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制約因素及對策

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制約因素及對策

2024-07-31 閱讀 9368

淺談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制約因素及對策

摘要:當前農村教師專業素質普遍較低,專業知識結構老化、教學能力不足、教育科研能力不強以及自主專業發展意識淡薄等,這樣的狀況難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難以跟上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因此,通過各種渠道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整體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制約因素對策

一、何為教師專業化

所謂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新課改要求把教師的職業看成專業,教師的專業化就是要求教師應成為更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備的那種專業素質的過程。其實,教師這種職業并不是人人都可勝任的。教師應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態度等諸方面的素質,才符合從教的整體要求。教師的專業知識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識、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研究學科知識三方面,教師的專業技能是指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順利完成某種教學任務的活動方式,教師的專業態度也可稱為專業道德、專業精神或專業情意。

二、制約我國農村教師發展的因素:

(一)社會因素的制約

1、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工資普遍偏低,缺乏專業培訓和發展的經濟基礎。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工資與城市同級、同齡教師的工資待遇差距較大;農村地區教師的醫療保險、住房補貼、“菜籃子”補助等福利待遇也很難得到真正的落實到位。代課教師的待遇就更低,一些貧困地區代課教師的月工資收入才500元左右,這要滿足教師購書、進修、專業發展的需求是極為困難的。

2、農村地區教師專業培訓效果差,不能有效地保證教師的專業發展。中小學教育受“科學量化”教學評價的影響,農村教師的工作常被用學生的成績來衡量,以應試為中心的評價標準加大了農村教師的心理壓力和工作壓力,使他們很難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脫出來;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往往是走走過場,流于形式,甚至單以收錢為目的,讓農村教師苦不堪言:培訓目標不明確;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培訓方式方法單一;培訓時間無法保障;培訓的管理機制缺乏有效性等等。不能從真正意義上幫助教師,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教師隊伍規模龐大、分布不平衡、結構不合理,使得教師專業發展的難度加大。一是地區不平衡,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地區教師數量充足,甚至出現富余;中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教師緊缺。二是城鄉不平衡,在同一個地區,城市教師過剩,農村教師不足,一些農村學校因缺乏師資而不得不采取大班額教學,或聘用臨時代課教師上課。

4、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流失嚴重。在優秀教師引進困難的情況下,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的流失更是加重了專業化師資力量建設的難度。農村骨干教師流失的方向主要有兩個,上面城市的公辦學校和沿海發達地區的私立學校,在此情況下,一些中小學出現教師短缺情況,于是一些地方出現了拔高使用教師的現象,即小學教師到初中學校任教,初中教師到高中任教,這樣一來,本來就緊缺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就更加捉襟見肘,且教學水平令人堪憂。

篇2:網絡教研教師專業化發展新途徑

網絡教研,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途徑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和信息技術的普及運用,教師如何跟上時代步伐,改變傳統教研模式,進行網絡環境數字化教研已經成為當今教研的新課題,在各學科中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尋找教研新途徑,拓展教研渠道,進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網絡教研學習方式反思方式教師專業化發展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教研作為一種新的教研形式,已步入每位教師的工作和生活中,給教師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流方式和深度思考等諸方便帶來了益處。

一、網絡教研有助于改變教師的學習方式,使教師在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自我更新成為現實可能。

網絡教研使教師們學會了網絡閱讀,也逐漸適應了使用鍵盤在屏幕上書寫,這必將逐步改變教師的學習觀念和思維方式,使教師能夠更好地融入到信息化社會之中來。網絡教研為教師提供了發表自己思想的傳播媒體,讓話語權回歸到每一個教師自己手中,教師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任何不成熟的想法,而不用有所顧忌,從而讓教師找到了主動權,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主學習中去。網絡教研一旦融入到教師生命活動之中,必將促使教師習慣于教學反思,讓其主體意識覺醒,從而迷上終身學習,熱衷于自我更新,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網絡教研有助于教師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和反思方式,為教師的反思性學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技術支持。

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博士認為:“教師要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及時進行反思,要善于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改進方法。”教師在網絡中記載下日常教學的感悟、教學心得、教案設計、課堂實錄、研究成果、課件等,形成屬于教師個人的資源積淀,這也是對自己大腦中那些漂浮不定、甚至有點凌亂的思想進行梳理的過程。時間久了,再回頭查看自己以前記載的內容,又可以進行反思,找出錯誤的認識或不是很妥當的觀點,從而達到了自我反思提高的目的。在與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中實現深度溝通和碰撞,使教師實現由個體反思向群體反思、由膚淺反思向深度反思的轉變。在這種不停的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中,教師可以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思路和教育教學方法,在教師專業化發展道路上快速成長。

三、網絡教研為教師獲得專業化引領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和通道。

借助網絡教研,教師可以足不出戶地走進優秀教師、教育專家的講座和課堂,可以通過自己的博客站點與優秀教師、教育專家零距離的對話,實現與名家大師們進行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心靈與心靈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碰撞。可以隨時收看名師的教學視頻,甚至和名師專家進行溝通、學習、交流。在這種交流、碰撞與反思的不斷循環當中,多了教師的獨立思考,多了研究型教師團隊的思想碰撞,更多了碰撞后產生的新觀點、新思維、新知識、新積淀、新資源;也在這樣的循環過程當中,推動了教師自身的進步,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篇3: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實踐研究

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實踐研究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領域。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已得到廣泛運用,加強教育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推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進而推進學校教育改革和新課程實施的進程,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已成為學校改革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網絡平臺,加強師資培訓,依托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做好教科研實踐工作,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推進學校課程改革的新進程。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專業化

二十一世紀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網絡信息時代,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對教育的改革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已得到廣泛運用,加強教育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推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進而推進學校教育改革和新課程實施的進程,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已成為學校改革和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專業化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師的角色正從原來知識的傳授者逐步向教育教學問題的分析者、教學的設計者、教學策略的決策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融入、滲透到各學科教學,與教學整合,是實現基礎教育成敗的關鍵。下面,筆者就結合學校實際,談一談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工作,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多年來學校十分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始終堅持以教育信息化作為辦學的突破口,把信息化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學校信息技術中心,安排了精通電腦技術和熟悉信息技術管理的中層領導擔任中心主任,另配備了2名專職人員從事教學及相關專業技術培訓和維護工作。

為確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開展,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建立了相應的激勵和保障措施,完善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在學校的年度預、決算時,信息技術的軟硬投入占學校教學設備總投入的30%以上。同時,在學校評優、評先、外出學習方面,學校都給予了優先考慮,加快了學校信息化的發展。

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學校訂閱了《中國電化教育》、《中小學電教》等現代教育刊物,以滿足教師現代教育理論上的需求;學校堅持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培訓重點主要放在教老師們掌握如何使用網絡服務于教育教學,耐心細致的指導教師設計或下載多媒體教學課件,培養教師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養。另外我校還注重信息技術骨干教師的培養,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組織骨干教師學習先進理論和經驗,使骨干教師不僅成為學科教學的骨干,還成為學校信息化教學環境構建、學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帶動并推進了學校信息化建設。通過不同層次培訓,全校教師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得到不斷的提高。目前我校教師能夠熟練的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應用,能夠自己制作課件,運用多媒體開展輔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