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本研修經驗交流
校本研修以新課程的實施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同學的發展為宗旨,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掌握所面對的各種問題為對象。因此,自我校實施新課程幾年來,我們探索著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在過去的時間里,在上級有關部門和校長的正確領導下,我們以引領教師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以提升教師的科學研究素養為目標,積極開展了大量的校本研修活動。我們的校本研修,立足于學校實際,立足于課堂教學,針對教育教學或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做到切實解決問題,并注重經驗的積累,并和時進行反思、總結,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優秀論文。在落實此項工作中,我們采取多種方式,如做好校本研修課題研究、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新老教師導師制活動、開展師生讀書活動等,實際效果顯著,從而提高教學效益,提升了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水平,初步構建了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研修機制,保證了學校教學教研工作平穩、有序、順暢的開展起來,為將來形成辦學特色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明顯得到提高。現將我校在校本研修中的點滴體驗與在座分享。
一、專業引領,充沛發揮能手和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
一所好的學校,應該擁有一支理念前衛,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其中教學能手和骨干教師起著推波助瀾的引領作用,在校本研修中,他們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因此對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培養,成為我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組成局部。
(1)校內:開展新老教師傳幫帶活動,實行“導師制”,要求大家互相聽課,匯報交流教學情況,形成大家都深入課堂,研究教學的良好氛圍。
(2)校外:走出去請進來。一是有計劃地布置教師外出學習聽課,尤其是青年教師在政策上給予傾斜,讓他們接受高層次、全方位的系統培訓,促使他們盡快生長。二是給青年教師搭建一個鍛煉的舞臺,組織開展了學校的優質課競賽,讓他們在講臺上展露風采等。另外,學校邀請了教研員來我校聽課、座談。使“專家引領”在我校校本研修中得到了有效的開展。
3、以書交友,充電提高。認真開展教師讀書活動,一年來開展讀書沙龍的活動,組織教師認真研讀各類教研讀物,并撰寫讀書筆記,提升了老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在勝利推出一批骨干教師后,我們以校本教研為載體集體備課,主要由骨干教師和教學能手分析個案,根據自身的經驗,先肯定成果,然后提出獨到的見解和發自內心的修改意見,然后提交給全體教師互相切磋。加強合作,一起分享,跨越學科、年級界限,對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家各抒己見。
在大家的一起關注下,教師在實踐中觀察、考慮、研討,獲得教學智慧。通過自主、開放、寬松的研修,我們形成了研究型群體,教師在研修中自我融入群體,提升教育的境界,找到我發展的目標,追求一起的價值趨向。除此之外,專業引領教師還定時專題講座,并作示范引領課。
二、集體備課,博采眾家之長。
(一)提煉問題,確定討論主題
我校承當組織集體備課的教研組長在每一次備課之前,都會先讓組員自身坐下來潛心研究琢磨自身的優秀教案、優秀教案,提煉出自身掌握不住,難以突破的問題,然后全體老師坐下來一起研討,獻計獻策,各抒己見,求同存異。“研”,就是討論、切磋,沒有問題的研修稱不上“研”。
我們老師在教學實踐工作中,存在很多問題,諸如、“新課程下教師的行為應發生怎樣的轉變?”、“課堂上如何挖掘同學身邊的課程資源?”、“信息技術怎樣與其他學科整合?”、“教學課后記要怎樣寫?"等等。通過集體備課,我們既協助授課教師解決了眼前問題,同時自身也長了見識,大家都得到了不同度的鍛煉。協助他人就是協助自身。
(二)、完善教學方案
參與討論的教師,根據同事們提出的建議、方法,再結合自身的實際,對自身的教學方案作進一步的修改,使之趨于完善,并在自身的課堂上實踐,以此提高課堂效率,解決教師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困難。
(三)、教學反思總結
一堂課上完之后教師坐下來對這節課進行回顧反思,查漏補缺,總結經驗,納入系統,作為下一次教學的第一手資料。
三、課題研究,多種形式輔助教學
**年秋季,我校確立了以“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感體驗教學模式研究”為主題的課題研究,并展開了多種形式的研究活動。
(一)情感來源于生活,還原于生活
我校課題研究的主題是情感體驗,而同學最缺乏的是對情感的體驗,這也是多數同學寫出的作文空洞,缺乏感染力的最根本原因。學校課題教研組根據這一具體情況,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我為媽媽洗一次腳”,“我是環保小衛士”、“我為小樹穿新衣”等。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起到組織,引導寫作,收集反饋情況等角色,并對活動情況總結,討論,反思。通過一次次活動,在激發了同學對生活的真實體驗和情感共鳴的同時,教師組織活動的能力也相應的得到了提高。
(二)開展讀書活動,沉淀閱讀積累
同學的閱讀量也是阻礙同學情感體驗的一大障礙。充沛的閱讀能讓同學體驗不同的人生閱歷,不同的情感交流。讓同學有目的地閱讀,且讀有收獲,是提高同學閱讀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我校課題研究組提出開展讀書活動的號召。向同學推薦優秀少年兒童讀物,并發放閱讀卡,要求同學在閱讀后,記錄下自身所閱讀的書籍名稱、作者、妙詞佳句、讀后感等。并定期收集閱讀卡,制作成閱讀長城,擇期展覽競賽。通過閱讀活動,解決了同學的閱讀量小,質量良莠不齊的不良局面,提高了同學的讀書興趣,并達到了詞句的積累。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圖書館導讀者和讀后感閱讀者的身份,化主導為輔導,化講者為讀者。有效的促進了師生的融洽交流。
總之,開展校本研修是促進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原動力更好地發揮教學研究工作的作用,促進課改目標的全面落實的一個全新課題,是新時期的教師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現有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需要我們以豐滿的熱情,強烈的課改意識,銳意進取的探索,扎扎實實的工作作風,不務虛,不圖名,在先進理念引領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強大的認知工具,努力踐行!
篇2:小學年度校本研修活動方案
為切實做好校本研修工作,進一步搞好本年度的校本研修活動,提高改善校本研修活動效益和教師的業務素質水平,根據濟源市教育局《關于做好*-20**年度校本研修活動的通知》要求,特制訂我校校本研修活動方案。
一、參與范圍
全校具備專業技術職稱的在編教師。
二、起止時間
*年7月1日至20**年5月30日
三、學時限額
80學時(72合格)
四、研修內容
本學年記入繼續教育學時的規范性校本研修活動大體分閱讀、主題研修、教育電影三大類。
1、閱讀。40學時。從本年度起,校本研修的閱讀內容擴展為兩領域。一是關于教育教學理論專著類的“專業類閱讀”20學時。我校集中學習《學校無分數教育三部曲》;二是關于提升教師綜合學養的“人文類閱讀”20學時。我校本年度主要組織閱讀莫言的作品系列。要求教師分階段閱讀相關章節內容,做好批注,并組織好專題研討活動。
2、主題研修。30學時。以教研組為單位在學期初總結出教育教育中的問題,開展相關的主題研修活動。形式以小組觀課議課,校內研修交流,個人課題研究等。各教研組要精心組織,做好記錄,真正把主題研修活動做成促進教師交流成長的平臺和載體。
3、教育電影。10學時。校本研修活動中每月主題研修時間要間開展一次教育電影的觀看活動。我校主要組織教師集體觀看《地球上的星星》和《放牛班的春天》兩部電影,及時進行研討交流活動,并撰寫不少于500字的觀看心得。
五、相關要求
1、學校要做好骨干教師的專項閱讀工作,要依托“濟源名師成長工作室”平臺,開辟推薦書目的共讀交流平臺,組織骨干教師按照師訓科的進度安排,按時閱讀,撰寫心得,在平臺上進行交流。
2、組織教師積極參與《研修茶座》中各類交流平臺的學習交流活動。
3、利用自己的博客在“濟源研修茶座”網站上撰寫相應的讀書感悟,以供交流。
濟源市學苑路小學
*年7月
篇3:校本研修活動方案
特鋼子弟學校
*-20**年度校本研修活動方案
一、參與范圍:特鋼子弟學校所有具備專業技術職稱的在編教師
二、起止時間:*年7月1日――20**年5月30日
三、學時限額:80學時(72學時合格)
四、研修內容及相關要求
序號
項目
學時
內容
考核辦法
1
閱讀
40
1.教育教學理論專著類的“專業類閱讀”(20學時)。
上學期閱讀書目《童年的秘密》
下學期閱讀書目《靜悄悄的革命》
方法一:每位教師要在“濟源名師成長工作室”下“某某書目閱讀交流平臺”上,注明單位、姓名進行跟帖交流。每次交流內容不少于500字,計1學時。每學期每本書至少跟帖10次。
2.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的“人文類閱讀”(20學時)。相關閱讀內容由教師自由選定。
方法二:在“濟源名師成長工作室”中建立的“某某作品閱讀分享平臺”上,注明單位、姓名進行跟帖,發表不低于500字的閱讀感悟,一次記2學時,每學期至少跟帖5次。
2
主題
研修
30
1.微教研活動(10學時)
在年度內,圍繞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問題進行微教研教研活動,每次記1學時(要求有問題梳理、解決思路和方法,每學期至少5次)
2.小組觀課議課(16學時)
教師每參加一次有效的觀議課活動(聽課筆記記錄完整,觀議課表格及時上交),計1學時,每學期至少參加8次活動。)
3.公開課(4學時)
每上一次校內公開課記2學時,(有說課稿、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每學期至少1次
3
教育
電影
10
本年度觀看反映教育題材的優秀影片5部,以期達到和思考“教育是什么”的本源性問題。相關教育題材電影推薦見附件二。
觀后在“濟源名師成長工作室”中建立的“教育電影觀感交流平臺”上發表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觀影感悟,記2學時。
附件一:*-20**年度閱讀推薦書目
推薦書目
圖書類別
推薦語
《教育常識》
專業類
我們生活在常識之中,但往往行走在反常識的途中。讀讀這本書,也許有助于修正我們的行走方向。
《教育是合作的藝術》
專業類
教育是什么?幾乎每個人眼中的答案都不盡相同。但如果從教育哲學層面思考這個問題時,那么我們只是應該看看中國教育哲學的領軍人物陸有銓先生如何說。
《過去的教師》
專業類
這本書講述的是半個世紀前我們的太老師們如何教書,如何做人。作為晚輩,我們應該了解;作為同行,我們應該學習。
《童年的秘密》
專業類
認識兒童,修正自己。兒童受到的傷害,往往是由深愛他們的大人造成的。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兒童的心理。于是很多時候會“好心辦壞事”。
《靜悄悄的革命》
專業類
這是一本課改之初被“錯誤”地定為培訓用書,實踐表明,這是一本課改十年后才應該好好品讀培訓用書,因為它所反映的問題正是我們課改中出現的問題。
《帕夫雷什中學》
專業類
如果您想知道什么是理想的學校,請您讀它;如果您想知道什么是理想的教育,請您讀它;如果您想知道什么是理想的教師,請您讀它;如果您想知道什么是理想的校長,也請您讀它。
《學校無分數教育三部曲》
專業類
有分數的教育很簡單,因為它有一個標準――分數;無分數的教育很復雜,因為它有一個標準――人的發展。
莫言系列作品
文學類
兩千年前的孔子讓西方人領略的東方的儒家文化,兩千年后的莫言讓世界文學殿堂中有了中國人的聲音。有趣的是,他們都來自齊魯山東。
老舍系列作品
文學類
他是語言大師,他的作品可以拿來朗讀,可以拿來背誦,讓你在品讀京味語言的同時,感受他筆下平民的真實生活。
王樹增系列作品
非虛構文學
真實的歷史不一定是歷史學家撰寫的,從他的非虛構文學系列叢書中,我們可以感受這句話的正確性。
余華系列作品
文學類
與莫言站在一排的作家中少不了他的大學同學余華。他的《活著》感到萬千讀者,他也是當今為數不多的能讓自己作品走進北大中文系做“案例”分析的作家之一。
余秋雨系列作品
文化類
一部《文化苦旅》奠定了他當代中國文學大師的地位,數十年來,榮譽與誹謗始終伴隨著他,但無論如何,他的作品擺在這里,一部散文有兩篇入選中學課本,這就是事實。
《古文觀止》
文學類
學習古文繞不開它,誦讀經典繞不開它。閱讀它,可以讓我們在欣賞文學的同時也是感悟文化。
《論語》《老子》《孫子》
古籍經典
對于這些古籍經典飽含著中國文化的基因,了解中國文化離不開這些古籍經典。它們很薄,但也很厚,是需要用一生來閱讀的好書。
《史記》
古籍經典
通讀一部經典,能行一人天下。王立群印證了這個觀點。
四大名著系列
經典文學
當我們把這些經典當做教材啃讀的時候,我們的視角和收獲將超出我們的預期,我們再讓孩子閱讀經典之前,我們應該走在前面。
《徐霞客游記》
古籍經典
愛旅行也愛寫作,旅行,他游歷中華,寫作,他留下妙筆文章;讀它,是一種心靈的旅游也是文學的旅行。
附件二:*-20**年度教育電影推薦目錄
推薦影片
推薦語
《地球上的星星》
教者無大小,學科無貴賤。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學科價值的大小取決我們教師自身學養的高低,取決與我們學科育人價值的發掘。
《放牛班的春天》
教師不是圣人,但需要智慧與忍耐;學生不少頑石,但需要喚醒與等待。
《三傻大鬧寶萊塢》
印度的崛起源于他們文化的自覺和自省,這部表面開起來介紹印度高等教育弊端的喜劇影片,其實是他們對教育勇敢的反思和內省。中國需要自己這樣的高端反思。
《熱血教師》
中美教育的差異不僅在理念上,更多地體現在受教育對象,美國教師課堂上受到的挑戰遠大于我們,可以說,是美國的孩子培訓了美國的教師。而我們呢?
《橫空出世》
愛國需要資本,愛國更需要能力。一個缺乏民族精神和信仰的國家經濟的強大只是一種虛胖,只有擁有了民族精神和創作能力的國家才能屹立于世界。
說明:上述推薦影片均可從網絡上下載觀看,同時鼓勵學校更具影片質量自行遴選優秀教育體裁的電影經過集體觀看。
附件三:閱讀平臺的使用
1.專業類書籍閱讀平臺:是以書目的方式呈現的,如“靜悄悄的革命”閱讀交流平臺。
2.人文類書籍閱讀平臺:是以作者的姓名給與呈現的,如“*作品閱讀分享平臺”。
3.教育電影觀感交流平臺。
說明:利用這三個平臺交流的教師均可在注明單位姓名的情況下跟帖交流。
五、補充說明:
1、在本學年內因病無法參與校本研修活動的,審核時需要出示病例或住院證明。
2、截止到5月30日,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50周歲需完成72學時的校本研修為合格。
3、各位老師要建立一個word文檔,用來保存自己各類跟帖的樓層數,以便學校統計學時用。上學期發帖截止到11月30日,下學期發帖截止到5月31日。12月份、6月份學校開始統計發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