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讀大學就是找大師

讀大學就是找大師

2024-07-31 閱讀 7776

讀大學就是找大師

許錫良

現在讀大學甚至讀博士,我們找學校的牌子,看學校的名氣很普遍。其實國外讀大學就是找自身心儀的導師,從思想、人格與學問,找自身可以學習的典范。當年維特根斯坦就是這樣千里迢迢來到英國的劍橋大學,找到自身的思想導師羅素的。當年的西南聯大時,基于同樣的理由,年輕的殷海光就是這樣拜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金岳霖先生為師的。當然名牌大學的大師會多一些,但是,那時人們主要是沖著自身認準的導師去的。大師的轉移,也就意味著學術中心與思想陣地的轉移。當年愛因斯坦到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思想學術界是這樣描述這件事情的:這就仿佛是基督教世界里把教皇從梵蒂岡轉到美國來了一樣。所以,那時大師的轉移,就意味著學術思想的重鎮的轉移。大學是因為大師而存在的。大師走了大學也就走了。當年美國默默無聞的普林斯頓大學就因為引進了愛因斯坦而吸引了大批一流學者,從而使這間名不見經傳的大學變成了世界一流。一間大學之所以有名氣,就是因為那里有名教授,名學者。某某走了,大學也相應地就走了。這就是為什么說讀大學就是找大師而已。

現在的情況似乎相反,人們是沖著學校的牌子去的。而且整個社會似乎也只是認那塊牌子。學習的目的,也主要是借那名牌大學的名氣為自已增添一些光彩而已。現在人們已經從人對人的影響的方式中解脫出來了。大學早已經是學店式的。鐵打的學店,流水的教授。名牌似乎就是因為他叫了那個名字而變得是名牌了。比方清華大學在"*x"時期,實際上許多專業,無論是從生源來說,還是從師資與設備來說,實際上已經降低為工業專科學校的水平了。但是,我們仍然一談起這間大學就覺得他是名牌。其實,那時在學校里站講臺的和在教室里聽課的,甚至都不過是中等職業學校的水平而已。我們是一個重地盤而輕人才的社會。在美國,一個愛因斯坦的轉移就意味著世界的科學中心的轉移。這樣的情況在中國是根本不會出現的。因為中國的大學是被行政貼上標簽的。出身好,差也是好的。出身不好,好也是差的。一只青蛙,只要生在龍宮,他就可能坐上龍椅的寶座。同樣一條真龍假如生在井里,他也只能繼承青蛙的職業,而充任的青蛙的作用。所以,在中國的大學里擠占舞臺的能力,遠比扮演的能力重要得多。說到底還是屁股決定腦袋。什么都是限定死的。一切都是看人外在的符號,而不再看人自身,甚至也不再是看學問自身。當大學為行政力量所決定的時候,那么行政所認定的身份符號,也就成了大學篩選人才的標志。假如是真正一流大師掌握著大學的選拔人才的權力,那么,他們會自然把眼光看到思想、學術的深處,而不會僅看他外表的光環與符號。一些有真才實學的教授學者之間的認識與深交,經常是因為一篇沒有公開發表的優秀論文,甚至只是一個簡短的而有深刻創見的發言。他們的心靈就相通了,他們就相互供認并且互相欣賞。這個時候不論對方的年齡是多少,也不論對方的學歷與職稱。

當年量子力學開創人玻爾就是這樣與海登堡相識并相知的。玻爾到德國的慕尼黑大學作演講,去聽演講的大學二年級同學,年僅二十歲的海登堡在欣賞大師深邃的思想與獨到的思想智慧的同時,也看出了大師思想中的漏洞,他毫無顧忌地就提出了自身的看法,并且擊中了大師玻爾演講的要害。玻爾震驚了,演講結束后立即把海登堡留下來與自身共進晚餐,晚餐后又邀請海登堡一起散步,這個過程他們作了深入細致的交流,然后又把海登堡帶到自身所在的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作進一步深造與合作研究。一個世界級的大師人才就是這樣被發現的。海登堡果然不負眾望,他在32歲那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是世界上獲得諾貝爾獎中最年輕的科學家。(這個故事見阿布拉罕。派斯著,戈革譯,《尼耳斯。玻爾傳》,商務印書館,第382頁。)

讀大學就是要尋找大師。大學因大師而神圣。但是,現在中國的大學,既嚴重缺乏大師,而且同學也遇不到大師。即使有大師,也往往不太容易見到。即使讀了名牌大學,你問他遇見過什么大師?與大師有過什么交往?哪怕是聽過大師什么演講?恐怕都是難以說出什么名堂來了。假如你在一個山村里遇見愛因斯坦或者玻爾式的大師,那么你就等于讀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否則,假如你在牛津、劍橋沒有遇見過一個大師,沒有一次機會與大師交往與交流,甚至都沒有機會聽他們演講,那么你也不等于讀了世界一流大學。我的朋友林少敏先生與張文質先生之所以表示出國內一流的思想學識水平,除了天賦過人與自身的勤奮努力之外,與他們有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遇到了黃克劍先生這樣的國內一流學者有關。遇見這樣的學者,哪怕是在一間最普通的民房里研討思想學問,也等于上了中國最優秀的大學。我經常感嘆,年輕人在年輕的時候遇見一流學者是多么重要。哪怕是在火車上遇見了,也是一種幸運。真正的大學是培養天才的地方,也是培養蠢材的地方。他們的區別之一就是天才尋找大學里的大師,與一流智慧的有頭腦交流研討,而蠢材整天只是低劣的三四流人物中轉悠。

假如有一間小學有一個大師級的人物,那么去這間小學讀大學也不算過份。大師在哪,思想智慧就在哪。你很難想像當年的國內一流大學,和至接受世界一流的西南聯大竟然是在日本飛機的轟炸的路途中形成的,即使到了云南昆明,也不過是幾間破舊的平房,竟然是幾個同學輪流共用一張床,但是卻也出一流的大師人才與一流的研究效果。

**/9/2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