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做一名符合時代要求語文教師

做一名符合時代要求語文教師

2024-08-01 閱讀 4160

如何做一名符合時代要求的語文教師

作者:郭樹勇

摘要:教育改革是幾年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作為語文教師,在改革的過程中,不僅要提高自己的素養,同時還要把握時代脈搏,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正確掌握教育創新的尺度。論文關鍵詞:改革,發展,語文教師目前我國各個領域正處于深入改革的關鍵時期,因為只有改革才能創新,只有改革才能發展,才能趕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教育改革也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社會迅速發展變化的同時必然要求教育也隨之相應更新觀念,因此這對于從事教育行業的教師來說,是一個不斷更新的挑戰。教師不僅在理論觀念上實行更新,在實踐上也要不斷創新。在教與學、教師與學生等關系上,如何能更有效地發揮自己和學生的潛力,是教師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可以說,如果教師這個問題解決了,那么教師就會始終帶領學生處于復雜多變的社會發展前沿,走在時代的前列。本人作為一名多年從事語文教育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獲得一些體會,現與大家共勉之。一、要不斷提高教師自己的素養于漪老師曾經說過:“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欲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反以為樂了。”同樣還有句老話:“要想使學生有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不僅僅靠其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重的是靠個人的魅力,這種魅力是一種深蘊骨髓的氣質。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情操。人格是道德情操的表現,教師教授學生首先是教會其做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合格的人才,教師自己首先必須在道德情操上要正直、善良,公平、公正,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關心求上進者;時時刻刻保持擁有一顆火熱、誠摯、充滿激情的心,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使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里。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和學生要時常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做到推心置腹,尤其是同落后的或有特殊情況的學生談心時要誠心誠懇,要有耐心,只要是以自己的“誠心”去和學生交流,就一定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對待。“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斷的啟發交流,用感情來逐漸引發學生的共鳴。羅曼

篇2:一年級語文教師優秀教育敘事:一次意外收獲

我的鄰居家有這么一個女孩,在幼兒園是個各方面突出的孩子,唱歌、跳舞、彈琴、畫畫,樣樣拿得出手,而且性格活潑開朗。誰知跨入小學不到一個月時間,整個人由一個陽光女孩變成了愁眉苦臉的娃,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蔫了,實在令人嘆息。問其家長原因,原來女孩剛入學時,拼音學起來困難,就失去了學習興趣,沒有了興趣就更學不好,于是形成惡性循環。其實這樣的現象也不少見,從教這幾年來,或多或少接觸過這樣的孩子,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覺得讓剛入學的孩子掌握漢語拼音,順利跨過語文學習的第一道關尤為重要。

今年,我又接了一年級,有了鄰居家女孩的先例,我特別關注學生學習拼音時表現出來的各種現象。課堂上我盡可能采取一些形象直觀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小游戲,下課了也窩在教室一對一地輔導,但是幾星期下來,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感到學習困難,興趣就自然減少,剛入學的那份高興和新鮮感消失了,我也覺得很累,怎么辦呢?我苦苦思索著,但也找不出學習拼音的捷徑。難道真要“學海無涯苦作舟”嗎?難道還要重復昨天的故事嗎?

某天課后,我看見有個孩子身邊圍了很多人,還津津有味地念著:“人之初,性本善……”我走過去,這些孩子神氣地告訴我:“老師,《三字經》我在幼兒園就讀過了。”“我已經會背了!”“讀起來很好聽的。”看著他們興高采烈地訴說著,我明白了什么是喜歡學習,什么是快樂學習!那樣自豪的神情,讓我怦然心動,要是讀拼音也這樣快樂那就太棒了!突然,一個念頭一閃而過:何不把他們愛讀的《三字經》放到拼音學習中去呢?給枯燥的拼音學習加點調味劑,輸入新鮮血液。心動不如行動!那天剛好學習復韻母“ao、ou、iu”在學生讀準這三個復韻母的基礎上,我出示了“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又不學,老何為。”我一出示,就有好幾個孩子主動地讀了出來。我進行了以下教學:

教師:“哪個小朋友能大聲地念給我們聽一聽?”

(我請了一位把手舉得高高的女生,只見她抬頭挺胸,一副神氣十足的樣子,富有節奏感地念了起來。我就請他做小老師,帶領大家讀一讀。)

教師:“不會讀的小朋友不要心急,現在我們學習了拼音,自己也能讀了,拼一拼,讀一讀上面的音節,相信你也可以的!”

看到第一個孩子讀的那么好,小孩子好勝心被激發了,大部分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拼著,讀著,幾分鐘后,小手如林,“我,老師,我會……”在有板有眼的誦讀中,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課后,還有不少孩子在念叨著:“子不學,非所宜……”

這一節課讓我增強了信心:原來可以通過誦讀《三字經》來激發他們學習拼音的興趣,提高拼讀能力。在后來的語文課上,我都會選擇幾句后來的語文課上,我都會選擇幾句與教學有關的句子,讓學生拼讀。在教學“an、en、in、un、ün”的時候,我除了讓學生拼讀“三綱上,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外,還和學生編了新的“三字經”:點點頭,彎彎腰,“an、en、in”,注意“n”。動動手,動動腳,“in、un、ün”,讀好“n”,扭扭脖子,伸伸腰,我們來讀“an、en、in、un、ün”。學生邊做動作邊讀。等學完了拼音,《三字經》也念了一小部分了。看孩子們讀的有滋有味,我增加了誦讀的時間。除了課堂上的幾分鐘,還加進去了晨讀10分鐘和每天中午的半節課,每天讀4句(上不封頂),一般是讓他們先自己拼讀,我領讀幾遍后,學生找到節奏,就能大致順利地讀下來了,后來每天讓學生推薦讀得好的同學來領讀。一段時間下來,我驚奇地發現:大部分孩子能大聲而自信地拼讀音節了。

誦讀《三字經》能帶來這么大的變化,是我所不曾想到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呢?我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回味《三字經》,發現里面的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里面的句子短,韻味足,讀起來瑯瑯上口,能帶領孩子找到文字的韻律美。我幡然醒悟:在富有韻律的語言中去訓練學生的語感,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拼讀能力的提高。這不就是學習漢語拼音的有效途徑嗎?以前我總是用多種形式練習拼讀去突破拼讀的難點,其實我可以繞開枯燥的拼讀,增強孩子的閱讀量,培養孩子的語感來突破拼讀的難點啊!嘗到了甜頭,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都堅持讓孩子通讀《三字經》,一方面鞏固漢語拼音,一方面培養他們的語感。“腹有詩書氣自華”,讀到一定程度上,學生就讀輕松了,讀輕松了,他們就更喜歡讀了。每天一到校,他們總是饒有興趣地讀、背《三字經》,還相互之間進行比賽。一段時間下來,他們的朗讀能力明顯提高了不少。

正如一位名人所說:“細雨灑落大地,短暫的潤澤之后,也許沒有留下痕跡,然而當嫩嫩的芽兒從黑色的泥土里冒出來時,我們才記起了雨的光臨。”誦讀《三字經》真是給我的拼音教學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篇3:感人教育敘事成長故事:我是小學語文教師

我是大廠縣城關小學的李志剛。今天我為大家講述我自己的成長故事──因為有夢,所以飛翔。夢想乘著時間的翅膀在飛,一直飛,夢,是有翅膀的。只是被我們習慣地遺忘。夢,可以展翅飛翔,請你張開翅膀。

(一)因為有夢,所以選擇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舊社會,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侍二主,女的一旦嫁錯了人,一輩子也只有受苦、受累、受罪了;而男人如果干錯了“行”,那也基本上沒有回旋的余地了。其實,我就是一位入錯行的人。為什么這么說呢?先給大家講一個《迦羅瓦的故事》。

一位法國的數學家,一位天才。他一共參加了兩次巴黎理工大學的考試,第一次,由于口試的時候不愿意做解釋,并且顯得無理,結果被拒了。當時他大概十七八歲,年輕氣盛,大部分東西的論證都是馬馬虎虎走過場,懶得寫清楚,并且拒絕采納考官給的建議。第二次參加理工大學的考試,他口試的時候,邏輯上的跳躍使考官感到困惑,迦羅瓦感覺很不好,一怒之下,把黑板擦擲向考官,并且直接命中。于是他被送進了牢里。在入牢獄前,他匆匆把一份書寫潦草的手稿交給他的朋友。那一年他才19歲。這部手稿在他死后多年由他的朋友交給法國數學院,別人在未來的半個世紀里,根據這部手稿做出了一個新的數學體系:群論。后人對他的評價是,他的手稿研究150年都研究不完,可惜死得太早。

死得太早?他怎么死的?坐牢死的?法國人也太狠了吧!只一個黑板擦,要把牢底坐穿?

其實并非如此,他是被槍打死的,那年他21歲。當時法國有個風俗,如果兩個男人愛上同一個女人,就以決斗的方式決定歸屬。迦羅瓦的對手,不幸是法國最好的槍手。兩個人當面對決,距離25步,他腹部中槍,倒地身亡。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永遠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而我卻選擇了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做一名小學語文教師。10年前的我,有各種原因不利于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第一,語文功底薄。從上學時起,我的成績就一直傾向于理科。理科成績可以拿到滿分或班級最高分,但語文的成績卻低得可憐。記得剛上師范時,語基的成績是56分,有史以來第一次參加補考。2000年時,參加全國成人高考,150分的語文試卷,我卻得了63分。第二,不擅于表達。小學語文教師的口語表達水平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和智力素質發展的重要因素,是課堂教學高效的關鍵。不要說對我說表達要準確性、語言要有激情、語言要有抑揚頓挫之感,毫不夸張地說,能夠流利講話都是我的一大障礙,這種障礙可謂是與生俱來的。聽我媽媽講,我小的時候說話晚,都四五歲了還不會說話。我的伯父曾對此勸我媽媽說:“這個孩子是不是啞巴啊,趁孩子還小,趕緊治一治。”我媽媽也為這事挺犯嘀咕,要說我是啞巴吧,怎么會叫媽,要不是啞巴吧,卻從來沒跟別人說過任何話。我媽媽思考再三,斷定我不是啞巴。雖然我說話晚,但是理解能力沒問題。那時發了一件至今讓我引以為毫的事。有一天,我在門前玩,一個小生意人從我家門前過,就向我打聽這里是什么村子。我知道,就是不用嘴說出來。于是,我指了指旁邊的牛頭。那個人想了想說,是不是叫牛莊兒。我想了想:我村叫牛萬屯兒,他說是牛莊兒,基本正確。于是我趕緊點點頭頭,那個人欣然離開。由于語言表達能力先天不良,導致在一次全縣畢業班復習研討會被“轟”下來的歷史。**年,我縣教研室組織的一次畢業復習研討會,我有幸被我鄉推薦為代表上臺即興發言,不擅長表達的我,坐在主席上,由于緊張,出現了口干、四肢冰冷、心跳過速等癥狀,最要命的是我在臺上當著縣教研員和與會的100多名教師,語無倫次地表達我的意思,其實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說些什么,想必臺下的人也聽得云遮霧罩。大概過了五分鐘,教研員向我示意不要再講了,于是我就灰溜溜的走下了臺。那種難堪的滋味至今記憶猶新。以我自身的實際情況,不具備做一名合格小學語文老師的最基本條件。第三、交際能力差。由于自己性格內向的原因,自己不善于與學生、同事、領導、家長以及周圍的人進行交往。而較強的交際能力,將有助有自己發展。第四、作為一名優秀語文老師,有一項特長也至關重要,可我不具備。第五、沒有引路人。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需要有“師傅”的引領,這樣能少走很多彎路。第六、家庭沒有背景。我的父母是一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沒有顯赫的地位、沒有殷實的家境。可是我就是選擇了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做一名小學語文老師。

有人曾問我:大凡男的從事小學教學,多是負責學校的后勤或管理工作,而你卻至今鐘情于語文教學。

說起我為什么鐘情于語文教學,選擇了自己最不擅長的事,是因為有夢,所以選擇。讓我做出選擇的,只因一句話,一首歌。

1999年,師范畢業前夕,我被分到化二建小學見習。當時,我是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跟孩子們在一起。我所見習的班級,有一個男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個男孩子很開朗,整天笑嬉嬉的,見到我這個一米八零的老師成了他仰慕的對象,整天圍著我轉。有一次課間,他要我用雙手撐著他往高外跳,然后和我比個兒。多么可愛的一個男孩子,于是我伸出雙手,他的右手緊緊地握住我的左手,而我的右手卻感覺硬邦邦的,像是根棍子頂著我的手中,我低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原來他是個殘疾,左手腕處處光禿禿的,只不過在平時,他的左手腕是在袖子里,要是不注意,還真看不出來。他絲毫沒有因我的吃驚而感到意外,一個勁兒地說:“老師,您快使勁兒啊!快使勁兒啊!”在他的催促下,我回過神來,馬上手用力,他被我撐了起來。“老師,你再用點勁兒!哈哈,我比老師高了!”周圍的學生也為之歡呼著,他開心極了。也許是因為他是個殘疾孩子,又很樂觀的緣故吧,我給予了他更多的關注,他也喜歡跟我在一起兒。課間的時候,總是拉著我到學校參觀。學校走廊里,有很多名人畫像和名言,他就不停的問我,這是誰,那是誰,我就逐一告訴他,并給他講一些相關的故事,他聽得很認真,時不時贊嘆我知識淵博。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為人師的自豪。有一次,他突然問我:“你以后當語文老師,還是當數學老師?”

“當數學老師啊!”我不假思索地說,可能那時我偏愛理科吧。

“那可不好,那您就不當班主任啦!”

“為什么?”

“只有語文老師才可以當班主任!當了班主任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跟學生在一起,那有多好哇!”

還有這樣的規定啊?我很是不解,不過確實也是這樣,好像這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見習那段時間是難忘的,是快樂的。曾記得我被六七個學生拉著去公園玩了整整玩了一年級上冊午,在臨走時,他們幾個聚在一起小聲嘀咕了一陣后,說:“老師,我們給您表演個節目吧。”

“好哇,你們表演什么節目呢?”

“先不告訴您,先請您閉上眼睛。”

“還挺神秘,那我就閉上眼睛好了。”

當我閉上眼睛時,耳畔頓時響起悠揚的童聲“你的心情現在好嗎?你的臉上還有微笑嗎?……我睜開眼睛,眼前的這些孩子們每人騎著單車,圍成一圈,面帶著燦爛的笑容,邊騎邊唱著《祝你平安》,他們也許要用這歌聲來表達對我的祝福,我沉醉在這美好的祝福中,我感覺我是最幸福的,和孩子們在一起真好!

感謝那個告訴我“語文老師才可以當班主任”的殘疾男孩兒,是他讓我產生了做一名語文老師的夢想,感謝那些為我唱《祝你平安》的學生們,是他們讓我產生了做一名受學生愛戴老師的夢想。

因為有夢,所以在成人高考中報考文理科之間,我選擇了報考文科;因為有夢,所以在當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之間,我選擇了做一名語文老師;因為有夢,所以在當村小教導主任和調往縣城做一名普通語文老師之間,我選擇了后者;因為有夢,所以在安逸與艱辛之間,我選擇了艱辛。

(二)因為有夢,所以堅定

我選擇了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做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這就意味著我要比別人走更長的路。剛參加工作時,我很慶幸自己擔任了五(2)班的語數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那時的我,好像是一顆種子終于找到了肥沃的土壤,我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可是由于自己教學和班級管理經驗不足,教學成績和班級管理并不是很理想。曾有一位上級領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以你的性格是不適合當老師的!”難道我真的不適合當老師嗎?真的當不好一名語文老師嗎?我不斷地問自己。也許那時自己確實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但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語文綜合素養。也就是在那時,做一名優秀的教師的愿望越發的強烈。也就是在那時,有一句在我的日記本里反復出現了9次,在我心里重復過無數次,這句話就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誰也無法阻擋我成功!”。正是因為這句話,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都給予我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為了盡快提高自己綜合素養,字寫得潦草,就每天對著字帖一張一張地練;朗讀不好,對著鏡子從繞口令練起;理論知識匱乏,買來相關書籍不斷的學習……我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放在了彌補自身素質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努力,自己的各方面的素養有了很大提升。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年,在全縣青年教師達標課上,我講授的《鯨》一課,在全鄉鎮取得第一的成績。雖然與縣里第一名,還有很大差距,但對于我來說是獲得了從沒有過的成就感和歸屬感,因為我正在自己真正喜歡干的事業上耕耘著、收獲著。

通過幾年的語文教學,我越發的熱愛這項工作,我覺得一名語文老師不僅承載傳遞著知識與技能,還肩負著啟迪學生心智的任務。透過文本,可以和學生一起暢游知識的海關,領略秀麗的風光,感悟人生的真諦……而這種感受正是一名語文老師才能體會得到的,我要當一名語文老師,當好一名語文老師!

自參加工作以來,有多次因學校工作需要,要我離開語文教學工作崗位,我都沒同意。但領導的工作上的安排,又不好推脫,作為“妥協”,我只好兼職。記得20**年,學校財政實行了收支兩條線,會計的工作要正規化。學校領導讓當會計,為了減輕我的工作負擔,讓我不要抱班了,再教一門副科就行了。對于我來說,講臺才是我的舞臺,和學生在一起我才是最快樂的。如果離開了講臺,作為教師又有什么意義呢?思量了好久,決定兼任學校會計,同時教六年級一個班的語文和數學,并任班主任工作。財政局對會計進行多次培訓。除了每月例行的記帳和報帳工作外,遇到不懂的地方還要到縣財政局,向工作人員請教。我并沒有因會計的工作而影響教學工作。那一學期正趕上縣統考,白天忙于組織學生復習和會計上的事,晚上則是制定第二天復習內容和判著堆得像小山似的作業,幾乎每天晚上都是在12點之后睡下的。除了曾兼任過會計,還兼任過團支部書記、圖書管理員等職務。看著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男老師紛紛調離去做了公務員,或者提拔為學校的主要領導,我很平靜,因為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雖然,這些年來有多次調離的機會,我都婉言謝絕了,我不后悔,反而很慶幸自己能夠“留守”在三尺講臺上。因為有夢,所以堅持!因為有夢,所以一定要成功!而不是我要成功,更不是要我成功!自己的人生得自己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