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在生活數學教育中培養自主創新能力

在生活數學教育中培養自主創新能力

2024-07-31 閱讀 9371

在“生活數學”教育中培養自主創新能力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這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利的。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边@就要求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一、技能訓練“生活化”

技能訓練“生活化”要求訓練著眼于學以致用,而非學以致考,訓練材料應盡可能來自生活。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并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伸出2(1)個手指。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欲望。再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可以充分運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數、小組人數之間的關系設計練習。

二、思維訓練“生活化”

思維訓練“生活化”,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容要面對生活實踐,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平等而又充滿智力活動的氛圍,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創新性思維的訓練。由于學生的思維的創造性是一種心智技能活動,是內在的隱性活動,因此,必須借助外在的動作技能、顯性活動作基礎。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再創造”來學習知識,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的,達到能力的創新。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中,有這樣一題“165-97=165-100+3”,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3,難以理解,可以讓學生聯系買東西找零的生活實際想:媽媽帶了165元錢去醫藥商店買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參,準備給爺爺補身體。她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鈔票(應把165元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3元,(應加上3元)。所以,多減去的要3應該加上。這樣教學,抽象的運算獲得了經驗的支持,具體的經驗也經過一番梳理和提煉,上升為理論上的簡便運算。

三、應用題訓練“生活化”

應用于題訓練“生活化”是指把應用題與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數量關系,理解了的數量關系再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教了“兩步計算應用題”后,教師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個簡易花店,標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問:老師想買7支菊花可只帶了30元,你們說老師帶的錢夠嗎?那你能幫老師想辦法嗎?老師又想買一束又漂亮又實惠的花,請你幫老師設計一個買花方案。此時,學生的學習欲望大增,學習興趣高漲。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掌握了技能,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創新意識。

四、日常生活“數學化”

日常生活“數學化”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須須臾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今年幾歲啦?多高呀?身體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誰重……這些都是小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而要準確地說出結果,就需要我們量一量、稱一稱、算一算,這些都離不開數學。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離不開數學。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走向生活。

“生活數學”強調了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相接軌。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這樣的設計,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學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給學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們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得更緊密。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創新,能力,技能,教師

篇2: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數學教育對人格培養

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數學教育對人格的培養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數學中的育人功能,論述數學對學生人格的培養。

關鍵詞:數學、日常生活、教育

正文:

數學是一門具有邏輯性的學科,著重培養學生理性思考和邏輯思維的能力。數學是一門抽象學科,依附于日常生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變得更加具體。其實,數學并非深不可測,高不可攀,只是它和語文承擔的功能不同,語文教會學生感受、理解、表達的能力,數學重思考的過程,因此它在塑造人格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數學與日常生活關系。

(一)日常生活映照著數學。

數學教學應與日常生活相聯系。人的感性認識,直觀感覺,對環境的認識,都是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速度與路程問題,工程問題,數量與重量的問題,對物體的認識等等,都是聯系日常生活的教學。讓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問題,他們不會覺得陌生,相反還能提高其學習興趣,其目的是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的全過程,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二)數學反作用于日常生活。

1、數學素養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

數學思維來源于日常生活,同時又反作用于日常生活,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學好數學,或者說養成較好的數學素養就會很明顯的體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都說孩子很粗心,所以學習成績不好。似乎這已經成了學習成績不好的正當合理的理由,殊不知孩子這種學習問題是沒有養成好的數學素養。加法、乘法列算式時忘了進位,減法忘了借1。因此,在生活中一部分孩子就會出現馬虎,不安分,丟三落四的現象。

2、數學素養的反作用

數學思維重在提高學生邏輯能力,數學思維中的條理性、全面性、完整性都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出來。長久的訓練,會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理性分析,井井有條的處理事情,顧全大局的好習慣。數學不像語文那樣靈活多樣,它必須一一搭配,有始才有終。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單位的換算,厘米,米,平方米,結果完全不一樣,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又例如,數學講究的是步驟、先后,先算括號內的,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再教會學生演算的能力時,也教會其有條理的做事。

數學活動的嚴謹性,要求學生學習認真踏實,一步一個腳印,這無不訓練了學生腳踏實地的做事方式。在今天的科研活動中需要這樣的精神,在各行各業都需要這樣的謹慎踏實。

二、數學的教育性

(一)開發智力

智力是一個人心理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總和,是一種智慧的力量。對外界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都是智力的一種體現。智力是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的基礎。數學對于開發智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斷的促使原有的思維水平和認知能力的提高。比如,認識平面圖形對于以后認識空間圖形有幫助,對于空間建構也有作用,學生在一步步地積累過程中逐漸理解和領悟。

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思維品質數學教育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橫向思維和多級思維,發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2、數學的抽象性,使很多數學內容的本質屬性不容易被直接發現,許多命題需要進一步擴展其功能的可能性,數學中的問題常需要人們進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掌握其精髓,所以,數學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思維反應的敏捷性是反映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重要的指標,數學問題多樣、靈活,有利于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從多種判斷、策略中迅速作出正確的篩選,從而提高了思維的靈敏性;

4、數學本身是種創造性的活動數學知識里到處都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它能誘發學生在學習中,大膽猜想,大膽探索,從而培養和發掘學生的潛力。有時候學生在理解與不理解之間就像隔著一堵墻,只要打破壁壘,思維就開闊了,就活躍了。

(二)完善自我

數學是一種科學工具,在不斷地嘗試中,不斷地獲得。在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結構時,他就會將所有的數學邏輯連接成網狀,在他的身心形成一種穩固的知識框架和邏輯思維,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從而有利于他人生的發展。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語言,可以訓練學生對世間萬物的精確表達,數學又是一種思想方法,訓練學生推理求知,數學活動中處處充滿了理性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嚴謹態度。數學不是機械的操作,而是靈活的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去解決問題。所以認為數學是呆板的那便是對數學的不全面理解,數學是多樣的,多元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去挖掘數學的奧秘,開發學生智力,養成好的習慣,塑造優質的人格。

篇3:結合一日生活環節進行數學教育

結合一日生活環節如何進行數學教育

小二班林桂芳

**年4月14日參加了由??谑薪逃纸M織的“國培計劃送教下鄉”的培訓活動。從海南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丁金霞園長的講座中,使我明白了不僅只有五大領域可以互相貫通,任何的一個領域學科都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設計一節活動課時,可以把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或者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物品帶到教學活動中,使孩子能再寬松、愉悅的環境下掌握知識。下面我將舉例說明我是如何結合一日生活環節進行數學教育的。

例一:在組織小班的數學活動《小魚游泳》中,我會根據活動的目標,1、要引導幼兒學習分辨“1”和“許多”的量。2、引導幼兒了解“1”和“許多”的關系,知道“許多”是由很多個“1”組成的。并結合生活中或身邊的事物進行數學教育。我會利用室內的環境,讓幼兒認識1和許多。比如:班上有一位老師,許多個小朋友。一個大皮球和許多小皮球。一塊大積木和許多塊小積木。一把大椅子和許多把小椅子。還可以利用室外的環境,讓幼兒認識1和許多。比如:一棵大樹和許多小樹。一朵大花和許多的小花。一棵大青菜和許多的小青菜等等。

例二:在組織小班的數學活動《秋天的水果》中,我會根據活動的目標,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出較大的物體,學會比較大小。2、通過觀察比較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體大小的相對關系。我會結合幼兒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讓他們進行比較,比如:教室內娃娃家里的布娃娃,有大的有小的,可拿實物讓幼兒先觀察然后進行對比,要幼兒學會比較大小,還可以讓幼兒觀察教室里的物品,請幼兒說說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誰比誰大,誰比誰小。比如:幼兒身上的衣服和老師的衣服比,誰的大?誰的?。坷蠋煹氖峙c幼兒的手進行對比,還可組織幼兒通過玩游戲來比較大小,一邊說一邊加上動作。讓幼兒在游戲中通過直接感知和比較的方法,使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充分體現《指南》精神--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師范大學,幼兒園,海口市,國培計劃,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