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利用現代學校網絡信息化教育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利用現代學校網絡信息化教育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2024-07-31 閱讀 5833

利用現代學校的網絡信息化教育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四道溝鎮中心小學張峰瑞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新世紀,將現代的學校建成包括多媒體教學系統和計算機教育自動控制平臺在內的多種功能基于一身的計算機實驗室,建成百兆以太網為主干的校園信息網絡系統環境,我們把教育目標定位在以計算機高新技術和校園信息網絡技術為基礎,把計算機和網絡的操作應用能力融入每一個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當中,使學生在應用計算機進行生活、學習的過程中,以計算機對于人的主觀能動創造性為基礎,逐步形成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智能體系,從而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大的提高。通過我們大家的實踐,尋找出利用我們建立的計算機校園網絡構成的綜合教育資源,使我們成為具有現代教育的先進理念,適應新世紀快速發展的教師團隊,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推進學校整體改革進程。

一.網絡信息化教育技術是素質教育的技術核心,計算機網絡則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理想平臺

(一)、計算機網絡信息化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提高其綜合素質

1、以計算機網絡信息化教育為基礎的素質教育具有優化教學過程的特征,它集中體現在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創造性。實踐證明,把計算機網絡教育信息融入教學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信息實踐能力。

2、生態理論學科認為,智力不是在人個體的腦子里,而是與人腦和周圍環境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結果。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到,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的智能化學習環境,是有利于學生智力、能力、心理發展的一種環境。原因有四點:

首先,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動力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學校考試的外力作用,需要依靠教師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的反復強調來進行督促,然而在計算機網絡教育的環境中,學生在教師、同學的幫助下獲得知識,通過獨立摸索或者和同伴協同作戰,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能動作用,使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在這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不再是簡單的“填鴨式教育的對象”。這種變化,實質是由傳統“教”向“學”的轉變,是由外在的控制向內在主動的控制進行轉變,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更輕松、更安全、更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

其次,同傳統的教育形式相比,計算機所能提供的豐富的網絡資源信息結構與人的信息結構很相似,特別是能夠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信息結構。

第三,網絡信息化教育環境中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都是學生通過計算機來進行的。學生應該掌握的一些知識,包括一些新的概念的提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的消化以及知識的鞏固,都需要學生自己親自動手才能完成。這種方式適應了學生喜歡探索和主動體驗的心理特征,它是學生擁有學習動力的源泉,它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綜上所述,計算機網絡信息化教育環境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發展創新思維方式和實際操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

(二)經專家研究,計算機網絡信息化教育更適合開展“互通”式的教學模式

依據何克抗、李克東等專家的專項研究,“互通”式的教學模式介于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兩種教學模式之間,它既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又要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認知作用。因此既要把兩者的長處吸收過來,又把兩者的消極因素加以避免。這就是在基本保留“填鴨傳授式”教學活動進程的條件下,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化教育的基礎環境,在理論指導下通過“互通”讓學生更多地去主動學習。

“互通”模式的操作依據是,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成了教育理論的基礎,教育實踐的主要精神,只能圍繞主體并由主體來進行。

篇2:信息化時代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

信息化時代的素質教育,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

摘要:學習積極性是學生的一種重要心理狀態,它對學生學習行為影響極大,與學生能否取得好的成績密切相關,具有學習積極性的學生,總是信心十足以去完成作業,去克服學習中的一切困難,遇到困難能想辦法解決,不會被困難嚇倒。由于目前的應試教育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認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認為學習就是一種壓力,強制性的在學習,很多學生就對學習產生了厭倦,害怕和畏懼。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具有的那種認真、緊張、主動與頑強的心理能動狀態,它通常體現在學生學習時注意的集中,認識的活躍,情感的奮和意志的堅定上。

關鍵詞:素質教育信息化積極性

今是一個信息多元化時代,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知識,從而學習更多課本以外的東西。雖然這樣,但從根本出發還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能主動的利用這些信息,才能對他們的學習有幫助。那么首先就是要培養學習積極。有了學習積極性才會主動去學習。學習積極性是學生的一種重要心理狀態,它對學生學習行為影響極大,與學生能否取得好的成績密切相關,具有學習積極性的學生,總是信心十足以去完成作業,去克服學習中的一切困難,遇到困難能想辦法解決,不會被困難嚇倒。由于目前的應試教育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認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認為學習就是一種壓力,強制性的在學習,很多學生就對學習產生了厭倦,害怕和畏懼。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具有的那種認真、緊張、主動與頑強的心理能動狀態,它通常體現在學生學習時注意的集中,認識的活躍,情感的興奮和意志的堅定上。學習積極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少學生對學習的畏懼和厭倦。古往今來許多教育行家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有不少論述。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學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在小學階段,重點是培養孩子們的興趣的愛好。

一、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

兒童的學習興趣容易激發,但不容易穩定。兒童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新鮮事物十分敏感,往往一件偶然的事件,一次見聞或一次活動,都能使他們激動不已。但是,他們的興趣易受他人或其他事物影響,上課時室外人影的晃動,強烈的聲響,破窗而入的“飛行物”都使孩子們出現“課堂外的興奮點”。此外,一種剛剛產生的興趣,也很快會被另一種新的興趣所代替。年齡越小表現的越顯著,它能使人去浮想聯翩,刻苦攻讀,積極探索,勇于創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僅決定學習活動能否順利進行,還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

要不斷激發興趣,必須精心備課,認真研究教材,以教材提供的理論為主線,靈活運用理論材料聯系實際進行授課,并精心設計問題,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生活問題,把問題簡單化,讓學生從課本走向生活,比如:在教學完《時、分、秒》知識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個模型鐘面,在每節課上課前把指針撥向上課時刻;在教完《長、正方形的周長》時,讓學生動手測量生活中的長、正方形的周長……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其實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這樣就能消除對數學的厭倦感,既調動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提高了動手的能力,把“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對學習有厭倦感的學生小眼在課堂上發光,小手在課堂上高舉。

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教師、教材、一切教學手段,都應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參與,只要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就能輕松的學習,使學習成為一種快樂。

二、努力培養學習動機必不可少

小學生在新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下受其年齡特征的影響,學習動機由不夠明確向比較明確發展。對于“為什么要到學校去學習”,小學低年級兒童有的是希望背上像姐姐那樣漂亮的書包,有的是希望戴上哥哥那樣的紅領巾,有的是想跟小朋友們一起玩,有的是為了遵從父母的要求……動機雖然多種多樣,但不夠明確,即學習動機的清晰度不夠。隨著兒童獨立性的發展,他們逐漸有了明確的學習動機,如中、高年級兒童就有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或想法)而努力學習”的動機。小學兒童的學習動機,較多的是服從眼前利益和學校要求的近景動機,如:爭得好分數;爭當三好學生,為班級爭光等。這對小學生而言相當重要,所以,教師應善于利用教學中的各種契機,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動機的明晰性、遠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