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查報告縣基層教育現狀調查與研究
東鄉縣基層教育的現狀調查與研究
東鄉縣春臺學校趙懷登731400
摘要:東鄉縣為國家級貧困縣,由于自然條件惡劣,山大溝深,經濟落后,信息閉塞,盡管政府大力宣傳教育的重要性,重視人才的培養,但與國家的標準來比,顯得尤為落后,特別表現在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方面,教育行政部門的權責劃分,教育經費的籌備和落實情況,家長對子女的期望,社會為學生和學校創造好的環境等各方面因素,我們這次調查,側重于對東鄉縣基層教育現狀的分析,發現基層教育的質量的高低,主要與教育管理中的具體政府行為、基層教育行政部門的權責劃分、教育經費的籌備和落實情況明顯有關,還與學生的出路、家長對子女的期望、社會為學生和學校創造的環境有關。這一結論的得出,對于東鄉縣提高基層教育的質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從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當前鄉村基層教育。
關鍵詞:政府行為教育經費期望社會環境
一、問題的提出
近期頒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農村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三農’服務的方向,增強辦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滿足農民群眾的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必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緊密聯系農村實際,注重受教育思想品德、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必須實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統籌’,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農村學校的綜合能力,提高辦學效益”。因此,怎樣提高農村基層教育的質量,符合21世紀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當前小學教育應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由于地域文化,經濟發展,教育觀念等諸多方面的原因,東鄉縣基層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東鄉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比較落后,信息相對閉塞,盡管政府大力宣傳教育的重要性,學生主觀上也非常努力,但由于在教育管理中經費的不到位情況,教學設備的落后,教育觀念的陳舊,總體來看,基層教育比較落后,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政府的行政行為,社會環境,家長的期望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存在一定的影響,為此我們進行了這次的調查。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研究總體是東鄉縣的學生、老師、教育管理人員,根據地區特征選擇4個有典型意義的學校(鎖南小學、唐汪三合學校、汪集小學、達板小學)每個學校抽學生100人,老師10人,教育管理人員5人(其中男女人數各占50%)。
2、研究方法:調查法、訪問法、分析法
三、調查結果分析
(1)政府到底為教育做了什么?汪集鄉是傳統的農業鄉,經濟總量小,目前產業結構極不合理,原經濟水平在全縣居中上水平,但在近10年里發展較慢,特別是在招商引資上進展不大,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均落后于鄰近的幾個鄉,工業總產鎮僅占全鄉生產總值的20%,財政收入較少。此種境況使得政府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錢上,具體做的就是招商引資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想依靠外界條件作為動力和契機促進發展,但效果卻不盡人意,不但引資成功的少,也延誤了發展的機會和時間。且不說這種發展思想的取向以及對教育價值的關照值得思考,在對教育實際的投入上就足見政府人員的尷尬。在“普初”前和學校硬件特別是村小建設未達標前,迫于“普初”目標檢查的壓力,政府依靠集資、教育附加費等方式完成了學校的基本達標建設,但在師資及軟件配備上則顯得無能為力。1995年到現在的近10年,該鄉學校在辦學條件上除鄉中心小學外幾乎沒有多大變化,而鄉中心小學學校條件的改善,主要依靠自籌經費,近兩年,該小學就自籌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如電腦配置、學校操場建設、圖書資料購買等,而中心小學在辦學硬件上除了添置微型機外幾乎沒有變化,反而是原來較為氣派的教學樓現在顯得有些破敗。
由于目前基礎教育投入體制的限制,中小學辦學經費僅限于人頭費和公用經費,而且受所在縣和鄉鎮經濟發展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比較大,這也是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的體制原因。為了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調動教師積極性,校長要千方百計協調關系和拉資金。
(2)老師到底要靠什么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基層學校教學條件差,特別是村小。老師們還是一張嘴、一本教材、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模型、圖表、幻燈片等教具極為缺乏。而且,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老師們連往日依靠的教參也沒有了,怪不得很多老師報怨條件差,不愿意教學,感嘆農村學校就是不能和城市學校比!廣大的鄉村是不是就真的如此貧乏?不容質疑,鄉村廣泛存在著各種教育資源和課程資源,鄉村的歷史、地理、風俗習慣、典型人物、事件、社會機構、輿論環境,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優勢和特色,農民的品質等等,老師們為何視而不見!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教師認為農村教育素材不多是影響農村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原因,有近一半的教師沒有聽說過“課程資源”一詞,更不用說了解和開發了。而學生的需要如何呢?67.5%的學生選擇“喜歡老師不但將書上的內容講完,還補充書外的內容”;82.8%的學生對老師講當地的歷史、地理和風俗習慣等將會很感興趣;而了解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種植和養殖技術對63.6%的學生來說很重要。或許由于中國人的劣根性,在談到教學效果和質量低時,沒有哪位老師會談到自己的原因,多是抱怨條件差、學生素質不高、考試制度沒改革、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等。
(3)學生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高校擴招導致高校膨脹,以及人才的高消費,加上社會就業形勢的嚴峻,作為初中后主要分流渠道的中等學校大量萎縮,形成當前教育結構的畸形。特別是對廣大農村學生來說,城鄉二元結構的差別始終使得城市對他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如同原來通過中等學校跳出農門一樣,現在進入重點高中就意味著一只腳邁進了大學校門。當前只有大學對農村學生才有吸引力!在“你希望自己讀到什么程度為止”這個問題上,70.9%的學生選擇了大學,11.3%的學生選擇了中專和中師。而事實上情況是怎樣的?農村學生要通過中考進入重點高中,其競爭可以說是殘酷的,同學們感嘆:中專比高考還難!達板鎮中學近兩年是初中高峰期,每年畢業學生達200
篇2:農村學前教育現狀及對策
淺析農村學前教育的現狀及對策
摘要:自上世紀末以來,受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節省開支。先后將本地鄉鎮的公辦、集體辦幼兒園撒手推向社會,使得一度便于管理而且比較規范的公辦幼兒園一夜之間消失于無形,取而代之的是個體、民辦、社會力量辦園。不可否認,社會力量為近幾年的學前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綜觀近年來的社會力量辦園現狀,存在著許多不足,不能不令人擔憂。下面筆者根據自己學前教育管理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一些改進意見。
關鍵詞:學前教育現狀對策
論文創新點:近年來學前教育發展迅速,辦學體制在改革完善。可目前農村的學前教育現狀存在較多的問題,本文對農村學前教育的辦學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認識,分析了存在的辦園不規范、幼師隊伍弱、教學內容針對性不明確等問題。對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幾點對策,倡導全社會高度重視農村學前教育,尋求政府的大力支持與社會的最佳配合。達到學前教育的規范和有序。
存在問題
一、辦園缺乏應有的規范
近年來,一些社會力量辦園目的偏重于謀利,真正重視學前教育、為幼兒成長提供優越育人環境的為數不多。許多個體民辦幼兒園辦園條件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陳舊的閑置房,不具備應有的安全通道包暖、采光、通風均很難保障幼兒學習的需要,而且設備陳舊簡陋,數量有限,向幼兒收取的費用很少用于改善辦園條件,收費標準逐年在提高,但幼兒的學習生活環境沒有多大變化。農村幼兒園教師實行一人包班制,根本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每班幼師、保育員的定額,而且大班現象十分嚴重,有的幼兒園一個幼師要管帶40
篇3: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現狀及應對策略
淺論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現狀及應對策略
摘要:隨著人們對于教育認識的提高,新課程改革的穩步深入人心,農村小學藝術教育起步晚,基礎差,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節。近些年來,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農村學校的藝術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我們仍無法回避這樣一個現實:在農村小學,藝術教育仍舊是學校教育的一個盲點,藝術教育的發展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現狀、藝術教育缺失造成的不良影響及如何結合農村小學實際開展好藝術教育應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關鍵詞:農村藝術教育現狀途徑策略
論文創新點:論文先從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出發,分析了當前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現狀及產生該現狀的原因,然后從健全組織管理,嚴把教學關;轉變思想,明確認識;加強硬件建設,提升藝術教師素質;拓展藝術教育時空,營造良好藝術氛圍等四方面進一步探討推進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途徑及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不斷進步,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全民素質,提升生活質量,培養藝術才能已成為當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客觀需求。隨著藝術教育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藝術課程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藝術教育還是“心靈凈化劑”,藝術欣賞和鑒賞可以有效地緩解心理壓力。要提高素質,培養藝術才能,教育,特別是藝術教育便首當其沖,責無旁貸。教育部頒發的《全國藝術教育總體規劃》中就明確指出:“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重要途徑,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道德水準,陶冶高尚情操,促進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近年來由于義務教育法的實施,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已有很大改善,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農村學校的藝術教育還較為薄弱,為什么農村學校藝術教育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我們很有必要對農村藝術教育現狀進行進一步的了解,針對農村孩子的特點,從農村的現有條件出發,摸索規律,走出困境,找到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事實上,對于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并不以培養藝術家為目的,它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這些藝術活動而產生的影響將對他們的終身產生積極的作用。既然,藝術教育對人的素質、道德與情感有不可估量的影響,那么,作為各方面條件有限的農村小學,怎樣才能開展好藝術教育呢?為此,筆者結合本校藝術教育實踐,做以下探討。
一、當前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現狀描述
一是主觀認識不足,藝術教育被忽視。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農村中小學仍然把音樂、美術課為主的藝術課看成是可開可不開的“雜課”。即使在課程表上體現了規定的音樂課時量和美術課時量,但在執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課、圖畫課,音樂課大多是教教流行歌曲,美術課大多是讓學生隨便畫畫,這樣的學校還算是比較重視藝術教育的。有的被語、數等“主課”占用,更有的干脆讓學生自習,導致藝術課程形同虛設。個別學校為了提高所謂主科的教學成績,甚至取消了音樂課、美術課,使學生不能接受應有的藝術教育。影響了藝術在農村中學的開展和發展,尤其是在績效工資的背景下,藝術教育可能會更加嚴重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