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育:個體發展最佳選擇
自主教育:個體發展的最佳選擇教育是個經典的話題,時談時新。說它經典,是因為對教育的探索與研究已歷時數千年,地跨東西;說它經典,還因為每個時代都會衍生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理論、教育體制和教育實踐。隨著時代的演進,國門大敞,經濟騰飛,綜合國力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需要造就什么樣的人才參與國際競爭的問題隨之而起,成為目前討論的熱點之一。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在我們沿襲了幾十年的教育模式下“走”出來的人才,高分低能的現象有普遍意義,良好的天性被壓抑在分數之下,做人的德行忽視在追求成績當中。實踐證明,一個人的成功并不單純依靠學校的教育,重要的是如何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具備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將主動學習、主動成長貫穿于人的一生,讓個人的整體素質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優化。這一理念正是出于“自主教育”的理論。而綜觀當前的教育改革,實施自主教育,弘揚、培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理應成為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教育是通過培養人才來為社會服務的,教育功能的實現,教育質量的提高都離不開培養人的主體性,提高和發展人的主體性,實踐自主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人的主體性發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人的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①二十余年的gg開放,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社會現代化的加速,讓人的主體意識覺醒了,人的主體發展能力的培養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也為教育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實施自主教育提供了廣闊、堅實的社會基礎。一、自主教育的內涵自主教育作為一個適應時代發展、順應社會需求而必然誕生的教育理論體系,有著豐富的獨特的內涵。(一)概念自主教育是弘揚、培養受教育者自信、自立、自強、自律地精神,給予受教育者以人文關懷,促進其身心俱健的全人教育,是以培養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促進受教育者主動發展的終生教育。自主教育承認和尊重受教育者在成長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使他們在掌握人類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活,從而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二)自主教育的客體與主體1、自主教育的客體是起輔助作用的教育者,在學校為老師,在家庭為家長。他們是具有一定知識和知識傳授能力的人。2、自主教育的主體,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作為教育過程的成長主體,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導下,通過接受教育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處理同外部關系時表現出共同的或相似的功能特征。自主教育的主體可以是任何學習者(本文的有關闡述多以學生為對象)。自主教育的主體具有選擇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選擇性:在自主教育的過程中,學習目的、學習方式、成長方向、學習內容等等,主體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加以選擇。自主性:在自主教育的過程中,受教育者具有獨立的主體意識,有明確的成長方向和積極的成長態度,對成長情況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空,充分發揮自身潛力,并利用內外兩方面的積極因素,主動的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能動性:在自主教育的過程中,受教育者自覺、積極、主動地認識外界事物和改造外界事物,而不是被動地、消極地進行認識和實踐。創造性:是受教育者的主體發展的最高表現形式和最高層次。具體表現為首創前所未有的新知識、新見解,還包括學習上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知識。有豐富的想象力,喜歡出新點子和解難題。愛標新立異和發表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善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等等。3、自我教育中的主客體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換言之,教育者不一定一直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不一定永遠都是受教育者。在自主教育的推行中,在受教育者尚未成長起來前,父母與老師是客體。當受教育者已經掌握了自主教育的方法并熟練應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時,受教育者的主體成分就就發生了一定轉變,自我教育的客體意蘊也便融進了受教育者的內涵中。這時,受教育者既是主體也是客體,教育行為自身化了。4、自主教育的實現是靠教育者的價值引導與受教育者的自主實踐的統一、整合、升華,使教育對象成為個體成長主體。由于自身掌握了成長主動權,個體將在發展的過程中擁有無窮的力量和不竭的智慧。同時,自主教育從另一個側面也提出了促進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
篇2:自主協作信息素養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生素質培養
自主、協作、信息素養的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生素質的培養
[內容摘要]自主能力、協作能力、信息素養、大綜合素質、研究能力將是未來人才的重要素質。我校開設信息技術實驗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大綜合素質。
[關健詞]自主、協作、信息素養、研究性學習、大綜合、大綜合素質、信息技術實驗班、多功能網絡教室、超文本、超文本資源庫、學科式綜合性課件、問題式綜合性課件、主線式綜合性課件
一.案例--《渭城曲》信息技術實驗班教學過程
1、教師導讀
設置教學重點、難點、目標,提出學習任務、學習問題,指導分組,提供部分網站、網址、文本。以一組為例:
王
篇3:從素質教育入手新時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重要性
從素質教育入手,淺談新時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經過兩年的教學生涯,我覺得這句話對于正處于成長階段的高中學生的重要性。尤其是他們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學生是否“會”學習,是評價其學習效率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回顧新時期下的課程改革,“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啟發式教學法”“研究性學習”等等,總結起來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在對這兩年的教學實踐進行了思考和總結之后,更加堅定了我今后的教學方式。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學好其他課程的重要基礎。從學生個體的發展角度來看,我認為高中數學的學習不僅僅是完成教學大綱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從各種渠道汲取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當今社會需要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能夠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型人才。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利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最好方式。那么我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該怎么做呢?以下是我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些感悟。
首先,我在上每堂新課之前,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預習。我認為這一環節很重要,因為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課堂效率。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一半。尤其是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剛剛從初中上來,在數學的學習上對老師課堂上的講解有很強的依賴性,許多學生缺乏課前的自主學習,發現問題的習慣。所以我在課前都會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尋找本節新課中的重點部分和難點部分。
其次,在課堂教學上,對于不同的知識,學生的接受能力會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教師要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以幫助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感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上課創設切合實際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系實際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中。作為新時期的年輕教師,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創設教學情境尤為重要。例如當我講到函數y=Asin(ax+b)的圖象時,運用幾何畫板,在計算機屏幕上展現由y=sinx的圖象經變化相位、周期、振幅等得到y=Asin(ax+b)圖象的動態變化過程,同時可以針對學生的認知誤區,通過畫面圖象的閃爍和不同色彩,清楚的表示相位,周期的順序所帶來的不同。
再次,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每位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不同,因此因此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能當場給出答案,應當鼓勵學生分組討論,通過激烈的討論,不斷的深入并接近問題最終的答案,弄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體驗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后的喜悅之情。例如,在講到“球的體積”時,課前我將學生分為三組,要求他們在課前分別手工做出“半徑為10厘米的球”、“底面半徑10厘米,高10厘米的圓錐”和“半徑10厘米,高10厘米的圓柱”來探究球、圓錐和圓柱體積的關系。合作式學習并非讓學生依賴于其他同學,而是讓學生之間進行思想碰撞,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
最后,成功是有方法的,學習也一樣。高中數學分很多個板塊,每個版塊所用到的學習方法都用不一樣但又聯系緊密。教師在上課時應當適當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學習結果的總結能力,是學生不斷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的出新結論,從而不斷的取得進步。我在平時上課的時候也會很注重引導學生總結數學的學習方法。第一,我要求學生要注重概念的理解。許多學生認為數學就只是做題,從而忽略了對概念的深入理解,例如在上到函數那節時,許多學生由于不理解一個函數圖像的對稱和兩個函數的對稱的關系,在做題時經常混淆。第二,我要求學生要注重培養自己的空間幾何能力,學生在課后可以經常畫圖或者自制模型,協助自己想象,提高自己的空間感,切忌把集合學成代數。這些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所總結出的學習方法會讓學生在蜘蛛學習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逐漸摒棄那種“先講、后學、再練”的傳統教學模式、應當讓學生努力去適應“先學、后講、再練”的自主學習方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自主學習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每個學生都充分參與到了其中,并積極思考,學生會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如何去評價每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呢?我覺的評價一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
課前預習的評價。課前預習可以充分體現一個學生的自學能力,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會有所差異,因此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所達到的效果也會有所不同,體現在每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度、對課本重難點的把握的準確度的不同。因此我在教學前會隨機提問,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看其是否明確本節內容的任務、目標,對于存在的一些誤區會進行指正。同時,我在上每節新課之前,都會準備導學案,從導學案上我可以清楚了解每位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
課堂學習的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學生要充分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上課狀態,注意力是否集中,不受外界干擾來判斷學生學生是否具有積極性。另外,自主學習能力還要求學生要與其他同學交流合作,能主動發現并提出問題,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與同伴完成學習任務,分享學習成果。這些都是教師在上課時評價一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指標。上面提到過的導學案中,我會在里面加入這些評價的指標,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學生朝夕相處,相互之間十分了解,所以學生之間的評價十分的細微而準確,借助評價表,我可以深入了解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對新知識是否掌握、是否養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課后鞏固的評價。學生在課堂學習后,對于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只有自己比較清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也是評價的主體。因此在課后讓學生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和別人。形成自我教育的能洗,從而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另外,我們在評價的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合理的評價機制下,會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新時代下對教室和學生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終身教育的需要。自主學習其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并正悄然改變著教師的教育行為,影響著師生的精神面貌。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盒十分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我覺得只有自己親身去實踐過了,長期投入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有所收獲,教室如何去引導,學生如何去學習,這其中的關系,只有和學生朝夕相處,深入了解之后才能準確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