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教師不可忽視幼兒情感需要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幼兒教育隨筆:教師不可忽視幼兒的情感需要
萌萌是我班一個普通的孩子,相貌平平。我剛接小班的時候對她沒有特別的印象,平時和她接觸也少,而她也從來不主動和我談話。別的孩子擁著我的時候,她總是躲得遠遠的,我以為她性格如此,也沒有太在意。有一天,我和孩子做游戲時恰巧坐在了她的身邊,便習慣性的把她攬在懷里,這時我發(fā)現她的小臉變得紅潤起來,眼里閃爍著喜悅的光芒。多么可愛的一個小姑娘啊!我心里驀然一驚:以前我是不是太冷淡了!忽略了她……從那以后,我便對她多了幾分關心,時時表揚她的點點滴滴進步,鼓勵她多和小朋友接觸,而我一有機會便主動和她交談,慢慢地她和我的感情融洽了,變得更活潑可愛了。
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萬萬不可忽視幼兒的情感需要,尤其是那些膽怯、害羞、性格內向、帶有自卑感的孩子,老師更要主動和他們多接觸,多交流,多給她們一些關心和呵護,讓愛灑向每個孩子的心田,讓每個孩子那份與眾不同的靈性盡情的釋放!
關注特別的孩子
當我踏進幼兒園的大門,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的來了,一聲聲的“老師早”叫的我心里甜甜的,孩子們就是老師的開心果,看到孩子們的笑容,一切煩惱都沒有了。突然背后一聲“老師早”嚇我一跳,我趕緊抬起頭,正好與張宇小朋友那甜甜的笑臉對了個正著,我以同樣的微笑和他打招呼,看到他笑的那么燦爛,這使我禁不住想到他剛入園時的一件事情。
記得在他們剛入園時我就特別強調,有小便的一定要告訴老師,老師帶你去小便,不能尿到褲子里。很多孩子都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只有張宇小朋友,當我領他們去小便時,他卻坐在那里一動不動,我叫他,他只是搖搖頭也不說話。一連幾天都是這樣,我以為他喝水少的原因,便引導他多喝開水,但他也是只喝一點。平時也很少和其他小朋友玩。我想,這也許是孩子剛到幼兒園不適應的原因吧。可是,終于有一天,張宇小朋友尿褲子了,他紅著臉哭了。我趕緊打電話告訴他媽媽,等他媽媽來后,我把他在幼兒園的情況告訴他媽媽,他媽媽也告訴我他入園以來,每次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小便,尿的很急,像憋了很長時間,他媽媽還告訴我,這孩子平時就很害羞,從不當別人的面小便。
我終于明白他這幾天在幼兒園從不小便的原因了,我感到自己太失職了,如果早與家長溝通,采取相應的措施,他也就不會尿褲子了,也就不用每天憋著尿回家了,想到這些我趕緊向他媽媽道歉,并約好一起來幫助他。
糖果的誘惑
人對甜美的食物本身就難以拒絕,幼兒本身的自制能力就比較差,在香甜的糕點糖果前自然是情不自禁。所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教育是一個重要的輸入途徑,可以給幼兒講述相關的反面教材,看看吃多了糖果是什么后果,讓他們明白,對于任何東西都不能太貪心,適可而止很重要。
家庭生活中,父母應該是一個業(yè)余但是合格的營養(yǎng)家,不但應該嚴格控制孩子的飲食平衡,還要讓孩子了解什么樣的食物有益處,什么樣的食物吃多了有害。餐桌就是課堂,在生動的“食物教材”前,孩子們必定會印象深刻。例如,家長可以適時的告訴自己的孩子,糖分過多的攝入不僅造成肥胖,得相關疾病的幾率也大大高于其他幼兒,身體免疫力下降,對孩子以后的成長很不利。所以,不但針對孩子的教育十分關鍵,對家長的教育也至關重要,而只有這樣,才會達到雙管齊下的效果。、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在興趣活動中萌發(fā)幼兒熱愛科學情感(隨筆)
在興趣活動中,萌發(fā)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隨筆)
一位名人講過“教孩子記住十個問題,不如引導他們自己思考一個問題。”幼兒能夠思考提出問題的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科學素質。開展“小?號”活動就是促使幼兒對社會和自然事物能注意觀察、進行思考、提出問題。幼兒經過討論能弄懂的,就讓他們自己去爭辯,在觀察、實驗中能自己領悟的就給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如一個孩子提出,“為什么圓魚缸里的魚看起來大,而撈出來卻小呢?”我就為他們準備了放大鏡、方形魚缸,讓幼兒看看、摸摸,用放大鏡來觀察物體,讓幼兒反復比較,弄清道理。
故事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文學藝術形式。通過講科學家的故事,教育幼兒熱愛科學家,理解他們的科學精神。看科學家的錄相和畫冊,開展幼兒故事會等形式,使幼兒了解科學家,了解他們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對推動社會發(fā)展,改善和美化人民生活作出的重大貢獻。以及他們在科學研究活動中表現出的求實與探索精神,刻苦與堅毅精神等等。這樣,在幼兒心中漸漸會生發(fā)出熱愛、尊敬科學家的情感,而對尊敬、熱愛的人就會產生學習、效仿的愿望。
篇3:幼兒教育隨筆:巧用情感達目標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幼兒教育隨筆:巧用情感達目標
我們在建構區(qū)投放了多種大小紙盒、紙箱,希望幼兒在壘高過程感知材料的特點,發(fā)展手眼協(xié)調能力。然而,幼兒進入區(qū)域后,僅滿足于隨意的擺弄、以及把小的放到大的里面的活動,而對于壘高毫不在意。
我觀察、分析發(fā)現,幼兒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并不是幼兒不會玩,而是教師沒有提出具體的目標,幼兒缺乏達到目標的動力。于是,我從情感入手激發(fā)幼兒的動機,在壘高區(qū)上空懸掛一只只可愛的“小動物”,有小猴子、小兔子、大熊貓等等,教師用動物媽媽的口吻告訴孩子們,小動物們餓了,小朋友們快快給“小動物”送上可口的、它們喜歡吃的食物。教師巧用計策,一下子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興趣盎然的將紙箱、盒子一個一個往上壘。一開始壘的時候,有的孩子不管大小往上壘,壘著壘著倒了。這時孩子就想著應該怎樣壘才能不倒。慢慢的,孩子們就探索著規(guī)律了,他們把大的放在底下,把小的放到上面,他們越壘越高,懸掛于空中的小兔、小狗、小熊等動物激勵著孩子們將紙箱越壘越高,情感的介入推動了孩子們的游戲行為,活動目標也在孩子們的活動中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達到了。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