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視角看《安德游戲》電影
《安德的游戲》電影的世界觀,除去蟲族入侵與人類反攻這一大背景外,其它重要設計在電影中都表達得有點過于倉促和潦草,至少對非原著讀者缺乏足夠說服力。比如人類的星際戰爭為何要如此依賴一群心智未熟的孩子?“安德”為何自一開始就如此倍受關注,與眾不同?安德為何對自己身為“老三”的身世耿耿于懷?他與兄長彼得及姐姐華倫蒂之間究竟有怎樣的牽扯與羈絆?安德又是如何在嚴苛的環境與不斷的挫折中步步成長,從一個在零重力教室里打斗的少年一躍成為最高艦隊指揮官的?由于時長限制,電影幾乎都沒有給出清楚交待,在敘事邏輯上自然也難以構建起強力的支撐。不過當觀眾的思維通路對這些不詳的部分自動補完并默認放行的話,電影在視覺沖擊及情緒感染上的出色便開始展現光輝。必須承認,無論零重力戰斗教室的獨特設計,亦或者最后大戰的恢宏壯闊,都讓人眼前一亮,而最后一刻的反轉,也的確能讓第一次進入這個故事的人感到驚詫,進而陷入思考。
當然,作為一部以太空戰爭為背景的電影,即便連最苛刻的觀眾也會承認,電影關于戰斗的描寫充滿了想象力與史詩感。看到安德在操作臺上帶領自己的團隊,指揮千軍萬馬,那種揮斥方遒,彈指間灰飛煙滅的氣勢,舉手投足都充滿了優雅美感。安德如同一位交響樂團的指揮大師,整個戰斗仿佛變成了一場華麗樂章,在不斷變奏中走向華麗高潮。這些激動人心的場景與段落,對于那些曾心懷將軍之夢的少年而言,就是夢想成真的時刻。
還有另外一種情緒貫穿著整部電影。從始至終,沉重的壓抑感在電影中強勢橫亙。這種壓抑自原著而來,前期是安德不斷地自我懷疑與掙扎,是面對強勢者霸凌時的無奈反抗與瘋狂失控;中段是在心理游戲與夢境中的彷徨不定;到了終局,則是在突變中將電影前100分鐘所緩緩堆積的理智與情感都摧毀殆盡,最終勝利的喜悅卻以少年主角的悔恨和淚水作為句點。少年發現了成人的欺騙與殘忍,而為他拭去淚水的,卻是異族鋒利的指尖,何其諷刺。
《安德的游戲》為觀眾提供了兩個維度的視角,孩子的游戲與成人的戰爭,當二者合而為一,孩子意識到他們的游戲原本是最殘酷的戰爭時,或許曾經的傳奇英雄,激動人心的戰爭,都會在現實面前顯得虛幻與空洞。而回歸現實,所謂的蟲族其實也是我們的各種所謂“敵人”,國家的,民族的,個體的,如何去揣度他人的惡意,是否要先發制人,是否要將喪失抵抗的對手一再打擊,甚至將其置于決絕死地,這是電影提給每個人的疑問,卻并不附贈正確答案。這個世界,有人反思戰爭,也有人鼓吹仇恨,崇拜殺戮與鐵血,對人類的最大傷害,一切慘絕人寰行為的主使者,從來不是什么心懷叵測的天外來客或神秘異族,那些雙手沾染鮮血,打磨武器,并賦予殺戮美名的,分明就是我們的同族
篇2: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共七位導演分別取材,講述了從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不同時代、不同身份和職業的小人物們,切身感受七個大事件的感人經歷,通過每一段經歷的描述,感受著每個小人物與國家之間的情感與真諦,喚醒著中華人民70年以來共同的記憶。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護航》和《白晝流星》七個故事構成的,主要事件分別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發、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首次奧運會三連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閱兵儀式、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返航。彰顯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征程中的七個真真切切、振奮人心的時刻,每一個感人的瞬間,背后都是每一個中國人懷著夢想艱苦努力的成果。
現如今在******的正確領導下,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全面深化自身改革,不斷地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增強隊伍戰斗力,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機和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地努力下去,堅定我們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自身做起,腳踏實地做好房改辦的每一件工作,用我們溫暖的笑容,為每一位教職工提供熱情的服務,讓教職工們感受到獲得感、幸福感。
篇3: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后感
70載,光輝歲月彈指揮間;7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2019年10月1日,在這秋風送爽的日子,中華大地普天同慶,華夏神州歡呼雀躍,中華兒女迎來了祖國母親70歲華誕。
國慶期間,我懷著無比激動和自豪的心情觀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是由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喚醒中華兒女共同回憶。通過影片,我們了解了一些背后的故事。
《前夜》: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夜,林治遠為了保證升旗順利,兢兢業業的做好分內之事,絲毫沒有懈怠,在遇到困難時,廣大勞動人民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讓人深深感動;
《相遇》: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以高遠為代表的科研人員,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奪冠》: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在當時條件艱苦的歲月里,人們圍坐在一個電視機前,觀看這一歷史性時刻,這是中國一代人的回憶。今年在9月份進行的世界杯比賽中,女排在郎平的帶領下,以十一連勝的驕人戰績奪冠,又一次向世界證明了自己,女排精神。
《回歸》:1997年7月1日在經歷多個回合的談判下,香港終于回歸了。0時0分,準時升國旗奏國歌,這是對人民對國家的承諾。作為80后的我來說,香港回歸的記憶是最深刻的,當東方之珠響起時,已哭成淚人。
《北京您好》: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我目睹了這一偉大盛況,雖然只是直播,卻激動人心。
《護航》: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讓我了解了身為飛行員每天承受的訓練是常人難以承受的,佩服他們的付出。
《白晝流星》: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見證中國載人飛船第一次實現“太空超長待機”。
七個瞬間,一個中國。熟悉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使我一聽到《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就想哭。感動、自豪,此生無悔入華夏!
一個個鮮活的感人故事,讓我看到了忘我情懷、無私奉獻、艱苦創新、團結拼搏。70載櫛風沐雨、70載砥礪前行,而發展的道路上一步也未曾停歇,一個個舉世矚目的成就離不開無數的英雄默默無私奉獻和勇于拼搏,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在祖國的懷保證,我們每個人顯得是那樣的渺小,但對祖國的愛是一樣的熾烈深沉,我們雖然沒有時代英雄們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我們會把您的精神融入到我們的青春,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誓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作為從事后勤飲食工作的我們來說,牢記全心全意為教職醫務員工服務的宗旨,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宗旨意識;牢記我們肩負的責任,凝心聚力、奮發作為,在學校黨委、后勤黨委的領導下,全面展現飲食人的新氣象、新作為,以高標準、高起點的服務保障,為實現學校“由大到強”歷史性轉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飲食中心第三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