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教育信息化發展中問題及對策
網絡環境下教育信息化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
一.教育信息化概述
概述: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適應信息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是教學信息化。教學是教育領域的中心工作,教學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學手段科技化、教育傳播信息化、教學方式現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從而適應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提出的新要求,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興建而提出來的。1993年9月,美國正式提出建設“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簡稱NII),俗稱“信息高速公路”的計劃,其核心是發展以Internet為核心的綜合化信息服務體系和推進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特別是把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作為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
19*x,中國正式頒布了《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總體規劃綱要》,從1993年著手建立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00開始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和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年開始教育政務信息化的建設工作,重點建設教育政務“三網一庫”。
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呈現出發展速度快、使用效率比較低、教育信息資源管理分散和信息化人才隊伍與優質資源比較短缺的特點。
二.大悟教育信息化現狀分析
1.網絡環境下大悟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悟教育信息化整體實力顯著增強,服務的業態也不斷創新,鐵路、高速公路、高鐵橫跨而過,使得物流業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大悟被確定為新的發展區域中心。大悟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時間不長,但近年來發展迅速。統計顯示,**年中國教育IT投資總規模為304.8億元,硬件投資占68%,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多座城市,聯網的大學、教學機構和科研單位超過1800個,用戶超過2000萬人,各校進行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共享。近年來大悟縣職學校基本普及班班通,鄉鎮學校相對落后點,但一般學校至少有一套白板設施。對不能上網的村小學各教學點有條件的學校安裝地面衛星接收設備。但具體使用情況不太樂觀。不過教育部門也在積極組織各學校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先對少數教師進行培訓,再以少數帶動大數來普及教師的操作能力。大悟教育信息化將迎來全面提速,提質發展新時期。
2.與國內外教育信息化現狀對比情況
1)與國內一線城市及國際水平情況:國內城市比較:長沙20**年提出班班通,到**年底,全市班班通實現率達94%,建有校園網站1500多個。武漢自**年以來,武漢教育系統以“新課程改革”為核心,“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為基礎,“校校通”工程為起點,武漢教育信息網的建設為重心,初步建立起了武漢教育的信息化網絡應用體系。至20**年止,全市共有市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183所,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5所、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51所。全國信息技術實驗區1個,省級信息技術實驗區4個,市級信息技術實驗區4個。
2)國外水平比較: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就開展了一系列有關計算機輔導教學的研究和應用,截至**年秋季,美國所有公立學校已接入寬帶,69%的學校擁有無線網絡。1998年,英國全國學習網送行面向教育系統啟用,接著推廣至社會,到**年,英國全國學習網的網絡已連接英國所有家庭、街道、社區、醫院、工作單位、社會服務心腹大眾媒體傳播體系,能滿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職業教育、終身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各種需求。
篇2:移動終端平臺建設可促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
移動終端平臺建設可促進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
摘要教學信息化的發展,使數字化校園建設已成為各個學校建設的重點。數字校園平臺作為一種虛擬教育環境,能更好的優化利用數字資源,在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校園信息上有其獨特的優勢。同時,移動4G網絡的普及,為移動終端應用于數字化校園平臺提供了技術支持。移動終端在信息服務功能上的便利性,再結合數字化校園平臺,使“數字校園”將向著可移動性、智能性方向發展,從而實現服務于教育、教學的“智慧校園”。
關鍵字:移動終端數字化校園教學中學
一、基于移動終端的數字化校園平臺建設的背景環境
隨著教學信息化的發展,數字化校園建設已成為學校建設的重點。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移動網絡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目前,我國的各高校基本都建設了各自的數字化校園平臺,高級中學和職業技術學校中,也有一部分學校進行了數字化校園建設,在建設本校數字化校園時,可以借鑒其他學校的案例。
20**年,信息工業部發布《移動終端白皮書》,稱移動終端的影響力將迅速超越互聯網,成為人類歷史上第四個滲透廣、普及快、影響人類社會生活的終端產品。移動終端引領的制造與服務一體化,沖擊著整個信息服務產業。本文中,筆者定義的移動終端為安卓系統下的手機、平板電腦,選擇安卓系統,是因為安卓系統的開放性,對于后期數字化校園移動終端軟件的開發提供了便利。同時,目前安卓系統在使用者的移動終端系統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基于移動終端的數字化校園建設,移動網絡支持是關鍵,隨著移動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4G網絡的逐步推廣,目前4G網絡能夠提供100Mbps下載速度和20Mbps上傳速度,對于移動終端的數據傳送接收提供了足夠的技術支持。移動終端的普及,使其性能日益提高的同時價格不斷下降,使用者在配備移動終端時,減少了經濟負擔,為移動終端的使用推廣打下了基礎。
二、數字校園目前在國內中學和職業技術學校的使用情況
在普通中學和職業技術學校中,數字化校園建設普及率相對較低,即使在省會城市和部分發達城市的優質中學,數字化校園建設都在探索中,當然,中學的的數字化校園建設由于其使用的群體,其功能必須要有針對性。由于中學和職業技術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起步晚,雖然各校在建設時各方面都做了一些努力,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表現為:
1)使用人群單一,用戶信息化熱情不高,系統利用率低。中學和職業技術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其使用人員單一,主要登陸人員是學校工作人員,除了常用的通知發布、教務新聞發布等,內容不夠豐富,無法吸引更多的人員瀏覽。
2)功能模塊集成度不高,如內部郵件系統、教務辦公、財務系統、電子教室、數字圖書館等,各自開發,重復建設,前期未統一數據接口,不但造成建設資金浪費,也為后期統一平臺造成技術屏障。
3)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待轉變。學校數字化資源配備后,實際使用率低,很多教師依然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授課時依然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忽視培養學生的主動獲取知識能力。其實,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和學生應該在同等條件下獲取信息,而中學生更應該逐步培養這種能力。因此,對于教師,更應該著重于學生互動的教學方式。
篇3:創新與變革: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焦點
創新與變革: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焦點
摘要:本文綜合分析了當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狀況及所面臨的挑戰,提出教育信息化已經步入以應用能力建設為核心的發展階段。應用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現為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的創新與變革,在過去近20年的信息化建設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學與教的方式改變甚微。本文認為創新和變革應是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焦點:從創新的視角需要考察實踐者的創新采納問題與系統內的創新擴散規律;從變革的視角需要考察機構變革與教育大系統變革的成因及其規律。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創新與變革的前提是建立研究者、決策者與廣大實踐者的有效溝通機制。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知識擴散創新采納組織變革教育變革
我們正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賦予了教育在新世紀更為崇高的使命,把教育當作“社會發展的平衡器、穩定器”也賦予了教育更為深遠的時代責任。為此,中國的教育正努力尋求在投入、均衡發展、結構模式改進和體制改革方面的突破。
本文綜合分析教育信息化已經取得的成績及當前面臨的挑戰,借用創新擴散理論與教育變革理論的研究成果,分析得出創新和變革已經成為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焦點的研究結論。
一、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已取得的成就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形成,數字資源亦初具規模,應用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技術標準與關鍵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⒈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基本形成
基礎設施環境的基本形成為廣大的學生、教師、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使用信息化設備、接入因特網提供了條件。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與中國教育衛星寬帶多媒體傳輸平臺(CEB-sat)覆蓋全國、互聯互通,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現代遠程教育傳輸網絡。**年,我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CERNET2主干網建成開通,中國教育科研網格(ChinaGrid)整合各種資源,建設服務于教育科研的大平臺,得到了初步應用。1600多所高校、3萬多所中小學、5600多所中職學校建成不同程度的校園網。僅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20個中西部分省份的順利開展就為8萬所農村中小學建成了光盤播放點,近5萬個衛星教學收視點和7000多個或計算機教室。
⒉數字資源建設初具規模
初具規模的數字資源不僅是教育信息化的成果,也是推動教育信息化持續深入發展的必要條件。
教育部先后實施“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工程”和“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開發了一批基礎性、示范性網絡課程、案例庫、試題庫、課程平臺和國家級精品課程。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已建成1.8萬門網絡課程,并有部分試點高校實行了校內外資源共享和學分互認。根據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年教育部組織了全國教師教育優秀課程教材資源遴選、展示活動,共遴選優秀網絡課程、資源庫、多媒體課件、衛星電視教材、文本教材和光盤等200多套。**年,教育部提出的免費向農村中小學提供教育教學資源的計劃得到順利實施,向社會征集、遴選、審核了34家出版單位選送的1116個條目、5272盤片的教學光盤,并成立了負責基礎教育資源建設規劃與協調,需求信息收集與發布,以及資源征集、引進、開發和整合等工作的國家基礎教育資源中心。
⒊應用范圍逐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