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平臺拉近家長和老師之間距離帶動幼兒園教育質量提高
網絡平臺拉近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距離,帶動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高
宋艷上海市嘉定區南翔幼兒園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和運用,我們利用網絡平臺這一媒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資源和新途徑。本文重點介紹了“依托網絡平臺在家園中的運用及其優勢”來促進教師與家長育兒理念的更新,拉近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距離,帶動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網絡平臺;家園合作
家園合作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一個世界性的趨勢,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搖籃,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因此,搞好家園合作,讓家長了解幼兒園,了解現代幼兒園教育的新理念是極為重要的。
年輕父母學歷的不斷增高,“早期教育”、“早期智力開發”等問題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在不斷增強,“家園共育”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家長所重視。作為家長,他們非常渴望了解孩子在園的點點滴滴,非常渴望能經常性地與老師交談溝通。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工作節奏的加快,年輕父母無暇親自帶養孩子,接送孩子的任務往往都是由爺爺奶奶代勞,教師與孩子父母很少有機會溝通。當幼兒出現一些問題時,即使老師與爺爺奶奶溝通,但由于傳話的過程中因為表述不清楚,導致了教師無法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及時地交換意見、及時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因此錯過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雖然有些父母能堅持親自接送幼兒,但是利用來園、離園這短短的時間根本無法細細暢談,匆匆數語,很難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因此,教師們開始更多地利用一些網絡平臺來開展工作。
“網絡平臺”就是利用服務器,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信息平臺,教師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管理班級工作、資料上傳與下載等一系列的活動指導。網絡平臺打破了以往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溝通的渠道,它不再局限于家訪、家園聯系本、家長會等形式,網絡平臺依托班級博客、QQ等成為家園溝通的新平臺,進一步激活了家園互動,家家互動,讓家長可以隨時隨地“走進”幼兒園,“走進”班級。
那么網絡平臺是如何有效應用于家園合作之中呢?
一、依托網絡平臺,促進家園合作同步教育
(一)班級博客建立家園合作新平臺
班級博客,在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它已成為教師與家長間互相交流的良好平臺,它更是教師管理班級工作及整理、宣傳班級的好幫手。它改變了過去的單調、枯燥的溝通方式,為家園同步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使之煥發出新的生機。通過班級博客,家長可以全面地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真正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積極配合幼兒園的教育,更有效地促進了家園合作同步教育。
1.信息公告,引導家長參與
現在有很多年輕的父母由于上班較忙,他們不常去幼兒園和老師見面聯系,而把孩子交給了祖輩接送,有什么事情也總是通過祖輩進行轉達,難免拷貝會走樣,即使問孩子也會因為受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家長很難從孩子的口中詳細了解教學內容,特別是小班幼兒。因此,為了讓家長及時、全面地了解幼兒園教育的目標,配合幼兒園進行教育,我們借助于網絡,家長只要通過瀏覽班級博客,就能及時知道班級的教學內容及動向,明確配合目標。這為家長了解孩子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水平提供了有效依據。
除此之外,幼兒園每個學期還都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需要家長配合完成,我們的博客便向家長及時發布活動公告。如我園此次開展的“親子DIY,創意紙袋變變變”的活動,它需要家長們與幼兒收集各類紙袋,與孩子們一起發揮想象,設計許多惟妙惟肖的創意紙袋,來裝扮校園的環境。公告一張貼,家長們便和孩子們開始行動起來,從收集
篇2:用網絡平臺開展教育信息化提高園本教研有效性
用網絡平臺開展教育信息化提高園本教研的有效性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并在教育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本文從需求、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等幾個方面分析如何有效的快速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關鍵詞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學習環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教育將從內容、形式、方法和組織等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變革。這種變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許多中間過程。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到通過計算機能輔助教學再到要求進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課程改革,整個教學體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形式甚至連學校結構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這一演進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教育與信息化的整合程度越來越深,信息化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通過有效的利用信息工具或者手段,更有效的獲取信息、運用信息、創新信息的基本能力,實現教育信息化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并在教育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
關鍵詞:網絡平臺園本教研教育信息化
在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對教育系統以信息的觀點進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為提高整體教育質量、提高全民族創新能力,促進科研工作服務,逐步建立一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型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新模式的特征是,在培養目標上,要求全面發展,具有高度創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培養內容上,主要側重在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在培養方法上,要采取靈活多樣,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方式,能適應各種學科并能滿足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
目前教育信息化經歷了一個從技術中心觀到系統觀的演進過程,僅僅在技術上為教育信息化提供支持和保障,并不能保證教育信息化的成功實施。為推進教育信息化,需要集中抓好3個方面的問題:基礎設施、內容資源和培訓。其中基礎設施包括硬件保障和軟件保障兩個方面。
(一)硬件保障。
教育信息化的硬件保障,指硬件基礎設施保障。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目標是建立能使教育者和學習廣泛受益的計算機及網絡硬件環境,并持續地運行維護和更新。這些硬件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學校內部的計算機與相關的外部設備,局域的校園網絡和廣域的教育網絡,另外,硬件基礎設施建設也包括有關建筑物和相關輔助資源的準備。硬件保障除在相關的資源上做出準備外,還需要創建一個良好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學習環境是學習活動展開的過程中賴以持續的情況和條件。由于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習者,因而學習環境說成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學習活動的情況和條件。學習環境主要強調通過各種學習資源和教學策略支持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因而學習環境的概念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系統和學習系統的基礎。
(二)軟件保障。
軟件資源包括名種備課系統、學習管理系統、多媒體網絡課件,另外還應包括教務管理系統、教師指導系統、學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和管理人員系統,涉及到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
教育信息化軟件保障方面的建設不要過份的追求資源的數據量和多媒體的形式,而應該盡可能的積累真正體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目標有機整合的資源,開發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需要的數字化資源,軟件環境要符合人性化要求,要有利于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有利于實施個性化的教學。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的目的。
二、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資源的充分利用。
目前院校所使用的軟件資源系統往往由于設計不規范,靈活性不夠,擴充性和開放性差,目前大多數管理軟件的設計對技術發展和教育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差,稍有變化即難以使用,造成一些軟件不能得到長期穩定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