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嘉積中學化學組:張志偉
摘要:學生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興趣非常重要,如果失去興趣,就很難把這門課程學好。所以,如何提高化學課程的趣味性是擺在每一位化學教育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即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肩負著提升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任務。
關鍵詞:化學教學;趣味性;化學化學;生活化學;化學史;幽默語言。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但對中學生來說過于抽象,尤其是《化學反應原理》這個模塊,學生學起來較困難,甚至不如物理直觀,較難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者,化學知識點多且繁瑣,要背的東西太多,若沒找到規律,學起來很難,這樣就導致很多學生討厭化學這門學科了。那么,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淺談如下幾點。
一、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新教材中有很多實驗,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這些實驗。
1,盡可能多的將教師演示實驗轉為學生動手實驗。例如,我將必修2第二章“八水合氫氧化鋇和氯化銨的反應”這個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學生就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習興趣也就上來了。
2,設計一些課本沒有的實驗。如氫氣和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的爆炸實驗,可事先收集好氫氣和氯氣,然后混合在塑料盒里,在旁邊點燃鎂條,“啪”的一聲實驗便成功了。這樣震撼的實驗很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3,設計一些趣味性實驗。例如滴水點燈的實驗,將綠豆大小的的鈉放在酒精燈的燈芯上,然后用膠頭滴管滴水,酒精燈便點燃了。這樣的實驗很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實驗完畢后,可讓學生發言,談談在學習上有何收獲,最后教師點評,這樣,教學的有效性也提高了。
二、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來源于生活,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例如:學習了蘇打和小蘇打,可以解釋它們為什么可以做面團的發酵粉,以前人們為什么用蘇打洗去油污。
例如,學習二氧化硅與氫氟酸反應時,可以介紹用氫氟酸雕刻玻璃的過程。
例如,學了維生素之后,可以解釋吃涼拌黃瓜的時候,為什么加點醋,維生素的吸收效果更好。
例如:在講到焰色反應時,可以提到節日里的霓虹燈的發光原理,最后再聯系到現在高級汽車上配置的氙氣大前燈的工作原理,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化學就在他們身邊,讓學生在化學中學習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化學,學以致用,用所學的化學知識來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和生活質量,無形中就對學習化學產生了興趣。
三、借助化學史、化學家的故事和化學典故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在化學教學中,適時地穿插一些化學史、化學家的故事和化學典故的教育,不僅能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能促進學生建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而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
例如,居里夫人把發現的元素命名為“釙”,以紀念自己的祖國波蘭,這個故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例如,學習氨氣的時候,可以介紹世界上第一位合成氨氣的科學家:哈伯。在化學發展史上,有一位化學家,雖早已長眠地下,卻曾給世人留下過關于他的功過是非的激烈爭論。他就是上世紀初世界聞名的德國物理化學家、合成氨的發明者弗里茨
篇2:信息技術課有效性教學強化學生學習動機
淺談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性教學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甘肅省酒泉市新苑學校田文軍
摘要: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讓學生運用學過的信息技術知識去解決一些其他問題,是我一直在考慮和探索的問題。實踐證明,學生對計算機是十分感興趣的,但他們的興趣多半集中在玩計算機而不是學計算機上,特別是一些需要經過多次練習才能掌握的操作學生是不感興趣的,甚至是逃避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用了成功教育五要素開展了嘗試性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成功,以一點一滴的成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有效強化了學生學習動機,較好地達成學習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有效性教學
一、教學目標,分層設計
由于受家庭經濟條件、家庭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周圍文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對電腦的了解及具體動手操作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就以我校七年學生來說,有城市的學生,也有農村的學生。有的學生對電腦基本操作已相當熟練,會打字、畫畫、聽音樂、玩游戲、會制作電子小報、收發電子郵件、參加在線討論。而有的學生卻連基本的操作都不太會,打字速度也相當慢。這些差異,給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困難。若不了解學生,一刀裁齊,根據課本設計教學目標,就達不到預期目的。因為教學起點過高,基礎薄弱的學生無法接受,就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喪失了學習興趣;但若教學起點過低,基礎好的學生又會覺得信息技術課堂是低水平的重復,感到索然無味,也會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起點和要求。這雖然給教師備課和上課帶來負擔,但為了學生的成長,教師理應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待和理解這一“負擔”。此外,為了調動基礎較好的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請他們當小老師,給他們適量的任務,幫助和指導其他學生,從而實現讓雙方都能體驗到成功快樂,構建和諧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學生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進度,循序漸進
由于學生的電腦操作水平和理解能力有差異,很多配套的技能還達不到理想的境地。比如,電子報刊的制作,一些學生漢字輸入的速度較慢,打一段文章需要很長時間,又怎么要求他們對文章進行合理排版呢?因此教學的步子要小一些,教師不能要求學生一次性達到理想的高度。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實際對教學作適當分析,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組織合理的梯形教學目標體系,分層漸進。按照學生基礎不同的實際情況,在認知領域合理靈活采用三級學習層次,即了解、理解、掌握。在操作領域采用初步學會、學會、比較熟練三級學習層次。通過上述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逐步實現學習目標,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教學形式,精講多練
精講多練,是指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適當減少講授的時間,增加學生的上機練習時間。因此,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用語的提煉,能用最容易理解的話來講述知識點。比如,在教學《電子板報設計》一課時,只要引導學生了解電子板報的設計要求、學會版面的構思、布局,掌握簡單的操作技巧即可。在此基礎上,留有大量的時間讓師生共同參與上機操作的活動。只有通過練習,各種技能才可以得到提高。根據學生普遍存在的有意注意時間短,控制能力差及好動等特點,在教學中,提倡合作式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使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練起來、積極思考。在上機操作中,鼓勵學生遇到困難時自己先檢查糾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需要他人幫助時,讓幾個同學或全班同學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戰勝困難的決心。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容易保持,自我表現的機會增多,實際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