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讀《教師不可不知教育心理效應》有感

讀《教師不可不知教育心理效應》有感

2024-08-01 閱讀 2349

讀《教師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應》有感

耿嬋嬋

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焙⒆拥男撵`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充滿著生氣與希望,但是卻經不起風吹雨打,需要的是我們給以溫暖、信心的呵護。

1858年,林肯在競選美國上議院議員的時候,在伊利諾斯州南部進行演說。那時蓄養黑奴的惡霸們平時對廢奴主義者就非常仇恨,當然對林肯到此做反對奴隸制的演說恨之入骨,并發誓只要他來就置他于死地。演說之前,林肯說:南伊里諾州的同鄉們,肯特基的同鄉們,聽說在場的人群中有些人要和我作對,我實在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我也是一個和你們一樣爽直的平民,那我為什么不能和你們一樣有著發表意見的權利呢?好朋友,我并不是來干涉你們的人,我也是你們中間的一人,我生于肯特基州,長于伊里諾州,正和你們一樣是從艱苦的環境中掙扎出來的,我認識南伊里諾州的人和肯特基州的人,也想認識密蘇里的人,因為我是他們中的一個……

林肯根據聽眾的情況,簡明扼要地把自己與聽眾相關的情況、經歷加以介紹,使聽眾形成“認同感”。他的話竟把可能面對的敵對怒視變為大聲喝彩,據說還有打算與他作對的聽眾成了他的好朋友。

這就是所謂的“自己人效應”,利用“自己人效應”,可以讓你的聽眾感到親切,激發他們的共鳴,拉近與聽眾的心理距離,讓他們愿意聽,能更容易的接受你的觀點。這一點,在教學上也是一樣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要讓學生接受你,那么首先就要讓學生能夠接受你,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四個班的體育教學工作,由于一年級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對體育課的認識不足,在進行教學時會遇到很多困難,特別是在教學組織方面,有時真的會讓我感到束手無策,學生太過活潑好動,總是在隊伍中打鬧喧嘩,不僅影響教學質量,教學任務也會難以完成。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非常強,而且小學生有英雄情結,對體育活動有一種好奇和新鮮感。

一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在一年級的學生認知中,也許教師是可怕的,也許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所以師生之間存在著距離。教師只有走近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才能真正地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與學生溝通,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學生。因此,要運用好“自己人效應”,能夠讓學生把自己當成“自己人”,喜歡自己,那么,學生會認真地聽你講話,也會對教師教的課產生興趣。

在體育課上,一年級學生特別喜歡跑步、游戲、比賽,我也經常會與學生一起參加各種集體活動,一起跑步,一起做游戲。比如,在籃球教學中,與學生一起比賽拍球,教師的表現,讓學生在心理上認可你,更會爭相著想得到老師的表揚,這樣就會更加認真的了參與練習;在游戲中,我經常加入學生小組一起活動,學生會由于教師的加入而更加積極地展示自己。教師經常與學生一起活動,并在活動中與學生積極溝通,及時地贊美學生,會自然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在心理上認為老師是跟我們一樣的,老師也喜歡跟我們一起玩游戲,并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喜愛和呵護。

密蘇里,奴隸制,認同感,伊利,美國

篇2:小學老師讀書感悟《教育中心理效應》有感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我認為教育更是一個慢藝術.師者何以為師?我想大概就是示以美好,授以希望吧.

剛接觸一年級孩子時,不太了解他們的年齡特征,教學有些吃力,直到朋友給我推薦了這本劉儒德編寫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后,我發現,平時的任何事情都存在心理效應,這書向我們展示了一切心理活動,把不同的事情現象用不同的心理效應進行總結歸納,給我們一個方向,讓我們知道如何去做,真是得益匪淺。教師需要掌握各種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需求,教案在精心設計,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得到學生的共鳴。

書中主要歸納了64條心理效應和規則,而且每篇小文前添加了一個小故事,使得一些原本容易忽略的事情變成一個個心理學的規律展現在我們面前,讓人眼前一亮,更加讓讀者容易了解。本來以為心理學是一本很難理解的學科,可是放了一個個小故事就讓人輕松易懂,讓人知道很多事情多存在的心理效應,這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是很有幫助和啟發的。在教授教學任務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會進行頻繁的交流,相互感染,造成心理和情緒上的共鳴,從而形成集體心理氣氛。體育教學就是在這樣一種心理氣氛中形成的。

最讓我印象深刻是“貼標簽效應”,教師中有一些禁語,比如“笨蛋”“豬頭”“怎么這么笨”之類,其實這就是“貼標簽效應”。時間長了,這位學生就真的成了教師所說的“笨蛋”了。因為這樣的語言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學生的上進心,傷害了學生的自尊。所以,教師必須在語言上進行控制。比如某大年紀的學生欺負低年級的學生,在被你發現時,不同的語言會起到不同的效果。“你是怎么搞的,你比他大你就欺負他丫,看我跟你父母反應好好教育教育你”另一則是“我知道你不是一個愛欺負弱小的好孩子,你不是真的要欺負小朋友對吧”兩種說法,結果會截然不同。所以在進行道德教育的時候,教師應該嚴格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從學生的心理出發,讓孩子們心理上健康的成長。

作為在一線教師,只有在心理上了解學生后,才能發現他們身上的巨大潛能,不斷鼓勵,讓他們的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讀了這本書后,讓我深深感覺到,教師不僅要在業務上進行提高,更要在心理上對學生進行關心,只當一個教書匠是不行的,要讓學生快樂的學生。教師多看看心理學的書籍是非常有幫助的,了解更多的學生心理活動,才能更有效的幫助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