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學校引領師生幸福生長
1.創新課題:花香學校引領師生幸福生長
2.課題的提出:
2.1學校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的考慮
2.1.1區域優勢。我校地處城郊楚天明星鄉鎮伍家鄉腹地,服務范圍輻射全鄉16個行政村中的9個,是伍家崗區唯一一所農村小學。伍家鄉有著悠久的作物種植歷史和幼稚的植物改良技術。而且,學校與宜昌市觀光農業區比鄰。另外,我市至今還沒有一所學校形成了以“花”為主題的辦學特色;且我市有多個與花木相關的頗具規模的產業(三峽植物園,宜昌市花木公司,紅太陽基地等)。
2.1.2學校資源優勢。我校始建于1993年,學校占地面積2萬余平米,占地面積之大全市少有,由于是一次性規劃和土地劃撥,學校綠化美化可塑性較強;同學家庭資源,我校現有673名同學,學校范圍內90%以上的同學家庭都擁有農業生產資料,每個家庭都熟悉種植。
2.1.3教育政策優勢。當前,我省正在扎實實施教育均衡發展,伍家崗區無論是在教育三區一滿意一跨越的定位上,還是在推進區域公平、優質、均衡教育的認識上和起點上都非常高。加之伍家崗區城鄉一體化進程、教育均衡發展工程不時加大,這對于單薄學校的花艷小學,無疑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
2.2學校現有師資情況和人文素養的優勢
2.2.1現有師資優勢。我校教師共有44名,除一名教師病休在家以外,其余教師都能夠積極參與創新課題的實驗之中。學校現有教師中家庭居住農村的占一半以上,這些教師具有一些基本的農植物種植的經驗,可以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上發揮最大潛能,并對同學動手實踐操作上加以指導。我校教師中大學本科畢業學歷教師比例達到60%以上,教師具有很強的專業素質和敬業精神,也是我們挖掘和開發關于植物培植和關于“花語文化”內涵的潛力。
2.2.2課題理念優勢。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花不只是大自然賜與人類最美好的禮物,更是美的化身,幸福的象征。是每一個有著愛美之心,樂觀進取的人們樂于接受的事物。更是和教育局提出的打造教師幸福教育工程的理念緊密相連,努力打造花香學校,是所有花小人的一種精神追求,把花艷小學建設成為教師和同學的樂園也是我們創新課題實驗的終極目標。我們學校會因花兒更美,花兒會因為花小人的培育更艷。
3.課題的內涵
3.1打造學校物態文化,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本著“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通過創新課題的設立,重新規劃學校綠化和布局,使其更加合理科學,能充沛營造學校內一年四季有花香的優雅環境,通過課題實驗的深入開展,充沛挖掘花與文學、音樂、繪畫、服飾、瓷器、飲食等中國保守文化的內涵,在學校內用懸掛宣傳營造出學校因花而美麗的學校文化環境。
3.2建立課程體系,挖掘課題深度。通過實驗課題的開發和運用,建立以“識花,賞花,愛花”為主題的校本課程開發制度和課堂教學保證機制,形成與學校特色創立相輔相成的有力保證。
3.3開展豐富活動,拓展課題的效果。學校在教室管理和同學教育上要運用系列教育活動和考核評估讓師生感受美的教育,凈化自身的思想,切實增強學校人文內涵,不時提升綜合辦學水平。
4.課題實施工作思路:
4.1學校物態建設方案
4.1.1學校物態建設的目標。優美的學校物態文化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融花園、學園、樂園為一體,使同學受到藝術的熏陶和感染,增強欣賞美、發明美的能力,充沛發揮環境的育人作用。。學校文化物態建設堅持實用、經濟、美觀和因地制宜的原則與學校文化建設整體有機結合,充沛利用學校內原有地形、植被、建筑等自然、人文條件,盡量做到少花錢,多辦事,要努力形成自身的特色,不雷同,力求做到四季有花香,處處有美景。以成規模的各種灌木花卉造景為主,以同學賽花臺、同學苗圃基地以和學校墻面物態文化為輔,體現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個性化特點的原則。
4.1.2學校室外物態文化建設的設想
4.1.2.1堅持原有可觀賞性樹木,在原有綠化美化水平上,栽種成規模的梔子花、杜鵑花和月季花形成鮮花四溢的氛圍,栽種各種木本花卉形成錯落有致、色彩鮮艷的學校綠化景觀。
4.1.2.2建好校門前綠化區。沿校門口院墻三角區域栽種叢竹、月季和梔子花、天堂草等,右側道路以法國冬青遮擋。學校四周院墻外明年春插種白楊樹。
4.1.2.3進校門景觀。以迎春花、月季、鸞尾和梔子花形成四條色帶搭配的效果。草坪上配有叢桂、蘇鐵、紫薇、灑金桃葉珊瑚、紅楓等木本植物。
4.1.2.4旗臺處體現莊嚴的效果。補植原有的鋪地柏,以杜鵑、紅繼木、月季和麥冬做一種藝術變形;原有地勢低洼積水處進行改造,換以芝麻灰花崗巖鋪臺階。以絢麗的顏色差來體現變化的美。
4.1.2.5食堂前草坪保存局部樟樹更換局部樟樹,移栽南灣小學的花石榴樹,以杜鵑和梔子花對草坪鑲邊,讓同學能親近鮮花,再配以兩顆紅楓樹。
4.1.2.6教學樓前草坪杜鵑和梔子花對草坪鑲邊,配以豐富的花卉有臘梅、茶花、龍爪槐、蘇鐵、紫薇、叢桂、紅楓、鸞尾、紫荊、海棠等保存原有柏樹。
4.1.2.7學校院墻將以凌霄和爬山虎間隔栽植來安排。
4.1.2.8同學花卉展示臺。在門房與宿舍樓之間擺放同學花卉展示臺,共計23米,使同學不只能欣賞美而且能發明美,營造學校綠色地面文化教育。
4.1.2.9枇杷園。添置石桌石凳成為同學休憩樂園。菜園發揮食堂工作人員進行整體規劃,做到規范整潔。
4.1.3學校室內物態文化的設想
4.1.3.1總體思路:充沛挖掘關于花的生長規律科學知識,花與人生,花與藝術,花與生活相聯系的人文內涵,根據同學的年齡層次和認知階段,依照學校建筑的功能區域劃分,設定相應的教育主題,制作成圖片加文字的墻面懸掛物置于每一個功能室前,讓同學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知識,感受美的教育,得到靈魂的凈化,提升自我審美情趣,內化同學品質的修養,提升同學的思想道德素質。
4.1.3.2教學樓各個樓層的設置方案。
一樓:主題“花之態”。“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花也如此,花之世界千姿百態,風情萬種。我們試圖通過圖片文字的說明和展示,讓低年段的小朋友能夠走近花的身邊,來了解和認識各種各樣的花,以提升他們對于花的一種認識的欲望,通過色彩的和諧,花朵的嬌嬈多姿激發同學識花的興趣。
二樓:主題“花之情”。中外文學史上詠花的名篇詩詞數不勝數,自古就有多少文人騷客愛花,識花,他們或以花為景,以花抒情,有“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的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精神,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拳拳愛心,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春花與冬雪的溫情,這些花開花謝不只是風景,更是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
三樓的主題是“花之韻”。各式各樣的花不只以其自然的姿態出現出她的美麗,更是以其各種獨特的方式深入人的生活方式之中。在我們的身邊無時無刻不感受著她帶給我們的獨特的韻味。中國保守服飾的經典制作--旗袍,有了花的點綴更具妖嬈;古代建筑中的花窗,裝點新居的窗花無不折射著中華保守文化遺產的光彩……花發明了人間奇跡,裝點著多姿多彩的生活,生活因花而更具活力和魅力。
四樓:主題“花之語”。人們用花來表達人的語言,表達人的某種感情與愿望,已經成為一定范圍人群所公認的信息交流形式。賞花要懂花語,花語構成花卉文化的核心,在花卉交流中,花語雖無聲,但此時無聲勝有聲,其中的涵義和情感表達甚于言語。我們走近花兒,和她竊竊私語,借她陶冶情操。花的顏色即如人的品性,花的芬芳讓心沉靜,花的開放讓人們珍惜生命,花的蓬勃讓人更加自信更加向上。花可勵志,花亦怡情,真可謂“花為知己者悅,人為知己者死”。
4.1.3.3餐廳的文化安排的方案。
主題:花之味。養花愛花不只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很多花卉是可以食用的。她可以制作成色澤艷麗,口感舒適,大快朵頤的美味佳肴,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人食用花卉,當然,食花是一定要注意平安的,我們身邊有很多花卉是不能食用的,我們在渴求花卉美味的時候更是要注意人生平安的。
4.1.3.3宿舍樓的文化安排方案
主題:花之夢。鮮花會睡覺嗎?可能很多的小朋友都不知道花的這樣的習性,我們的圖片知識會告訴小朋友們花的生長周期,在花中開放的時候我們應該對她做些什么?還要告訴小朋友們哪些花是在夜間開放,默默無聞的奉獻者。當你進入夢鄉的時候,花兒她會到你的夢中和你一起嬉戲。
4.1.3.3各個辦公室和功能室安排方案。辦公室是教師在校學習工作休息的場所,也是教師在學校的“家”。辦公室文化安排應該緊密結合“花香學校”特色創立主題,凸顯各個學科特點。怎樣安排辦公室,我們采取分組設立方案,報由學校審核通過,再劃撥500元設施裝修基金的方式進行。多功能教室由專人負責,要求和辦公室文化安排同步。關于各個班級的文化建設,我們也會沿用教師辦公室的安排總體思路來對待,把主動權交給老師和同學,充沛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這個過程是全體師生一起學習提升自我修養的過程。以上的做法充沛體現學校民主團結的工作作風,更加激發教師參與實驗課題的熱情,以學校主人翁的身份融入創新課題實驗之中,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真正把學校建成花園式的家庭式教育基地,和師生共享的樂園。
4.2創新課題中學校人文內涵深化的實施方案。
4.2.1開發校本課程,形成系列教育。
4.2.1.1建立機構,健全組織。成立校本開發研制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教學副校長牽頭教導處組織專人對學校創新課題理念深入性學習,充沛挖掘校本課程資源,分工撰寫研制成冊。
4.2.1.2形成體系,逐步實施。
校本課程開發以“識花、賞花、愛花”為主要內容,分年段開發不同層次的內容。
識花:低年段--認識花的圖片,知道花的外在形態;中年段--學習有關于花的科普知識;高年段--認識花的價值。
賞花:低年段--學習有關于花的故事,演唱花的歌曲,繪畫美麗的花兒等;中年段--學習有關于花的詩詞歌賦,名篇名段賞析,演唱花的歌曲等;高年段--學習有關于花的詩詞歌賦,名篇名段賞析,演唱花的歌曲,體驗花的內在品質,感受花的韻味等。
愛花:低年段--簡單的動手操作,如繪畫、剪紙、泥塑等。中年段--養花,寫觀察日記,插花藝術等;高年段--利用花的特色制作手工藝品,自我設計服裝,室內裝修設計等。
4.2.1.3注重評價,形生長效機制。
教導處要把創新課題實驗的校本課程的實施納入學校教學計劃之中,布置專門教師和固定上課時間使其落實。注重對同學學習情況的檢查和落實。建立相應的教師課程實施考核制度和同學學習情況反饋制度,定期對教師的上課情況進行視導和檢查,對同學定期進行測試和操作檢測,使其形生長效性機制不時完善,并延續下去,終成學校教育教學特色。
4.2.2以活動促效果的拓展。
4.2.2.1開辟實驗基地,感受美麗過程。學校開辟“百草園”實驗基地,依照每個班級的排列劃分各個區域,由同學親手栽種一些喜歡的花卉,愛心苗圃讓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了動手實踐的基地,有了和大自然親近的機會。同學動手栽植培育花卉的過程讓同學感受生命萌芽的欣喜,滋生珍視生命的情感,體驗美麗的形成,從而凈化自身的心靈。而且好的花卉會被移植到設置的“賽花臺”上接受全校師生的觀禮,同學花卉展示臺是同學種植花卉的一個展示載體,是提高同學高雅人文素養的有效平臺。讓同學在潛移默化的結果性展示中不時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鼓勵與關注中生長,形成良性循環。這對于培養同學的自信心增強同學的責任意識是非常有效的一個途徑。
4.2.2.2多彩活動彰顯育人氛圍。學校文化是學校通過學校環境和精神氛圍對同學施加影響的教育因素,它包括學校物態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其中綠化、凈化、美化學校則是顯性的物質環境。校內的學校文化建設和文化生活的開展其育人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學校政教處結合創新實驗課題將會開展系列德育活動。每一學期的“花卉知識薈萃”,“我身邊的美麗花兒”征文大賽;“我知花語”朗讀競賽;“花開之聲”學校文藝展示活動;“如花似錦”繪畫展覽競賽;“如花少年”同學體育活動競賽;“花之美麗葉之繁茂的老師”師德教育月活動;各類黑板報、宣傳欄、講座海報等都使學校增添了教育氛圍,讓全體師生在學校特有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發生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4.2.2.3挖掘教材資源,多方鞏固效果。
篇2:組織師生外出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組織師生外出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1、組織師生外出活動(社會實踐,社會調查,春游,秋游,參加公益活動,義務
勞動,參觀訪問等)要制定有周密的計劃和安全措施,活動方案必須經校領導及上
級主管部門審閱簽字同意后方可實施。組織到外地或較遠活動的需報經縣教育局
審批。
2、每次活動應有具體的責任人,注意人員年齡,身體狀況搭配。
3、活動的路線,地點,事前應進行實地勘查。
4、活動來往的交通工具應向專業運輸部門租用,遵守乘車,乘船安全要求,行前
要求營運部門對車(船)進行檢修。
5、每次活動都要有安全,保衛,意外事故的應急預案。
6、野炊,爬山,野餐要注意防火,防食物中毒,防摔傷事故發生
7、活動地附近有河流,水庫的,沒有組織措施或不具備安全條件的,不能讓學生
下水。
8、凡外出參加各種活動,學校領導及安全小組成員必須對活動全過程進行監控。
9、在活動中實行責任追究制,如遇安全事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篇3:學校關于師生食物中毒事故的處理預案
為有效預防師生食物中毒事故、及時處理本學校的師生食物中毒事故,防止事態的擴大,保障廣大師生的健康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有關精神,結合我校學校實際,特制訂本處理預案。
一、可能引發師生食物中毒的原因:
由于食品供應部門向師生提供的食品的質量問題,或是因操作不當引起食物變質、不符合食用要求等原因造成食物中毒事故。
二、事故的預防:
1、學校加強食品衛生工作的管理,進一步完善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有效措施,責任到人。
2、加強學校食堂從業人員的管理。按規定做好從業人員的體檢和日常晨檢工作,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嚴禁無健康證人員在學校食堂上崗工作。
3、加強學校食品操作程序的日常管理。學校食堂、食品供應部門嚴格把好食品質量關,杜絕不潔、變質及三無產品流入學校;規范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煮熟燒透,加工好的食品及時放入密封間;嚴格熟食間的管理,防止熟食二次污染;做好留樣食物的記錄并簽名,留樣食品必須保留48小時;嚴格操作環節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得當、時間保證。
4、規范師生飲用水供應工作,師生飲用水要有專人管理,管理人員身體要符合衛生要求,飲用水存放環境整潔,并加強日常檢查,一旦發現變質,立即停用;飲水機要定期消毒,并由供水商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消毒。
5、加強師生的教育。教育師生不吃無證攤販的不潔食物,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事故的處理:
1、一旦發生事故,必須在2小時以內向區教育局、區衛生監督所報告。
2、學校主要領導應召集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人員,研究情況,并根據情況,制定工作方案,落實人員分工。
3、學校保健教師要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專項登記工作,包括:班級、人數、姓名、發病日期、主要癥狀、處理情況等,并積極協助區衛生監督所、區疾控中心等部門做好調查工作,在區衛生監督所等部門的指導下做好相關工作。
4、積極做好中毒學生的就醫陪護工作,及時聯系學生家長,如實向學生家長闡述事故經過,并認真做好學生家長的工作,爭取家長的配合、諒解。
5、與保險公司取得聯系,認真做好理賠工作。
四、責任追究:
在師生食物中毒事故發生、報告和處理過程中,有關單位和個人未按規定履行職責、違反操作規程、瞞報或玩忽職守者,學校及區教育局將予以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要依法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五、組織機制:
組織領導
組長:*
副組長:*
組員:*x
陶志強*x
2、人員分工
報警:*
報告:*x
疏散:*x
救護:*x
接待:*
事故善后處理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