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為何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
近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節假日出行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不約而同地會說,“出去看看,開闊一些眼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的確不知不覺間,有些人的心態由此變得遼闊,生活也多了一些燦爛;但是也毋須諱言,有些人依然沒有所謂的散心跨過心里的坎兒……
我想這就有必要弄清楚為何“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明白其中的關聯。
首先,我認為不論是“讀萬卷書”,還是“行萬里路”,都是一種學習和自我修行手段,是不可或缺,互為彌補的兩個成長方面,如果說“讀萬卷書”獲得的是一種間接經驗,是理論學習和研究的層面,那么“行萬里路”獲得的是一種直接經驗,是實踐體悟和內化的層面。俗話說,“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才能高屋建瓴地拓展。”“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一斑;同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也只有勤于實踐,也才能不淪落于紙上談兵的悲慘,兩者相輔相成,自然而然地滲透在每個人的學習-實踐-反思的螺旋循環上升里面。
其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又何嘗不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解讀,一個人的健康不僅需要心理健康,還需要身體健康,不僅需要心態的大徹大悟,也需要身體上的風雨無阻。這樣才能保證一個人在修行的路上,可以隨遇而安地靜待花開花落,可以笑對云卷云舒。把勞動當作一種美麗的付出,時刻感受到人性的溫度,時刻能夠享受到生命極限的高度和寬度。
第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一種過渡,會經歷開卷有益的對書的癡迷,對知識的渴望,“昨夜西風凋敝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最后止于“盡信書,不如無書”,敢于在不破不立中進行嘗試和新理論的提出。讓生命成為一種至情至性的放逐,時時迸射出“心若在,夢就在”的亮度。
總之,“讀萬卷書”,不忘“行萬里路”,交相輝映中不忘初心,也就讓生命多了一抹迷人的色度,總在一種成長的心動處,總在一種“我的未來不是夢”知行合一路。
篇2:教學教學心得自主學習基礎及核心問題
隨筆★自學:自學并非“放羊”,教師要進行適當指導,讓學生懂得看書--看什么?(目的明確)教師要巡視了解學生自學情況,給予個別輔導;教師要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轉化問題、利用問題,便于解決焦點問題、共性問題。-------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一種策略;
★交流:交流別變成“聊天”,教師要深入學生當中通過設問、誘問、反問、追問等方式引導學生持續深入地討論或探究;交流環節特別要注意:要有協調者,既要有秩序,又要有順序,盡可能做到人人要有發言的權利和機會;事實性知識不要作為交流的內容,交流主題要有開放性和探究性;保障交流不偏離主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展示:在小組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予以適當的啟發、引導、鼓勵、評價;在恰當時機,能夠誘發認知沖突,引導小組之間進行爭辯,使學生共同分享學習成果;觀點相同的問題不要重復展示;展示的方式方法有:口述、實物投影、板示等。------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膽量等。
★自學:自學并非“放羊”,教師要進行適當指導,讓學生懂得看書--看什么?(目的明確)教師要巡視了解學生自學情況,給予個別輔導;教師要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轉化問題、利用問題,便于解決焦點問題、共性問題。-------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一種策略;
★交流:交流別變成“聊天”,教師要深入學生當中通過設問、誘問、反問、追問等方式引導學生持續深入地討論或探究;交流環節特別要注意:要有協調者,既要有秩序,又要有順序,盡可能做到人人要有發言的權利和機會;事實性知識不要作為交流的內容,交流主題要有開放性和探究性;保障交流不偏離主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展示:在小組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予以適當的啟發、引導、鼓勵、評價;在恰當時機,能夠誘發認知沖突,引導小組之間進行爭辯,使學生共同分享學習成果;觀點相同的問題不要重復展示;展示的方式方法有:口述、實物投影、板示等。------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膽量等。
自主學習理念得于灌輸的載體
★導學案:指教師按照課程標準和學科特點,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
★導學案實質:教師用以支撐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的媒介。
★導學案的構成內容:主要包括學習目標、重難點、學法指導、導學程序等。導學案程序的設計要體現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個突出“。
★附注:一個中心指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指教師的教學體驗活動和學生的學習體驗活動相互支撐缺一不可;三個突出指突出自主學習模式的各環節、突出學法引導、突出四個設計(目標設計、問題設計、情境設計、習題設計)
篇3:小學老師教育教學心得妙用機智共享快樂
教師妙用非智,學生激活課堂。非智力因素是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總稱。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工作系統,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動力系統。在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對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把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放在首位,重點培養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妙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能使課堂"活"起來。因為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其次,妙用競爭方法,也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于激發學習熱情。競賽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爭取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的進步;也可以暗中選某一同學為目標,在學習上同他比賽;還可以采取集體競爭的方法,組成班與班、組與組的競爭,在競爭中激發互幫互學的團結協作精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競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樣能使課堂"活"起來。我們應該建立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最主要場所,學生到學校里學習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歸屬。(見裴姊娜:《發展性教學論》)。因此,教師要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更不能歧視差生,班級要形成關心理解的親密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在班集體彼此尊重、共享快樂,從而真正滿足主體的最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