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現代信息技術為學校教育教學方式注入了新活力

現代信息技術為學校教育教學方式注入了新活力

2024-07-31 閱讀 6611

現代信息技術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四中李小東

摘要:信息化是21世紀的標志,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的目標和未來,它在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技術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同時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滿足了教育改革的需求、促進了課堂活動中師生的互動,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頗有興趣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突現,課堂教學氛圍和諧寬松,緊張有序,充滿活力,從而架起了通向高效課堂的橋梁,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人人通數學課堂活力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為媒介的多媒體已廣泛應用于學校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去年我校開始試行的“人人通”課題實驗教學,它是教師和學生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自主學習,也可以互動學習,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和教學方法限制,可以利用零碎時間,促進教與學、教與教、學與學的全面互補,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既有知識的學習,也有能力的提高。

“人人通”教學,給我們一線教師帶來教育裝備條件改善的同時,更帶來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學方式的改變,也為學生的學習方法找到一個新的途徑,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就此,我結合初中數學教學與“人人通”課題研究過程中實際情形來談談個人看法:

一、“人人通”的使用,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的教育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學生感受事物、追求和探索新知、發展思維的強大的內驅力。它能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欲。在課堂教學中,“人人通”的引入,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搭建了平臺。它能在滿足學生好奇心,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例如,我在初一教學《全等三角形》這一章時,學生對通過平移、旋轉、翻折能重合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這一概念沒有感性認識,雖然在一些簡單的題目中能按部就班,但學生在面對一些圖形復雜的題目時,就找不到對應點、對應角、對應邊了。這時,學生借助平板電腦,使三角形動起來,就能很形象的看出哪兩個三角形全等,通過動手操作“化靜為動”學生興趣調動起來了,學起來就輕松了。

二、“人人通”的使用,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師生關系雖然有教師應尊重、愛護、理解學生的觀念和要求,但它更強調的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的尊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師的答案是權威性的,教師在教育中占絕對支配地位。在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教師不能主動與學生交心;學生幾乎都依賴于老師,這就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揮。自從“人人通”進入課堂后,我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創新性得到很好的發展,他們隨時可以通過平板電腦上網了解信息,掌握各種知識以及下載自己認為需要加強訓練的練習題,這就促使我們教師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地位:一方面,迫使自己奮起直追,不斷充電;另一方面,以合作者、指導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地交流,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知識的探求過程中,特別是在教學活動中碰到疑難問題時,師生共同利用網絡工具尋求解決方法。在這里,教師不是把知識或結論像配置好的“快餐”那樣為學生供應“現貨”,而是創設探索空間,搭建教學支架,提出一些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探求欲望,并通過觀察、實驗、討論等活動對某一學習問題進行檢驗、證明、探究,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欲和自信心,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人人通”的動態變化可以將形與數的有機結合起來,把運動和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提供豐富而動感的圖像、圖形,生動直觀地展現出一個精彩的數學世界。

篇2:信息技術為幼兒園教育教學帶來了新氣象

信息技術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氣象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計算機技術的飛躍發展,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先進教學手段,已經深入到教育的每個角落。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里逐漸被重視和運用。對我們來說,這是一種既新穎又富有挑戰性的教學手段,是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多媒體?為什么要運用、怎樣運用、又如何將它運用的恰到好處,使這門技術真正發揮它的有效性呢?在教學中,我們做了一些實踐,獲得了一些經驗,發現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具有諸多優勢,它能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使靜止的問題動態化,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自覺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求知欲望,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培養和發揮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幼兒園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多媒體教學,讓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入到幼兒教學活動中,使靜止的圖文視聽化,復雜的內容簡明化,抽象的思維可視化,知識的發生過程化,在教學手段上既可以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不但激起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氣象。

【關鍵詞】: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活動有效

【正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里逐漸被重視和運用。對我們來說,這是一種既新穎又富有挑戰性的教學手段,為什么要運用、怎樣運用、又如何將它運用的恰到好處,使這門技術真正發揮它的有效性呢?在我的教學常規工作中,進行了一些實踐,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

一、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優勢。

1、利用多媒體,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好奇心強,對新生事物有著天生的親近感,多媒體軟件往往以色彩艷麗、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吸引幼兒,自然的增加了教學的魅力,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大大優化教學環境,為幼兒營造一種充滿情感,如臨其境的情境,激發幼兒情緒,開啟幼兒心扉,使其盡快進入學習主體地位角色,以收到“未成曲先有情”的教學效果。如大班美術活動《多彩的海底世界》,若根據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往往是畫一幅海底世界的圖片呈現幼兒,畫面是靜態的,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動態的“海底世界”,各式各樣的魚在海底游來游去,自由“舞蹈”,千姿百態,同時配上歡快活潑的音樂,孩子們感覺到大海似乎就在他們身邊,使孩子們對深海的魚有了一定的表象,創作欲望劇增,從而創作出一幅完美的圖畫,發展了幼兒的創造能力。

2、利用多媒體技術,解決活動中的重難點。

計算機多媒體動畫功能是其它教學媒體無法比擬的。計算機可以有效地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使教學內容變的可視、可聽,易感知,易體會,并能擴大教學信息,拓寬幼兒知識面,有利于幼兒理解新知識,在探索中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如在大班科學活動《哪些東西是有生命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將種子發芽、生長、枯萎的過程編制成課件,使幼兒直觀感知動植物從生到死的過程,從而理解“有生命”的概念,同時激發起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3、利用多媒體技術,增進幼兒理解能力。

幼兒的思維離不開具體事物形象性特點,而多媒體能以靜化動,化虛為實,化生疏為可感,化抽象為形象,它能將靜止的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復合載體顯現在幼兒面前,使幼兒在身臨其境中直接感受,切身體驗,從而更好的理解掌握。如在進行大班科學活動《動物怎樣生寶寶》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了蜻蜓、青蛙、烏龜、母雞生寶寶的過程,把自然界中不易觀察到的現象清晰的映入幼兒的眼簾,引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直觀畫面,理解了動物是怎樣生寶寶的。

篇3: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運用

關于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文章摘要】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以及課程整合的不斷研究、實踐和深入,作為現代科技革命的基礎和核心,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也悄然進入了幼兒園的課堂,它能使靜止的東西動態化,復雜的東西簡單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學習的過程生活化。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使孩子快樂自主的學習。使信息技術真正發揮促進教育現代化,提高管理效能,促進教育教學快速發展積極作用。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幼兒園教育教學運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幼兒園課程設置的現代化、就包括了幼兒園教育手段的現代化。由于幼兒知識經驗貧乏,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思維運算水平還很低,他們還不能理解許多復雜和抽象的概念,同時幼兒注意力不穩定易分散,因而造成了幼兒需要在特定的生活和學習情境中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如果缺少了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這是現代兒童心理發展理論所明示的。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并引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在教學中根據實際需要,正確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會顯著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活動最優化的目的。

(一)優化教學情境。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幼兒獲得知識,擴大眼界,豐富知識經驗的最重要的推動力。多媒體技術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創設各種形象生動、靈活多變的學習情境和教學情境,虛擬現實,再現生活物景,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乏知識趣味化,從而營造了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喚起了幼兒的有意注意,誘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這不僅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陶冶幼兒的情操。

例如:大班散文詩欣賞《秋天的雨》,散文詩欣賞教學時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后,將靜態的、平面的畫面變成動態、生動形象的情景,同時背景音樂輕輕地響起《秋日的私語》,雨滴答滴答地從天空中落下來,秋天的大門徐徐打開,一朵朵美麗的菊花盛開了,銀杏變黃了,楓葉變紅了,果子成熟了,誘人的糖炒栗子冒著香氣,秋天的落葉慢慢地從樹上飄落下來,人們忙著采摘果子……,在這種詩情畫意的教學情境中,幼兒的注意集中,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地把所聽、所看到的秋天告訴大家。活動中有聲有色,情景交融,個個投入,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散文中所表現的意境,感受到了文學作品中的文字美。

(二)優化教學內容。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年齡小,高度發展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鮮明、新穎、具體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兒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根據幼兒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圖像直觀、色彩鮮明、動靜結合、形象生動的特點,巧妙地創設出與教學相適應的教學情境。組合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拓寬教育空間和知識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穎、有趣、富有藝術性與綜合性的知識與信息,為幼兒多渠道、多層次獲取新知識提供教學環境。“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擴大眼界,豐富知識經驗的最重要的推動力”。多媒體技術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創設各種形象生動、靈活多變的學習情境和教學情境,虛擬現實,再現生活物景,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乏知識趣味化,從而營造了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喚起了幼兒的有意注意,誘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這不僅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陶冶幼兒的情操,還極大地增強幼兒的認識動力和能力,推動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