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一次重塑教學行為
十個一次重塑教學行為
如何在課堂中引導師生把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的研究,孔麗珍校長根據多年的一線經驗和超前的教學理念,對當今的課堂現狀作了深入地考慮,對課堂教學提出了“十個一次”的建議:
①有一次預習布置。為防止放任自流,避難就易,在課堂上布置預習,確保“把時間還給同學”,為自主學習提供時空保證,培養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同學預習時,教師可以蹲下身對同學進行輔導,有利于教師迅速解決同學遇到的問題。
②有一次學困生的輔導。在課堂上對學困生進行短暫輔導,就教師而言,心平氣和,就同學而言,有利于維護自尊心,可以改善師生關系;還可以了解學困生的困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和時掃除學習障礙。
③有一次同學提問。課堂上布置一次提問,有利于發揮同學學習的主動性。同學在預習后提出問題,教師進行分類,抓住主要問題,組織師生討論,把做“學問”變成做“學答”,激發同學深層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④有一次生生互動。在教學過程中僅由教師向同學或同學向教師提供的單向反饋,不如師生之間互為反饋的雙向反饋有效。而以教師為中心的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的全員反饋又優于雙向反饋。課堂預習后,同學各自發生不少問題,可先在學習小組進行討論,然后把有價值的問題提交班級討論。生生互動與合作學習相比,外延更大,形式多樣。
⑤有一次短小考試。短小考試,并不是另外去搞試卷,而是把作業本的局部內容作為考試題目,可起到復習鞏固、加強記憶、領悟考試方法與技巧的作用,有利于教師和時了解同學知識掌握情況,和時反饋矯正,減輕同學負擔。
⑥有一次高峰體驗。高峰學習體驗是極為生動的,以至同學在多年后還能詳細地回憶起來……一至三年級至少要有85%的同學愿意參與,四至六年級至少有80%的同學愿意參與。
⑦有一次圓形巡視。杜絕教師囿于講臺前,或走下講臺后,原線折回,提倡教師圓形巡視,活動范圍大,對后排同學是個很大的關照。
⑧有一次四角提問。為防止只叫前排的同學或集中于幾個“專業戶”,提出四個角落的同學接受提問一次,擴大提問范圍,加強教師對四個角落的關注度,有利于四個角落的同學集中注意力。這也是教育均衡的一個體現。
⑨有一次提問等待。提出問題后,有一次稍長的時間的提問等待,有利于教師調整提問的考慮力度,有利于較多同學參與考慮。
⑩有一次鼓勵褒揚。倡議賞識教育,但鼓勵褒揚要真誠,實事求是,掌聲要發自內心,教師真正成為同學學習的激勵者。
篇2:電子雙板環境下教師教學行為轉變
淺談電子雙板環境下的教師教學行為轉變
摘要:以“學生為中心”的電子雙板教學平臺,對教師更新教學理念,組織個性化的教學活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促進課堂教學的變革與創新有著顯著的優勢,促進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電子雙板教學平臺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促進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平等、民主,師生主體靈性互動的課堂,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合作、探究式教學新模式,教學活動更加多樣化,教學評價多元化,彰顯出教師教學個性和創造力,構建了電子雙板環境下的新型課堂,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電子雙板;教學平臺;環境;教學行為
一、引言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和深入發展,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中小學生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了教育教學的創新,促進了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電子雙板作為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升級產品,它汲取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一切優點,并在技術上有所革新和突破,引領教育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的方向。從**年起,電子雙板的教學應用實踐逐步展開,并且有逐步擴大的趨勢。電子雙板課堂教學是基于盤古課堂教學平臺(PanGuPresentation簡稱PGP)而實施的。其教學平臺是基于雙軌展示教學模式,融入了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新課程理念,針對學科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平臺。它著重強調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現化化,對教師更新教學理念,組織個性化的教學活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促進課堂教學的變革與創新有著顯著的優勢。我校作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工作試點學校,**年以來在廣大教師中開展了應用電子雙板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充分體會到了電子雙板的教學優勢,促進了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電子雙板促進教師教學行為轉變
教學行為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語言、聲像、板書等向學生所顯示的一切語言和非語言行為。包括準備行為、導入行為、呈示行為、指導行為、和監控行為。它滲透于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反饋、教學評價等環節,是“情境化、有生命力的以教學內容為聯結建立起來的師生互動、情感交流的具體行為”。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其教學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甚至決定著課堂教學走向,對學生的生活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師生互動,改變著學習方式。大量的教學案例和我校一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在電子雙板環境下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新的變化的,呈現出新的特征,彰顯出信息化課堂的優勢和魅力。
1、教學設計由教師為中心變為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是一個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的指向性活動,是教師、學生兩個主體間靈性的交互活動。“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因此,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準備行為的具體體現,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預設。教學設計不僅要透徹理解教材內容、確定清晰的三維目標,整合優質教學資源,預設多樣的教學活動,同時更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受其傳統教師觀的影響,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往往從自己的教學意愿出發,考慮的是自己是怎么上這堂課,把學生的學習引入到自己的教學思路中去,忽視了學生的感受、體驗、領悟和發現過程,以教代學,用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考,更多地體現出以教師為中心。而電子雙板教學平臺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平臺,它將新程的理念有機地融入了教學平臺。因此我們在應用電子雙板教學平臺教學時,首先要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教學設計時要把學生放在突出的地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汲取傳統教學設計優點的基礎上,更多地關注學生群體,考慮學生的基礎、生活閱歷,建立好知識的聯系點,設計出讓學生廣泛參與、體驗、合作、發現、探究的教學活動,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營造電子雙板環境下有生命力、有活力的新課堂。電子雙板教學案例《春》的教學過程流程.
篇3:解放學習行為成就精彩課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解放學習行為成就精彩課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真正地解放學生,關注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學習思維,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意識,使他們煥發出生命活力,讓課堂更加多姿多彩!
一、運用手段,在有效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如果有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欲,學習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強,教學中老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解放學生的學習行為,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小學語文課本中選用的教材無不蘊含著精深的內涵和濃厚的審美情趣,有些課文描寫的“境”難以親歷,描寫的“情”相距甚遠,小學生很難體會到。這不是在教學時通過一兩遍的精讀就可以把握的。通過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會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生的情緒也會因此變得高漲起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和主動性,讓他們懷著濃厚的興趣,帶著飽滿的情感,走進課堂。如教學《秋游》一課,課前我先在黑板上畫上結合課文內容的秋天美景圖,導入時結合板畫,用語言描述創設情境:小朋友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涼爽的秋天來到了,在這秋高氣爽、景色宜人的日子里,老師帶你們去秋游吧!隨即播放《郊游》歌。學生馬上興致盎然,跟著音樂拍起了手,表演起了各種各樣的動作。我隨后提問:一路上你都看到什么了呀?秋天這么美,你不想夸夸它嗎?學生很快打開了思維的閘門,充滿深情的語言從一張張可愛的小嘴中飛出來。又如學習《鳥島》,在導入時,我播放了教學錄像,當青海湖的鳥島呈現在學生的眼前時,他們一下子被鳥島上各種各樣、成千上萬的鳥兒、密密麻麻的鳥窩、大小各異的鳥蛋深深地吸引住了,教室里頓時發出陣陣驚嘆聲:“哇,鳥兒真多啊!”“這么多鳥蛋啊!”……我知道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完全激發出來了,于是順勢把學生帶入“游覽鳥島”的情境中去。
二、倡導自主,在合作探究中鍛煉能力
陶行知說:“”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在教學《三袋麥子》這樣一篇孩子們喜歡、內容又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類課文時,初讀課文階段,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三個問題,并設計了一張表格,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初步實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