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學科素養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主要談談語文學科素養?它主要是指語文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當中所必須具備的在學科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主要是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專業素質是指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并在專門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表現出決定他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這種心理品質的總和。那么這種品質必須是教師對語文有長久的修養與訓練逐漸養成和發展起來的,以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為主干,同時包括智力、社會文化常識和情感意志與個性等基本要素在內的有機復合體。
我們從優秀小學語文教師身上他們身上看到具備的這種專業素質,或者說這種專業的學科素養,從而來看我們課堂教學當中需要擁有的優秀的要素。首先我們看第一節,我認為,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有深鉆文本、超越教材這樣的能力,這也是一切優秀語文教師必備的功力。它主要是體現在這些優秀的語文老師他自身具有的這種深厚的學科文化底蘊,他們具有的傳承文化的這種使命感。竇桂梅老師,她的名篇導讀和名著導讀這樣的教學追求背后體現的她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周益民特級教師,他近年來在進行的民間文學、民俗文學的這樣一個傳承和這樣一個過程當中,體現出的他的這種文化追求。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必須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創造,才能永葆他專業的生命力,從特級教師身上看到他們那樣一種不斷學習、不斷研究的專業發展的精神,能夠更好的深入思考我們語文課程的性質。老師在語文教學當中,應該通過文本來搭設起體現語文課程本質內涵的這種橋梁,實現語文育人、立人的這樣一種課程精神,課程思想。
語文學科素養實際上是語文老師在他們的專業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研究、不斷創新這樣一個過程。這條路是永無止境的,無論如何創新,無論如何追求,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質。
篇2:小教師學科素養提升行動的讀書活動方案
根據《溫州市教育局關于印發中小學教師學科素養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溫教師〔*〕23號)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為指導,以教師發展為本,以提升教師學科素養為突破口,堅持“面向全體、系統規劃、扎實有效”的原則,著力提高我校教師的基本專業素養水平,努力促進我校教育質量上一個臺階。
二、行動目標
我校將利用5年時間,對在職專任教師學科素養培訓、考核和比賽活動,從以下四個方面達成目標:
(一)建立健全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制度,加強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圍繞專業精神、專業知識與技能、教育教學能力、科學文化素養等方面開展教師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明確校本培訓學時,在職專任教師每年完成24學時,5年內完成120學時的校本培訓,并有90%以上教師通過學科素養年度考核,獲得合格證書。
(三)通過學科素養比賽,以賽帶訓,以賽促學,為教師搭建一個專業成長、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臺。
(四)積極探索我校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的有效途徑,開展教師教育專題研究和改革實驗,建立健全培訓項目制度。
三、具體任務
(一)培訓
校本培訓是教師學科素養提升的主陣地,更是本次提升行動的基礎和關鍵所在。校本培訓內容以課程與課堂為核心,按年度分主題逐年推進,重在結合教學工作,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加強實踐反思和同伴互助,努力提高教師學科教學能力和指導學生學習能力,促使教師專業水平不斷發展。
1.培訓對象:全校在職專任教師。兼職教師可自選一門學科參加培訓。
2.培訓主題和內容:
主題
內容要點
教育專著閱讀
①制定讀書方案,教師每年至少閱讀1本教育教學專著;
②開展名著導讀、讀書學習會、積極撰寫讀書征文評比等交流活動。
指導學生學習
①了解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握學生學習特征和學習現狀;②掌握學生學習中的典型錯誤并提出改進意見;③掌握指導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評價學生學習的能力。
專業知識與技能
①研讀課標和教材,熟悉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明白“是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②根據課標、教學任務和學生實際,制定符合學生發展要求的課時(單元)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設計、組織教學過程,研究習題、知曉習題的價值;③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作業,能評價試題和命題;④能進行教學診斷、教學研究和改進。⑤熟練掌握教學技能(如導入、語言、板書、總結、現代教育技術、情境創設、互動交流、課堂問題處理等)和學科專項技能(如實驗、視聽、演講、藝術等)
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
了解科學、歷史、文學和藝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豐厚文化功底。
(二)考核
考核是保障,通過考核,促進校本培訓質量提高,促進教師積極參加校本培訓。
每年8月,組織教師參加考核。考查教師學科專業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分析評價指導學生的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技能。
1.考核對象:全體在職專任教師。女教師年滿50周歲,男教師年滿55周歲自愿參加。
2.考核形式:統一測試與抽查考核相結合,
3.組織實施:縣教育局統一組織測試。
4.獎懲措施:每年考核結束,公布優秀率、合格率和不合格率。年度考核優秀率不超過參加考核教師總數的15%,不合格率原則上控制在參加考核教師總數的5%以內。凡年度考核不合格教師,校本培訓中的“讀書、專業知識與技能”等項目學時(共15學時)不予認定,不得參加當年的評優、評先、職稱晉升。考核優秀者,在評優、評先、職稱晉升量化考核中加5分。
(三)比賽
1、單項評比
(1)讀書征文評比:從*年起,每年2月份開通教師讀書征文評比網絡上傳端口;并把讀書征文的參賽率與校本培訓工作評估結合起來。
(2)名優教師文本解讀觀點報告評比
(3)單項技能評比
2、教學綜合能力比賽
為深化教師素養提升行動,每年在各學科考核的基礎上,推選考核成績優秀者參加教學綜合能力比賽,開展展示和交流活動,為教師成長搭建新平臺,以發現培養一大批具有較高學科素養的骨干教師,總結推廣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經驗。
(1)對象:考核中成績優秀的教師代表。
(2)內容:比賽內容為“教學綜合能力”。
(3)組織:
比賽由縣教育局組織,采取學校、學區逐級選拔的方式。
1)學區(或直屬學校)級比賽的辦法由學區(或直屬學校)擬定。
2)縣級比賽分為初賽和復賽。
3)在縣級比賽基礎上推薦一定名額組團參與市級比賽,選派團隊分a、b兩組,a組為年齡40周歲及以上教師,b組為年齡40周歲以下教師。比賽設個人獎和團體獎。
四、實施步驟
具體安排如下:
(一)*年下學期全面啟動,開展學科素養提升行動,并按年度計劃實施。
(二)*年10月,組織第一次教師學科素養考核。
(三)*年12月,組織第一次教師學科素養比賽。
五、組織保障
(一)為了有效開展教師學科素養提升行動,我校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鄭偉
組員:邵海銀鄭小忠邵潔蕾邵聯菊劉海鷗
永嘉縣碧蓮鎮中心小學
*年9月
篇3:小學科學教師應具備專業素養
小學科學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專業素養
一、知識:
1、生命世界:動物、植物、微生物、人體、生物與環境(環保)。
2、物質世界:力和運動、熱、電磁、聲、光、材料、能量、物
質的變化、物質的利用。
3、地球和宇宙:地球的概貌和地球的物質、地球運動與所引起
的變化(天氣、晝夜、四季、地形地貌)、星體(太陽、月亮、恒星、行星、星系、宇宙)。
4、其他:科學發展史、最新科技成果信息等。
二、技能:
1、教師基本功:語言、板書、簡筆畫、計算機。
2、組織能力:善于調動學生學習情緒,能有序組織學生開展科
學活動,調控教學過程。
3、專業技能:
⑴熟悉有關的教學儀器、材料、各個實驗的具體
要求,步驟及規范操作方法,了解儀器室和儀器配備標準和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相關要求。
⑵具有一定的養殖、種植基礎及各種工具使用的技能。
⑶知道創造發明的技法,能指導學生開展種植、養殖、創新小發明、小制作等課外科學實踐活動。
⑷能根據教材設計教學預案,會寫規范的教學設計方案(教案),會說課,會寫教學感想或教學反思,會寫教學論文。
⑸具備一定的教育理論基礎,有能力參與教育教學研究和課題研究實驗。
三、學科教學理論與方法
1、對小學科學課程性質的認識。
⑴小學科學課程內容是淺顯的,但必須是正確的。科學課程中的知識、活動和過程首先要具有科學上的正確性,再則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啟蒙性。
⑵小學科學是綜合課程,同時又是一門專業的課程。
⑶“過程”應成為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基本框架,但“過程”要有“探究”,要符合小學生對科學概念學習的特點。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學到各種思維技能,還要掌握正確的科學概念。
2、對課程教學目標細化的理解與實踐。
3、對小學科學教材進行合理的處理,使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直接生活的環境相結合,教學中注意給孩子們多些機會親自動手,對生物和非生物、物體和材料進行實際操作,提高小學生的動手和創造能力。
教育理論,課題研究,教學儀器,教學論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