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學習效率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學習效率

2024-07-31 閱讀 2973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學習效率

甘肅慶城縣慶陽長慶小學唐驪華

【摘要】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信息化社會的快速發展,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應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找到影響、削弱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找到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取得學習上的進步。

【關鍵詞】教師學生學習動機主動性積極性

【論文創新點】通過剖析和闡述學習動機的概念,圍繞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層層例證影響學生產生主動和自覺學習的因素,切實提出合理地解決方案和有效的落實措施。

當今時代蓬勃發展,現實社會飛速進步,每天都有新鮮事物層出不窮,高科技產品比比皆是,信息化社會對人材的需求量增大,對人的素質標準越來越高。每個人如果想要做到與時俱進,緊握時代的脈膊,緊跟時代的腳步,能夠經受住艱巨的考驗,掌控未來自己的命運,肩負起歷史的重任,就必須做個學習型的人,通過不斷自主學習,不斷充實和提高自身素養。

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學生,教會他們積極主動、有效地學習。作為一名教師,職責是增強學生學習水平,提高他們學習效率。學生學習效率高,學習成果就顯著。而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習動機。例如: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說明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極大地激發,學生有學習的愿望和內驅力。英語教學中,我們教師在備課中要體現的三維目標中就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就意味著教師在重視學生對語言知識和掌握語言技能運用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培養學生對所學課程的積極主動的情感和正確認識的態度,并將其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朝著良好的學習方向發展,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什么是學習動機?所謂學習動機是為引起和維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并使活動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以滿足某種學習需要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行為的原因和內部動力。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動機沒有被激發,不能正確地對待學習,如學習英語時,往往被記單詞、學句型、背課文,諸如此類的任務產生畏懼心理,出現焦慮、逃避、害怕、抵觸等不良情緒,學習中缺少來自內心深處的強烈欲望,只是被動地從教師那里接受學習。不良情緒累積越深,積淀下來,使他們對英語學科的學習產生自暴自棄的思想,對自己失望,對學習絕望。

那么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原因有哪些呢?

個人因素方面:

一、學生的性格缺陷削弱了他們的學習動機。有些學生是獨生子女,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圈子里長大,意志薄弱,受不了苦。他們并不是智商低,而是缺少刻苦學習的精神和欠缺堅韌不拔的毅力。大家都明白,英語單詞、短語和句子難記,易忘,要想學好,學生必須要進行大量地訓練,盡可能地說,盡可能寫,才可能有進步,甚至有些方法使用不當時,會出現辛勤付出沒有回報的現象,可能一次挫折也許他們不會在意,但是隨著挫折次數的增加,他們會因為怕困難,怕失敗,承受不了失敗帶來的挫敗感,選擇放棄英語學習,學習動機要隨之不斷減弱,導致學習上沒有任何起色。有些學生則是天生性格內向,膽小羞怯,自尊好強,敏感多疑,處處關注他人對自身的評價,重視他人對個人的看法,希望自己的行為和表現得到他人的認同和肯定,不愿當眾說英語,進行英語表演,主要是害怕自己的語音、語調、表達不準確受到別人的批評、指正或嘲笑,因此失去了許多練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失去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也就無法獲取來自教師和同學的正確評價,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個人的消極心態讓他們放棄努力,促使學習興趣慢慢減弱。

篇2:網絡學習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成效關系呈倒U性曲線

淺談網絡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成效關系呈倒U性曲線

【摘要】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成效關系呈倒U性曲線,學習動機的強弱也直接影響網絡學習的效果,而網絡課程承擔著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的使命。本文首先闡述了學習動機的概念及其對網絡學習的重要性,然后在分析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設計能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的網絡課程。

【關鍵詞】學習動機;網絡學習;網絡課程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因特網的普及,網絡學習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模式。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言語、形態、眼神等激勵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然而在網絡學習過程中,由于師生的時空分離,教師不能及時的運用激勵手段來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因而導致學習者學習動機、興趣日益衰減,沒毅力繼續學習,結果造成一些學習者中途退出學習行列。網絡課程既凝聚了教學內容的信息,又融會了教師的激勵措施,即應該具有激勵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本文就圍繞網絡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動機、作用、設計具有激發和維持學習者學習動機的網絡課程等問題展開探討。

一: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傳統教育心理學把學習動機定義為激發與維持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原因。但現代教育心理學賦予這一概念更多的含義。如沃爾夫克(Woolfolk,A.E.,20**)說:學習動機不只是涉及學生要學或想學,還涉及更多含義,包括計劃、目標導向,對所要學與如何學的任務的反省認知意識,主動尋求新信息,對反饋的清晰知覺,對成就的自豪與滿意和不怕失敗。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驅動器”。

學習動機可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指出:“一般稱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至少應包括三方面的內驅動決定成分,即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附屬內驅力。”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求,要求掌握知識的需要,以及系統地闡述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需要,也稱之為內部學習動機。由內部學習動機激起的學習活動的滿足在學習過程本身,而不在學習活動之外的獎賞或分數,可以說是“樂在其中”。例如:有的兒童對閱讀文藝作品很感興趣,一有空就讀文藝作品,從中不僅獲得知識,而且獲得語言表達技能。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個體因自己的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附屬內驅力是學生為了獲得和保持長者們(如家長、教師等)的贊許與認可而表現出來的把學習搞好的一種需求。后兩者也稱外部動機。無論是內部學習動機還是外部學習動機,都是促使網絡學習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的支持性條件。

二:網絡學習中的學習動機的重要性

網絡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并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學習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面對網絡學習環境中大量的信息和無人監督看管的情況下,學習者能主動地、積極地、獨立地選擇、接受和理解信息的動力來源于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因此網絡學習中學習動機對網絡學習的效果具有關鍵作用。主要表現在:

1.驅動功能

在網絡化的學習環境中,教師和學習者處于一種相對分離的狀態,學習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學習者自覺性和積極性。學習動機是引起學生學習行為的內驅力,它可以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高漲的學習熱情,驅使學生積極采取一系列學習行為去接受信息,并對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建構。

2.導向功能

網絡學習要求學生對各種學習資料、媒體和手段作出自主選擇,相對獨立地開展學習活動。面對豐富的教育教學信息,學生容易迷茫困惑、無所適從。而學習動機猶如指南針,能將學生的學習行為引向一定的學習目標。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選擇有意義的、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避免無關信息,采取有意義的學習行為,直到實現學習目標。

篇3:信息技術課有效性教學強化學生學習動機

淺談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性教學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甘肅省酒泉市新苑學校田文軍

摘要: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讓學生運用學過的信息技術知識去解決一些其他問題,是我一直在考慮和探索的問題。實踐證明,學生對計算機是十分感興趣的,但他們的興趣多半集中在玩計算機而不是學計算機上,特別是一些需要經過多次練習才能掌握的操作學生是不感興趣的,甚至是逃避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用了成功教育五要素開展了嘗試性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成功,以一點一滴的成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有效強化了學生學習動機,較好地達成學習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有效性教學

一、教學目標,分層設計

由于受家庭經濟條件、家庭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周圍文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對電腦的了解及具體動手操作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就以我校七年學生來說,有城市的學生,也有農村的學生。有的學生對電腦基本操作已相當熟練,會打字、畫畫、聽音樂、玩游戲、會制作電子小報、收發電子郵件、參加在線討論。而有的學生卻連基本的操作都不太會,打字速度也相當慢。這些差異,給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困難。若不了解學生,一刀裁齊,根據課本設計教學目標,就達不到預期目的。因為教學起點過高,基礎薄弱的學生無法接受,就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喪失了學習興趣;但若教學起點過低,基礎好的學生又會覺得信息技術課堂是低水平的重復,感到索然無味,也會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起點和要求。這雖然給教師備課和上課帶來負擔,但為了學生的成長,教師理應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待和理解這一“負擔”。此外,為了調動基礎較好的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請他們當小老師,給他們適量的任務,幫助和指導其他學生,從而實現讓雙方都能體驗到成功快樂,構建和諧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學生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進度,循序漸進

由于學生的電腦操作水平和理解能力有差異,很多配套的技能還達不到理想的境地。比如,電子報刊的制作,一些學生漢字輸入的速度較慢,打一段文章需要很長時間,又怎么要求他們對文章進行合理排版呢?因此教學的步子要小一些,教師不能要求學生一次性達到理想的高度。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實際對教學作適當分析,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組織合理的梯形教學目標體系,分層漸進。按照學生基礎不同的實際情況,在認知領域合理靈活采用三級學習層次,即了解、理解、掌握。在操作領域采用初步學會、學會、比較熟練三級學習層次。通過上述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逐步實現學習目標,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教學形式,精講多練

精講多練,是指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適當減少講授的時間,增加學生的上機練習時間。因此,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用語的提煉,能用最容易理解的話來講述知識點。比如,在教學《電子板報設計》一課時,只要引導學生了解電子板報的設計要求、學會版面的構思、布局,掌握簡單的操作技巧即可。在此基礎上,留有大量的時間讓師生共同參與上機操作的活動。只有通過練習,各種技能才可以得到提高。根據學生普遍存在的有意注意時間短,控制能力差及好動等特點,在教學中,提倡合作式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使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練起來、積極思考。在上機操作中,鼓勵學生遇到困難時自己先檢查糾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需要他人幫助時,讓幾個同學或全班同學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戰勝困難的決心。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容易保持,自我表現的機會增多,實際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