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學一年級數學審題能力研究
培養小學一年級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審題在數學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時不時地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如果只歸結為學生做題不仔細,不會做那就大錯特錯了。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學生不會讀題、審題,沒有弄清楚題目的意思就去盲目解題。還有一點就是學生審題習慣還未養成。審題是學生做題的前提和關鍵,學生審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做題質量。因此,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良好的審題習慣是一年級教師勢在必行的任務,應該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來抓。
二、課題概念的界定
在一年級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審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為以后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培養小學一年級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這一課題主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有三個
1、一年級學生審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探索一年級數學中常見的題型的審題方法。
3、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一年級審題方面存在的弊端和解決的方法。
四、課題研究過程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一年
1、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課題內容研讀課內外資料、讀物、書刊,結合本校一年級學生的實際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
2、調查分析法:通過測試,調查分析了解學生審題方面的現狀,為課題研究提供依據;
3、個案研究法:以點帶面,抓住典型事例進行分析尋求解決方法。
4、經驗總結法:重視資料積累,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
2、研究過程:
啟動階段:**年5月
篇2:一年級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培養
淺談一年級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
審題是指讀懂題目、弄清題意。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受到識字量和理解能力的制約,審題過程就更加難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一年級學生數學的審題能力呢?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一、在平時教學中重視學生審題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審題習慣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教會學生讀題
一年級學生剛入學時,識字量很少,每次做作業時都需要教師讀題。教師在讀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讀題時不要添字或漏字。教師要把題目完整無誤地讀給學生聽,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題目的意思。當然有些初次碰到的題目類型,教師可以在讀完題以后,對該題目的意思進行講解以后再讓學生做。
(2)讀題時要讓學生看著題目。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學生的識字量就會提升得比較快。對于題目當中經常出現的字詞,有些雖然學生不會寫,但他們已經會認了,明白了這些字詞的意思,從而能正確地理解題目的意思。
(3)對于題目當中的重點字詞,教師在讀的時候應該要響亮一些。如在比一比的練習當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題:在長的后面打“√”。教師在讀此類題的時候應該重點突出這個“長”字。
2.放手讓學生讀題
到了第一學期的下半學期,許多學生對于題目中出現的字詞都已經認識了。這時候教師就應該放手讓學生讀題。讀題的方式可以全班讀、男生讀、女生讀或者小組讀,這樣可幫助那些后進生。到了第二個學期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讀題了。在學生讀完題以后,教師可以請某個學生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和要求,從而引導學生發現題目中的關鍵字詞,讓全體學生清楚題目的意思。
3.要求學生正確讀題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對學生讀題形式和要求做出以下兩步要求:
第一步,要求學生讀題時能夠做到“字字出聲讀題慢”,用手指或鉛筆指著題目逐字逐句地讀。讀題方式可以采用集體讀,如全班讀、男生讀、女生讀。讀題時把重要的字句圈起來,提醒自己注意。比如說把幾個數從小到大排列起來,這里的“從小到大”很關鍵,教師在學生讀完后應該引導學生把這個詞圈出來。
第二步,要求學生能夠單獨讀題,并要求學生在讀完題后再默看題目,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養成認真推敲、咬文嚼字的習慣。
二、通過對比練習和開放式練習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1.對比練習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注意多出一些對比練習。對比練習的好處在于比較直觀形象,可啟迪學生的思維,增強解題的靈活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兩位數的意義的時候,教師可以出一些這樣的題:56里面有()個十和()個一;72里面有()個一和()個十。又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轉化時,可以出這樣的題:1張10元能換()張1元和()張2元;1張10元能換()張1元或()張2元。這些題目單獨出現時,許多學生經常會搞錯,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把這些題目一起拿出來,讓學生進行對比練習,從而讓他們明白這些題目之間的區別。在第一學期的時候,用數學這塊內容學生的錯誤率比較高,許多學生在做的時候不知道到底該用加法還是減法,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對此類題目進行反復地比較,多讓學生說說題意(已知什么,求什么),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這些題目的意思,從而采取正確的方法解決此類問題。
2.開放式練習
開放式練習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設計此類習題。比如在教學計算的時候,可以出這樣的題:()+()=15;()-()=6;在學生解答完題目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又如在教學分類的時候,可以給出幾個算式讓學生來分類,如3+4=7,9-5=4,2+2=4,6+1=7;讓學生明白分類的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在復習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出兩個條件,如紅花有8朵,綠花有6朵,讓學生通過這兩個條件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那么教師在學生完成之后,可以讓學生對這些問題分類,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審題能力。
三、通過實踐操作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是直觀性占主導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維。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幫助學生提高審題能力。在課堂教學和練習中,遇到有些題目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如在教學排列問題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題:小明的左邊有3個小朋友,右邊有5個小朋友,問一共幾個小朋友?或者是這樣:從左往右數小明排在第四個,從右往左數小明排在第六個,問一共有幾個小朋友?這樣的題如果讓學生自己去想,恐怕很多學生會做錯。教師可以讓幾個學生到講臺上來站一站,又或者讓學生在草稿紙上畫一畫,這樣一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了。又如在教學比多少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題:第一行擺了8個△,第二行擺□比△少3個,要擺幾個□?這樣的題學生在第一次做的時候,如果讓學生直接做,很多學生會算成11個□。但如果在做題之前先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或者在草稿紙上畫一畫,錯誤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了。
審題能力是綜合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一種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而這種能力的獲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從一年級開始,教師就應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教學,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形成較強的審題能力。
篇3:小學數學低年級審題能力培養
淺析小學數學低年級審題能力的培養
??诰吧綄W校王青
要想要順利解題,審題是關鍵。無論是何種題型,都要讓學生,都要讓學生認真仔細的審題,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是數學教學的的重要內容,也是關鍵環節。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對于教低年級的老師非常清楚的了解,學生要想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外,還要有一定的語文知識以及對文字轉化的能力。可以從孩子們的錯題中發現,只要是經過老師讀的題目,孩子們就會恍然大悟,即刻知道自己錯在了哪里。這種情況也正是表明了:學生做錯了題目并不完全是因為知識沒有掌握,而是關鍵的審題能力的欠缺。因此,提高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尤為重要。
讀題
讀題是審題的前提,是解題的基礎,通過讀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題目意思,弄清相數學信息與數學問題之間的關系,使之在腦海中有一個清晰的脈絡,為解題做好鋪墊。讀題幾遍,題目中的意思自然明白,讓學生在動筆解題之前先養成讀題的習慣。認真讀題,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來對題目進行分析。所以在教學中,由于低年級學生識字量較少,需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在讀到關鍵字語調發生變化,意在強調該注意,否則容易做錯。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來看,解決數學問題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題的準確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加強學生讀題能力的培養。
看題
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往往存在一些圖文相結合的題目,學生常常會看題目二忽略圖中所給信息,而導致出錯,甚至不明白題目要求什么。
這道題,讀完題后,沒有學生開始動筆。通過交流,學生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圖中還隱藏了“小白兔拔走了6個”這一信息。
又比如“一共有32只雞,如果每只雞吃一條蟲,還差2條。一共有多少條蟲?”學生一看到問題里邊有“一共”就不假思索的斷定用“加法”,導致這種錯誤主要是因為“思維定式”的消極作用。如果學生能做到仔細讀題,認真看題,抓住題目中“還差”這兩個字,就能正確解題了。這些題目其實一點都不難,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沒有養成仔細審題的習慣,就很容易犯錯誤,導致不必要的丟分。將題目看清楚之后,根據解題步驟一步步解題,這樣就不容易出錯了。
說題
學生能否準確的把題目意思復述出來,是他們正確理解題目意思的一個重要憑證。說題目中的數量關系,讓學生理清題目中的條件與問題,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數量關系。如:“共有72人,已經檢查了40人,其中6人近視。還有多少人沒檢查?”在這一題的解答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門。學生在解題之前,能準確的將題目中的意思復述出來,形成清晰的數量關系“檢查視力的72人減去已經檢查的40人得到沒有檢查視力的人數”這樣在解決問題中培養說題,說數量關系。正是因為這樣的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及解題的準確性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總之,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是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長期滲透到每一個環節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發展、鞏固的過程。小學階段,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就是在加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小學生,關鍵字,海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