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中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新學習方式
鄉鎮中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新的學習方式
澄邁縣福山中學劉元成
鄉鎮中學生源基礎差,素質不高,厭學情緒嚴重,教師肩負責任更大,那就得下大力氣培養學生新的學習方式。下面我就結合自己這些年來在語文教育教學中的經驗,有關新課程在鄉鎮學校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方式的實踐,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式。
埃德加、富爾所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在語文課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我不按以往那套流行的方法,即解題,作者介紹,講解時代背景,劃分層次,概括中心,歸納寫作特點,而是指定課文讓學生主動去挖掘課文中他值得最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我教九年級教材小說單元的《孔乙己》,先不講科舉考試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而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要求每位學生提一個問題,有的學生提問:孔乙已為什么站著喝酒而穿長衫唯一的人呢?有的提問:丁舉人為什么會把孔乙已的腿打折了?孔乙已在痛苦中死去的原因如何?學生對課文理解后才會提這樣針對性的問題;第二步是讓學生歸納小說主題,不必限制學生的思維空間;第三步讓學生說說孔乙已的性格特點,各抒已見,答案不要求統一,老師也不必說誰對說不對,只要意思接近就給予表揚;第四步要求學習續寫《打折后的孔乙已》為課后作業題。
華中師大楊再隋教授所言:“學生要自主學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他們自主學習去感悟,去體驗,去揣摩,去體會經過探索獲得的獨特體驗,去品味他們通過”標新立異“所得到的新奇的感受,這該是一個多么美妙的境界啊!”
二、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方式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可以共享觀點、材料,共同參與探討,形成和諧的學習互動促進教學各要素協同與合作,進而產生教學效應。我的做法具體如下:
(1)小組的組建,建立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小組的人數一般在3-5人之間,并且這種分組可以隨時調整,使每個同學都和其他人合作的機會,以保證班級同學的發展,每組定一組長,組長可以采取輪換制,能給每個同學以改變角色鍛煉的機會。
(2)小組開展詩歌背誦比賽。每周安排一節為語文詩歌背誦活動課,每小組派一名代表背誦課外古詩或現代詩,哪個小組背誦詩歌首數多就贏,而且給予獎勵,通過比賽來促進學生之間合作、團結的精神。
(3)小組調查法。我采用此法安排調查不同內容,如:一組調查橡膠廠的污染情況;二組調查市場瓜菜行情,三組調查最近本地區《海南日報》訂閱的情況;四組調查學生進網吧情況;五組調查學生每周的消費情況。這樣讓學生參與社會活動,關注社會動態,讓學生成為生活中的人。
(4)小組合作學習互相評價。
例如我布置五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閱讀古典小說《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紅樓夢》,每個小組各寫一份讀后心得體會,集中交流,學生各自發表看法,后互相評價、比較,互相激勵,要能充分發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老師再點評。
三、要培養學生探究學習方式
探究學習,學生首先要會疑,才能有探究精神。明人陳憲章說:“前輩謂為貴
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所以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提出問題讓學生疑問來激發探究的動機。集團做法如下:
(1)問題性。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首先設疑,如我教蒲松齡的《狼》一文,提問:“同學們假如你碰上狼會怎么辦?”引導學生思索、質疑、討論。其次,要能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我上陸定一的《老山界》一文時,要求學生各自提出問題,有學生提問:“課文一處寫‘照著習慣’,一處寫‘照我一路的經驗’,各反映了什么現實?把兩處聯系起來有什么想法?”由于同學間的互相啟發,思維由集中而散發、由發散而集中,使學生思維靈活、思路開闊。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2)開放性。評價不僅是一個固定的標準,而是多個不同標準。如我教黃飛的《甜甜的泥土》一文時讓學生討論:“小說中的‘她’是怎樣的一個人?王小亮在生活中有快樂嗎?他從那里得到母愛呢?”
讓學生評價,去探索,給予開放的空間,暢所欲言,達到探索問題的目的。
總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當今國際形勢的要求,也是國內新課程改革的核心。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師教各種學科,最終目的是達到不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學解決。”要能使語文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它需要我們語文老師不懈努力,積極地探索,不斷完善。我認為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很值得推行,不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分析能力,提高了語文素質,思想道德品質還受到教育作用。
篇2: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學生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接受信息)、寫作能力(書面表達)、口語交際等能力(出口成章)。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改革切入點
1、課前查閱搜集資料。
2、閱讀教學: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
3、開展語文綜合性、研究性學習。
4、考試評價。
三.實施要求、方法、途徑
(一)小語教材中有許多值得探究的信息點,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時要善于發現,通過多種途徑查閱搜集相關資料,進行理解、處理、整合,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養成搜集資料,練習查閱的習慣。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樣,如上網、去圖書室、看電視、調查訪問等。
(二)閱讀教學
1.課堂閱讀教學
突出以讀為主的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朗讀是基本訓練之一,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文章的精義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筆,只有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體味得到,而非分析講解所能代替。成功的朗讀訓練,可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激起情感共鳴,從而自然地達到“情動于中動形于外”的境地。因此,課堂上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通過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課文的語言特點。
強化朗讀感悟
篇3: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教學反思
摘要:教學反思是教師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認識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并認真撰寫好教學反思記錄。進行教學反思,要做到思而有得,要有理有據。因此,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應該把開展教學實踐反思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和方式,在實踐中確立反思的意識,正視反思,實時反思,有效反思,把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形成撰寫教學反思的習慣,以此來不斷超越自我,提升品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沒有反思的教學也稱不上真正的教學。教學反思是教師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也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1]由此可見,寫教學反思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2]。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認識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并認真撰寫好教學反思記錄。因為教學反思記錄,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我們日后教學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資料,是一筆巨大財富。那么如何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有效的反思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更新觀念,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作用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為語文教師,只有改變過去那種只教不思的做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中的敗筆和亮點,才能不斷提升自我,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一)有利于歸納總結教學中的得失,完善教學行為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它一方面是歸納“得”,即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正確行為予以肯定,不斷地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是反思“失”,即自己同自己“過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學新理念相違背的做法,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
從教師自身角度看,每位教師都有備好課上好課的愿望。然而,無論我們備課多么充分,都有可能出現不完美的地方,甚至某種失誤。通過寫教學反思記錄,不斷反思,我們能夠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以便揚長避短,加深對教學的理解,使自己以后的教學行為更加完善。
(二)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研水平
為了適應21世紀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要努力把自己從經驗型教師轉變為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提煉、升華的過程。與一般的面向學生的教學方法不同,它不僅僅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也使我們對教育教學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中得出新的教學規律,并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教學理論,從而提高自身素質,使我們成為研究型的教師。因此,在反思教學時,作為教師應該確立這樣幾種角色:觀察者,即教師要善于發現教育實踐中的各種典型事件以及有價值的教育問題;記錄者,即教師要及時記錄下教學中的一些事件、經驗,為反思積累豐富、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學習者,即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在學習中把自己對教育問題的思考外化為文字,勤做讀書筆記,并通過新知識的學習,增強自己的問題意識,使自己更善于發現問題。同時在教學反思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等,可以為寫作優秀的作品或論文奠定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