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培養小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培養小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2024-07-31 閱讀 3058

如何培養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

實驗小學莊慧敏

摘要:21世紀是信息時代,網絡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無疑將影響教育的現狀,計算機將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信息技術學科中對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的培養很有必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其各方面能力都得到良好的發展,已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共識。因此在信息技術學科中對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的培養很有必要。

關鍵詞:小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那么如何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呢?

一、轉變傳統的師生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以前所倡導的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已不再適用現在的教育教學,所以轉變傳統的師生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學生更主動地去學習,去創新。經過傳統教育觀念的轉變后,教師由原來的處于中心地位的知識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知識的建構者,教師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創造過程。學生轉變為學習的主體,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例如在上“大海撈針也不難”一課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提供學生資源網站,讓學生根據問題主動去學習和探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興致勃勃地在網上查找資料、讓學生不會感覺只是老師在一味的說,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參與到課堂中,給出了對學的恰當的而不過分的指導,學生這個時候的“學”,是有教師背景下的學,而不是盲目的在網上沖浪。另外,在這種教學方式的轉變下,教師給學生創造了主動學習的條件,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和探索,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也更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興趣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石。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他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年齡、心理特征都決定了他們做事往往從興趣出發,對于那些單調、枯燥的練習和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沒有學習興趣,根本就不想主動去學。他們只是知道上電腦課就可以玩游戲,針對小學生這種情況,我平時在上課時,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等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從玩中學到知識,比如小學四年級的《美麗的熱帶魚》,我首先出視了一段“海底總動員”的視頻,讓他們對這海底世界感到好奇,從中對他們的形狀而感興趣,自然也就想學習怎樣把它們描繪出來了,這樣同學們就不會覺得單調和枯燥。使其從對電腦的興趣發展為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地去學習,主動去探究和創新。

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實踐也證明,學生如果對所學的內容有濃厚的興趣,便會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強迫學變為自覺學,心情會變得愉快,進而使注意力變得集中和持久,觀察力變得敏銳,想象力變得豐富,創造思維更加活躍,從而保持昂奮的學習勁頭。作為信息技術學科,有一個很大的優勢,

篇2:保持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如何保持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一旦對某樣事物建立起濃厚的興趣,那做起來往往會事半倍。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總是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但是,我們的英語課堂往往存在這樣的一種情況:學生的學習興趣已被激發,但隨著知識容量的增多,難度加大,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所以,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英語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在教學中我根據實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這一問題。

一、創造和諧氛圍,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輕松、愉快的氛圍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境學習,思考并獲得知識,它有利于培養學習興趣。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感情交流的過程。作為教師只有把愛通過行動、表情傳遞給學生,才會使之產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并可以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笑是最有感染力的表情。課堂上教師的微笑就像一縷陽光,帶給學生溫暖。同時,學生從教師那里得到愉悅、支持和鼓勵,也就能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學習。因此我永遠是以微笑面對他們。

我覺得在課堂上教師除了當好組織著,同時也應該是一個參與者。如果教師投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去,會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從而更愿意接近教師,教師“傳道受業解惑”的任務自然會圓滿完成。例如在組織競賽或游戲中,我和學生一樣興高采烈的加油、鼓掌,甚至參與到其中,這樣能激起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如果學生表現的出色,我除了用語言表達出鼓勵、贊揚之外,還經常用手撫摸學生的頭頂,拍拍學生的肩膀,使他們倍感親切。

二、嘗試多種教學手段,保持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多變時期,他們好玩、好動,且好奇心強。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容,提高效率。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以下幾種方法:

1.表演法

學生在課堂上學的是活生生的交際語言,那么如何讓其做到學以致用呢?在實際教學中我利用表演法訓練學生的交際能力。表演激起了學生的表現欲和參與意識,也使學生充分練習了所學語言。比如每次學習了Let'stalk部分的對話后我都會讓同學根據所學內容自編自演一個小對話,使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練習。不光這樣,好的表演可以感染和帶動很多學生,使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得。

2.競賽法

競賽是英語課堂常見的教學形式,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形式。我在實際教學中嘗試了很多競賽形式:小組對抗賽,男女對決,個人奪標賽、單詞接龍等。無論哪種形式什么內容學生都樂于參與,課堂氣氛空前活躍。通過競賽,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培養了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而也有研究表明學生在興奮的狀態下很容易接受新知識,提高了課堂效率。

3.游戲法

小學生的學習是以無意注意為主的,而無意注意又直接受興趣的影響,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兒童好動的心理特點,開展游戲活動,寓教于樂。當然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本著“玩”是形式,“學”是目的這一原則,使學生在游戲中有所收獲。另外就是要注意要依據學生的年齡開展適合他們的各種游戲。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多開展一些,不過要經常變換形式,高年級的孩子要設計一些有新意的。游戲的設計要從全員參加的角度去設計,而且知識點一定要滲透其中,使學生在玩玩鬧鬧中不知不覺學會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游戲的靈活性,提高其在課堂上的功效。方法還有很多,對小學生來說,重要的是變化,要經常給他們換換口味。

三、聯系生活實際,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與運用”,只有讓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力量和價值,才能讓他們永久的保持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做到:讓英語生活化,讓生活英語化。

1.英語生活化

語言來源于生活,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時注意到生活的影子,用他們最熟悉的東西來才、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學天氣時,可以讓學生聽、報天氣預報。學了教室里的東西時,可以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教室。

2.讓英語生活化

從開始接觸英語我就要求學生無論何時見到我都用英語打招呼。每逢什么中外的節日我都會告訴孩子們并讓他們送上祝福。比如Teacher'sDay,Father'sDay,Mother'sDay。我還隨時給他們滲透一些日常用語,比如:Hurryup!You'vegotapointhere!You'rekidding!這樣學英語,用英語已經形成了一種氛圍,有利于學生保持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狀態之中,使他們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

篇3: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集中意識于某種對象,而是有感情色彩的心理狀態。換句話說,我們為實現一種目的或從事一種活動,那種心理朝向目的的感情狀態。興趣是行為驅動系統中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因素。沒有興趣,就點不燃求知的火花;沒有興趣,就喚不起探究的欲望;沒有興趣,就談不上有創新的意識。學生如果對知識有了強烈的興趣,也就有了專注知識的心向,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參與活動中,以積極的情感去探索、去實踐、去創新。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信賴于興趣”,而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枯燥的,如果教師用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那么學生會感到乏味厭學。所以應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變厭學”為“樂學”,變“難學”為“易學”,變“死學”為“活學”。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講究把握數學課堂教學興趣點的藝術。拙文就以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策略方面,談自己的一點粗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