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校本研修經驗交流材料:重在訓導,不斷進步
班主任校本研修經驗交流材料:重在訓導,不斷進步
對學生的訓練我采取的辦法是積極訓導,突出抓好兩點:
(一)培養班干部的工作責任意識和能力
剛和三年級學生打交道,我還有點不適應,過去帶的學生總有一些用的很順手,上屆畢業的學生就有不少在學生會擔任干部,可覺得這個班班干部太不能干了,有愿意主動做的,學習又不夠突出,不是很服人;有的學習好,讓人認同,卻不太關心班級的事物。
本學期,我加強了對班干部的培養和督促。在博客上公示了班隊干部和值日生、文明禮儀監督員、課代表的名單,幫助他們明確職責,盡量每天抽個幾分鐘議議他們的工作完成情況,對于不敢管,或者忘記在課堂評定記在本上忘請老師打等級的情況予以提醒,跟同學家長說清楚,當干部不是為了面子,而是需要你踏踏實實地為同學服務。在每周評定表揚信時對干部的要求更高,做得很不到位的不能得到表揚信。當然做得突出的,我也效仿學校校會上的做法,在博客上表揚一周的亮點,肯定他們的進步,幫他們樹立威信。慢慢地,班干部履行職責的主動性增強了,有幾個在班級管理還比較好。
(二)重視日常點滴訓練,貴在堅持
我很期望我們學校的同學能懂得感恩,能有序地安靜列隊,如果都能變成每位同學的自覺行動,我們老師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多活十幾年。為此,我有意識地做了一回觀察,有次,班級85%的同學都得到了我獎勵他們的本子,我請他們一組一組地到前面來領獎本,他們都只顧選擇好看的、喜歡的那一本,獎本領完了,沒有一個同學鞠躬向老師表示感謝,我很失望,我還是矮子里面拔長子,表揚了一個同學,在領獎本時站在一邊,拿了剩下的最后一本。
后來,有同學在張老師嗓子嘶啞時主動送藥,張老師動情地告訴我自己的嗓子是王世龍幫忙救過來的,我在班上大加稱贊。在元宵節時,我沒有任何提示,有幾位同學在臨走時主動向我祝愿元宵節快樂!還有的三月6號就早早地送小花給老師預祝三八節快樂。我同樣也布置了作業讓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媽媽表達感恩,家長很感謝,夸學校的感恩教育抓得好。
我另外突出抓的一件事就是去專用教室上課排隊,我要求同學們經過三樓連廊時保持安靜,對于有突出喧嘩的我讓他抄一遍學校規范中關于輕聲的五條建議,然后背給我聽,以示我對此的重視。有時遇到有領導、老師表揚他們,我在班上給他們打氣,希望再接再厲。為了更好的督促,科學課、音樂課、信息課我往往包接包送,慢慢地形成了一定的習慣。當然,如果能夠讓我完全脫手是我最期待的。
反正,對于班級學生來說,有進步,也還有一些不足。看來還要發揚毛主席說到的論持久戰的精神,我愿意虛心向各位取長補短,讓班級同學進步更快。
篇2:小學校本研修經驗交流
校本研修以新課程的實施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同學的發展為宗旨,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掌握所面對的各種問題為對象。因此,自我校實施新課程幾年來,我們探索著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在過去的時間里,在上級有關部門和校長的正確領導下,我們以引領教師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以提升教師的科學研究素養為目標,積極開展了大量的校本研修活動。我們的校本研修,立足于學校實際,立足于課堂教學,針對教育教學或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做到切實解決問題,并注重經驗的積累,并和時進行反思、總結,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優秀論文。在落實此項工作中,我們采取多種方式,如做好校本研修課題研究、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新老教師導師制活動、開展師生讀書活動等,實際效果顯著,從而提高教學效益,提升了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水平,初步構建了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研修機制,保證了學校教學教研工作平穩、有序、順暢的開展起來,為將來形成辦學特色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明顯得到提高?,F將我校在校本研修中的點滴體驗與在座分享。
一、專業引領,充沛發揮能手和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
一所好的學校,應該擁有一支理念前衛,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其中教學能手和骨干教師起著推波助瀾的引領作用,在校本研修中,他們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因此對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培養,成為我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組成局部。
(1)校內:開展新老教師傳幫帶活動,實行“導師制”,要求大家互相聽課,匯報交流教學情況,形成大家都深入課堂,研究教學的良好氛圍。
(2)校外:走出去請進來。一是有計劃地布置教師外出學習聽課,尤其是青年教師在政策上給予傾斜,讓他們接受高層次、全方位的系統培訓,促使他們盡快生長。二是給青年教師搭建一個鍛煉的舞臺,組織開展了學校的優質課競賽,讓他們在講臺上展露風采等。另外,學校邀請了教研員來我校聽課、座談。使“專家引領”在我校校本研修中得到了有效的開展。
3、以書交友,充電提高。認真開展教師讀書活動,一年來開展讀書沙龍的活動,組織教師認真研讀各類教研讀物,并撰寫讀書筆記,提升了老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在勝利推出一批骨干教師后,我們以校本教研為載體集體備課,主要由骨干教師和教學能手分析個案,根據自身的經驗,先肯定成果,然后提出獨到的見解和發自內心的修改意見,然后提交給全體教師互相切磋。加強合作,一起分享,跨越學科、年級界限,對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家各抒己見。
在大家的一起關注下,教師在實踐中觀察、考慮、研討,獲得教學智慧。通過自主、開放、寬松的研修,我們形成了研究型群體,教師在研修中自我融入群體,提升教育的境界,找到我發展的目標,追求一起的價值趨向。除此之外,專業引領教師還定時專題講座,并作示范引領課。
二、集體備課,博采眾家之長。
(一)提煉問題,確定討論主題
我校承當組織集體備課的教研組長在每一次備課之前,都會先讓組員自身坐下來潛心研究琢磨自身的優秀教案、優秀教案,提煉出自身掌握不住,難以突破的問題,然后全體老師坐下來一起研討,獻計獻策,各抒己見,求同存異。“研”,就是討論、切磋,沒有問題的研修稱不上“研”。
我們老師在教學實踐工作中,存在很多問題,諸如、“新課程下教師的行為應發生怎樣的轉變?”、“課堂上如何挖掘同學身邊的課程資源?”、“信息技術怎樣與其他學科整合?”、“教學課后記要怎樣寫?"等等。通過集體備課,我們既協助授課教師解決了眼前問題,同時自身也長了見識,大家都得到了不同度的鍛煉。協助他人就是協助自身。
(二)、完善教學方案
參與討論的教師,根據同事們提出的建議、方法,再結合自身的實際,對自身的教學方案作進一步的修改,使之趨于完善,并在自身的課堂上實踐,以此提高課堂效率,解決教師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困難。
(三)、教學反思總結
一堂課上完之后教師坐下來對這節課進行回顧反思,查漏補缺,總結經驗,納入系統,作為下一次教學的第一手資料。
三、課題研究,多種形式輔助教學
**年秋季,我校確立了以“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感體驗教學模式研究”為主題的課題研究,并展開了多種形式的研究活動。
(一)情感來源于生活,還原于生活
我校課題研究的主題是情感體驗,而同學最缺乏的是對情感的體驗,這也是多數同學寫出的作文空洞,缺乏感染力的最根本原因。學校課題教研組根據這一具體情況,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我為媽媽洗一次腳”,“我是環保小衛士”、“我為小樹穿新衣”等。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起到組織,引導寫作,收集反饋情況等角色,并對活動情況總結,討論,反思。通過一次次活動,在激發了同學對生活的真實體驗和情感共鳴的同時,教師組織活動的能力也相應的得到了提高。
(二)開展讀書活動,沉淀閱讀積累
同學的閱讀量也是阻礙同學情感體驗的一大障礙。充沛的閱讀能讓同學體驗不同的人生閱歷,不同的情感交流。讓同學有目的地閱讀,且讀有收獲,是提高同學閱讀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我校課題研究組提出開展讀書活動的號召。向同學推薦優秀少年兒童讀物,并發放閱讀卡,要求同學在閱讀后,記錄下自身所閱讀的書籍名稱、作者、妙詞佳句、讀后感等。并定期收集閱讀卡,制作成閱讀長城,擇期展覽競賽。通過閱讀活動,解決了同學的閱讀量小,質量良莠不齊的不良局面,提高了同學的讀書興趣,并達到了詞句的積累。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圖書館導讀者和讀后感閱讀者的身份,化主導為輔導,化講者為讀者。有效的促進了師生的融洽交流。
總之,開展校本研修是促進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原動力更好地發揮教學研究工作的作用,促進課改目標的全面落實的一個全新課題,是新時期的教師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現有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需要我們以豐滿的熱情,強烈的課改意識,銳意進取的探索,扎扎實實的工作作風,不務虛,不圖名,在先進理念引領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強大的認知工具,努力踐行!
篇3:班主任校本研修經驗交流材料:讓好習慣伴孩子們成長
班主任校本研修經驗交流材料:讓好習慣伴孩子們成長
來到思標小學有將近四個年頭了,我一直都跟尋著低年級的隊伍在探索,也許是日久生情吧,說句心里話,我現在越來越喜歡教一年級了。我喜歡看孩子那可愛的臉龐,喜歡聽孩子那稚嫩的聲音,我更驕傲于自己能成為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
都說萬事開頭難,剛進校的小學生更是不好管。他們有靈性也有個性,課堂上的他們隨意性很強,有的若無其事地畫畫、有的旁若無人地擺弄玩具、有的若有所思地陷入幻想、更有甚者會大搖大擺地走出教室......
20**年9月的一次推門聽課活動讓我記憶猶新,當我拿著精心準備的教案和教具開始上課時,我發現下面的聽眾真是寥寥無幾,他們個個都在忙自己的,我突然感覺到我教學語言、教具等等都是蒼白無力的。“一二三坐端正,小嘴巴閉起來”這樣的招數到最后也失效了,那堂課真是上到黔驢技窮的境界了。課后,聽課的領導只說了一句話:你要學會組織課堂。
從那以后,我樹立了“好習慣好氛圍好發展”的班級培養信念。并分別從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這兩方面來尋求方法。幾年下來,我積累了一點小小的心得,下面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一、用語言觸動孩子的心靈-----教孩子學會尊敬師長
一年級的孩子都在背誦《弟子規》,其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等句段都告訴了孩子們古人都很是很懂禮貌的,他們尤其尊重老師和長輩,所以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每次背的時候,我就逐一給他們講解其中的意思,偶爾還穿插著講一些古人“尊敬師長”的故事給他們聽。隨著聽故事,背名篇過程的深入,孩子們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的意識也增強了。細細地觀察孩子們接下來的表現,可以發現課間有個別孩子主動向老師及來賓問好。
對于這樣優秀的典型,我當然不會放過,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我故弄玄虛地向全班同學問到:“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老師今天的心情可好了!你們猜猜是什么原因?”孩子們七嘴八舌的開始說起來。我搖搖頭說道:“前兩天的一個早上,我在操場上碰到一個不認識的同學,他很有禮貌的對我說了聲‘老師,您好!’我當時的心情真是既高興又羨慕呀,高興的是不認識我的學生都能這么有禮貌的叫我,我感覺倍受尊敬,同時我也很羨慕這個同學的老師,他能教出這么懂禮貌的學生,多么了不起?。∵@兩天,我一直都在我們自己班上尋找這樣的同學,經過我細心地觀察,我終于找到了,她就是------王俞琪來,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上送給這位最懂得尊敬老師的同學吧!”伴隨著掌聲,孩子們向王俞琪投來了欽佩的目光。我知道,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一定有一個聲音在說“我要向她學習”。果然,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我發現在操場上、走廊上、教室里到處都有主動向老師問好的聲音。
看來,榜樣的力量真是無窮的呀!
二、用細節培養孩子的習慣------靜聽靜走
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我總是首先著手為學生構建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我認為,只有靜,才適合于傾聽,適合于思考,適合于孩子學習的成長。(當然這種靜也只是相對的,課堂上的活躍氣氛也還是應該適時出現的。)于是,我手把手的教孩子如何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如何開關書和文具盒、如何站、如何坐、如何舉手發言、如何理會老師每一個肢體語言的含義......
我把這些任務定在一個月內完成,因為我知道這一個月是形成良好班風、學風以及班級個性的關鍵時期。所以每個星期我會各有側重的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習慣。
放在第一位的,當然就是教學生如何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了。首先我教孩子們學會看課表,并要求他們在課間的時候把下堂課要用的書本或工具按照指定的位置擺放好后再出去自由活動,然后我告訴他們,每節課上課前老師都會在不說話的狀態下做三件事情:一看、二聽、三想(一)看大家的學習用具是否已經擺放好了。(二)聽同學們是不是都在認真地背誦《弟子規》。(三)我在想今天我該表揚哪幾個精神面貌最好的同學呢?接著,根據學生的表現,我當場評出幾名“精神面貌之星”,并在下課后給予他們紅花的獎勵。
放在第二位的呢,就是教孩子如何站,如何坐。我告訴他們有句諺語是這樣說的“站如松坐如鐘”,意思是說站立時,我們的姿態要像松樹一樣挺拔,坐下來的時候,我們的姿態要像古鐘一樣端莊。接著,我向孩子們進行了示范演練,
并隨之提示他們不管是在課前起立還是在課上回答問題,我們站立的姿勢永遠是保持兩手緊貼褲縫,兩眼平視前方的,那么坐立時,就要做到,身坐正,腳放平。
在隨后的實際練習以及后來的課堂實踐中,我總是有意識的提示孩子要注意自己的站姿和坐姿,比如,有時我會說:“你們看某某同學,他坐得多端正啊,看著都讓人喜歡?!薄澳銈兦普l誰誰,回答問題時不僅把意思表達清楚了,站得還可精神了,不信你們仔細地看看”.......一天、兩天、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下來,孩子們逐漸在老師意識地召喚下扭轉了自已以往的那種隨意的站姿和坐姿。
放在第三位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教孩子學會傾聽。在開學第一個月的教學中,我總是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向孩子們強調:聽與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明白,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說要大膽,聽要專心,老師欣賞積極發言的同學,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同學,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那才是最好的學生。
當然,這種認真傾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這還需要老師進一步地鞏固強化訓練。所以,我采取了用有效的課堂評價語言的方式-來鞏固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比如說,有時我會說道:“你聽得真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可真會聽呀!”“大家看,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了不起呀!”......就因為抓住了孩子們喜歡被表揚的這種心理,所以我用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就收到了令人還比較滿意的效果。
課堂上的問題解決了,但午間進餐,站隊做操,走路隊的紀律問題也是很令人頭疼的。除了口頭上向學生提出午間要“靜靜排隊,靜靜吃飯、靜靜讀書”及走路要做到“快、靜、齊”的要求外,對于學生的實際表現,我還是采取及時點評,以點帶面,抓兩頭,帶中間的方法來規范學生的習慣。并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常抓不懈。每天對表現好的同學給予及時的表揚,在表揚這些孩子的同時,我很注重語言的細化,如:今天我發現李昊哲同學走隊列走得可精神了,他兩眼平視前方,手擺得跟肩一樣平,步子踏得剛勁有力,當時我瞧了周圍一眼,我發現有好幾個老師向他投來了贊許的目光呢!”接著,我把這位受表揚的同學請出來給大家做了一個師范。這樣,其他同學不僅明確了老師的標準也了解到了老師在關注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他們也開始逐漸學會了約束自己的行為。
三、用得力的班干部留住干凈的教室
為了創造一個干凈的學習環境,我在班上選出了三名心細、責任心強的大組長,并給予了他們明確的分工,大組長的主要任務是每天三次對本組組員座位的常規清潔檢查,分別是上午第二節課課間,中午1:30分,下午放學前。在檢查后他們要進行及時的反饋并記錄,對一天中三次檢查都沒有問題的同學記錄一個“鉤”,如果發現地面上有垃圾他們要進行及時的清理,對三次檢查都存在隨地亂扔紙屑現象的同學記錄一個“叉”。第二天我會根據組長的記錄給表現好的孩子進行紅花獎勵。這樣下來,剩下的極個別愛扔垃圾的同學慢慢地也不好意思再扔了。
四、用競爭激勵孩子的進取心。
為了增強孩子的競爭意識,我把班上評比欄中的55名成員劃分成九個小組,每個組推選出一個組長,每周五的午間自由活動時間組長都會帶領他們的組員以自評,推選的方式評出本周的“進步之星”“智慧之星”“文明之星”,隨之,我會為這些當選的“小明星”拍照合影,以示祝賀,并把這些照片發到班級QQ群中,然后我會把他們的個人照片張貼在班上的“進步樹”“智慧樹”等其中??吹阶约旱男δ樉`開在班級的展示欄中,孩子們非常的喜悅,當然,不僅僅是這些,連續三次被評上班級小明星的同學,還可以領一張發給家長的喜報呢!久而久之,孩子們在這種競爭環境中逐漸提升了自己的上進心,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有時還會因為一個問題沒回答出來或是一次作業沒得到兩朵紅花而沮喪半天呢!
有人都說當班主任累,其實當一年級的班主任更累,但每當我早上看到張開雙臂跑到操場上來迎接我的孩子的時候,當我在進餐時孩子為我送上餐巾紙的時候,當我在拿起拖把準備拖地時聽到孩子說:“老師,我來幫您吧!”的聲音的時候,我覺得我是累著并快樂著的。能在如此平凡的崗位中找到這樣的感覺,這也足夠了。
今后,我會更加用心地去工作,虛心地向各位老師學習的,爭取在工作中取得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