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音形字三步走教學方法
評價“音、形、字三步走”的教學方法
楊燕蔓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教育起點。那么如何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呢?“音、形、字三步走”教學方法強調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其主要內容是:在閱讀教學中,初讀課文階段,以掌握字音為主,滲透字義和字形;理解課文階段,主要是了解字義,鞏固字音,繼續滲透字形;學懂課文后,以識記字形為主,鞏固字音、字義。這種識字教學的三步法徹底改變了過去孤立識字的弊端,但是由于教師在實際工作中不能靈活運用,造成了很多片面性。
音、形、義三步走“教學方法是檢測識字能力的重要內容,學生只有對漢字的音形義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才能達到真正的識字,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正確聽、說、讀、寫和運用。
字、詞、句、篇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我們把生字生詞放到課文中去講解,將識字與朗讀相結合,就會利于學生對漢字的識別理解,縮短從識字到閱讀的轉換過程;生字新詞的出現和講解都在閱讀和背誦的過程中進行,為學生識記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而且對組詞、造句、成篇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謂就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識字方法,這也是一種終身受用的識字法。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音、形、字三步走”教學方法是可行的,只要我們教師能靈活運用,善于啟發,學生的識字能力就會很強。我想,要真正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必須靈活運用“音、形、字三步走’’教學方法
識字方法,教學方法,三步走,漢字,起點
篇2:作文教學方法讓作文評價閃動人文色彩
作文教學方法讓作文評價閃動人文色彩
【摘要】本文淺談作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的評價機制主要是指作文教學活動與結果做出的一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它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是提高學生作文興趣的重要手段。目前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辛辛苦苦給學生們的作文左批右改,寫上大段的評語,學生或認真拜讀,或只關注成績,之后,都漸拋腦后,教師的辛勞付之東流。學生的作文評價,多多少少成了語文教師不得已而為之,學生又從中獲益甚少的一樁苦差事。現在的老師在批改作文時更多地關注于孩子的作文是否通順,文筆是否花團錦簇,學生的語言越來越華麗,內容更卻越來越空洞,情感也越來越虛假,這樣的文章卻往往能得到老師的好評。
這一切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們的老師需要對作文的評價方式有一個新的認識,作文的要求不能偏離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背離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在評價孩子的作文時,不要打擊孩子的寫作熱情,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的眼睛,發現孩子作文中的閃光點,在鼓勵中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促進孩子作文能力的提高。對于孩子們作文的評價呈現方式,可以用等級評價,也可以加以評語;還可以將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價和老師評價相結合。不管是哪一種作文評價方式,我們都應該注重對孩子的人文關懷。
一、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今天學生寫的作文,大部分或是為了迎合老師的口味,幾乎沒有學生自己的情感表達,作文變成了及其虛假的東西,寫游記,就是為了表達對祖國、對家鄉、對建設者的熱愛、贊美之情;寫身邊的愛,不是父母深夜背著生病的“我”上醫院,就是父母冒雨為“我”送傘;寫友情,不是我借你橡皮,就是你扶我起來;寫好人好事,不是讓座,就是扶老人過馬路,不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就是感謝老師家長的悉心教導;寫學習寫訓練,不是為祖國、為集體爭光,就是勤奮向上永不放棄……這樣千篇一律,空話連篇、假話當道、套話成堆的作文,我們又從何談何真實情感?從何談認知發展?新課標中指出:“應重視對寫作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要重視真情實感的表達。”這就要求孩子的作文內容必須是真實的,情感必須是真實的,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要求孩子在寫作文時務必要求真求實。
有一次,我讓學生寫一封給爸爸媽媽的信。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大談爸爸媽媽的“苛刻”教育,甚至于感嘆生活“艱難”。究其原因,因為該同學的家長的確望子成龍心切,也有不少老師反映其父母專制的管教,學生在家庭中就難免產生消極的情緒,覺得生活“艱難”,所以他就把這種真情實感很自然地寫進了作文里。由于他說的是真話,抒的是真情,但寫得相當實在、真切。對此應該如何評價?我認為這位學生能寫真情實感,路子對,文風正。在講評課上,我大大肯定了這種寫作態度,當然也指出了應該注意的問題。同時,不少有同病相憐之苦的學生竟對文中現象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積累了又一次習作素材。
二、培養學生自信地寫作
學生之所以怕寫作文除了平時積累少外,還因為作文的條條框框太多,要求越多,作文就越容易離題,一次次的打擊,讓孩子再不敢動筆寫作了。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敢寫作文呢?這就要求老師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對話平臺,讓學生重塑自信。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要讓學生充滿自信,那我們的作文批改就不能老是去“找碴”,而應該學會善用鼓勵,讓學生在作文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一個字詞的運用到一個片段的描寫,從文章的材料、內容、立意到學生寫作的表達技巧,從工整的書寫到錯別字的減少,我們都應該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對文中的不足之處我們應該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避免使用“不好”“不該”“差”等傷害學生自尊的語言,絕對禁止使用侮辱和帶歧視性的語言。我們要引導學生自我欣賞,自我接納,為自己的人生喝彩。
我曾經教過這么一位男孩子,十分好動,籃球是他喜愛的運動項目。因此,在言談間、作文里經常提到他的籃球,可是在有關打籃球的作文里我看到的是這樣的敘述:甲同學得到球傳給乙同學,乙同學又傳給丙同學,丙同學又傳給丁同學,丁同學又傳給……,最后某同學投籃,球進了!作文也寫完了,這樣的作文按照書面情況給予評價顯然會挫傷他的積極性。
篇3:評價音形字三步走教學方法
評價“音、形、字三步走”的教學方法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小學階段學生要學會2500個常用漢字,那么如何靈活運用“音,形,字三步走”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量呢?
“音,形,字三步走”教學方法主要強調在具體地語言環境中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閱讀教學中,初讀課文階段,以掌握字音以主,滲透字義和字形;理解課文階段,主要是了解字義,鞏固字音,繼續滲透字形;學懂課文后,以識記字形為主,鞏固字音,字義。如教師在教學“凸”和“凹”兩個字時,可以結合生活中一些事件來做比較,加深學生記憶;教學“跳”字時,要讓學生想像平常跳躍的樣子加深學生記憶。
低年段的識字教學,教師一般都以漢語拼音來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認識字形。一般步驟是:教師直接板書生字的拼音,讓學生自己拼讀;學生按照聲、韻、調讀準音節后,教師即在音節下寫出相應的生字,要求學生聯系拼音和漢字繼續認讀;教師把拼音擦掉,學生單看字形讀準字音,把字的音形鞏固起來。通過這三個步驟把“音、形、字”鞏固起來。
中年段的識字教學,教師一般都以指導學生分析和綜合字的組成,通過指導學生分析字的筆畫、筆順,結構和偏旁部首,讓學生真正記住所學的字,達到掌握字形的目的。同時,教師在進行字形教學時,還可以編一些口訣和字謎等,使學生產生興趣,在輕松愉快中識記字形。
高年段的識字教學,教師一般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掌握所學字詞。在教學一些重點字詞時,讓學生親自去查找字義,并延伸到生活當中,使學生真正掌握住字詞,從而達到“音、形、字三步走”的教學目的。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對象(字和學生)的不同特點,靈活運用“音,形,字三步走”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