沒有自己的感受,在過程二中完全模仿同伴對音樂的感受及表達.但在過程三中,他的表現又屬于創造型的.而且畫面也能反映出音樂歡快跳躍的特質。這說明第三種學習方式較符合該幼兒。該幼兒更多是用操作學習的方式而不是語言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教師的反思]

1.不能簡單地從幼兒學習方式方面的差異。判斷幼兒的學習結果,給幼兒的發展下結論。

2.同樣的教育內容、教育目標,教學方法應考慮根據不同幼兒的學習特點來設計。

通過上面三個案例我們可以發現,觀察幼兒的學習方式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教育視角。教師觀察的內容是我們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司空見慣的。依據心理學理論深入分析,我們不僅能夠看到幼兒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征的學習特點,而且也能發現幼兒對期帶有共性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觀察改變了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又多了一個觀察孩子的視角,多了一份對幼兒的理解。幼兒表現出的學習特點和方式不僅決定著幼兒的學習結果,而且也值得教師去深思,為什么有時教師自認為設計得非常完美的教育活動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如果在幼兒一日活動中作個有心人,就能夠了解班上每個幼兒在學習方式上表現出的個體特征,教師的分析和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深刻地重新認識自己的教育行為與幼兒學習方式的關系。

積極調整教育策略。觀察幼兒的學習方式、積累和分析觀察資料,最終目的是及時調整教育策略。調整教育策略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教學如何與幼兒的學習方式匹配,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另一個是“揚長促短”,培養幼兒具有個性特點的、有效的學習方式。

匹配策略。甩匹配的方式調整教師的指導策略是指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與幼兒喜愛或擅長的學習方式相適立,使幼兒能夠發揮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優勢,以取得預期的教學目。糾正策略。指教師為了幫助幼兒有效地學習,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設計的教學活動能使幼兒在學習方式方面受益。強化某種學習方式的相關的知識技能。糾正幼兒在學習方式方面的偏差,從而使幼兒克服自己的弱項,適應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情景。除了以上三種策略,在分組教學、提問的設計、活動程序的安排等方面也可以綜合地運用三種策略。教師可以按照幼兒在學習方式方面表現出來的特點進行分組,將有著較一致學習方式的幼兒分在同一組;也可以將有著不同學習風格的幼兒分在一組,讓幼兒互相模仿。取長補短。教師在設計活動中的提問時也要注意為某些幼兒專門設計一些問題。以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在活動程序的安排上,更要考慮以游戲活動為主,靈活地安排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自選活動,讓幼兒自主地學習。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墒抢蠋熞淮蔚谋頁P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