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鐵化合物活動探究教學過程設計

鐵化合物活動探究教學過程設計

2024-07-31 閱讀 8150

總共2課時。第一課時:元素周期表,剛斷開的生鐵塊,磁鐵,小刀等。第二課時:試管4支,膠頭滴管3個,鐵屑,稀鹽酸新制的FeSO4溶液,氫氧化鈉,FeCl3溶液,KSCN溶液。學生活動設計第一課時1.根據自學提綱,閱讀課本41~44頁第1行,自學提出問題。2.聯系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實際,結合有關實驗了解鐵的用途,進而掌握鐵的物理性質。3.回顧鐵在氧氣、氯氣中燃燒實驗現象,鐵與硫、酸、Cu2SO4溶液等反應實驗現象,總結歸納鐵的化學性質。4.討論鐵在Fe3O4中的化合價問題。第二課時1.學生動手做好4個實驗,認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歸納Fe(OH)2、Fe(OH)3制備方法和性質;Fe3+檢驗方法。2.總結歸納Fe2+和Fe3+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3.課堂鞏固練習。教學步驟第一課時1.知識目標(1)過渡元素。(2)鐵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結構,鐵有變價。(3)鐵的物理性質(氣態、密度、溶沸點、抗蝕性、導電及導熱性、延展性、磁鐵等)。(4)鐵的化學性質。2.能力目標(1)實驗能力。(2)歸納思維能力。(3)分析思維能力。(4)表達能力。3.德育目標(1)聯系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求知欲。(2)通過介紹我國最早的人工煉鐵、鐵器的使用對人類社會的推動作用,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3)通過介紹人體因缺鐵帶來的危害,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4)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整體感知本節教材包括鐵和鐵的一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質,Fe2+和Fe3+間的相互轉變以及Fe3+的檢驗等內容。第1課時開始可讓學生帶著下列問題閱讀課本41~44頁第1行,進行自學討論。(1)過渡元素包括哪些元素?(2)鐵在周期表中哪個周期、哪一族?(3)鐵在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實際中有哪些應用?(4)鐵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然后教師可向學生介紹有關鐵的早期發現、冶煉、使用,以及鐵器大量使用對社會發展的推動等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生回顧已做過的實驗現象,歸納總結鐵的化學性質.第2課時,教師要設計出表格,組織學生對鐵的各種氧化物,氫氧化物進行比較分析形成知識;組織學生做好有關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引導學生歸納總結Fe2+與Fe3+的相互轉變以及Fe3+的檢驗方法。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1.學生閱讀教材自學討論后,教師組織學生解決以下問題:①找一個學生到講臺上指著元素周期表說明哪些元素是過渡元素,過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鐵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教師講鐵的原子結構,指出鐵元素常見的化合價有+2價和+3價。②提問2~3名學生,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講鐵的應用,教師穿插介紹我國早期鐵的發現,人工煉鐵、鐵器應用對社會生產力的推動作用。2.講鐵的物理性質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解決下列問題:(1)根據金屬的不同分類方法,鐵應屬于哪類金屬(重金屬、黑色金屬、常見金屬)?(2)純鐵的熔點高還是含雜質的鐵的熔點高?抗蝕能力純鐵強還是含雜質的鐵強?(3)鐵為什么能導電導熱?(4)鐵的本來面貌什么顏色?3.鐵的化學性質(1)提問:鐵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的位置,據此推測,鐵的化學性質如何?(2)引導學生回顧鐵絲在氧氣里燃燒;鐵絲在氯氣里燃燒;鐵粉與硫粉混合加熱的實驗現象并寫出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然后進行小結:鐵是較活潑的金屬,一定條件下能跟O2、Cl2、C、Si、P、S等非金屬發生反應。(3)回顧鐵與稀硫酸、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現象,寫出有關反應方程式。小結:鐵是較活潑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酸里的氫,Cu2SO4中的銅。(5)問題討論:什么條件下鐵反應后生成+2價化合物,什么條件下鐵反應生成+3價化合物?根據Fe與S、Cl2、O2反應的產物,比較S、Cl2、O2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小結:鐵與強氧化劑反應生成+3價化合物,鐵與弱氧化劑反應生成+2價化合物。總結、擴展、答疑鐵是過渡元素里常見的具有廣泛用途的金屬。它有可變化合價+2價、+3價。當它遇到強氧化劑(如Cl2、Br2、足量稀硝酸等)時,生成Fe3+;遇較弱氧化劑(S、I2、Cu2+、H+等)時,生成Fe2+。過量Fe與氧氣反應生成FeO。過量鐵與稀硝酸反應生成Fe2+,(3Fe+8H++2NO-3=3Fe2++2NO↑+4H2O)。鐵的+3價化合物較+2價化合物穩定。常溫下,濃硝酸、濃硫酸可使鐵鈍化,是因為生成了一層致密的Fe3O4氧化膜,保護內部鐵不能繼續發生反應。(五)布置作業口答:1.課本47頁第1題的(1)、(2)。2.書面作業:48頁第3題。3.思考題:Fe與稀硝酸反應,怎樣控制藥品用量,使產物為Fe(NO3)2、Fe(NO3)3?

的,活動,化合物,教學

篇2:微課教學設計: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基本方法

微課教學設計: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舉例說明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能依據簡單合成高分子的結構分析其鏈節和單體。

2、過程與方法: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掌握了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類是可以通過有機合成不斷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質,從而為不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提供物質基礎。

4、重點: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結構;掌握加聚反應歷程;能夠正確書寫加聚反應方程式。

5、難點:加聚反應歷程。

二、教學過程:

1、導課:

視頻展示生活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制造人造血管的高分子化合物。

2、新課:

(1)、高分子化合物的定義:

教師展示基本概念:相對分子質量達幾萬甚至幾千萬,通常稱為高分子化合物,簡稱高分子,有時,又稱高聚物;如:淀粉、纖維素、蛋白質、聚乙烯等。

學生思考:已知化合物硬脂酸甘油酯的結構如圖:該物質是高分子化合物嗎?

討論:計算其相對分子質量,判斷不屬于高分子。

(2)、高分子的結構

高分子化合物通常結構并不復雜,往往由簡單的結構單元重復連接而成。

例:聚乙烯

聚乙烯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所有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聚乙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多少?M=28×n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鏈節的相對質量×n

(3)、高分子簡命名:在單體名稱前加一“聚”字。

例如:

單體:乙烯高分子:聚乙烯

思考:試寫出高分子聚四氟乙烯單體的結構式。

(4)、合成方法

加聚反應:小分子通過加成反應聚合成高分子的反應,簡稱加聚反應。

實質:加成反應

對象:含碳碳雙鍵、叁鍵的有機物

反應歷程:flash動畫展示乙烯加聚歷程

加聚反應特點:只有單體中雙鍵或叁鍵上的碳才能成為聚合物鏈節的主鏈碳,其與碳鏈均作為支鏈。

例如:丙烯的加聚反應

flash動畫展示丙烯加聚歷程

(5)、練習:基礎題

1、下列化合物不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B.油脂C.纖維素D.蛋白質

2、思考與交流

單體名稱

單體結構簡式

聚合物

乙烯

CH2=CH2

丙烯

CH2=CHCH3

氯乙烯

CH2=CHCl

丙烯腈

CH2=CHCN

丙烯酸

CH2=CHCOOH

乙炔

HC≡CH

練習:提升題

1.下列關于乙烯和聚乙烯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兩者都能使溴水褪色,性質相同B.兩者都是純凈物

C.兩者的物質狀態相同D.兩者的組成元素相同

2、請寫出下列聚合物的單體

聚合物:單體:CH2=CH-CH=CH2

聚合物:單體:CH2=CH-CH3

(6)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兩個重要知識點:一是對高分子基本概念、結構、命名進行了了解;而是體會了不飽和鍵鍛裂形成高分子的過程,這一加聚歷程是我們本次課的重難點。

篇3:鐵化合物活動探究教學過程設計

總共2課時。第一課時:元素周期表,剛斷開的生鐵塊,磁鐵,小刀等。第二課時:試管4支,膠頭滴管3個,鐵屑,稀鹽酸新制的FeSO4溶液,氫氧化鈉,FeCl3溶液,KSCN溶液。學生活動設計第一課時1.根據自學提綱,閱讀課本41~44頁第1行,自學提出問題。2.聯系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實際,結合有關實驗了解鐵的用途,進而掌握鐵的物理性質。3.回顧鐵在氧氣、氯氣中燃燒實驗現象,鐵與硫、酸、Cu2SO4溶液等反應實驗現象,總結歸納鐵的化學性質。4.討論鐵在Fe3O4中的化合價問題。第二課時1.學生動手做好4個實驗,認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歸納Fe(OH)2、Fe(OH)3制備方法和性質;Fe3+檢驗方法。2.總結歸納Fe2+和Fe3+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3.課堂鞏固練習。教學步驟第一課時1.知識目標(1)過渡元素。(2)鐵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結構,鐵有變價。(3)鐵的物理性質(氣態、密度、溶沸點、抗蝕性、導電及導熱性、延展性、磁鐵等)。(4)鐵的化學性質。2.能力目標(1)實驗能力。(2)歸納思維能力。(3)分析思維能力。(4)表達能力。3.德育目標(1)聯系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求知欲。(2)通過介紹我國最早的人工煉鐵、鐵器的使用對人類社會的推動作用,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3)通過介紹人體因缺鐵帶來的危害,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4)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整體感知本節教材包括鐵和鐵的一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質,Fe2+和Fe3+間的相互轉變以及Fe3+的檢驗等內容。第1課時開始可讓學生帶著下列問題閱讀課本41~44頁第1行,進行自學討論。(1)過渡元素包括哪些元素?(2)鐵在周期表中哪個周期、哪一族?(3)鐵在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實際中有哪些應用?(4)鐵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然后教師可向學生介紹有關鐵的早期發現、冶煉、使用,以及鐵器大量使用對社會發展的推動等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生回顧已做過的實驗現象,歸納總結鐵的化學性質.第2課時,教師要設計出表格,組織學生對鐵的各種氧化物,氫氧化物進行比較分析形成知識;組織學生做好有關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引導學生歸納總結Fe2+與Fe3+的相互轉變以及Fe3+的檢驗方法。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1.學生閱讀教材自學討論后,教師組織學生解決以下問題:①找一個學生到講臺上指著元素周期表說明哪些元素是過渡元素,過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鐵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教師講鐵的原子結構,指出鐵元素常見的化合價有+2價和+3價。②提問2~3名學生,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講鐵的應用,教師穿插介紹我國早期鐵的發現,人工煉鐵、鐵器應用對社會生產力的推動作用。2.講鐵的物理性質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解決下列問題:(1)根據金屬的不同分類方法,鐵應屬于哪類金屬(重金屬、黑色金屬、常見金屬)?(2)純鐵的熔點高還是含雜質的鐵的熔點高?抗蝕能力純鐵強還是含雜質的鐵強?(3)鐵為什么能導電導熱?(4)鐵的本來面貌什么顏色?3.鐵的化學性質(1)提問:鐵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的位置,據此推測,鐵的化學性質如何?(2)引導學生回顧鐵絲在氧氣里燃燒;鐵絲在氯氣里燃燒;鐵粉與硫粉混合加熱的實驗現象并寫出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然后進行小結:鐵是較活潑的金屬,一定條件下能跟O2、Cl2、C、Si、P、S等非金屬發生反應。(3)回顧鐵與稀硫酸、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現象,寫出有關反應方程式。小結:鐵是較活潑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酸里的氫,Cu2SO4中的銅。(5)問題討論:什么條件下鐵反應后生成+2價化合物,什么條件下鐵反應生成+3價化合物?根據Fe與S、Cl2、O2反應的產物,比較S、Cl2、O2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小結:鐵與強氧化劑反應生成+3價化合物,鐵與弱氧化劑反應生成+2價化合物。總結、擴展、答疑鐵是過渡元素里常見的具有廣泛用途的金屬。它有可變化合價+2價、+3價。當它遇到強氧化劑(如Cl2、Br2、足量稀硝酸等)時,生成Fe3+;遇較弱氧化劑(S、I2、Cu2+、H+等)時,生成Fe2+。過量Fe與氧氣反應生成FeO。過量鐵與稀硝酸反應生成Fe2+,(3Fe+8H++2NO-3=3Fe2++2NO↑+4H2O)。鐵的+3價化合物較+2價化合物穩定。常溫下,濃硝酸、濃硫酸可使鐵鈍化,是因為生成了一層致密的Fe3O4氧化膜,保護內部鐵不能繼續發生反應。(五)布置作業口答:1.課本47頁第1題的(1)、(2)。2.書面作業:48頁第3題。3.思考題:Fe與稀硝酸反應,怎樣控制藥品用量,使產物為Fe(NO3)2、Fe(NO3)3?

的,活動,化合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