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困生問題及應對教育措施
談學困生問題及應對教育措施
中學生學習困難問題是指由于社會狀況、家庭背景、學校教育以及個人認知能力、情緒、生理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學生學習狀況不良或落后的狀況。一般把智力正常,但學習效率比較低稱為學困生。學困生問題是目前必須密切關注和加以解決的教育問題。
以往我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差生、學習落后生、學習不良生、厭學生以及學習障礙等諸多表現基本上都應屬于學困生問題。我認為學困生典型的表現主要還是兩類:一是學不會,二是不想學。而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學困生多數表現則屬于典型的想學,但學習效率低的學困生,不想學的應屬于少數。
對于如何解決中學生學習困難問題,專家們通過建立新型的校本研究模式:基于學科教學的校本研究;基于學生發展的校本研究及中小學教育銜接問題等系統的階段研究,提出了科學的應對教育策略和具體的干預措施。根據專家指導方案及本人在以往教學中的體會對于如何應對中學生學習困難問題的針對性教育措施提出如下個人見解:
一、要切實關注和正確對待學困生
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生幾乎是人見人愛,無論教師、家長、同學之間,學習成績優秀生一直是處于優勢地位。而學困生就沒那么幸運,由于他們學習成績的相對落后及對周圍環境的不和諧等因素而往往處于劣勢地位。這時的關鍵是教師將如何對待學困生的態度。那么教師應該尊重、信任、關心愛護而不是冷落甚至以歧視不歡迎的態度對待學困生。教師應平等對待,要加倍關心愛護,不可另眼看待,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等不良表現,盡量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及周圍的偏見,以激勵其爭取學習進步的信心和決心。
二、深入了解分析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
具體了解學困生在學習的哪些方面存在困難,受那些主客觀條件的影響,如學生智能水平的發揮努力程度、心理壓力或缺乏動力等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學校教師教學策略、家庭環境、人際關系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只有找到相應的根源才能采取針對性的,有效的教育措施。
三、根據特點因材施教
學生的發展是有差異的,學困生的情況是復雜而不相同的。應根據他們的學習基礎、各學科成績等具體情況和表現,特別是根據他們的個性表現,如活潑型、孤獨型、偏激型、自卑型等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既可以從曉理入手,也可以從動情入手,導行或培養意志等方面入手,特別是針對具體學科的學習狀況,注意教育過程的階段和反復,有步驟且耐心地引導,促其向好的方向轉化。
四、多方配合因勢利導
作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要注意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包括學生信任的老師、朋友、同學及家長多方配合,以利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因勢利導,形成合力,及時改變他們的不利處境,融入和諧的群體,不斷取得進步和優良成績。
五、善于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
教師要抓住一切有利的教育機會,善于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要及時和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和得之不易的成績,激發他們的自尊、自愛和自信,充分發揮其潛能,改進學習方法,增強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斷鞏固和發展教育成果。
對學困生問題要認真研究,積極探索,相信中小學生學習困難問題研究一定可以不斷取得新成果,幫助學困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促進健康全面發展,走向成功之路。
篇2:新城小學學困生幫教措施
新城中心小學學困生幫教措施
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神圣的事業,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為人師表,厚愛差生,嚴慈相濟,為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建設四化有用的人才,特制訂以下措施:
1、開學初各班根據本班的德育、智育、體育、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列出重點幫助“學困生”名單,分別由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等建立結對子幫教活動。
2、幫教教師必須做到關心、體貼學困生,保護學困生的身心健康。
3、幫教老師要努力探索“育人”新路子,架起溝通學困生心靈之橋,成為學困生的良師益友、知心人和引路人。
4、每學期由政教處組織學困生進行必要的針對性學習教育、座談,掌握學困生的思想動態,鼓勵學困生積極進取。
5、每學期對幫教后的學困生進行一次全面綜合評估,重點三個方面:德育方面、學科方面、體衛勞方面,進行打分測評。
6、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困生,反對任何挖苦和歧視學困生的現象產生,堅持正面教育,克服違背教育規律的種種錯誤做法。
7、對認真履行幫教措施,幫教效果顯著,學困生有明顯進步的幫教教師要總結經驗并給予一定的獎勵。
8、對各方面有進步的學困生要肯定成績,及時表揚或給予適當的獎勵,激勵他(她)們取得更大的進步。
篇3:關愛后進生學困生后進生轉化
關愛后進生學困生淺談后進生的轉化
【論文摘要】轉化教育學困生,是班主任一項重要的工作。抓好這一工作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有重要的意義。學困生向來不被人重視,一旦遇上愿意接納他們、關心他們的班主任,這些學困生的反應會特別強烈,轉變往往也最大。對待學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要盡量挖掘他們的優點和長處,讓他們多點信心,只要他們有少許進步,就立即加以稱贊,并向其他老師“宣傳”,以改善其他老師對他們的印象。只要不先入為主地對學困生存有偏見或抗拒心,只要肯花時間,班主任的轉化教育工作就一定會有收獲。
【關鍵詞】班主任學困生轉化教育了解尊重
所謂“學困生”,是指在心理素質、學習態度和成績或道德品質等方面存在某些問題,暫時處于后進狀態的學生。他們的自制力差、上課紀律差、與各科老師的關系差,此外,他們經常出事(吸煙、打架等),又常常欠交作業。最令人頭疼的,是許多學困生的問題都源于有問題的家庭,因此見家長亦往往解決不了問題。下面結合本人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及思考,就如何抓好學困生轉化教育工作的問題,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要調查研究,全面了解
轉化教育學困生的前提是了解學困生。沒有準確全面的了解,就沒有有的放矢的轉化教育。對學困生的了解,可從兩個方面入手:學困生的長處短處和學困生的生存環境。
第一,了解學困生的長處短處。不論屬于何種類型的學困生,他們都絕非一無是處。他們的心靈也許受到創傷,他們的天賦或許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但他們仍然向往真善美,他們渴望自己有所進步,渴望周圍環境對他的注意和尊重,這是學困生的共同心理特征。一般說來,學習成績差、紀律觀念淡薄、道德行為不良這樣的“綜合病癥”很難出現在同一個學生身上。有的學習成績差但紀律觀念強;有的自由散漫但無不良道德行為;有的道德行為不端而學習能力較強。還有的對文化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但在音體美方面富有天賦;有的學生對文史不感興趣卻偏愛數理化。班主任對此應有全面準確的了解,以求在轉化過程中揚長避短。
第二,了解學困生的生存環境。這里的生存環境包括家庭、班級和交往環境。1.了解家庭環境。這可以把握學困生在家庭受教育情況及在家中的地位。有些學困生在校內校外犯錯誤,卻在家庭中得到呵護;有些在班級中孤獨,在家庭也不受歡迎。對這類學困生,班主任應尤其注意,以免加劇其自暴自棄甚至鋌而走險心理的產生。2.了解班級環境。班級整體素質好、班風正,學困生就有可能會近朱而赤,轉化教育工作相對較易開展;班級整體素質不高、班風較差,學困生就有可能會近墨而黑,轉化教育工作難度增大。因此,班主任要營造一個積極融洽班風正的班級環境,這有助于做好轉化教育工作。3.了解交往環境。通常情況下,學困生總是愿意與他本人基本情況相似的學生交往,這種現象被學困生戲稱為交往中的“門當戶對”。他們借此獲得思想上的相互溝通,精神上的彼此慰藉。尤其是他們犯錯誤之后,更希望在盟友中尋求幫助和支持,而不愿與家長和老師溝通,不愿接受家長和老師的正面教育。更有甚者,他們還可能會與不良社會青年甚至黑社會勢力交往。因此,在轉化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要盡可能采取適宜的方法和有效措施,與家長、學校配合,限制學困生之間的交往,切斷其與不良社會青年和黑社會勢力的聯系。
二、要關懷尊重,耐心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