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學生體驗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激活學生體驗,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進行語文教學,尤為關鍵的問題是怎樣將學生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讓學生體驗語文的樂趣。通過實踐和思考,我從讓學生“走進文本、走上講臺”這兩個方面進行實施。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走進文本體驗
教師要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就要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下功夫。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一定的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與許多飽滿的人物形象溝通、交流,會使他們在探究的樂趣中打開知識的大門。
例如教《大海睡了》這篇課文的時候,激烈的海浪聲把小朋友們帶到了白天的大海邊,有的說:“我覺得自己正光著腳在沙灘上走呢!沙子把我的腳丫按摩得好舒服。”有的說:“大海真美呀!有長長的海帶、各種各樣的魚蝦?!边€有的說:“傍晚的大海更美,晚霞把天空染紅了……”學生暢所欲言,把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反饋到課堂里。
當音樂由激烈變為舒緩時,學生的心情也由激動轉為平和。有人說:“海浪聲變輕了,大海要睡覺了?!庇腥苏f:“大海睡得真香,還在打呼嚕呢。就像我爸爸一樣,睡著了叫也叫不醒。”學生聽了,個個笑得前俯后仰,笑的同時,也真正理解了“鼾聲”的含義。在海浪聲的對比中,學生的腦中再現出一個個大海的畫面,大海由熱鬧到安靜,學生的想象也從白天來到了晚上,孩子們說:“深夜里,四周都很安靜,大海要睡覺了,我們可要輕輕地讀,別把它吵醒了?!碑斪x到“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時,他們情不自禁地加上了自己的動作,幸福和滿足都洋溢在他們的臉上。
二、打破藩籬,讓學生走上講臺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必須打破教師獨霸講臺的藩籬,讓學生也能走上講臺,展示才華,體驗初獲成功的滋味。讓學生成為老師式的學生,讓老師成為學生式的老師,從而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這樣勢必能激起他們學習語文的愿望,使他們更好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
《春筍》這篇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以詩一般的語言,形象地描繪出春筍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我依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兒童的身心特征,先讓學生觀察筍芽,再通過動畫模擬春筍由破土出芽到長成翠竹的全過程,為學生創設了生動、形象、情景交融的教學情境。然后,鼓勵學生都來當一回春筍,四人小組進行表演,孩子們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先蹲著做“沖破泥土”、“掀翻石塊”的動作,接著“冒出地面(桌面)”,“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從坐著到站立,再到雙腳踮起,有的甚至站上了桌椅。然后,啟發學生換位想象:“可愛的春筍娃娃們,你們是怎樣勇敢地破土而出的?又是如何快樂地成長的?”鼓勵學生心里想什么就說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說。孩子們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他們的思維在亢奮中孕育出智慧的火花,爭先恐后地把自己對課文的內心體驗盡情傾吐了出來。有的說:“一塊大石頭壓在我的頭上,我用力的頂呀,頂呀,終于掀翻了石塊,冒出了地面。春姑娘還夸我是個勇敢的孩子呢!”有的說:“我跟小伙伴們比賽,看誰長得最快,誰長得最高,我就一個勁地往上長。哈哈,我現在是長得最高的啦!”有的說:“我要跟桃花、梨花比。我一邊用力往上長,一邊脫去淺褐色的外衣,換上翠綠的衣裙,瞧,我終于長成漂亮的竹子啦!”
篇2:體驗最美櫻花國度的獨特文化
你還將入住長野當地人家庭,學習制作日式壽司、烏冬面。對動漫感興趣的伙伴還將參觀富士電視臺,秋葉原動漫中心,宮崎駿美術館,在日本國暢游整個復活節。
項目特色
☆新足跡專為復活節設計的獨家線路;
☆體驗日本插花藝術和獨特日本茶道;
☆出席日本學校與當地學生互相交流;
☆入住長野家庭,體驗日本家庭文化;
☆暢游京都、大阪、長野、東京等地。
項目地點:日本東京,長野,京都,大阪
適合人群:親子,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成人
戀人心中搬不走的富士山,東京鐵塔下莉香目送完治離開,幾代人記憶中數不盡的經典動漫形象,林夕詞里“原來我非不快樂”的二丁目,還有各種層出不窮的日式美食……你不得不承認關于日本,總有一絲能夠溫暖你的記憶。
一年一度的復活節即將來襲,孩子們也開始準備各種最high的玩法了。以前,在多數西方國家里,復活節一般要舉行盛大的宗教*,唱著頌歌歡慶耶穌復活。如今,節日*已失去往日濃厚的宗教色彩,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具有濃烈的民間特色和地方特色。這個復活節,9天日本賞櫻文化之旅,讓你既能細細品賞充滿詩情的浪漫游,又能縱情享受極具動漫色彩的藝術行,更能體味親子同玩的無窮樂趣,暢享天倫之樂!
篇3: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方案
一、活動時間
6月―10月
二、參加對象
杭州市中小學生
三、活動內容與形式
利用學校、自家房前屋后、陽臺、廣場以及野外等場地開展植物、小動物生長和星空、月相、自然生態等科學研究活動,通過多種方式和方法(數據、簡圖、照片等),記錄植物、小動物生長過程以及星空、月相及環境生態等的變化,并將觀察到得變化過程以實踐報告的形式呈現。
四、活動要求
1.評選活動分別設小學組、初中組和高中組。參評作品以個人為單位選送。
2.科學研究報告要求
科學研究報告形式不限,要求表述清楚,語言流暢。要依據觀察的現象如實記錄、描述,并通過各種科學方法研究、分析得到結論,結論的推導過程突出科學性、邏輯性、嚴謹性。
科學研究報告以a4紙格式,封面標有題目、作者姓名、在讀學校、班級、聯系方式。正文后應附有原始數據、照片等材料。題目用3號宋體,正文用小4宋體。
作品須為作者原創作品,若發現涉嫌抄襲或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一律取消資格。
五、獎項設置及選送方法
1.評比設獎:按小學、初中和高中組別,分設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
2.參賽學生需將電子稿發至郵箱@126com,并標明“科學調查《題目》”。作品報送截止時間為9月21日。