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隨筆我欲企及至高點但愿為時不晚
昨夜與同學暢談,從中國文學談到日本,從挪威談到奧地利,從余秋雨談到村上椿樹,從川端康成談到斯蒂芬.茨威格,從中國的《千年一嘆》談到日本的《挪威的森林》,從日本的《源氏物語》談到奧地利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倩如一直默默地微笑,突然冒出一句:不懂你們在說什么,若有其他人,肯定認為你倆精神有問題。我和菲菲哈哈笑了起來。這話從她口中說出倒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但下面倒是有一件出乎同學意料的事,當談及一本書時,她一臉震驚地說:你居然連這么有名的著作竟然都沒讀過,我無語了。前段時間才買了一本茨威格的寫人物傳記的書,但作品艱澀難懂,菲菲說他的作品不至于讀不懂啊,還行吧,于是我就有點茫然了,像書中他對荷爾德林“回歸和向上是他心靈追求的唯一方向,他從不渴望進入生活,只想超越生活。”的描寫,“他對生活的一無所知卻給了他一種巨大的魔力:永遠在更純潔的本質中去想象世界,永遠從另一個層面去夢游世界,而不是用粗糙的手或體驗的心去觸摸世界”的描寫,每每讀到諸如此類的話語都要花費長時間去冥思苦想才能理解。對于荷爾德林,以前我知之甚少,但通過茨威格的筆,只從他的一首詩我已經知之甚多了。但他對那純凈、崇高的永恒的追求卻是我們塵世俗人永遠無法企及的:在黑暗中行走、居住,如在冥府,
我們這沒有神性的一代,他們只為自身的煩忙
而被鑄造,在轟鳴的勞作間里只聽得見自己的聲音,
這些野蠻的人用強壯的手臂賣力勞動,不知疲倦
但永遠永遠一無所獲,辛勞如復仇女神永伴這可憐之人。
他對自己心中的“創造精神”說:
我只認識活躍的事物,
卻不理解沉思的東西。
這樣一位詩人,圍繞著他的寧靜和他內心里的寧靜就是他極度的幸福,然而,
他
那溫柔的寧靜之花
開得并不長久......
我仰望他,敬仰他的精神追求,可我卻不能理解他。
已經不是在欣賞一本書,而是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去理解一本書,人物傳記我都讀不懂了,畢業的幾年似乎一無所獲,甚至連理解能力也退化了?這就是時間對一個人的改變。
時間能使一個人進步也能使他退化,當我昨日突然意識到這一點時,想著從現在開始改變還為時不晚吧?
篇2:小學語文老師板書作用隨筆讓學生感受教師板書美
現在有一種傾向,好像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完美性及可觀賞性,通常要各種電教手段一起上,似乎沒必要再在黑板上板書。我以為,黑板不僅僅是為幫助學生記憶服務的,它更應該為幫助學生思考服務。教師適時地把有關內容板書出來,不僅有助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還能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這是電教手段所不能達到的。美觀的板書能讓學生得到情感的陶冶、審美的享受。教師的板書要文字精練,搶眼美觀。教師可以用色彩鮮明的文字、簡筆畫、圖表等形式清晰地勾勒要表達的內容。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不同的色彩及格式反應是不同的。美觀的板書可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強化課堂效果,同時也會對學生的書寫產生影響。學生跟一個教師學習時間長了,他的學生寫的字很像自己的老師的字。這說明了學生都有“向師性”。另外,良好的板書還可以激發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意識。例如,筆者在上課時,一般把重點內容用紅色粉筆圈上,用黃色粉筆圈上學生易錯的地方,用藍色的粉筆寫出知識拓展及延伸的地方。這樣的板書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傳達著知識和美感。
篇3:小學老師教研隨筆語文教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
語文教學教了十幾年了,中學小學的都教過了,這個教法那個理念的也用到實踐教學中了,偶爾也了解一下數學的課程,甚至也輔導過女兒的數學作業,但是從來就沒有認真地聽過數學課,總感覺自己教的語文,可能聽不懂,甚至去聽過幾次課,數學老師還說你語文老師來湊什么熱鬧啊,因此真正的完整的聽數學課還真不多,甚至為零。這兩天正趕上區小學數學優質課大賽,就在辦公室樓上報告廳,再者3節課都借用我班的學生,自己的語文課也占用了,索性就聽了兩天數學課,聽了5,6年級的六節課,說實話聽第一節課,我滿場地觀看詢問,確認聽課的30多人,還真只有我一個在教的語文老師。聽了兩天的數學課,猛然間有了一種醒悟。作為語文教師最大的收獲就是:語文老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汪路霞老師的,《負數的認識》一課和鄭國廷老師的《數和形》一課,這里兩節課,結合生活實際,興趣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側重學生的自學和自悟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研討交流合作學習能力,拓展延伸到課外數學知識。課堂充滿了詢問的積極話語,展現了學生的思維功底,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能將自己的數學想法和思考清楚的表達出來,而且清晰明確。我想,這不正是我們語文能力在數學課上的精彩展示嗎?
理想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在課上的40分鐘里,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他們就會產生高漲的學習情緒,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主動參與、懂得傾聽、樂于交往、積極探索、勇于發表不同見解、思維活躍,要想達到這樣的氛圍,最重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兩位數學老師都先以游戲或者數學故事開課,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將注意力和興趣緊緊吸引到自己的課程設計上。始終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發現,例如汪老師執教的《負數的認識》,從“說反反反”的游戲入手,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緩解了學生的緊張心情,聽課的老師也被有趣的游戲所吸引,從反反反的游戲中自然引導到正和負概念理解,結合溫度計的生活用具和天氣預報的溫度讀法,讓學生理解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再通過讀法和寫法的學習,得出什么是負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的知識,最后結合生活實際練習,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本課所學知識。鄭老師的《數和形》開課就在熟悉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音樂聲中,開啟了數學課的旅程,很自然地帶領學生進入課題的探索;在結合數的計算,形的輔助,放手讓學生研討交流展示,課題里始終流淌著思考,詢問,探討的河流,問題和活動的開展使經驗總結自主而扎實;并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數學和語文課一樣,都要激發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但是要想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鍵的因素是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這兩天聽的這六節數學課都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評價、學會了補充、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提問,雖然有的學生顯得很膽怯甚至話不圓滿,但至少引導孩子們主動而且自覺的去做了,而不是被動地去聽老師或者別人告訴。特別是幾位老師準確的語言,準確的教學指令,還有自然親切的教態……還有等待的眼神,鼓勵的手勢等極大地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獲得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兩節數學課,學生的主體性顯露無疑,老師只是起著主導作用,他們常常把問題拋給學生發現、探究、解決,這不僅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者對人性的關注。他們把人放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他們。雖然我很多時候都說數學好教,今天才知道那是數學教師智慧和方法的汗水凝結的教學升華,“數學清清楚楚出一條線,語文糊糊嘟嘟一大片”的老觀念也徹底煙消云散了,語文要簡單導,語文要興趣引,方法要掌握好,習慣要早養成,就像今天聽的數學課一樣,語文課一樣精彩,這也是我在今后的語文課上最應關注的。也是我今天聽數學課最大的收獲。
語文教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