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現狀及解決方案
關于農村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現狀及解決方案
內蒙古自治區察右中旗民族學校茹曉玲
[內容摘要]
我旗中小學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已有好幾年,城里的學校信息技術教育開展得有生有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對于經濟和教育總體水平相對較弱的農村學校來說,信息技術教育實踐中存在著許多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問題。本文對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作了簡要的闡述,并提出了一些方案。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農村學校實施方案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學校在教育、管理等方面廣泛應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可見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要改革,教育首先要實現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適應信息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是教學信息化。教學是教育領域的中心工作,教學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學手段科技化、教育傳播信息化、教學方式現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從而適應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提出的新要求,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
我是察右中旗的一名小學教師。(察哈爾右翼中旗地處陰山北麓,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中部,是一個半農半牧為主的國家貧困旗縣。人口22萬多。農村分布著12所小學。)而我所在地區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仍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作為一名80后的人民教師,對我所在地區的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與普及深感憂慮。
一、農村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
1,基礎設施參差不齊,配套不完善。
教育信息建設發展的不平衡,教育設施的不足是我旗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中的一大問題。很多農村學校沒有相應的配套設施,教師無法實施計算機輔助教育,不能實現真正的信息技術教育,在建成的多媒體教室里,沒有安裝網絡,多媒體成了擺設,教師也懶得把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上課。,只有在聽課時,部分教師拿U盤下載點課件,流于形式,在多媒體教室講一講。
目前,地處農村的幾所學校,如鐵沙蓋中心小學,烏素圖中心小學等,(相比其他農村小學,也是人數比較多的中心校。)教室里沒有多媒體設施,連電視機都沒有安裝,一塊黑板,一個講桌,幾十套學生桌椅,就是一間教室的全部財產。學生唯一的奢望就是每周一節的計算機課,可以進到機房,小手觸摸那神奇的鍵盤,看屏幕的千變萬化,找他們喜歡的音樂,愛玩的游戲,或是笨拙的用QQ與人聊天,可是,學生與計算機數比例較低,往往幾個學生共用一臺電腦,并未充分使用網絡就下課了。而還有幾所學校,僅有幾臺閑置的未聯網的計算機,而且,計算機的配置都很陳舊。學生接觸到的信息技術課程僅僅是“紙上談兵”。由于硬件條件的限制,農村學校并未真正實現教育的信息化。
2,師資不足,教學方法陳舊
農村學校掌握信息技術教育理論的專業人才很少,就連專業的計算機老師也并非科班出生,只是年輕一點的教師,自己摸索自學而成。所以說,教師上課還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學全靠教師的一張嘴傳授,教學方法受到很大的限制。我聽過一位農村語文老師講小學的一篇課文,叫《燈光》。這位教師的本意是想讓學生看一看*的燈光,讓學生說一說感受,可苦于沒有網絡,只好畫了一幅*廣場燈光的圖片,讓學生去說,結果學生想象的空間就小了很多,本該隨口就能說出來的話,教師引導了幾分鐘才勉強說出來。
教育實現不了信息化,教學方式就居于老一套,就制約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這是一個高屋建瓴的重要論斷,對于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給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如此硬性的教育綱要,不知何時才能惠及每一所學校。
篇2:農村學前教育現狀及對策
淺析農村學前教育的現狀及對策
摘要:自上世紀末以來,受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節省開支。先后將本地鄉鎮的公辦、集體辦幼兒園撒手推向社會,使得一度便于管理而且比較規范的公辦幼兒園一夜之間消失于無形,取而代之的是個體、民辦、社會力量辦園。不可否認,社會力量為近幾年的學前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綜觀近年來的社會力量辦園現狀,存在著許多不足,不能不令人擔憂。下面筆者根據自己學前教育管理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一些改進意見。
關鍵詞:學前教育現狀對策
論文創新點:近年來學前教育發展迅速,辦學體制在改革完善。可目前農村的學前教育現狀存在較多的問題,本文對農村學前教育的辦學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認識,分析了存在的辦園不規范、幼師隊伍弱、教學內容針對性不明確等問題。對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幾點對策,倡導全社會高度重視農村學前教育,尋求政府的大力支持與社會的最佳配合。達到學前教育的規范和有序。
存在問題
一、辦園缺乏應有的規范
近年來,一些社會力量辦園目的偏重于謀利,真正重視學前教育、為幼兒成長提供優越育人環境的為數不多。許多個體民辦幼兒園辦園條件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陳舊的閑置房,不具備應有的安全通道包暖、采光、通風均很難保障幼兒學習的需要,而且設備陳舊簡陋,數量有限,向幼兒收取的費用很少用于改善辦園條件,收費標準逐年在提高,但幼兒的學習生活環境沒有多大變化。農村幼兒園教師實行一人包班制,根本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每班幼師、保育員的定額,而且大班現象十分嚴重,有的幼兒園一個幼師要管帶40
篇3: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現狀及應對策略
淺論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現狀及應對策略
摘要:隨著人們對于教育認識的提高,新課程改革的穩步深入人心,農村小學藝術教育起步晚,基礎差,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節。近些年來,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農村學校的藝術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我們仍無法回避這樣一個現實:在農村小學,藝術教育仍舊是學校教育的一個盲點,藝術教育的發展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現狀、藝術教育缺失造成的不良影響及如何結合農村小學實際開展好藝術教育應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關鍵詞:農村藝術教育現狀途徑策略
論文創新點:論文先從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出發,分析了當前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現狀及產生該現狀的原因,然后從健全組織管理,嚴把教學關;轉變思想,明確認識;加強硬件建設,提升藝術教師素質;拓展藝術教育時空,營造良好藝術氛圍等四方面進一步探討推進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途徑及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不斷進步,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全民素質,提升生活質量,培養藝術才能已成為當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客觀需求。隨著藝術教育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藝術課程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藝術教育還是“心靈凈化劑”,藝術欣賞和鑒賞可以有效地緩解心理壓力。要提高素質,培養藝術才能,教育,特別是藝術教育便首當其沖,責無旁貸。教育部頒發的《全國藝術教育總體規劃》中就明確指出:“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重要途徑,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道德水準,陶冶高尚情操,促進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近年來由于義務教育法的實施,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已有很大改善,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農村學校的藝術教育還較為薄弱,為什么農村學校藝術教育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我們很有必要對農村藝術教育現狀進行進一步的了解,針對農村孩子的特點,從農村的現有條件出發,摸索規律,走出困境,找到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事實上,對于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并不以培養藝術家為目的,它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這些藝術活動而產生的影響將對他們的終身產生積極的作用。既然,藝術教育對人的素質、道德與情感有不可估量的影響,那么,作為各方面條件有限的農村小學,怎樣才能開展好藝術教育呢?為此,筆者結合本校藝術教育實踐,做以下探討。
一、當前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現狀描述
一是主觀認識不足,藝術教育被忽視。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農村中小學仍然把音樂、美術課為主的藝術課看成是可開可不開的“雜課”。即使在課程表上體現了規定的音樂課時量和美術課時量,但在執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課、圖畫課,音樂課大多是教教流行歌曲,美術課大多是讓學生隨便畫畫,這樣的學校還算是比較重視藝術教育的。有的被語、數等“主課”占用,更有的干脆讓學生自習,導致藝術課程形同虛設。個別學校為了提高所謂主科的教學成績,甚至取消了音樂課、美術課,使學生不能接受應有的藝術教育。影響了藝術在農村中學的開展和發展,尤其是在績效工資的背景下,藝術教育可能會更加嚴重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