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促進幼兒良好發展》有感
讀《促進幼兒良好發展》有感
眾所周知,一個活潑開朗、樂于與人相處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歡迎和成人的喜愛。沒有同伴的孩子常會產生消極情緒,長期沒有同伴,這種消極情緒會穩定為一種不良自我感覺,將嚴重阻礙幼兒心理發展,阻礙個體社會化的進程。同伴交往常常能使幼兒產生快樂的情緒,因為在交往中有許多為其創造快樂的因素;幼兒的建議被同伴采納;共同模仿成人活動的欲望感到滿足;一同建筑高樓大廈獲得成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沒有成人的阻攔……等等,都使幼兒感到快樂和滿足。快樂是個體最基本的肯定情緒,快樂中包含力量與信心的體驗,快樂能感染周圍的人,吸引更多的同伴,營造更多的快樂;快樂有益身體健康,快樂有助于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同伴交往帶給幼兒豐富的情緒情感體驗,而且對幼兒調節自我情感的能力及健康情感的發展大有好處。如幼兒在與同伴的競賽性交往中獲勝而感到自豪,這是同伴能接受的;但是如果繼而產生驕傲的情緒,同伴馬上會產生反感情緒,并在言行上表現出這種反感,這會使幼兒不得不對自己的情感進行調節,否則,他將會受到難堪的待遇或群體的排斥。長期與同伴交往,幼兒的情緒情感就會朝著健康的適合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
篇2:讀《幼兒教育史》有感
讀《幼兒教育史》有感
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逐步積累了教養兒童的經驗,已經孕育著兒童教育思想的萌芽。
在西方,在古代希臘和羅馬時期,已有豐富的學前教育思想。柏拉圖在西方學前教育史上第一次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學前兒童的教育問題。他主張兒童公育,并論述了學前兒童的游戲和故事材料的選擇等問題。繼后,亞里士多德和昆體良等人也論述過學前兒童的教育問題,尤其是亞里士多德,在人類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論點,為人類研究兒童、教育兒童指出了正確方向。近代是學前教育思想發展的重要時期。學前教育思想較集中地反映在眾多教育家的教育論著中。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既是一位教育理論家又是一位教育實踐家。他在歷史上第一次把學前教育納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單軌學制,并撰寫了歷史上的第一部學前教育專著《母育學校》以及世界上第一本圖文并茂的兒童讀物《世界圖解》,構建了家庭學前教育的完整體系。他論證學前教育必須遵循兒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學前兒童學習的基礎等教育思想對近代學前教育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英國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一書中根據培根的“經驗論”論證了“白板說”,并提出了兒童體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體建議。
盧梭的近代兒童觀為學前教育找到了出發點。他在其教育代表作《愛彌兒》中,強調教育回歸自然,主張按照兒童的自然發展歷程來進行教育。同時,他關于生來具有學習能力的嬰幼兒不是通過語言和文字,而是通過經驗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進行學習的主張的教育思想成為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的分水嶺,對后世學前教育思想的發展有極其重要影響。至此,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強調教育要適合于兒童,而不是使兒童去適應教育機構。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繼承了前人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自然的思想,并以畢生的教育實踐證明:一切教育都應以感官教育為基礎,兒童學習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親是兒童的最好老師等原則和方法。他著有《林哈德和葛多德》、《母親讀物》等,還在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教學心理學化的思想,強調教育必須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并最早提出了“兒童年齡越小越需要心理學知識的指導”的見解,為學前教育理論步入科學化鋪平了道路。
我國最初的兒童教育思想散見在諺語中。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教兒嬰孩,教婦初來”等。我國一些古書中很早就有關于學前教育的記載。如西漢賈誼在《新書》中記載了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成王母注意胎教之說、《大戴禮》與《禮記》記載有一些學前教育思想、《大戴禮》《本命》篇中有關于初生后年齡特點的記載、《禮記》的《內則》篇中提出關于小兒出生后選擇保姆的要求及從兒童能食能言時便進行教育,從小教兒童日常生活的習慣、禮節和常識等。
魏晉南北朝時,顏之推著有《顏氏家訓》,南宋朱熹編《童蒙須知》和《小學》等。雖然這些著作中有一些“人倫之教”和三綱五常的封建糟粕,但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學前教育思想。如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提出應注意胎教,應從小教育兒童,他贊同“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及俗諺“教兒嬰孩”的說法,重視學前教育的作用。又如朱熹重視胎教,認為孕婦應注意審慎自己的行為,還認為嬰兒出生后,乳母必須有“寬裕、慈、惠、溫、良、恭、敬”等道德品質,主張對兒童“教之以事”,“從小便養成德行”。以上說明我國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總結了胎教和兒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實踐經驗,重視幼小兒童的教育,提出了寶貴的學前教育思想。
篇3:讀《做幼兒喜愛魅力教師》有感
讀《做幼兒喜愛的魅力教師》有感
自從跨入了幼兒教師這個行業,我就立志要做一位合格的幼兒教師,做一位令孩子們喜愛的教師,做一位有魅力的教師。閑暇之際,讀完了《做幼兒喜愛的魅力教師》,另我深受啟發。
讀完這本書,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平時工作中的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有時候會把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緒帶到孩子們身邊,有時,當孩子們吵鬧的時候,缺少耐心去跟孩子們交流等等。書中講到“幼兒教師要愛孩子,喜歡和孩子在一起,更要愛自己的工作,只有這樣,工作起來才有動力,才會甘愿無私的付出,把工作做好。”畢竟我們所面對的是孩子,他們是一張張白紙,等待我們用愛心去填寫。但是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耐心。孩子的理解、思維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在教他們的時候,很多事情是要反去做的,很多話也是要不斷重復的,比如:一些很簡單的事,見到老師要問好、不要隨便丟玩具、上課講話要舉手等等。這些事情都很瑣碎,每天都要強調,不要覺得煩,這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只有老師多督促,才能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我覺得在工作中,責任心也是很重要的。幼兒教師有她工作的特殊性,不僅要教給孩子們知識,而且要關注孩子們的飲食起居。要照顧好每一個孩子,不僅僅是在嘴上說的,要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多關心孩子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才能正確的引導他們。做孩子喜歡的老師,重要的是要理解他們,信任他們,尊重他們,喜歡他們。每天,面對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必須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因為我們是老師,我們有責任善待、喜歡每一個孩子,因為他們,才使我們的工作充滿活力。孩子的喜怒哀樂都表現在臉上,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孩子的不同性格特征,以便于因材施教。像有的孩子愛哭,有點兒愛嬌氣,要讓他學著堅強一點;有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要多引導他,幫他樹立信心,多鼓勵;有的孩子很霸道,不喜歡分享,什么東西都搶到自己手里。所以要多組織孩子們在一起游戲、共同做一件事,來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形成了不同性格、不同智慧,他們有的活潑可愛,有的淘氣頑皮,有的聰明,有的木納,……,無論是誰,無論他來自什么樣的家庭,無論他表現如何,我們都要尊重他們,微笑著善待他們中的每一個。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一起來做個幼兒喜愛的魅力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