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壞小子好小子讀《五(3)班壞小子》有感

壞小子好小子讀《五(3)班壞小子》有感

2024-08-01 閱讀 1407

壞小子好小子讀《五(3)班的壞小子》有感

常熟市綠地實驗小學四(1)班馬一笑

《五(3)班的壞小子》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班里四個“壞小子”和“我”(夏雪兒)之間發生的種種趣事。再次捧起這本書,我眼前仿佛出現了這四個調皮又愛搗蛋的壞小子。

身材胖胖的小子是魯云飛,他的臉又寬又短,笑起來特別像貓,再加上他最愛發出像貓一樣“嗷嗷”的叫聲,因此,大家都叫他“肥貓”。瞇著兩只眼睛的是米奇,他的性格跟老鼠及其相似:個兒雖小,但破壞性極大;膽小怕事,然而又不甘寂寞,十處打鑼九處就有他。他又姓米,同學們便笑稱他為“米老鼠”。而戰小歐呢,大家都說他跑得比兔子還快。再加上他那個小腦袋,兩顆大門牙,就獲得了“兔八哥”的稱號。鐺鐺鐺!最近四人中最享有盛名的豆芽兒登場了!他呀,原名黃豆豆,頭大身子小,長得活像菜市場里的一根小豆芽。為啥說他有名呢,原來,他的爸爸是個大名鼎鼎的攝影師,在暑假時,他跟著老爸一起去了沙漠探險。回來后,他繪聲繪色地把各種“沙漠奇遇”講給大伙兒聽,直把女生們嚇得驚恐萬分。在肥貓的友情補刀后,大家才發覺他的各種奇遇都很可疑,因而他又被冠名為“吹牛大王”。后來在地理葛老師的講解下,大家才知道豆芽兒說的全是真的,只是他加上了很多夸張和想象的成分,搞得是真的也假了。

這四個小子的故事呀,多得用籮筐來裝都不一定裝得了:和女生劃三八線,時刻警惕,毫不退讓的是肥貓;給肥貓使壞,并出餿主意找人代家長來見老師的是米老鼠;在軍訓時,偷偷打電話給老爸,讓老爸送零食的是兔八哥;天底下竟然還會有把喝牛奶、吃雞蛋當成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這,非豆芽兒莫屬了。看吧,這四個人活脫脫是我們眼中的壞

篇2:聽管建剛執教《月光啟蒙》及講座有感

5月16日,在宿遷市實驗小學,聽取了管建剛老師執教的《月光啟蒙》,課后又聽了他的講座《我的作文教學革命》。

很早就讀過他的一些文章,了解到他起初在作文教學方面取得的成就,后又轉向閱讀教學,提出了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策略,感覺到一位特級教師總是在不段地鉆研自己的課程,提出一些嶄新的觀點,分享自己研究成果,于是,發自內心地欽佩他。

今天,又聽了他的課和講座,尤其是他談到自己曾經患病、養病、從商后又回歸課堂、十年磨劍被評為特級教師的人生經歷,更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聽過很多人執教《月光啟蒙》,還清晰地記得特級教師陳萍執教這一課的一些片段,她將文中的歌謠譜成曲給孩子們吟唱,她那感情充沛的范讀,繪聲繪色的講述,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級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我以為。管建剛老師踐行著自己指向寫作的教學理念。他打著節拍與孩子們一起說唱歌謠,讓學生明白這些童謠歌謠,以及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故事,都與《月光啟蒙》有關,這就是圍繞中心選材。接下來,又讓學生發現寫故事,僅僅提到名字,沒有講故事,讓學生明白這是詳略得當的寫法。然后,管老師將自己修改的文章發給學生,讓他們與原文比較,發現將寫月光的語段刪掉了,進而體會描寫月光不僅渲染了美好的意境,而且這美好的月色里有濃濃的母愛、柔和的母愛。

我當時很不能理解,管老師為什么沒有關注文章第四段,那里有“芳香的音韻”“不長莊稼卻長歌謠”等需要品味的詞句。后來才明白,這樣的句子是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學生能讀懂的,老師自然不必教,老師要教的是學生還不能讀懂的那部分。

聽了管老師的講座,我更加折服。特級教師的作文教學,僅是編寫班級作文周報,就堅持了15年。這是真功夫,也是真研究。管老師談到,學生讀了不少東西為什么寫不出好文章來?那是因為他們在閱讀中只是指向情感和情節,只關注寫什么,不指向寫作,不關注怎樣寫,所以讀了很多,寫作水平沒有提升。他從自己的寫作經歷中悟出了指導寫作的真諦。他總結出學生寫作中的一百多種語病,他在班級中編寫作文周報,開展作文積分活動、搶分活動、稿費活動、稿費換書活動等等,讓學生體驗到發表的快樂、作文成功的快樂。

讀了不少特級教師的文章,也聽了不少特級教師的課。我認為,特級教師的共同特點是把課堂上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能讓學生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嘗試,特級教師總能找到辦法讓學生保持注意力,激發好奇心,享受成功的快樂。他們把心思全部傾注在讓課堂怎樣吸引學生,讓教學怎樣變得輕松,讓課程如何粘住學生上。

感嘆特級教師的聰明才智,

篇3:生活經驗跟不上《除法估算》教學有感

生活經驗跟不上《除法的估算》教學有感

當老師這么多年,覺得就數“估算”最難教了。倒不是說教不會學生估算方法,而是覺得學生生活經驗有限,難以教會學生靈活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例如今天教《除法的估算》,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生學會一位數除三位數的估算方法。”因為前面已經學過加減法和乘法的估算,學生已經懂得估算一般是先估后算,那么除法的估算也應該是“先估后算”,所以學生很快就懂得除法的估算方法是:“先把被除數估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然后再除以除數。”

不過,實際應用起來,卻又不懂靈活運用了。因為,有些題目,他們不知道是用精算還是用估算。特別是題目中沒有提示說“大約是多少”時,學生就想不到用估算方法來解決了。例如三年級數學下冊“練習六”的第5、6題,題中沒有提示用估算計算,所以很多學生都是用精算。盡管精算也能算出正確答案,但是簡便的方法還是估算。

盡管講解后,學生才恍然大悟,但是,我覺得他們今后遇到這樣類似的題大都還是用精算的方法來解決的。因為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閱讀理解能力有限。很多學生能懂的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懂得怎樣列式計算就已經是了不起了,他哪還會想到說用估算呢?所以說,教學生學會靈活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就要先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