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政治思想工作與時俱進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加強政治思想工作,與時俱進
形勢的快速發展使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許多挑戰,例如知識經濟的挑戰,規范市場經濟的挑戰,加入WTO的挑戰等等,為此,要想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必須在實踐中大膽創新,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性。
一、在研究新形勢、新情況、新發展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的“時”就是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新發展、新環境、新條件等。江***在“七一”講話中強調“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我們的思想認識也應不斷前進,應勇于和善于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新?!?1世紀具有四個鮮明的前征:首先它是一個知識占主導地位的時代,知識成為創造財富的主要手段;其次,它是一個以信息為主要載體、主要平臺的時代;第三,它是一個以人才為第一需要,第一財富的時代;第四,它是一個以創新為主旋律,主要驅動力的時代。了解這些世界經濟和科學發展的宏觀趨勢,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才能使引導與推動人們思想前進成為可能。
思想政治工作要與時俱進還要著眼于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巨大變化。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引起了經濟基礎、經濟結構的變化,工人階級組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民營企業突起,個體、私營經濟迅猛發展,社會貧窮差異拉開,人們的社會活動方式和領域大大拓寬、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等,這些變化對人們的工作思想、生活等都會產生影響。思想政治工作要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就要不斷研究著系新情況、新變化、新問題,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創新。
二、在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不斷前進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的“進”就是發展、前進、發展、變化、創新。思想政治工作要站在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不斷吸取一切科學發展的新思想、新成果,傳播新觀念,樹立適應市場激烈競爭需要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把引導人們創新觀念、變革思維方式作為重要任務。要引導群眾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把培養具有現代責任意識的“四有”新人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要幫助人們適應飛速發展的高科技和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通過新技術和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通過新技術、新知識、新業務的培訓,幫助人們適應飛速發展的高科技和激烈的競爭的市場經濟,增加生存的競爭力。
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改變工作方式,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變教育為溝通,努力營造一種公開、公正、民主、和諧的氛圍和平等、多向交流、溝通的觀念。求真務實、注重實效,運用網絡的等現代科學手段,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觀念變管束型為示范型,用自身的言行作風做好無聲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要與時俱進還必須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黨的基本理論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堅持科學態度,大膽進行探索,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思想為指導,把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思想認識統一到“****”思想上來,把他們的意志和力量統一到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以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來。要遵循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社會***教育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促進兩個文明建設的共同發展。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從全面育人的要求出發,不斷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功能,充分滿足社會和人的發展的內在要求,除擔負起政治理論、思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外,還要協助其他只能部門一起完成科學技術、文化知識、法律法規、經濟常識、職業技能、現代生活等方面內容的傳播與普及,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涉及面更寬,對人的全面發展有幫助的內容更多,滿足人們需要的涵蓋面更廣,不單單是單調的說教,而成為一個具有強大吸引力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
我們要遵循江***在“七一”講話,思想政治工作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不斷調整工作內容,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教師讀書筆記:《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讀書筆記
王老師寄語:
我只是探索:遇到問題可以怎樣去思考,才有解決的希望。我不兜售教育秘方,我在學習教育智慧。
我做案例點評,大概有以下幾條原則:
1.橫向,不就事論事,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學,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2.縱向,追蹤學生和教師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個人成長史的根源和歷史根源。我特別重視家庭影響,特別重視指導家庭教育,因為學生的問題,幾乎都來自家庭。
3.對教師的案例陳述采取分析態度,不盲目跟著教師的思路跑,保持研究者的主體性和獨立視角。教師陳述的事實,往往是經過他的眼睛和頭腦篩選過的,甚至問題的提法都可能包含著既定的教育理念,點評者如果不能跳出這些圈子,很難看清廬山真面目。
4.側重梳理思路。任何教育行為都有某種理論假設在前,不管教育者本人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我特別注意找到教師教育行為的理論假設,對它加以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從根子上解決轉變教育觀念的問題。
5.先問“為什么”,假設多種可能性。沒弄清前不問“怎么辦”。遇事假設多種原因,這是教師的基本功。必須反復練習。
6.要出招。梳理思路之后,提點可操作的具體建議,否則不解渴。
7.隨時調整自己的想法。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段落,沒有終結。
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感化心靈
篇3:講座整理筆記:教育
一.概念解釋:
1.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的學校系統,具體規定著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及彼此之間的關系。
2.談話教育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概括已有的知識經驗,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得出結論獲得新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3.課程標準:是指根據課程計劃制定的有關學科教學的目標、水準、結構與教學要求的綱領性文件。
4.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與豐富,成為成熟專業人員的過程。
5.《白鹿洞書院揭示》: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是中國書院發展史上的一個綱領性的學規,書院學規的一個范本,標志著宋代書院開始走向制度化。概括了儒家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體現了古代封建教育的主要精神,不僅是南宋時期書院的學則,而且對元明清三代書院有著指導作用,還為一般官學所采用,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
6.六藝是指的孔子提出來的幾種技藝.分射,御,禮,樂,書,數六個部分.
7.騎士教育:就是世俗奴隸主子弟所受的教育,它同時也是一種培養為世俗封建主服務的、保護封建制度的武夫的教育。
二.簡答題
1.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
答:(1)勞動任務的綜合性。首先教師需要同時完成培養學生多方面發展的任務上。其次在每一學科的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關注和指導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第三,教師要善于協調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教育影響,以指導學生良好發展。
(2)勞動對象的復雜性。首先表現在其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其次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參與客觀上影響并改變著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勞動手段的主體性。首先教師的勞動手段一方面是由人類智慧結晶的教材來充任,另一方面是由教師自身的學識、能力、人格來施行。其次教師必須理解消化教材才能有效的傳遞人類文化的精華。再則其示范作用也充分體現了教師勞動的主體性。
(4)勞動過程的創造性。教師要有極強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才能有效的完成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完善學生個體,幫助學生實現內化,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都需要教師靈活的運用其智力水平。
(5)教師勞動的長效性。首先從人的整體發展來看,人才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次就學生某一具體、局部的發展來看,也往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
2.簡述全面發展教育各組成部分的關系?
答:在我國的教育方針中,全面發展教育包含了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的教育,都是學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共同完成全面培養人才的任務。
一、各育都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因素
五育各具不同的作用、地位,擔負著不同任務,德育是靈魂,體育是基礎,智育、美育、勞動教育是重要內容。它們都有是學校教育的有面組成部分,因此不能互相替代,互相等同,它們是缺一不可的。
二、五育互相聯系,共同構成完整的學校教育體系
(一)五育必須統一在一個人身上,它們之間具有一種不可分的結構上的聯系,人的全面發展應該是五方面整體性的協調發展;(二)各育互相滲透,互相包含,在教育實踐中不能截然分開;(三)各育互相制約,互相促進,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影響人的長遠發展。所以我們在學校教育中必須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
3.簡述觀察學習的理論并評論?
答:觀察學習又稱無嘗試學習或替代性學習。是指通過對學習對象的行為、動作以及它們所引起的結果觀察,獲取信息,而后經過學習主體的大腦進行加工、辨析、內化,再將習得的行為在自己的動作、行為、觀念中反映出來的一種學習方法。
4.隋唐時產生的科舉制度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答:一.起了抑制門閥的作用.
二.擴大了官吏來源.
三.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
四.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局的穩定
5.舉例說明洋務學堂的類型
答:方言學堂,即外國語學堂,主要培養翻譯人員
技術學堂,1867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設的機器學堂
軍事學堂,1893年,李鴻章在天津創辦軍醫學堂,這是中國人自設西洋醫學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