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信息技術讓我成為一名有智慧語文教師

信息技術讓我成為一名有智慧語文教師

2024-08-01 閱讀 3849

信息技術讓我成為一名有智慧的語文教師

劉金華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鎮黃莊初級中學

內容摘要: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整合的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節省課堂時間,擴充課堂容量;還可以體現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激發他們的運用現代科技解決問題的興趣;利用良好的多媒體效果,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能比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文本內容;此外,信息技術在作文教學中的成功運用,確實拓展了作文教學空間,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下,以豐富的想象和靈活的思維獲得學習的成功。多媒體較好地激活了語文課堂教學,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教學信息技術整合

信息技術是新興的教育技術,它在豐富學習資源、改善教學環境、促進學習方式變革、優化課堂教學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將信息技術自然地整合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之中,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一直是廣大初中語文教師追求的教育理想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要大膽嘗試,運用智慧,積極使用信息技術,發揮多種教學媒體的整合效應,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和不斷創新精神,讓自己成為一名有智慧的語文教師。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走上一條健康、和諧的發展之路。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教學實踐,初步探討一下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的整合,與大家共勉。

一、節省課堂時間,擴充課堂容量

隨著知識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廣,如何加快課堂教學節奏,并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鐘內有效地擴充容量,是每一位語文老師所面臨的課題。現在的網絡覆蓋無處不在,學生們對網絡充滿了好奇,因此我就讓學生去充分利用著豐富的網絡資源來挖掘教學需要。

初中學生基本上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技術和上網知識,我們可以運用互聯網上的資源,打破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語文教學,拓展學生視野,擴充課堂容量,豐富學生知識需求。讓他們自主去搜集與我們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如作者的生平、代表作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等。以便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主題。例如我在教授《故宮博物院》一課時,提前讓孩子們去搜集與故宮有關的知識,很快孩子們就找到了故宮的建筑圖片、歷史傳說、詩詞、文章等,為我的課堂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尤其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圍繞教材內容向學生展示預選項目,讓學生自己上網查尋需要的有關教學內容和預先項目的信息資料。如教學《探索月球奧秘》一課時,我沒有僅結合書本給學生講解月球的知識、文化。而是指導學生分成興趣小組上網瀏覽網頁,自己動手查找相關知識,在網絡環境下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通過網上查尋,學生明白了非常多的月球奧秘。如:月球起源、月相月食、人類登月……明白了豐富多彩的月球文化,如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關于月亮的詩歌、月亮的美稱與雅號、賞月佳對……這就打破了“一書、一板、一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還能最大限度地將與語文有關的內容融進課堂,有效地擴充課堂容量。

篇2:語文教師專業素養

淺談關于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發布者:吳祥秀

你想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認為,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首先要多讀書,語文教師應該三教九流,無書不讀。在讀書的過程中你可以了解各個方面的知識領域,讓你在課堂教學中自由發揮讓你的學生們由衷的欽佩你。想要讓孩子們讀書,首先要捫心自問,我們讀了什么書。我們讓孩子讀好書,我們自己讀了幾本好書。我們要做到在學生視野里的書,我們要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因勢利導。只有博覽群書之后,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幾本書。世上的書多得成千上萬,真正合乎心靈需要的書也就那么三五本。海子身邊常帶的只有四本書,梭羅到瓦爾登湖邊生活的時候,也沒帶幾本書。我們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三五本書,常讀常新,才能有所收獲。

其次就是博取眾家之所長,獨樹一幟。在教學上你首先要知道你的同行都在干些什么,你的學科前輩走到了哪里,這樣你才能沿著他們的路繼續走下去。沿著他們的路繼續走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在他們總結的經驗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

最后,我們還要不斷反思,勇于放棄,從零開始。不管我們有多么豐富的經驗,不管我們的教學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一旦發現不能和教育大潮流吻合,我們就要深刻的反思,勇敢地棄舊從新。這是教育者應當自覺擔負的責任,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不允許我們有絲毫的偏差。同時我們要始終將學生置于我們的視野之內,他的一舉一動都是我們研究的對象,還要謹記學生是有感情,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有自己的意志,我們不能強迫他接受我們的觀點看法,只能接近他,走進他的心靈世界,用心交心,用愛換愛!

篇3:新課標下語文教師角色定位

新課標下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

內容提要:

新課標下,語文教師又要怎樣扮演自己的角色呢?首先,語文教師應在學生與教材之間起著“橋”的作用,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教師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在閱讀上教師應做打開學生閱讀視野的大門的鑰匙,要求我們不能整天圍著教材轉,要給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讓學生從課堂學習中走向課外學習。在學生人文精神的滲透上教師要做藝術感染的天使,引導學生發現教材、生活中的美,從而感受、創造美。在創新精神上做學生的開路先鋒,教師要超越自我,敢讓學生向自己挑戰,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

隨著語文教學的發展,我們語文教師對自己的角色要不斷有新的認識,不管我們扮演什么角色,都是為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新課標語文教師角色定位

語文教學是一臺戲,教師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這臺戲的質量,然而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學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論,這不是語文教師應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談談對語文教師應扮演角色的幾點認識:

一、語文教師應在學生與教材之間扮演“橋”的角色。

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同時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的差異性,總之,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就是讓教師不要越權代替學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論。要讓學生充分與教材交流。

教師如何能扮演好橋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否則就是橋搭了學生也不愿意通過。這一點我認為應從減輕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感悟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教學時不讓學生感到閱讀就是為了回答問題和做“條塊”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閱讀是為了感受一種美。其次,我們要設計好教材這個誘餌,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發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而是藝術,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欲望,最后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獲取知識。

二、在閱讀上教師應做打開學生閱讀視野的大門的鑰匙。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健全學生心靈人格有重要作用,社會各方面已形成共識,但現實中許多做法,仍值得各界的探討。下面,再就閱讀的視角、角色、空間作個探討。

1、閱讀活動中的視角定位

多年來,語文教育習慣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強的文學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錮學生的審美評價想象,總試圖“通過少數經典范文的反復嚼爛,讓學生舉一反三,讀懂天下所有文章”。對于語文教育的弊端,一位特級教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的語文課正逐漸變成一門純粹的技術課,語文教育正在異變為一項純粹的技能培訓和手藝磨練課。抽象意義上的語文教學,讓學生在文山題海中跋涉,使閱讀一直難走出惡性循環的怪圈。

語文學習與做其他事情一樣都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更應是“廣積糧”,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點燃學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創造,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