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育筆記:中一班觀察日記

教育筆記:中一班觀察日記

2024-08-01 閱讀 2839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教育筆記:中一班觀察日記

(中一班)

十月份的第一周是國慶小長假,小朋友們在家美美的玩了七天。10月8日高高興興的回到幼兒園,我們班還迎來了陶晨熙小朋友。由于她九月份請了一個月假去西藏爸爸媽媽那里玩,現在才回來。雖然她第一天來的時候有點膽怯,但很快就適應過來,融入到集體之中。在班上的表現很棒,上課認真聽講,吃飯睡覺都很乖,基本上每餐都是一碗飯一碗湯,而且不用老師喂。

鄒昕晨小朋友也是開學以后新加入我們班的。他是一個性格有點內向的小朋友,話語不是很多。特別是剛來的時候坐在位置上不說一句話,做游戲也不愿意參加。后來,在老師的一再鼓勵和關懷后,變得活潑起來了。經常看到他蹦蹦跳跳的,看到他這樣一天天的進步,讓我感到很開心。

我們班進步很大的小朋友還有李夢楣、葉梓桐、胡開順、魏子月等。但也有兩三個小朋友非常頑皮,常常跟別的小朋友發生糾分。這些行為,老師正關注著,老師的耐心和細心,讓我這個新老師感到既佩服又親近。有時我也以家長的視角來觀察老師的一言一行。由于天天在一起,我不得不一次次被她們的工作態度所感動。

哦!當好一名幼師真不簡單。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2:觀察和評價生物學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教學活動

怎樣觀察和評價生物學教師在課堂上組織的教學活動

永安學員:黃朝暉

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壞,主要是看課前設置的教學目標是否能實現?其次,才是看其他項目是否達標?課程的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很好地分散、貫徹到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中去,結合課改后的教學實踐,現就怎樣觀察和評價生物學教師在課堂上組織的教學活動談幾點個人的觀點。

一、課堂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出現率:

1、沒有調整好教學和注意課堂的情況變化:

課堂觀察是教師收集學生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學調整的前提條件。通過教學觀察,教師要敏銳地捕捉學生行為的反饋信息,迅速做出準確的判斷,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不但要調整自己的教學難度和教學進度,也要調整學生的情緒狀態和參與狀態,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有的教師課堂上一味只注意自己的講課內容,根本不看學生。觀察做不到,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也就視而不見,教學調整也就無從談起,變成了一種目中無人的教學。

2、沒有有目的設置問題和調動全體同學共同參與:

課堂提問是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的目的其一是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了解學情;二是引起學生思考,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做進一步探究。不管什么目的,面對的應該是全體學生,發問應該面對全體學生,回答也應該讓全體學生都聽到,聽清楚。當學生聲音小,很多學生聽不懂,聽不清時,教師要給予提醒。這樣,才能使全體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來,達到多向交流的目的。但很多時候,不少教師提問前缺乏必要的組織引導,學生精神準備不足,效果自然不好。例如:有的教師看到某位同學不注意聽講,或玩東西,或打瞌睡時,突然叫起這名學生,讓其回答問題,目的是讓其當眾難堪,把提問變成一種懲罰學生的手段。這樣不但起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很小,很多同學聽不清,教師也不做提示,變成了教師和被提問學生的單獨對話,大多數學生茫然坐在那里不知干些什么好。這些都是因為教師組織不到位,形成全員參與不夠,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再有,教師提出問題后,不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回答后,教師不做任何評價,即使評價也是毫無針對性的“好”,“很好”之類。這類問題也應該引起注意。

3、沒有明確教學目標和理清教學進度:

課堂上,很多時候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比如讓學生看書、復習、做練習等等,每一項學習活動教師都應該對學生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然后教師根據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監控并隨時給予指導。比如我們讓學生做課堂練習,教師布置完練習的題目之后,還應該就完成的時間,可否討論,可否查書,是寫出完整的過程還是只寫出結果等問題提出要求,然后教師給予監控。但是我們在課堂上看到是,教師只布置練習的題目,而很多時候不提任何要求。由于要求不明確,學生就會出現各種情況,很快做完的,悠然自得,四處張望;不會做的急躁不安,頻繁翻書;個別同學干脆交頭接耳,左顧右盼。遇到這些情況,教師應該監控到位,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分別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樣效率才會高。放棄管理和指導,教師的作用也就沒有了。

4、沒有管理好課堂和充分利用時間:

教育心理學認為:“注意是感知、記憶和思考等一切心智活動的開端,一絲不茍地讀書,專心致志地聽講,聚精會神地思考,這些心智活動自始至終都依靠注意來組織。沒有注意,學習就無法進行。”我們課堂教學中有兩段時間是學生注意力最差、精神最容易渙散的時間:一個是上課開始后幾分鐘,一個是下課之前的幾分鐘。如果老師不注意做好教學組織工作,就很容易把時間浪費掉。上課開始幾分鐘,學生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應該做的是組織全班同學安靜下來,為學習做好精神上物質上的準備,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室前面。而很多教師卻不注意做好組織工作,一走上講臺就急于講課,這時教室亂糟糟的學生還沒有安靜下來,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還有教師講完課后,離下課還有幾分鐘,這段時間學生也容易精神渙散,教師應該給學生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有事可干,最好是教師帶領學生復習鞏固本節所學的內容,趁熱打鐵強化記憶,或做些鞏固性練習。但是很多老師卻不注意這段時間的利用。課講完了,教師認為已完成教學任務。不給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只是讓學生隨便自主安排看書或做書后練習,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使本節課的學情反饋不能及時傳遞。

活動,教師,生物學,教學

篇3:以培養觀察意識為切入口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以培養觀察意識為切入口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論文導讀::同時政府為農民提供入學貸款、為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提供融資、信貸等優惠。

論文關鍵詞:觀察意識,學生,習作水平

觀察力是心靈的雷達,張開它,才能將知識的信息一一捕捉。要想寫好作文,不深入生活認真觀察,那是絕對不行的。沒有對自然景物的仔細觀察,就不會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沒有對江邊景色的仔細觀察,就不可能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而在觀察活動中,意識是最活躍的因素,積極、正確的意識活動有助于學生把握觀察對象特征、獲取知識、增強觀察力。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察意識。

一、樹立典型意識,使表達抓住事物特征

所謂典型意識就是在觀察活動中,抓住諸事物中有代表意義的事物或是一事物中有某個特征的方面進行細致觀察,同時進行分析、思考、比較,進而抓住事物的獨特之處。在作文中寫好這個“獨特之處”,并合理地將“點”和“面”結合起來,文章就能中心突出。如果面對事物將目之所及的部分盡收眼底,寫出來的文章就成了面面俱到的“大雜燴”。

比如寫一個人的外貌時,如果教師不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特征進行觀察描寫的話,那么寫出來的人物外形就會相差不大,甚至會出現描寫這個人或那個人都可以使用的詞句,可謂千人一面,寫到人物就會這樣:一頭烏黑的頭發,濃濃的眉毛,高高的鼻子,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同樣是眉毛、眼睛、鼻子,人與人卻長得不一樣。只有讓學生樹立典型意識,抓住被觀察者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把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

每年的清明時節,是我校所在地趕集的日子。一到這一天,我總忘不了交給學生一項特殊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