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參與識字教學新模式
現(xiàn)行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低年級布置的識字量剛好占了整個小學階段識字總量的50%以上。這些數(shù)字標明,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現(xiàn)行教材的識字,無非是兩大類,一類是隨文識字,另一類是歸類識字。而歸類識字又有好多類型,如看圖歸類識字、形聲字歸類識字、基本字帶字歸類識字、按漢字表義特點歸類識字、事物歸類識字、反義詞歸類識字等等。這些不同的類別,有著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模式是屬于教學形式范疇的,一般來說,內(nèi)容決定形式,教學內(nèi)容不同,教學形式也不盡相同。我們在研究計算機參與識字教學模式時,一定要以教學內(nèi)容為依據(jù),也就是說,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去設計與之相應的教學模式,盡量做到內(nèi)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基于此,筆者經(jīng)過四年多的研究與實踐,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摸索出了幾種計算機參與識字教學的新模式。現(xiàn)舉例說明。
一、看圖歸類識字教學模式
看懂圖意--讀準字音--辨形會義--拼音打字--書寫訓練
看懂圖意:懂得課文圖畫所表示的字詞的意思,知道生字形和義的聯(lián)系。如:“楊樹、柏樹、松樹、樺樹”等詞,不只標明事物的類別相同,而且詞中的生字“楊、柏、松、樺”都具有形旁表義的特點。
讀準字音:同學可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教師校正字音,或重點指導讀音。
辨形會義:辨形,一方面要繼承保守的好的字形教學方法,引導同學認識筆畫名稱,掌握筆順,分析字形結構;另一方面要根據(jù)認知碼的漢字拆分規(guī)則,對字進行必要的拆分,依照部件歸類教學。會義,即根據(jù)圖畫領會、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拼音打字:以詞為單位進行拼音打字訓練,可打詞語,看誰打得又快又好。
書寫訓練:書寫是一種直觀簡易的練習,教師要保證同學書寫的質(zhì)量。
二、形聲字歸類識字教學模式
讀音辨形--組詞說句--拼音打字--書寫訓練
讀音辨形:引導同學借助漢語拼音自讀生字,邊讀邊觀察字形,在讀中辨形,在辨形中讀者,找出形與聲的聯(lián)系,從中悟出字的“形部件”和“聲部件”各自的表義和表聲局部。如把“蜻”和“晴”編成一組:蜻蜓的“蜻”字是“蟲”字旁,表示跟昆蟲有關;晴天的“晴”是“日”字旁,表示跟太陽有關。目的是讓同學了解形聲字的特點和構字規(guī)律,增強識字能力。
組詞說句:先用形聲字組詞,然后引導同學用自身組的詞進行擴展性訓練,說短語,說簡單的句子,從而達到發(fā)展語言的目的。
拼音打字:抓住形聲字“聲旁”與“形旁”的局部進行拼音打字,讓同學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guī)律。可利用“聯(lián)想擴詞”這一電腦功能進行生字擴詞,豐富同學的詞匯。
書寫訓練:對一些易錯寫、難寫的形聲字,教師應進行書寫示范,然后讓同學自由練習,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三、基本字帶字歸類識字教學模式
復習熟字--讀音辨形--組詞造句--拼音打字--書寫訓練
復習熟字:基本字即小同學熟悉的獨體字。如“木、成、日、月”等,由筆畫簡單的熟字作部件,加上偏旁組成生字。因此,復習熟字應作為認識生字的前提。
讀音辨形:借助漢語拼音自讀生字,可進行集體讀、分小組讀、個別讀等,教師和時正音。還應引導同學在讀中辨形。如:成--誠(老實);月--明(光明)。“成”字加上“言字旁”變?yōu)椤罢\”,老實的“誠”是合體字。
組詞造句:在練習中不要局限于記憶教材中已組的詞語和造的句子,應盡量拓寬思路,進行組詞、造句,以豐富小同學的語匯,發(fā)展小同學的口頭表達能力。
拼音打字:拼音打字訓練可與“組詞造句”同步進行,先讓同學口頭擴詞、口頭說句,說好了再拼音輸入計算機屏幕上,也可以邊說邊輸入,提高打字速度。
書寫訓練:老師對難寫、易寫錯的生字要重點范寫,提示書寫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其他的字由同學在書本上認真書寫,并注意布局勻稱。
篇2: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
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
臨高一小謝麗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量為3000字,其中要會寫2500個漢字。而低年級要求學生認識1600~1800個漢字,其中會寫800~1000個漢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多識字、少寫字,而且把識字集中在低年級教學。可見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難點。”本人認為,識字過程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識字和用字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識字教學。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jù)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yǎng)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識字作為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重點,那就得在識字上下工夫。可單純的識字、寫字又顯得枯燥無味。而對于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居多,且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孩子可以說是家里的“小皇帝”,嬌慣成性,在一、二年級就讓他們從事與游戲、積木、唱歌、跳舞等大相徑庭的識字活動,對孩子們來說,簡直有種“逼上梁山”的感覺。這給小學低年級教師出了道難題,識字量之大,教學時間之少。如何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呢?新編《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這門學科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因而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多關愛學生,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覺得學習是一項有趣的事情,主動去學、樂于去學。我想,要達到這一步,就得從調(diào)動學生的識字興趣上去考慮。
2.根據(jù)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diào)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3.利用游戲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fā)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游戲中學習,在玩中思考,玩中創(chuàng)新。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篇3:語文識字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
語文識字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
原種繁殖場學校張軒
內(nèi)容提要: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識字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總結了筆者的實踐經(jīng)驗,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多感官記憶,提高效率;變抽象為具體,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再現(xiàn)場景,生活中識字;揭示規(guī)律,幫助識字;
關鍵字:
識字教學信息技術
正文:
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識字,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識記漢字的能力。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閱讀和作文教學的基礎并要求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而漢字數(shù)量多既難認又難記,盡管教師苦口婆心地教,但枯燥乏味的識字,效果還是不佳,“識字難,回生率高”的問題,讓低段教師叫苦連天。對于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如何讓他們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呢?我在教學中,嘗試
一、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低年級兒童的學習并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他們的注意力具有隨意性和不穩(wěn)定性,總是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所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尤為重要的。在傳統(tǒng)識字教學中總是先出示生字,讓學生說字形,記筆畫,分析結構,再在本子上寫幾遍,或者再做一些組詞之類的練習。學生總是感到很枯燥,無法提起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高,易產(chǎn)生厭煩情緒,效果當然就不好。但是在識字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如我在教學《雨點兒》一課時,利用課件將生字巧妙地設計在“雨點”上,從空中飄落,告訴學生這些生字是雨點兒對我們說的話,想知道雨點兒對我們說了什么就來學習上面的生字。學生積極性非常高,一個個躍躍欲試,然后我再告訴他們可以通過拼拼音,小伙伴合作學習,編兒歌這些方法來學習生字,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不一會兒就學會了本課的11個生字,還創(chuàng)造了許多有趣的記憶方法,如“回”字,一學生說:“兩張口,一張口問,一張口回答。”
二、變抽象為具體,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
《新課標》中提出識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也就是說將要學習的生字與學生故有知識體系聯(lián)系起來,但如果要學習的生字超出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該怎么辦呢?如在《識字3》中學到“霧,霜,霞”三個生字,這些事物學生不太熟悉,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以利用課件給學生演示“霧,霜,霞”的形成、變化過程,這樣學生既認識了這三種自然現(xiàn)象,也知道了這三樣事物都和水有關,都是天氣現(xiàn)象,所以這三個字都是雨字頭,不但記住了生字,又認識了事物。
三、再現(xiàn)場景,生活中識字
我們都提倡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隨時隨地識字,但是這在課堂上很難操作,我們也不能經(jīng)常把學生帶出去,學生生活中識字的意識就很難養(yǎng)成了。如果利用多媒體,就可以再現(xiàn)生活場景。如我安排了一節(jié)《逛街去》的識字活動課,先是動畫演示一個小朋友逛街的情景,來到街上看到很多招牌,廣告,地址等等,請學生說說自己認識哪些字,會讀哪些名稱,不會讀的向會讀的同學學一學;然后動畫中的小朋友走進一家超市,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讓學生說說你最喜歡什么,想買什么,都要讀出商品的商標;最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今天“逛街”有什么收獲?學生們都會說自己認識了很多字。這樣學生就知道了識字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生活中到處都有字,隨時都能識字,而且識字很有用。后來經(jīng)常有學生會說“我逛街的時候又認識了幾個字”,“我去吃肯德基時又認識了幾個字”,“我看電視的時候也認識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