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賬單》聽課后有感
《媽媽的賬單》聽課后有感
昨天有幸欣賞了米海娟老師執教的《媽媽的賬單》一課,在導入新課時,米老師先板書賬單讓學生說生活中見到的,然后讓學生由題目提問題。接著讓學生自讀課文,老師檢查學生預習,接著再讓學生找到兩份帳單的內容,并又出示兩份帳單,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看了這兩份帳單,說說小彼得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這樣就很快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樣的開頭是非常自然和貼切的。
在這堂課的設計中,米老師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解讀媽媽的帳單和小彼得的帳單這一重點內容上,引導學生通過解讀兩份帳單,層層深入,讓孩子明白媽媽給小彼得的這份0芬尼的賬單滿載著母親對他深深的愛。母親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告訴孩子:如果你覺得幫媽媽做事需要報酬,媽媽會滿足你:同時,媽媽提醒你,媽媽一直全心愛著你,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向你索取報酬,讓學生真切地去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并感受文中小彼得的情感變化。第一次讓孩子們自由讀這兩份帳單,悟出小彼得犯錯的原因,第二次通過對比讀這兩份帳單,感受到媽媽的愛,第三次,通過再讀媽媽這份充滿著濃濃母愛的帳單,并聯系生活的實際,體會到媽媽只有付出,卻不求回報的愛。當孩子們已深深地感受到媽媽的愛時,米老師就抓住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填讀,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媽媽曾為小彼得做過些什么,入情入境,加上適時點撥,真正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最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談一談,在享受媽媽的愛的同時你應該怎么做?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讓孩子們真切地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深深地體會到了偉大的母愛,并真正地懂得了該如何去表達愛,回報愛!因為同學們都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平時所做的一切,所以在課堂上,同學們紛紛講出了自己對媽媽那份久違的感激之情的話語。因此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很有意義,效果很好。
母愛是無私的、無價的,聽課的老師和學生都上了生動的一課。
篇2:小學合作課堂教學模式推進活動聽課后記
今天,聽了仲啟慧老師執教的《北冥有魚》以及柳金麗老師的《跟蹤臺風的衛星》。兩位老師的課堂都有一個共同之處,教學過程中都相機滲透了合作學習。
仲啟慧老師在指導學生品讀文字的過程中,采用了男女合作朗讀,師生合作朗讀,在理解文字意思的教學環節中,仲老師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展開合作交流學習。
柳金麗老師的課堂,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下發了合作交流學習單,引導學生借助學習單,展開小組合作交流,課堂中也穿插了學生的分角色合作朗讀。
合作課堂是我們學校近期申報領航學校提出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那么,怎樣讓合作學習避免流于形式,怎樣抓好合作學習的實效,我覺得這個問題雖然比較陳舊,但依然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去探討深究。結合柳金麗老師引導學生合作交流的環節,我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柳金麗老師下發的學習單,讓學生填寫衛星與臺風的四次較量,并要求學生填好之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可能教師給的時間不夠充足,當老師讓學生交流的時候,我看了一下旁邊的幾個同學都沒有寫完,第一、二次較量基本上全部完成,剩下的幾乎為空白,學生的交流環節似乎也流于形式,學生參與面較窄。針對此環節合作交流學習,我覺得是不是可以這讓操作:首先,小組內分好工,每人來填寫一次較量,這樣既節省了時間,也避免了交流環節學生無話可說的現象,既然是合作課堂,那么就要充分發揮好小組每個學生的潛能,讓每一個學生能真正參與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來,真正去達成“合作課堂”的實效。
個人膚淺的看法,說的不到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篇3:小學語文夜鶯歌聲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屑、擰”等8個生字;會寫“削、喂”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宛轉”等詞語。
2、能力目標
②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③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3、情感目標
②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夜鶯”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德國兵的。
難點:體會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①布置學生通過上網、翻閱書籍、請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歷史背景、有關故事)
②沒見過“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了解一下夜鶯這種鳥。
自主預習:
⒈學生匯報搜集有關夜鶯和杜鵑的資料。(出示幻燈片)
⒉導入新課。(出示幻燈片)
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講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的一個小故事。(板書課題)“夜鶯”指誰?夜鶯為什么要唱歌?唱的是什么樣的歌?讀了課文大家就會清楚了。
提練主線
:自學理解課文,結合“閱讀提示”,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⒈出示自學步驟方法:⑴初讀,學字詞;⑵再讀,知結構;⑶細讀,明中心;⑷精讀,表情感。
⒉默讀課文,出示自學思考題。(幻燈片)
⑴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分幾部分寫的?你是怎么分的?課文的重點部分寫什么?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國兵的話,想想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⑶在給敵人帶路時,小孩有哪些言行?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⑷游擊隊員是怎么知道敵人情況的?說明了什么?
⑸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寫了夜鶯的歌聲,說說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
⒊各小組討論。(逐題出示)
教學過程:
⑴這篇課文寫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小男孩幫助游擊隊消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可以按起因、經過、結果分為三部分。課文的重點部分寫小男孩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德國兵的。
⑵小孩對德國兵說:“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用這些話來戲弄敵人,說明他是個沉著機智的孩子。
另外還有,“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