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有感
觀看《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有感
武警海南省總隊幼兒園蘇崇玲
在第三十個教師節之際,我觀看了央視播放《尋找最美鄉村教師》的頒獎晚會,畫面中每位老師為教育事業而默默奉獻的感人事例,都深深的觸動著我。
從這些鄉村教師的故事中,從他們身上表現出的質樸,淳厚和樂觀中,無不印證了他們對教育的執著與博愛,無私與奉獻,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他們的堅守,他們的精神,是“美”的最好詮釋。教師并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用心和生命做孩子的啟明星。他們用一張紙、一支筆、一顆心實現了她們一生的夢想。
而***記提出的“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也是我從教以來一直追求的目標。也許我離這一目標還有距離,但我會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努力向它靠近。
回想自己當初義無反顧的選擇當“孩子王”,到現今已在幼兒教育的崗位上默默的從教了十五個年頭。冬去春來,細數四季的變化和輪回,歲月讓我從一位稚嫩的姑娘變成了為人之母,從當初孩子對我稱呼“蘇姐姐”變成了如今的“蘇媽媽”。當把幼兒教育作為我的職業時,它給過我希望,給過我榮譽,給過我彷徨,也給我帶來過挫敗感。但我依然堅持著,因為我的心告訴我,我還熱愛著這份工作。在從教的日子里我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更沒有值得稱頌的大作為,可是平淡的教學生涯卻賦予我寶貴的教學經驗和豐富的多彩人生。
1999年武警幼兒園在籌備中,懷著對武警幼兒園未來的憧憬,以及對幼兒教育的喜愛,在同學不理解的眼神中,我來到了武警幼兒園。因為園舍才剛開始動工,幼兒園還沒有開園。于是我和一起來到這的老師為開園做環境創設的前期準備。那時的我們因為年輕,大家都懷著滿清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雖然我們時常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雖然當初我們的薪資才只有(扣掉伙食后)不到三百塊錢。但我們一樣熱情的工作著,因為我們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2000年3月,幼兒園開園了,我們迎來了開園后的第一批孩子。而我遵從領導的安排,從保育員做起,從最底層做起對我來說是一個考驗,也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而正是保育員這個職位讓我學會了如何愛孩子,和孩子融洽的相處以及和孩子成為朋友。
被分到中班當保育員時,除了要配合班上兩位老師的教學工作外,還要負責照顧好幼兒的吃喝拉撒睡,辛苦是有的。但聽到孩子親切的關懷聲“蘇姐姐,你累不累呀?”我的心就像是裝滿了蜜一樣甜甜的,很有幸福感!記得有天下午我剛端午點上教室,就發現周泓理站在洗手間里小聲的哭著,我心里一縮,忙問他:“你怎么了?寶貝?”他見我一問臉上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哭著輕聲說:“我弄臟褲子了!”我聽了笑著說:“沒關系!我來幫你!”原來他急著上廁所,穿的背帶褲一時又解不開,結果把大便拉到褲子上了。我一邊安慰他一邊幫他把褲子脫下,讓他繼續上完廁所后給他洗了澡,換上干凈的衣服。弄完這些后,周泓理很不好意思的說:“謝謝你!蘇姐姐!”我摸著他的頭笑了。過后我問他怎么站著哭也不請老師幫忙?他說怕老師罵!我聽了心里很難受,還好我慶幸沒有責怪他。由此讓我體會到幼兒的心靈是極其脆弱的,當意識到自己有了小錯誤就很擔心受到老師的責罵。因此作為老師,對待孩子除了必要的批評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還要懂得幼兒的心理,并學會勸慰和安撫幼兒。捷爾任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從事幼教的路也并非一番風順,也有挫折,也曾有想放棄的念頭,但很慶幸我有位信任和賞識我的領導
篇2:讀書筆記讀《班主任可以這樣做有滋味》有感
暑假,妹妹南京之行帶回來了幾本書,都跟班主任的工作有關,浙江省杭州市實驗中學高級教師鄭英著的《班主任,可以這樣做的有滋味》就是其中一本。作為科任教師的我,一直對班級管理這一塊的工作無所適從,看到這個題目,不禁好奇:“班主任還能做得有滋味?”帶著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
鄭英老師,1978年出生,中學高級教師,連續7年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我看來中學教師的教學任務本來就很繁重,而班主任們除了教學任務外,還有繁瑣的班級管理任務,鄭英老師卻把班主任做的有滋味,對她而言,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雙豐收,先后成為《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雜志的封面人物。
這本書立足于班主任的常規工作,在熟悉的地方探索美麗的風景,收錄了諸多班級管理的妙招。按照她的話來說,她就是一“教育農人”,做著班主任的常規工作,只是她多了一份細心,更多了一份用心,并注重積累。她的每一項工作都做的特別透徹,比如說:“運用名字的藝術”、“與學生對話的藝術”、“獎勵學生的藝術”、“懲戒學生的藝術”、“收作業的藝術”等。這本書解決了班主任工作中出現的很多問題。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名字的藝術。沒想到記著學生的名字這么重要。在教學中,我們經常叫出那些顯山露水的學生,他們或成績優秀,或行為出格,而對于“平平”的學生,總是印象不深。我教200多個學生,幾年下來,能說出學生的名字的少的可憐,提問有時還會張冠李戴,特別尷尬,也會拉遠與學生的距離。謝謝鄭英老師的提醒,今年我準備從記住學生的名字開始,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鄭老師的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鸚鵡學舌、邯鄲學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把鄭老師的智慧和教育經驗,借用到工作當中,希望自己能一步一步長大,把科任教師做的有滋味!
篇3:聽管建剛執教《月光啟蒙》及講座有感
5月16日,在宿遷市實驗小學,聽取了管建剛老師執教的《月光啟蒙》,課后又聽了他的講座《我的作文教學革命》。
很早就讀過他的一些文章,了解到他起初在作文教學方面取得的成就,后又轉向閱讀教學,提出了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策略,感覺到一位特級教師總是在不段地鉆研自己的課程,提出一些嶄新的觀點,分享自己研究成果,于是,發自內心地欽佩他。
今天,又聽了他的課和講座,尤其是他談到自己曾經患病、養病、從商后又回歸課堂、十年磨劍被評為特級教師的人生經歷,更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聽過很多人執教《月光啟蒙》,還清晰地記得特級教師陳萍執教這一課的一些片段,她將文中的歌謠譜成曲給孩子們吟唱,她那感情充沛的范讀,繪聲繪色的講述,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級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我以為。管建剛老師踐行著自己指向寫作的教學理念。他打著節拍與孩子們一起說唱歌謠,讓學生明白這些童謠歌謠,以及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故事,都與《月光啟蒙》有關,這就是圍繞中心選材。接下來,又讓學生發現寫故事,僅僅提到名字,沒有講故事,讓學生明白這是詳略得當的寫法。然后,管老師將自己修改的文章發給學生,讓他們與原文比較,發現將寫月光的語段刪掉了,進而體會描寫月光不僅渲染了美好的意境,而且這美好的月色里有濃濃的母愛、柔和的母愛。
我當時很不能理解,管老師為什么沒有關注文章第四段,那里有“芳香的音韻”“不長莊稼卻長歌謠”等需要品味的詞句。后來才明白,這樣的句子是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學生能讀懂的,老師自然不必教,老師要教的是學生還不能讀懂的那部分。
聽了管老師的講座,我更加折服。特級教師的作文教學,僅是編寫班級作文周報,就堅持了15年。這是真功夫,也是真研究。管老師談到,學生讀了不少東西為什么寫不出好文章來?那是因為他們在閱讀中只是指向情感和情節,只關注寫什么,不指向寫作,不關注怎樣寫,所以讀了很多,寫作水平沒有提升。他從自己的寫作經歷中悟出了指導寫作的真諦。他總結出學生寫作中的一百多種語病,他在班級中編寫作文周報,開展作文積分活動、搶分活動、稿費活動、稿費換書活動等等,讓學生體驗到發表的快樂、作文成功的快樂。
讀了不少特級教師的文章,也聽了不少特級教師的課。我認為,特級教師的共同特點是把課堂上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能讓學生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嘗試,特級教師總能找到辦法讓學生保持注意力,激發好奇心,享受成功的快樂。他們把心思全部傾注在讓課堂怎樣吸引學生,讓教學怎樣變得輕松,讓課程如何粘住學生上。
感嘆特級教師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