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研究與實踐

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研究與實踐

2024-07-31 閱讀 3828

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研究與實踐

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學孫艷玲

學校這人人都要走過的地方,它承載著無數有志青年,臥薪嘗膽,它傳承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是理想和追求的起點,無數兒女在這里成長;在這里,更體現出學子們未來的卓越與輝煌。當前,信息化是一種浪潮和趨勢,信息技術已迅速滲透到各行各業。因此,計算機教育工程的普及和推廣是大勢所趨,學校教師要走在學生的前面。學校要改變辦學理念,各方面都要統籌協調,均衡發展,使計算機數字化教學與普及應用到每個班級,使教學走向規范和完善,造就一代高素質、高水平的合格人才,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

一、學校要創設良好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平臺

思想家、哲學家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教師和學生在學校通過校園文化環境的熏染,能營造和諧健康的氛圍,這需要加強各方面的領導,我認為我校的做法正在體現著校長的諾言:“實施健康教育,實現和諧發展”。

新一屆領導班子在肖淑華校長女強人的帶領下,徹底改變了舊的教學模式,現將各班全部改換成多媒體教學設備,一樓階梯教室更是面貌嶄新,既有色彩的燈光照應,又有完善的電子設備。豐滿區及市級各種課堂教學競賽經常在這里開展,課型異彩紛呈,贊放這里,文化書香校園建設敢與杜郎口中學媲美,進入學校正門,右面圍墻立柱“關注學生個性、著眼發展,使每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每月432張的學生照片展板,描述著三個年級“學我品行,誰與我爭,超越自我”的“三我”形象,這一舉措很大程度地在班級學生中產生共鳴,學生個個爭做“三我”表彰對象,每月向家中傳送進步信息,把紅彤彤的獎狀帶回家,班主任之間有競爭,學生之間有壓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向上樂觀的情趣。減少了不良習慣的發生。過去師生在學校沒有安全感,如今校園內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安全和諧,普惠向上,健康發展。安全得到了保障,課前一歌歌聲嘹亮、讀書聲,聲聲入耳,在這里施教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幸福,和諧美,真正提高了全體師生的幸福指數。兩年來,我沒看到也沒聽到過打仗罵人現象的發生。

實際上教師上班就圖個好環境,心情好,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在保證安全教育的基礎上再說升學,否則一紙空文。

在學校教學大樓的墻上有光榮榜,有激勵上進的語言,有規范學生的行為的詩句,有教師個性的表現,有學校健康教育的做法,各個階梯上都有進步條幅,古詩文名句,并且實現了階梯式五級銳進。

學校近幾年培育出一大批年輕有為的青年教師成為骨干,實現良性發展,互補循環的好態勢。

*x同志說:“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確,擺在面前的困難很多,我們要爭取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本著為國教子,科學教子,教子成才的態度,一定要加強計算機教學并應用于各科課堂教學,使學校發展向縱深方向躍進。下大力氣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與計劃,使計算機教學逐步走向規范化。

如今校園里數字化教學資源在全區名列前茅,基本實現了教學資源網絡化,學生在班級就可以看見會場狀況,如“紅歌演唱”、雨天時的在會議室進行的“三我表彰”活動、德育教育、安全教育等,終于實現網絡化共享的夢想,學校的這一做法給教師搭建了互動交流的良好平臺,為更好地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奠定了優質基礎。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在課堂普及

在領導的英明引領下,要求任課教師都要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授課,一時間,只有老教師不太適應,較短的時間內,計算機在教師中就廣泛普及應用,當下就必須建設一支業務過硬,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的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讓他們立足于學校,這對計算機教育普及至關重要。

篇2:加強學校信息化建設促進學校教育質量論文

關于加強學校信息化建設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論文

一、統一思想,形成共識,保證電教水平穩步提高。

我們實驗小學十分重視電化教育工作,把電化教育工作擺在各項工作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教導主任任副組長的學校電化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商討學校電化教育工作,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全校上下形成了三點共識:一是做好電化教育工作,是科教興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要條件。二是做好電化教育工作,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基本能力和素質的有效途徑。三是做好電化教育工作,是實施創新教育,促進教育躍上新臺階的重要保證。進而,增強了學校領導和全校教師做好電化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強化措施,改善條件,促進資源建設

今年,我校在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我們的電教設施也得到了充實,現代化辦公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目前,學校設有一類標準的多媒體網絡教室1個、多媒體網絡教學主控室1個,64座的多媒體語音室1個,多功能電教室1個,電子圖書室1個。全校共有微機101臺,大屏投影1臺,實物展臺1個,光盤刻錄機2臺,掃描儀2臺。我們與北大網校合作辦學,形成了51個網點的校園網,并通過10兆光纖寬帶接入了互聯網。全校各個班級和辦公室都配備了微機和29英寸彩電。遠程教育已在我們實驗小學安家落戶。

首先,我校開通了遠程教育網、校園網、寬帶信息網,并能通過遠程教育系統接收3個電視衛星節目,解決了教師信息閉塞,業務能力再提高機會少,課堂教學模式難以有較大革新的難題。因為校園網的形成,我們已成立小公民電視臺、小公民廣播站,為學生提供成長成才的良好途徑。建立了微機室、電教室、語音室、綜合演播室等各種與電教相關的功能室的各項管理制度,健全了網絡管理、網絡安全制度。在功能室及電教設備的使用上,實現了規范使用、記錄詳實;在電教設備檢查維護和維修上,達到了專人管理、及時高效,確保其很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

其次,加強了信息資源庫建設。學校設有教學信息中心,定期從互聯網上下載教育教學軟件或信息,供師生閱覽、使用。自制課件涵蓋所有學科,信息資源豐富,盤、碟、帶等共存8000多件,這其中的資源主要來源于北大網校提供的信息資源,充分滿足了我校教學需求。

三是學校配備專職人員管理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建立并嚴格執行資源使用制度,對教學文字材料、音像制品、電子課件等分門別類,造冊建檔,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的資源及時建庫。管理人員認真做好資源使用記錄,保證了各種資源的有效利用

四是學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