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介紹數學教學方法靈活性和有效性
教師介紹數學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海口瓊山第三小學易云玉
當前我們的數學課程改革十分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從數學教學的需求出發,讓學生從生活經驗、生活實際中去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如何使數學教學生活化?我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數學教學情境生活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情境化的,是它被應用于其中的活動背景和文化的產物,學習就是學習者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新知識從而建構新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去貼近學生生活,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數學知識。
1、創設生活畫面情境。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實際,但生動的內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創造性地再把教材還原于現實生活,將數學教學與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畫面”,就可幫助學生學好數學。如:在一年級新學期開學的第一節數學課,可這樣設計:“新學期開學了,大家走進校園,你會看到校門口兩旁擺放著許多盆花,你知道每邊有多少盆花嗎?兩旁一共有多少盆花嗎?”、“今天大家是剛來學校的,大家互不認識,你知道我們班的每組各有幾個同學嗎?全班一共有多少個嗎?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嗎?全校又共有多少人嗎?我想大家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暫時還不知道,我們就要不斷地學習,從中了解到會計算出來,這就是我們的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大家有信心學好它嗎?”又如,在教學“10的分成”時,可創設一個分李子的情境:媽媽買來10個李子,要你分給自己和弟弟吃,你準備怎么分呢?為什么?這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每個學生都在積極思考,既讓學生對10的組成有了清晰的認識,又在課堂中滲透了“人文”精神,讓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友愛。
2、創設生活體驗情境。在數學教學中,要求教師教學時去配置生活原型,但有些問題在課堂中不能真實展現,卻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經歷,教師可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材料,用問題情境模擬出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購物活動,小組內一個同學當售貨員,其他學生拿出一元錢去買文具。通過模擬“買文具”這一真實、有趣的生活體驗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體會到了一元錢的價值及應用價值,突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買東西的樂趣。
二、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
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一個關鍵。因此,教學中要盡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1、運用生活化語言教學。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課堂中,師生的交往主要是通過言語交流。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素質,尤其是數學教學中如何將抽象化的數學讓學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個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學,實則里面蘊藏著生動有趣的東西,教師如果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數學教學語言生活化是學生引導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認識“<”、“>”,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開口在前是大于,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區別這兩個符號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個富有童趣的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區分。又如把教學長度單位改成“長長短短”,教學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貨員”,比大小說成“排排隊”等等,學生對這些生活味十足的課題知識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學習數學很有趣。
2、運用生活化游戲教學。學生喜歡做游戲,游戲符合他們愛玩好動的天性,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能吸引全班學生積極主動、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數學知識“蘊藏”在生活常見的游戲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因此,教學中要注重運用生活的數學游戲,引領學生數數字,增添學習的趣味,達到相得益彰。如在教學了“20以內的加法”后,讓學生從家里拿來1
篇2:新理念小學數學新教學方法有哪些?
資料匯編“瓜傻式”教學法----將數學那種嚴密的邏輯演繹過程還原為生動活潑的知識生成過程。通過讓學生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感知知識的的產生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過程,這種方法,可以極大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和創作欲。使枯燥干澀的數學概念演繹變得生動起來。
自主探索式學習----重點在于學生親自體驗學習過程,其價值與其說是學生發現結論,不如說更看重學生的探索過程。自主探索式學習重視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數學問題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還對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所了解,特別是體驗和學習數學的思考方法和數學的價值。
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組合作學習效益高的較少,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認為,小組學習有獨立型、競爭型、依賴型、依存型等幾種類型。目前我們用得較多的是學生獨立學習后相互交流,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一一相互依存地來研究或者共同解決一個問題還太少。
“實踐活動”的教學方法----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知識。
……
無論是“優選”還是“創新”,一般都應注意以下四點:一是教學方法的選用或創新必須符合教學規律和原則;二是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和特點,確保教學任務的完成;三是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變化特征和教師本身的教學風格;四是必須符合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所規定的教學時間。另外,在指導思想上,教師應注意用辯證的觀點來審視各種教學方法。
正所謂“教無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